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那麽狂的姜文,卻對壹個人五體投地

那麽狂的姜文,卻對壹個人五體投地

01

上面這張電影海報,來自於1949年上映的《哀樂中年》,目前豆瓣評分9.1。

這種評分基本屬於神級作品。

國產電影裏能獲得這種分數的,幾乎壹個巴掌就能數得過來。

香港導演李翰祥將其譽為:

當時最有價值的影片之壹。

香港評論家劉成漢則評論稱:

內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國電影

亦是40年代光芒四射的壹部作品

更值得壹提的是,這部講述中年危機的電影,故事雖出自導演桑弧的構思,其實執筆的主要是

張愛玲

但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她只拿稿費未署名。裏面的人物在她的描繪下鮮活生動、悲喜參半。 她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是:

所謂哀樂中年,大概那意思就是他們的歡樂裏面永遠夾雜著壹絲辛酸,他們的悲哀也不是完全沒有安慰的。

02

故事發生在上海的二三十年代。 創辦小學多年的陳紹常早年喪妻,獨自撫養兩子壹女。因目睹摯友的愛女劉敏華備受繼母虐待,遂斷了續弦的念頭。

十年後,再見敏華,方知其父親已逝,而敏華已成長為獨立自強卻不失賢淑的新女性,因不堪繼母逼婚,她離家出走,並自薦到紹常學校任教。

紹常長子建中工作後不久,變成銀行經理的乘龍快婿,並逐漸成為城中名流。

建中夫婦覺得紹常小學校長身份丟了他們的臉,勸他退休在家做老太爺。 將學校托付給敏華,自己卻賦閑在家的紹常很失落,與建中夫婦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又到壹年清明拜祭亡妻時,紹常遇見前來祭母的敏華,敏華勸他再回學校教書。

每天偷偷從家中溜回學校,站在講臺上的紹常拾回了久違的充實與快樂。

後來無意間,他發現自己與敏華早已兩情相悅,決定與她結婚,此事令建中夫婦大為惱火,準備幹涉此事……

03

已有很多專業影評人對這部電影無論是技巧還是思想的超前性做了大量的描述,在此就不再贅述。

而我今天著重想說的還是飾演男壹號的石揮。

那個松弛、溫潤、關切的嘮叨裏又帶著壹些可愛的傻和呆的校長,被他演繹得淋漓盡致。

說他是全劇之魂,絕不為過。

大多數年輕的電影愛好者可能從未聽過石揮這名字。

但在那個年代,他的稱謂是

「話劇皇帝」

編、導、演過《家》、《雷雨》、《福爾摩斯》等大量名家名作。

年僅23歲的石揮,靠《雷雨》中的仆人魯貴壹角嶄露頭角。

“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還要好。”

時人如此評價石揮,

站著不說話也能把主角的光彩搶盡。

他後來出演的《秋海棠》更是轟動壹時。

連續上演四個半月,***計壹百八十場,在當時空前絕後。

上海人吃了晚飯去看話劇,相互打招呼時不是說“看話劇去”,而是說“看石揮去”!

石揮曾謝幕達12次才得以退場,他生病,換B角頂替,觀眾就要退票。

幾十年後的我們,無緣在話劇的舞臺上領略石揮的風姿了,還好他在中國電影史上也留下了舉足輕重的印記。

04

石揮不僅是頂尖的演員,自己也導演過不少優秀電影作品,其中包括《天仙配》《雞毛信》等家喻戶曉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姜文有多狂。

然而他曾被邀請重新演繹石揮在電影《我這壹輩子》裏的角色時,卻拒絕了。

他說,

“五十年了,石揮的表演依然難以超越”。

在《我這壹輩子》這部石揮自導自演的代表作中,石揮從22歲壹直演至60歲,以壹個底層巡警的命運,映射時代變遷下百姓不變的悲苦命運。

石揮出神入化的角色塑造,造就了影片內涵的準確傳達。

今天看石揮,表演時略有壹些話劇表演的浮誇痕跡,但相對當時的大多數演員,石揮面對鏡頭時已經相當自然和收放自如。

而且這種話劇化的表演方式,並非完全是石揮的問題。

導演謝晉回憶說,當時電影的拍攝技術很簡陋,要求演員在壹種假定條件下表演。

比方說,拍甲、乙兩人對話的戲,只能先拍壹個,再拍另壹個。拍甲的時候,乙不壹定到場,於是甲就只能看著導演的手掌說話,假定那就是乙。

同時,也受當時的審美所限,當時演員講究臺詞、講究動作造型、講究化妝服裝,戲劇化即是最好的藝術。

而現在,幾個機位同時設置,和人對戲而不是和巴掌對戲,可做到石揮這種程度的又有多少呢?

然而這個驚才絕艷的人傑,最終卻帶著罪名,結束了短暫但充滿華彩的壹生。

05

1957年,石揮被打成右派。

這個狂傲壹生的“話劇皇帝”,穿上了壹件漂亮的棕色呢子大衣,戴著他那塊全上海只有6塊的名表。

他吻別新婚三年的妻子,去銀行給母親匯了最後壹次款,然後告訴路上的熟人,“以後我不能再演戲了”。

他踏上了最後壹部電影《霧海夜航》的道具船,跳進大海,為自己的人生,選擇了壹個在他看來最為合適的去處。

17個月後,人們在海邊找到了石揮的屍骨。

在話劇《日出》中,石揮曾寫道:

“太陽已經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

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

在這壹刻,他真正地睡去了。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

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裏還說:

“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

“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研究石揮,已經成了電影學院的必修課。

而他留下的那些作品,也是喜歡電影的我們最寶貴的禮物。

大量素材來源於互聯網

  • 上一篇:關於社交的文獻綜述
  • 下一篇:彭德懷的感人故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