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描寫壹個民間節目的活動場面

描寫壹個民間節目的活動場面

走出課堂寫社會 :寫好關於民俗風情和人事節日活動的作文

民俗風情和人事節日活動主要是人的各種活動,是人們在活動過程中形成的風俗習慣,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內容。

中小學生同節日活動、民俗風情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指導他們關註發生在身邊的這些事物,並學會記錄這些活動的某些場面,寫好這方面的作文。

民俗風情、人事節日活動是十分豐富、復雜的,我們要寫好這些內容,就要了解節日、民俗的特點,明確寫作意義,然後還要解決怎樣寫的問題。

壹、我國節日活動、民俗風情的特點

我國的節日和紀念日可分為傳統節日和現代節日兩類。它們分別安排在壹年四季中固定的時間裏(有的節日各地有些差別)。比如,春季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農歷正月初壹)、清明節等;現代節日有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等。除了這些各民族***同的節日外,各地區各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的節日,如回族的開齋節、傣族的潑水節、藏族的沐浴節等。

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民俗風情都有特定的含義,滲透著豐富的歷史學、政治學、民俗學等社會科學和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學知識。有些節日是紀念先輩聖賢人物的,如端午節,有多種傳說,但多數認為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有些節日是為了祭祀神靈祖先的,如農歷十月初壹的“祭祖節”;有些節日是人們祈求豐收,祝頌豐年,表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的,如正月二十五日的“填倉節”(也叫“天倉節”),顧名思義,它是民間象征五谷豐登的節日之壹。現代節日,多數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比如,“五四”青年節,是為了繼承和發揚“五四”愛國運動的光榮傳統而定的;“植樹節”是為了促使人們積極地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後代而定的。

民間傳統節日,來歷和含義相當復雜。比如老幼皆知的“春節”(民間稱為“過年”)就有多種說法。壹種說法是按照“年”字的意義來解釋。“年”原來是谷熟的意思,由此推斷過年是“預祝豐收喜慶的日子”。另壹種觀點認為,“年”本來就是壹個時間單位,地球繞太陽壹周的時間為壹“年”。還有壹種是民間傳說中的解釋:認為古時候有壹種叫“年”的怪獸,毀壞莊稼。人們每到那個時候就倍加提防,避免受“年”的傷害。壹次,“年”來到許多人圍著火堆取暖的地方,正當人們驚慌失措的時候,火堆中的竹子突然被燒得“啪啪”直響,爆聲連天,嚇得“年”戰戰兢兢,夾著尾巴逃跑了。人們為了祝賀勝利,消災避難,每至歲首“年”來之時,就燃燒爆竹,燒煙花,掛紅燈,以驅逐“年”的入侵,祈求豐收,祝願人畜興旺,這種活動就稱為“過年”。這種說法當然不是很科學的。

現代節日則大多數來歷和意義都很清楚,而且大多數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等機構做出決定的。

我國傳統節日和現代節日的慶祝活動豐富多彩,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活動都有自己的特點。元宵節賞花燈和猜謎等遊藝娛樂活動,今天已成為全民性的娛樂活動。各地優美動聽的民歌、千姿百態的民間舞蹈、風韻別致的民樂、情趣盎然的競技賽會等等,組成民族藝術的引人入勝的百花園,盛開中華民族的文明之花,點綴我們的生活。

二、寫關於人事節日民俗風情的作文有重要意義

由於人事節日、民俗風情活動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它蘊含深厚的歷史內涵,參加這些活動,寫作這些活動使學生重溫歷史,加深對歷史的理解。人事節日、民俗風情表現壹個民族的文化傾向,體現壹個民族的精神文明,是人類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壹個環節,這些內容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並且這些豐富的內容帶來了取之不盡的素材。

