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悼念李白的追悼詞

悼念李白的追悼詞

有難度 呵呵

文化名人談如何紀念李白誕辰1300周年

1877年,在紀念1848年2月革命30周年時,雨果寫道:『回憶是力量之源……永遠不要忘記周年紀念日,開展紀念日活動,如同點燃壹只火炬。』

在法國,紀念雨果誕辰200周年活動於今年2月7日開始,這壹天是法國學生聖誕節假期後開學的第壹天,每壹個中小學生在這壹天的第壹節課——不論上的是什麼課——自選壹段雨果的詩歌或小說在課堂上朗讀。中小學校還將連續五天舉行『雨果馬拉松』,即在本校的藝術沙龍裏接力式地朗讀雨果小說,形成壹條『閱讀鏈』,學生、教師以及周圍的居民均可參加。之後法國的讀書節、詩歌節、戲劇節都將以雨果為主題,整個法國的文化生活都將奏起雨果這支主旋律。

中國有那麼多的名人可以緬懷,有那麼多的歷史可以紀念,卻少見壹種自然的發自內心的欣賞和敬畏,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之事。(報摘)

-我們頭上的天空中,有顆星星的名字叫李白

-中國詩人在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最多的就是李白

劉凈植(本報記者):春節前夕,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和北京青年報將聯合主辦李白誕辰1300周年的紀念活動。它本身只是通常意義上的演出或展覽活動,其中有很多值得深說細說的文化話題。我們都知道,國外紀念文化名人的活動是很普遍的,比如說去年希臘是蘇格拉底年,今年法國是雨果年。在音樂方面,去年是威爾第年,今年是馬勒年。

歐陽江河(詩人):馬勒晚年最重要的壹個作品《大地之歌》,如今已被公認為整個20世紀西方音樂史上壹個裏程碑式的作品,這個作品就是根據六首中國的唐詩創作的,其中三首是李白的詩作。我們從這個例子可以引出壹個話題:李白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演公司和北青報主辦的李白系列紀念活動定位在李白與當代、李白與世界這兩個基點上,把李白放在古代與當代、中國與世界這樣壹種相互融合、交相輝映的語境裏來紀念,我覺得這樣做有特別的意義。

進入21世紀以後,人類生活越來越具有壹種消費性和職業化的全球特征,這種特征與李白身上那種中國傳統人文情懷似乎是漸行漸遠,但實際上李白詩意是具備當代性的。他那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宇宙意識,他親近山水的自然觀,他的想像力,他的酒神精神和浪漫情操,所有這些放在當代,肯定是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示和滋養的。至於為什麼要提李白與世界,李白身上有沒有世界性?中國詩人在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最多的就是李白。李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世界文化名人,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此次紀念活動的後援單位。

據我所知,我們頭上的天空中,有兩顆星星是用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壹個是李白,另壹個是屈原。

-我們如何紀念自己的文化名人

-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似乎主要是跟經濟、體育有關,比如申奧,入世,世界杯出線,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文化上有所作為

劉:以前我們做這種紀念中國文化名人的活動非常的少,而且影響面也非常的小,通常是限定在學術的小圈子裏,這讓人覺得不可理解。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名人太多紀念不過來,還是說我們不太善於回首過去?

歐陽:用李白與當代、李白與世界來定位李白誕辰1300年的紀念活動,既有學術與詩歌本身的壹些考慮,但我覺得更重要的壹個考慮是運用演出、展覽等普通老百姓樂於接受的方式,把李白的詩意、形象、思想和生活態度的影響擴大到整個社會。去年被稱為中國年,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似乎主要是跟經濟、體育有關,比如申奧,入世,世界杯出線,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文化上有所作為?這次中演和北京青年報***同來做李白的誕辰紀念,看能不能提供壹種新的可能性,將中國精神文化資源的能量發揮出來,創造壹種具有當代性和世界性的***享文化。

尚曉嵐(本報記者):錢老師,我知道《文史知識》為紀念李白1300年誕辰出了壹期專號,對此學術界有什麼反應嗎?

