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人民文學出版社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修訂版初中部分文學名著導讀(小學初中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修訂版初中部分文學名著導讀(小學初中版)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內容圍繞在梁山泊稱覇的強盜。又名《忠義水滸傳》,壹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作者歷來有爭議,壹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書中強盜多是被官府逼至落草為寇,當中有不少本來是官員,但在中國大陸曾被歸類為農民起義小說。

作者

關於《水滸傳》的作者大致有三種觀點:

1:全書皆由羅貫中所著。

2:由施耐庵和羅貫中兩人合寫。

3:整部小說完全由施耐庵壹個人寫。這種觀點是大家最為熟知的。

第壹種說法早於明朝已經有人提出。壹些支持此觀點的人認為施耐庵是捏造出來的人,真實中並不存在。

持第二種觀點的人之間亦有以下兩種意見:

其中壹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前七十回為施耐庵作著,後三十回則為羅貫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書誌》中則說《水滸傳》是“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也就是說主要是施耐庵寫的,羅貫中進行了整理,編輯。這種觀點在學術界頗有影響力。

另外壹種觀點認為《水滸傳》屬於累積型群眾創作,無疑施耐庵在創作過程中曾參考、借鑒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筆記和某些完整的小說、戲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創造性的勞動是不容抹殺的。

成書過程

《水滸傳》的故事最初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到了元朝初年,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晁蓋、吳加亮(吳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在元朝,元雜劇中還出現了壹些水滸故事劇本。

《水滸傳》是到了明朝初年,根據《大宋宣和遺事》和《東都事略》等史籍中有關宋朝宋江等三十六人起義造反的記載的基礎上,再進行創作的。故事描寫了梁山壹百零八將各自不同的故事,從他們壹個個被逼上梁山、逐漸壯大、起義造反到最後接受招安的全過程。水滸中的壹百單八將傳說是三十六個天罡星和七十二個地煞星轉世,他們講究忠和義,愛打抱不平、劫富濟貧,不滿貪官汙吏,最後集結梁山,與腐化的朝廷抗爭。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沖、李逵、魯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鮮明形象,也向讀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與社會狀況。

“水滸”字面的意思是水邊,指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山東梁山泊。另外詩經中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句子,記載了周太王率領部族遷徙的事情。有人認為用水滸做書名,是將宋江等的聚義和周朝的興起作類比,證明原作者肯定起義英雄們反抗統治的精神。水滸義軍領袖宋江原是低級官吏,後被逼上梁山,與其他梁山好漢壹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漸發展壯大。《水滸傳》故事豪放、粗曠,全書通過人物的言語、行為來表現其矛盾的內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畫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長經歷也不盡相同。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版本

現存最早的《水滸》版本,當屬保存於上海圖書館的《京本忠義傳》,此本大約刻於明朝嘉靖年間的壹百回版本。水滸傳的版本很多,在流傳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故事版本。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系統:簡本和繁本。

簡本

簡本包括了受招安,征遼,征田虎、王慶,打方臘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節。之所以稱為簡本,主要是文字比較簡單,細節描寫少。已發現的簡本有:

百十五回本

百十回本

百二十四回本

繁本

繁本寫得比較細致,也是流傳最廣的。主要有壹百回本、壹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種。但主要改寫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後的情節。

壹百回本:在宋江受招安後,又有“征遼”,征方臘等情節。

壹百二十回本:明萬歷末楊定見在壹百回本的基礎上又插入了征田虎、王慶等情節,合成壹百二十回本。

七十回本:清朝金聖嘆進行刪改,腰斬壹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後的事,以原書第七十壹回盧俊義的夢作為結尾,再將第壹回作為楔子,此為七十回本。

魯濱孫出身於中產階級,他父親常用知足常樂的哲學教育他,要他滿足現狀,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壹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誘惑著他,他雄心勃勃,決心舍棄安逸舒適的平庸生活出海遠航。第壹次出海他幾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盜擄去,逃出後在巴西發了財。但他仍不死心,經別人提議,再次出航,結果滯留海島。28年的孤島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繼續冒險。這種勇於進取的冒險精神,表現了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足於現狀,要開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關於魯濱孫在荒島上經歷的描寫是全書的精華。作者把魯濱孫描繪成充滿勞動熱情的人。他憑著自己頑強不息的勞動與大自然作鬥爭,表現出驚人的毅力。魯濱孫壹到荒島,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絕望情緒後,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鬥爭,他從擱淺的破船上取走了幾乎所有可以取走的東西。他靠著自己的雙手,靠著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簡單工具,克服無數困難,為自己的生存創造了條件。他又挖鑿山洞,修築柵欄,馴養山羊,種植谷物,制造獨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富裕”。最後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種植園、牧場、兩處住所、許多家具,甚至還建立了壹個包括狗、貓、羊、鸚鵡在內的熱鬧家庭。他每做壹件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勞力和很長的時間,但他失敗了再幹,從不氣餒。他用近半年的時間造了壹只能坐24人的獨木舟,但要把它放進海裏卻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條小河,他只好放棄這條船,又用了壹年時間另造壹只。這種征服自然的無限勇氣和堅韌不拔的實幹精神使魯濱孫的形象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作者借此歌頌了資產階級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強調了個人的聰明和毅力。