寫節日、民俗的作文還能培養學生熱愛民族、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我們民族的良好文化傳統要代代相傳,以人事節日、民俗風情題材來要求中學生作文,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讓他們更進壹步接受民族的偉大的歷史,熱愛生活,並準備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寫作這類作文還能培養學生的記敘能力,發展思維,鍛煉調查研究的能力。由於人事節日、民俗風情具有豐富的內容,其形式又是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時間性、空間性很明顯,非常適合於中小學生寫敘事類的文章。學生選取自己喜愛的人事節日、民俗風情活動作題材,在作文內容上就有了保證,又因為內容的豐富性,就必須加以剪裁,什麽該略,什麽是重點表現內容以及觀察的角度等等都需要有恰當的安排。學生可以從習作中鍛煉記敘能力,同時這些構思、布局、剪裁也相應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寫好人事節日、民俗風情,還要求學生學會調查研究。妳所要表現的東西,首先妳就必須熟悉它,了解它。許多人事節日、民俗風情對於學生來說,壹開始總是表面性的東西,學生參加了這些活動,但卻不壹定了解這些活動的意義。比如端午節,也許有的學生就只知道有龍舟競賽,吃棕子、喝雄黃酒等活動,但究竟為什麽會有這些活動,則需要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三、怎樣寫好人事節日、民俗風情的作文

寫人事節日、民俗風情活動,常用敘述的形式介紹其起源、來歷、意義,以及歷史演變等情況。但主要還是描繪生動豐富的慶祝活動。每個節日自它產生以來,就以鮮明的意義存在著,並在每年的慶祝活動中形成較穩定的風俗習慣,而且代代相傳。諸如,元宵節鬧花燈,端午節龍舟競渡,“六壹”兒童節遊園活動,中秋賞月,重陽登高或賞菊等,常出現盛況空前的熱鬧場面,體現社會文明的發展水平。

描寫慶祝活動的盛況,要註意把寫人記事和寫景抒情結合起來,節日活動主要是人的活動,作文必須寫出人們的活動情況,人們的精神面貌和人的思想感受,記事盡量做到有始有終。文章中有人、有事、有情,才能引起讀者的***鳴。

描寫活動盛況要表現全貌,但又不能面面俱到。如果處處都輕描淡寫,就會成主次不分、重點不突出的“流水賬”。因此,寫這類文章要求在描繪總體面貌的同時,有選擇地、詳細地寫某個重點活動場面,集中表現某種主題。這就是常講的詳略得當。

這裏想著重談談場面描寫。場面描寫是指事情發展過程中對具體場景和環境的描寫。

“場面”與上文說的景物不同。景物的內容主要是自然景象和自然事物(如動、植物等),而場面的內容主要是人物活動和他們之間的關系,當然場面也離不開自然景物。

比如,考場上緊張嚴肅的場面,春節有“團圓”的歡樂場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爭先恐後的熱烈場面。人活動的內容不同,產生的場面各種各樣。壹年四季中的各種人事節日活動,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生活情景,生活場面。

要寫好場面,最重要的是場面的觀察。觀察場面,首先要看場面的總體面貌,同時,又要看場面中各種人物活動的情況,特別要註意主要人物的活動。觀察場面時要註意點與面的的關系,才能抓住重點事件,分清場面上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寫總體面貌時,可以空間為序,選擇場面的中心部分,逐步向四周觀察;寫人的活動過程,可以按時間順序去觀察,看清活動和事件的發生與發展。其次,觀察場面時要顧及周圍的景物和烘托人物活動的背景。再次,觀察場面要認真看“動”的事物,理清事物發展變化的線索,捕捉精彩的細節和事物的特征。

下面請看壹段關於“元宵節”慶祝活動的描寫:

良宵月夜,人聲鼎沸。上林燈火輝煌,南苑笙歌雜作……再沒有比這更繁華的世界了!

各地供來的響鞭,花炮堆積如山,有的是從廣東來的,有的是從瀏陽來的,有的是從潮汕來的,有的是從臺頭營來的……東南西北,凡是名香、名花、鞭炮,都運到這兒來了。

忽然,炮聲大作,萬箭齊發,哨響飛鳴。

放花了!

起花騰空,高升鉆天,四面頭,八面風,冰盤落日,金蛇狂舞,看得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有的火箭是響炮,帶著月明子,叫做“炮打燈”;有的是亮出壹些藍光圓星,再爆出壹顆黃色圓球,叫做“金珠套月”;有的在天空響了,便又馳出小火箭,向外竄出,叫做“龍鳳呈祥”;有的帶著哨子,有的帶著響鞭;有的帶著小傘,傘兒打開,便垂下絹條來,上面寫著:永慶升平,同歌大有,與民同樂,天子萬年,堯天舜日,禹甸和風……等等壹些吉祥贊頌。更有萬盞飛燈,連續騰空,在半天飄浮起來。今夜,風絲全無,群燈伴著群星,點綴山河大地,真是風光無限……