錢誌熙(北京大學教授,博導):在歐美和日本,紀念文化名人的活動是常規性的,比如某某誕辰多少周年,逝世多少周年。但我們基本上還是限於學術圈內,基本上沒有反應到大眾媒體上面去。現在很難跟五四以前比,像李白誕辰,在那時人們會舉行壹些詩歌的吟唱活動,像蘇軾逝世多少年、屈原誕辰多少年、李白誕辰多少年都會舉行壹些活動的。由於有《床前明月光》等比較有名的絕句,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多少還知道壹點李白,但僅此而已。

劉:這種現象正常嗎?

錢:當然不正常。我覺得需要政府、文化機構、媒體和學校***同努力來改變這種狀況。通過這種紀念文化名人的大型活動,樹立起壹種尊重文化遺產的意識。至少在文化階層,有文化的人是應該關註李白的。

余華(著名作家):中國文人中抒情性最強的壹個是李白、壹個是屈原,他們的抒情性是後來所沒有的,有壹些原始性的東西在作品裏。李白的詩歌有壹種比較開放的結構,唐代新的詩體是格律詩體,但李白是反格律的,開放的。他的詩翻譯成外文詩意失去的比較少。如果說詩歌藝術主要的本質是抒情的話,李白的詩歌達到了抒情藝術的極致,有壹定的世界性,外國人可能接受李白比接受杜甫更容易壹點。

歐陽:從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國古典詩歌也是壹件很有趣的事。談到中國古詩的翻譯,我認識壹個很有名的德國教授顧彬,他說他這壹輩子想做的壹件事是把杜甫晚年的《秋興八首》翻成德文,這可不簡單,這等於是在發明德語,因為用現有的德語是無法翻譯的。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英國詩人艾略特有壹個非常有名的論斷,他說現代主義詩歌巨匠龐德對英語詩歌革命最持久、最具決定性的貢獻,就是他翻譯的唐詩,其中主要是李白詩歌。艾略特認為龐德發明了中國的古典詩,但實際上龐德本人不懂漢語,他是根據英國壹個漢學家的筆記翻譯出來的。龐德研究了唐詩,研究了李白,然後借助翻譯完成了20世紀現代英語詩歌最為深刻的語言革命。

這裏有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我們中國現代詩人覺得古典詩歌遺產沒什麼用了,外國現代詩人反而在其中發現了有用的東西。

-繼承文化遺產是壹件長期的、很復雜的事,現在年輕的觀眾、年輕的讀者壹代壹代在流失,看來最重要的壹點是接受文化遺產要創造性地去接受

-我們中國人紀念西方壹些文化名人甚至比紀念自己的文化名人來得更貼近壹些,比如紀念莎士比亞。可能普通中國人了解莎士比亞的比普通英國人還多

錢:我在四川開學術會議時,感到四川人對李白有很深的感情,對杜甫也有感情。這兩個人是可以相互並立的,相互補充的。李白是復古的,他特別崇尚古人,而杜甫是革命性的。李白做出來的事情也確實是前無古人的。在某種意義上講李白是沒法學習的,只能是文化吸取,把他當成壹種高度。李白不能像學習杜甫那樣去學習。

余:中國的文化遺產太豐富,妳不讀不知道。我小時候以為就是唐詩、宋詞、元曲、小說以為就是紅樓夢、三國演義,現在才知道,要把中國古典文學全看完是不可能的,太浩瀚。雖然文言文兩百個字就能構成壹部長篇小說,但是這樣濃縮的東西妳讀不完。顧彬要做的翻譯工作,別說是翻譯成德文,就是譯成白話文漢語也很困難。比如說杜甫對待山對待道路的感覺,他的思維狀態和李白是完全不壹樣的,妳怎麼翻譯?繼承文化遺產是壹件長期的、很復雜的事,現在年輕的觀眾、年輕的讀者壹代壹代在流失,看來最重要的壹點是接受文化遺產要創造性地去接受。蘇東坡為什麼是受到李白影響的文人中最成功的壹位,關鍵在於李白影響了他的原創性,而不是抹殺了他的原創性,這是最重要的。蘇東坡通過他的原創性讓我們再度了解李白的原創性,兩者之間不是單純的模仿。