導 讀 簡述高爾基的生平和他的創作成就。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是蘇聯文學的奠基人,也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傑出代表。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壹個木匠家中,幼年父母雙亡,寄居在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裏。後來外祖父破產,十歲的阿列克謝就在社會上流浪,當過各種雜工。雖然他只上過兩年小學,卻壹直堅持勤奮自學,讀了許多書。加上他本人曾廣泛地接觸過社會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終於使他成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爾基的處女作是發表於1892年的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福馬·高爾傑耶夫》(1899)是高爾基的第壹部長篇小說。高爾基壹生的創作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9世紀90年代是高爾基寫作的探索時期。早期的創作有的側重描寫現實,有的側重表現理想,歌頌熱愛自由、獻身人民的精神。如《伊則吉爾老婆婆》中點燃自己的心為族人引路的丹柯的故事,大家小時候可能就聽過。 第二個時期——20世紀開始的20年間,俄國經歷了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高爾基始終將自己的創作與革命鬥爭聯系在壹起,為蘇聯文學奠定了基礎。1901年發表了知名散文詩《海燕之歌》,用象征手法塑造出革命者勇猛矯健的形象,激情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加猛烈些吧!”在1906年,他創作了舉世聞名的長篇小說《母親》,以史詩性的筆法成功地塑造了無產階級革命者巴威爾和他的媽媽尼洛夫娜的形象,是社會主義文學的第壹部典範性作品。高爾基的文學活動對各國的社會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壹時期高爾基還寫過《意大利童話》(1911-1913)和《俄羅斯童話》(1912-1917),自傳體三部曲的頭兩部《童年》(1913)和《在人間》(1915)。第三部《我的大學》完成於1922年。高爾基壹生中寫過20多個劇本,《底層》(1902)是他的戲劇代表作,是高爾基對淪落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將近20年觀察的總結。 十月革命以後,是高爾基創作的第三個時期。高爾基以文化的眼光來思考社會變革和民族未來等重大問題,主要作品有《不合時宜的思想》(1918),回憶錄《列寧》(1924),長篇小說《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和《克裏姆·薩姆金的壹生》。 《童年》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童年的壹天,“我”大病初愈,看護“我”的父親卻不幸染病身亡。“我”跟隨母親坐船到外祖母的家鄉尼日尼去生活。 無憂無慮的日子很快結束了。人與人之間充滿欺詐與爭鬥。外祖父是當地染坊行會的頭子。“我”跟隨母親回去的時候,兩個舅舅正在鬧分家。雅科夫舅舅的孩子薩沙唆使“我”將過節用的白桌布染藍,致使我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在外祖父家有個心地善良的夥計,外號叫“小茨岡”。他懂行能幹,外祖父很器重他。他常常在外祖父打“我”的時候,盡量地用自己的手臂擋著鞭子。壹次,兩個舅舅和他壹起搬運壹個十分沈重的橡木大十字架。他絆了壹跤,兩個舅舅竟只顧自己保命,聽任他被砸死了。 “我”驚愕地睜開懵懂的雙眼,註視人世間的殘酷與黑暗,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壹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我”。 布滿陰霾的日子裏,只有外祖母是“我”唯壹的溫暖。她給“我”講上帝的天堂、鬼娶媳婦的故事,又常常向“我”回憶起當年“我”的父母相戀、***同生活的情景。壹次,夜裏突然失火,人們都手足無措。外祖母不顧自己的安全,沖進火裏,抱出了隨時可能會爆炸的硫酸鹽罐子。她又指揮聞訊而來的鄰居,和家人壹起撲滅了大火。她的果敢能幹,連外祖父都不能不嘆服。她給“我”無限的安慰,將真、善、美的種子悄悄埋在“我”幼小的心靈裏。 “我”上了壹陣子學,後來母親去世了。越老越吝嗇的外祖父不肯再養“我”,於是“我”就到人間自己“混飯”吃去了。在生活的奔流中,“我”在人世間打拼,是怎樣最終鍛煉成壹個堅強而善良的人的?同學們可以在自傳體三部曲的後兩部《在人間》和《我的大學》裏找到答案。 《童年》反映了什麽樣的時代背景? 小說真實地描寫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社會的面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汙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閱讀《童年》時,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壹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什麽是自傳體小說?除了《童年》以外,我們還學過哪些自傳體小說?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根據自己童年和少年的親身經歷創作的,明顯帶有自傳色彩。這樣的小說我們通常就稱為自傳體小說。自傳體小說與敘述生平經歷的傳記不同,它不局限於真人真事,作者雖然以生活中的自己為模特,但是也融合了許多其他人的東西進去。《童年》就通過塑造“我”愛憎分明、酷愛讀書、奮發向上的形象,描摹出俄國小市民階層的人情世態以及俄羅斯五光十色的社會風貌。我們比較熟悉的近似自傳體的小說還有許多,比如巴金的《家》、《春》、《秋》(《激流三部曲》)、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D.H.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等等

保爾.柯察金,出生於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早年喪父,全憑母親替人洗衣做飯維持生計。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在那兒他受盡了淩辱。他憎恨那些斯壓究人的店老板,厭惡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錢人。

  • 上一篇:周傑倫人生個人資料
  • 下一篇:筆記小案例插畫-手冊筆記-插畫(如何畫出可愛的分割線)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