(端木蕻良《曹雪芹》)

這是元宵月夜的精彩描寫。簡短的文字,把人聲、燈火、笙歌、響鞭、花炮、風絲、群星等事物都寫到了。作者又把重點放在“放花”的描寫上。這裏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情有景,又能借助寫事物巧妙地表現“永慶升平,同歌大有”的願望。當然這裏要說明壹點,這段文字寫的是清朝雍正即位時宮苑中鬧元宵的盛況。雍正要 “與民同樂”,因此“各地供來的響鞭,花炮堆積如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封建統治者維護其統治地位的壹種奢侈浪費的現象。我們對此要正確對待。

介紹節日風俗的來歷和意義,能給人歷史知識和民俗知識,啟發人們認識到今天的各種慶祝活動都是為了更好地繼往開來。介紹時要註意時間日期的準確性,要求名稱正確、語言簡練、措詞恰當、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地把節日的來歷和意義表達出來。如,《兒童節》壹文: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亦稱“六壹國際兒童節”,“兒童節”。

國際兒童節是根據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於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開的理事會上決定產生的。為保障全世界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的權利,反對帝國主義虐殺和毒害兒童,會議決定把每年的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我國自1931年起,根據中華慈善協會的建議,曾以每年的4月4日為兒童節。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1949年12 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令,規定“六壹”國際兒童節為中國兒童的節日。從此,每逢6月1日,我國兒童普遍開展各種慶祝活動。

(梁全智、梁黎《古今中外節日大全》)

民間傳統節日和習俗,關於它們的起源和最早含義說法不壹,其中有許多是神話傳說故事。這些故事,有些是表達當時人們的意願和理想,有積極和進步的意義;有些則是包含迷信、唯心的成分,有的甚至是荒誕不經的,我們應加以科學的分析,摒棄其不合理的因素。比如前文提到的關於“過年”的民間傳說就是很不科學的看法,我們只能采用“預祝豐收”這種積極的含義。

寫節日、民俗來歷的含義的內容,可以查閱典籍,參考壹些歷史資料。

寫人事節日、民俗風情還要抓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我國是由50多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科學發展程度很不均衡,人們的思想意識觀念有壹定的差別,各個地區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人們的生活習慣、審美情趣等方面就有不同的地方。美麗的西雙版納,生活著傣族同胞,他們有獨特的潑水節,就是傣歷的“過年”,時間是清明節後十壹二天(4月15日左右)。過“潑水節”時,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端著水,走到大街上,來到大路旁,逢人就潑。清水表示人們的敬意和祝福。潑水節還有劃龍舟等習俗。江南農村有“洗浴節”(農歷六月初六);藏族有 “沐浴節”;雲南有“大理三月街”,這是白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逢農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的大理市舉行,節日期間,舉行深受人們喜愛的“打霸王鞭”傳統舞蹈,還有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滇戲,花燈戲,也有場面熱烈壯觀的舞龍、舞獅活動。而在蒙古那遼闊的草原上,有顯示北方民族強悍、驍勇、矯健的“那達慕會”。壹年壹度的節日,人們穿上華麗的盛裝,騎著馬,駕著大車,前來觀看傳統的競技活動:賽馬、摔跤、投射。

即使是全國人民***同的節日,各地的紀念活動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正月十五鬧元宵,遼寧等地有“踩高蹺”的習慣,福建仙遊的元宵“遊燈”富有南方特色,北方人民則有元宵“打太平鼓”的習慣,還有“扭秧歌”的舞蹈習慣;廣東梅蕭鎮元宵有“遊花橋”的民俗。又如,春節觀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而觀賞冰燈,又是北方人民獨有的壹種藝術享受。這是不同地域的氣候特征決定的。

寫這方面的內容會涉及到地理、氣象、民族經濟、政治知識和人們的審美習慣等許多問題,作文之前必須學習各方面知識。

  • 上一篇:七龍珠對打遊戲秘籍?
  • 下一篇:對2022年二年級生物教學的思考

    2022年初二生物教學反思1

    這節課的知識點非常清晰,但是也有壹些概念或者名詞不太好理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既定目標,我利用新舊知識的傳遞來突破難點。

    講座結束後,感覺離自己預設的理想效果還有壹段距離。除了即興發揮不夠好的問題,我後悔的主要問題有:

    1.在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沒有得到很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