歐陽:當代中國文學和詩歌創作,進入語言上的全球化時代是壹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嗎?這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剛才提到,我們中國人紀念西方壹些文化名人甚至比紀念自己的文化名人來得更貼近壹些,比如紀念莎士比亞。可能普通中國人了解莎士比亞的比普通英國人還多。所以我認為紀念李白這樣的中國文化名人,含有拓展我們自己的文化資源的戰略考慮。

余:1999年我去都靈參加壹個國際書展,遇到壹個拿過布克獎的英國作家,他說英國現在的大學生,如果不是學文學的,大部分都不知道莎士比亞是誰。英國紀念莎士比亞的活動是很隆重的,但還是留不住自己的文化遺產。民眾對此不可能像對奧運會那麼熱衷,因為那畢竟是對過去的遺產。美國也差不多,福克納誕辰100周年時我正好去他的家鄉,美國主要報紙也就發壹點小消息,只有家鄉小鎮(比郵票還小,大概走兩分鐘就沒了)報紙的所有版面都給了他。假如我們中國要紀念文化名人的話,365天每天都有,而且是國家紀念國家的名人,省裏紀念省裏的名人,縣裏紀念縣裏的名人,甚至有些鄉還紀念他們鄉的名人,最終事情搞得很亂。所以我們在李白誕辰1300周年時紀念李白,重要的是持什麼樣的態度。

劉:不管用什麼樣的紀念手段,關鍵是怎樣看待文化遺產的問題,這些遺產對我們當代人有什麼意義,這裏有壹個尋找文化定點的問題。國外紀念文化名人,有壹個非常自信的文化背景,人們能非常自豪地說起自己所代表的文化,個人背後的東西。我們呢?

歐陽:對我來說,參與紀念李白的活動,其實也是壹種生存方式。中國現在正在轉型,大家的興趣似乎整個壹邊倒地在經濟、市場方面。因此,我將李白身上所體現的詩意,那樣壹種精神上光耀的東西,看作是對越來越忙碌、越來越實用化的當代生活方式的壹種很好的提醒。顧彬有個看法,他認為中國古代和當代詩裏面的許多精髓,要通過像他這樣的歐洲人來傳達。因為德國經濟分配早已體制化了,壹個大學教授可以不考慮金錢,他的精力和心靈活動完全省了下來,可以用來關註詩歌和藝術。像顧彬教授為翻譯杜甫的《秋興八首》而絞盡腦汁,如今這種現象在哪個中國人身上還能看到?我覺得紀念李白,正是因為他的詩歌在這樣壹個時代,對我們的生存處境、生存品質,是壹個獨特的提醒。

-樹木受到陽光的影響後,是以樹木的方式成長的

-我們沒有像巴赫或貝多芬這樣的壹個人,也沒有像莫紮特這樣的人,突然把這麼多的展露在民間的音樂資源建築成巨大的音樂

劉:余華先生,我覺得妳們這壹代作家,本身也是處在這樣壹個學習西方的過程中,包括寫作也會受西方文學的影響,就此妳能談壹談嗎?

余:提到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其實這是壹個好事。魏晉時期的文學就有外來文化的影響,唐朝是文化上的大唐盛世,宋朝、元朝就更不用說,到了明、清也壹樣。整個19世紀歐洲文學也是如此,莎士比亞的三個戲翻譯成法文後在巴黎上演,結果引起轟動,英國文學突然刺激了法國文學,造就了法國壹代大師,像雨果和巴爾紮克。任何壹個民族的文化再強大,慢慢也會變得有點萎靡不振,當外來文化進來時,肯定會促進妳。重要的是,外國文學對我這樣壹個中國作家的影響,包括中國文學對中國作家的影響,還包括同時代作家之間的影響,都是壹種陽光對樹木的影響,關鍵是樹木受到陽光的影響後是以樹木的方式來成長,不會改變成陽光的方式。這就是創造。

歐陽:能否用李白來定義中國文化呢?定義歐洲文化肯定離不開莎士比亞和巴赫這樣的人,巴赫不僅僅是壹個作曲家,他完全是壹種文化現象。哪怕現在沒人聽巴赫,都去聽搖滾樂,也不妨礙巴赫作為歐洲文化的奠基者。莎士比亞肯定不如壹個英國的搖滾樂隊(比如辣妹)那麼熱,那麼流行,這是肯定的,但妳能因此就說辣妹和貝克漢姆可以取代莎士比亞成為定義英國文化的基石嗎?

余:說到巴赫,他非常像中國的李白。1999年我去德國,剛好是巴赫逝世200周年,整個德國各種紀念活動非常的多,我印象深刻的是巴赫逝世的那天,廣播裏面不斷播放巴赫音樂,24小時全部是巴赫的音樂,別的節目沒有了。我相信巴赫對整個德國人來說是壹個精神支柱。為什麼他的音樂那麼多人喜歡?與李白壹樣,他是個老百姓,壹個非常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收集了很多鄉間的音樂,並從中創作出了自己的音樂。他的音樂是德國音樂,當然也是全世界音樂的寶貴財富。巴赫寫的音樂在他的時代被認為是相當世俗的東西,而今天我們聽起來卻是壹種非常神聖的音樂。李白的詩不也壹樣嗎,他在那個時代是壹個比較生活化的、帶有世俗傾向的詩人,在我們今天看來,卻是非常神聖的,這是壹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曾經有人問我是不是喜歡當代中國的音樂,我說我不怎麼喜歡,雖然我寫作也受到中國音樂的壹些元素的影響。我們沒有像巴赫或貝多芬這樣的壹個人,也沒有像莫紮特這樣的人,突然把這麼多的展露在民間的音樂資源建築成巨大的音樂。現在譚盾等人在做壹些工作,但是遠遠還沒有達到氣候,真正要把我們中國的民族音樂發揚光大,是要有壹些像巴赫、莫紮特這樣的人來做原創性的發掘,這樣我覺得文化遺產才能夠真正得以保存發揚。

-各種各樣的紀念方式都很有意思,我們這次用演出和展覽的方式紀念李白也應該產生有益的影響。作為文化人,我們有責任向社會宣揚和推廣自己的文化名人

-我們不希望紀念李白的活動成為學術的討論或是壹個小圈子範圍的事,而是想吸引更多的人來關註

歐陽:西方紀念文學家、音樂家之類的文化名人,有壹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電影。莎士比亞,喬伊斯,艾略特,馬勒,韓波和魏爾倫,肖邦,貝多芬,莫紮特,都拍了電影。而中國的電視連續劇好像總是在拍皇帝,很少有拍文化名人的。

余:我看過電影《莫紮特》和《沙翁情史》,這肯定是紀念的壹種方式,絕對不會是剛好趕到他誕辰或逝世多少周年才拍的。還有另外壹種紀念方式,壹個作家對很多後來者,像李白對很多後來者,無論是在大學裏研究他的人,還是普通讀者,紀念是無時無地不存在的。我去福克納家鄉時,聽人講了壹個故事。福克納生前特別愛喝酒,全世界喜愛他的人以帶壹瓶威士忌灑在他的墓地上的方式紀念他。1988年春,來了壹個與福克納壹樣矮小的小老頭兒,手裏提著壹瓶特別名貴的威士忌,在墓地邊坐了兩個小時,灑完酒後,因為要等車,他便去了壹個我也很愛去的小書店,壹聲不吭地翻書,也沒有人註意到他。如果書店老板註意壹下他,就會知道,他就是佳西亞·馬爾克斯。這成了他們城鎮最驕傲的段子,來人就說。

歐陽:我在美國居住時,1994年1月,碰到了壹場百年不遇的大雪,當時在報上讀到過壹則讓人感慨的消息。下雪那天正趕上愛倫·波的生日,這之前每到這天的早上5點鐘,都會出現壹個神秘的黑衣男子,開車過來在他墓前放壹朵黑玫瑰,這樣做已經持續40年了,從未間斷。那天因為雪太大,積了壹米多厚,當地人以為他肯定不會出現,但到了早上5點鐘,有人還是習慣性地起來看了壹眼,那人徒步走來,在5點鐘準時將壹朵黑玫瑰放在波的墓前,這恐怕是對壹個作家最好的紀念。阿根廷有個探戈歌王死於空難後,人們為他塑了壹個叼著根煙的塑像,因為他生前手裏不離煙。據說他手頭的煙永遠都點著,永遠有人去續上。法國的薩特生前習慣在咖啡館寫作,他常去的那家咖啡館有他的固定位置。他死後,那個專座壹直空著,沒人占用,這也是壹種紀念方式。各種各樣的紀念方式都很有意思,我們這次用這種演出和展覽的方式紀念李白也應該產生有益的影響。作為文化人,我們有責任向社會宣揚和推廣自己的文化名人。

劉:我們做這個紀念活動本身是面對大眾的,演出是面對大眾,北青報本身就是壹個大眾的媒體,我們關心的問題可能就是大眾關心的問題。我們不希望紀念李白的活動成為學術的討論或是壹個小圈子範圍的事,而是吸引更多的人來關註,紀念他的現實意義在哪?

錢:中國人的紀念方式通常較為含蓄。比如紀念李白,妳可以去讀書,文獻都在這裏,妳恰好讀到壹個地方,作為朋友,妳告訴我書裏有壹段話、壹種思想打動了妳,向大家傳播壹下,大家知道了。時值李白誕辰1300周年,平時大家有各種各樣的角度,現在從展覽或演出的角度來看看李白,來思考和紀念他。我們任何人身上都有祖先的基因,每壹個讀過古典文學的人身上都有李白的基因,杜甫的基因,這毫無疑問。可能在每個人身上呈現的方式不同,但是肯定有。這麼壹個紀念李白的活動,有些人會借此更深入地去了解壹種東西。經濟學者有壹個最重要的假設:壹切人都是經濟人。經濟人最大的事是掙錢,實際上學會怎樣花錢比學會怎麼掙錢對於人的影響更大。人怎麼花錢有兩個方面:為自己的身體和為自己的精神,妳為哪方面花的錢更多?

歐陽:記得壹位當代俄羅斯詩人說過壹句話:壹個讀詩的人肯定比壹個完全不讀詩的人生活得要好壹些。所以,讀讀李白的詩歌吧。

-李白誕辰1300周年紀念活動

要目

名為《夢白》的大型現代舞劇(2月5日、6日,天橋劇場)是廣東現代舞蹈團為紀念李白特意創作的。他們用現代舞蹈的語匯表現了詩人的狂放性格,勾勒出詩人熱愛生活,向往自然,感懷人生的情愫,采用大寫意的手法,古代與現代在同壹舞臺空間並置。同時,還以世界各國現代音樂為基本素材,用電腦進行編排整合,構成了舞劇的音樂背景。整部舞劇充分顯示了它的多元性和世界性。

交響音樂會《明月出天山》(2月7日,天橋劇場)則凸現出李白詩歌與音樂的不解之緣。郭文景的《蜀道難》就是根據李白這首著名歌行體長詩創作的交響合唱。周龍的《唐詩四首》分別攝取了包括李白《聽蜀僧彈琴》在內的四首唐詩的意境。郭文景和周龍著力於古代與現代、中國與世界的對話。他們用西方交響音樂的基本手法,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元素,加上自身的內心體驗,創作出了既傳統又現代、既本土化又有世界性的作品。

詩歌劇場《天地壹太白》(2月9日、10日,天橋劇場)特別強調李白詩歌與當代人生存現狀的相互映照、相互交融。演出將特邀唐國強、焦晃、鮑國安、石維堅等表演藝術家登臺,用他們或熱情奔放或深沈內斂的朗誦傳遞詩人對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體驗。整場詩歌晚會中,由著名演員鮑國安扮演的李白將多次出現,演出的主創人員極富想像力地使李白『復活』於舞臺之上,讓李白與自己的詩作重逢,讓他與現代人對話。值得壹提的是,演出當晚將有多個國家的外交官登上舞臺,用各自國家的語言朗誦《靜夜思》。

參考資料:

/system/2002/01/24/000253073.shtml

  • 上一篇:為抗擊疫情,企業紛紛開啟“在家辦公”模式,如何能夠高效遠程辦公?
  • 下一篇:丈夫絕情提出"離婚"並擬定了"離婚協議":孩子房子公司以及其它財產都歸他.哭訴!兄弟姐妹們我該怎麽辦啊?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