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怎麽寫好記敘文

怎麽寫好記敘文

同學們普遍認為作文難,語文老師也覺得指導寫作難。難在什麽地方呢?從學生的角度說,沒有材料不知寫什麽,有了材料不知怎麽寫;從老師的角度說,不知怎麽指導能將學與教兩個方面的問題兼顧到,迅速提高寫作水平。

在獲得材料的問題上,以前講得很多了,不再重復說了,有關記敘文寫作的文體知識也分條談過了。這裏主要從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的運用方面提出些意見,這樣指導會引起寫作者的重視,對寫文章有參考價值。

寫好敘事寫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難分離的,因為事是由人來做的,表現人離不開具體的事,所以說,任何敘事寫人的文章都是為了寫人,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表現事件的思想意義,歸結看還是寫社會風貌,是在寫人。是有道理的。

壹. 把握情境,真實地敘事

寫什麽?敘事指敘述各類事件,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表達內容。事,必須有具體的情節,情節是指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經過,是構成記敘文的基本內容。壹個完整的情節就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六個要素在每壹篇文章中不壹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

敘事要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重要的是“把握情節”,因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是靠情節來表現的,情節在文章中又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情節是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壹,要求具體、連貫,突出思想意義。

怎樣把握情節呢?

(壹)選擇和提煉情節是重要的壹步

選擇、提煉有代表性情節,就是抓住生動、新穎、能揭示生活深刻意義的人和事。

我們講過生活中的素材是題材的基礎,但題材(情節)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的結果。情節的真實性、豐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從中選擇、提煉出富有思想意義的情節來。這個選擇提煉的過程也是妳對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認識的過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著重渲染具體的、生動的情景、狀況,如人物遇到了怎樣緊急的境況,怎樣危難的處境,怎樣壹種復雜、矛盾的局面,怎樣壹種特殊的困難,怎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抓住“情境”進行具體的渲染、描述。這樣寫壹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質、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難或考驗面前表現得更鮮明,更可信;另壹方面可以抓住讀者,讀時對文中的人物關註,產生閱讀興趣。壹個“情境”描述、渲染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活動的背景,在此後,再來通過刻劃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對草地氣候變化的情境描寫,《小桔燈》中對小姑娘家境的描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寫。

二. “以小見大”,挖掘深遠

取材雖然是身邊的壹些小事,但生發出的意義應是深遠的,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題材小,不要就事論事,而要把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義寫出來,也就是從局部反映整體。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壹斑”,通過壹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壹個花斑,卻能想象出整只豹子。“嘗壹脬(pāo)肉,而知壹鑊(huò)之味,壹鼎之調。”從鍋裏舀取壹塊肉嘗壹嘗,可以知道壹鍋肉的味道,這壹鍋肉烹調的好壞。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我們同學們經歷的多是小事,我們的認識也有壹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體寫,才容易寫好。“以小見大”的寫法,還便於細節描寫,寫得深入,寫得生動,表現出深刻認識。

如《藤野先生》選材小,寫藤野先生批改作業、修改插圖,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等,這些小事卻能看出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中國留學生的誠懇,治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菜園小記》選取的是在延安種菜的壹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許多片斷,可是“小”中見大,把延安大生產運動和軍民與困難作鬥爭的光榮傳統表現出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壹件珍貴的襯衫》從壹件襯衫的小事,我們看出周總理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偉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於發現,註意搜集,積累。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羅丹說的這種對“美”的發現,正是從生活認識中得來的,是挖掘出來的。沒有收集到豐富的材料,怎麽能有“精”,有“深”。

三. 選取若幹材料,行文註意結構安排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壹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個生命時段發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壹天的時間段;上課前、上課、下課後;壹節課的時段等。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說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事物總是存在在壹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敘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空間有比較大的地域,如洲際,有比較小的某個具體的城市、鄉村、街道、學校、操場等,用不同場所、不同景觀的轉換等來安排結構,需要在文中標明空間的轉換,給讀者空間變動和空間印象,能幫助讀者把握不同空間的不同風貌的變化。如《多收了三五鬥》,從河埠頭的萬盛米行糶米到街上購物,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場景,有空間轉換的交待“街道上見得熱鬧起來了”。不同的場景中,敘述的對象、內容也有所不同。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壹定的場合相互發生關系而構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面,它由人、事、景三個因素構成,在文中選取了若幹個場面,那就要將這幾個場面有機地組合起來,可以用分段加標題的形式,也可以用過渡、銜接的段落或句子。分段加標題的形式比較鮮明,也省略了設計過渡的問題。

4. 線索貫穿

文章選取若幹事件或片斷,就需要用壹條線索來貫穿,把大大小小的事件或片斷有機地串連在壹起,成為壹個整體。

有的文章以物為線索,主要是在事物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用某物把生活片斷有機地聯起來,如《記壹輛紡車》、《七根火柴》等。有的文章以“意”為線索,也就是以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認識為線索,串連各個片斷。如《春》抒發“我”對春天的熱愛和追求,選擇了盼春、繪春、頌春等壹系列片斷,寄托了作者的感情,用作者對春天的感情貫穿全文。有的文章以人物為線索,如《孔乙己》中的小夥計,以他的所見、所聞、所想為線索,把文章若幹片斷、情節貫穿起來。

還可以按作者(或“我”)的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為序,將前後的事件或片斷聯接起來。如《荔枝蜜》

四. 點面結合

點,是指事物局部,重點;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體狀況。敘事寫人既有對事或人的全貌和整體情況的概括介紹或壹般描述,又有對人或事物某個部分、某個方面,特別是重點情況的詳細敘述和描寫,並且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是點面結合,敘事寫人既有全貌又有重點,就能給人既全面又具體,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覺。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百草園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壹面》中寫魯迅的肖像就是對“點”的描寫,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魯迅的偉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寫藤野先生與魯迅相識、相處、告別的若幹事件、片斷,是“點”,概括魯迅對藤野先生的評價“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 開頭引入、渲染、鋪墊,結尾引出、照應、升華

古人說:“鳳頭,豬肚,豹尾。”(元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引喬夢符的話)意思是要重視文章的開頭,設計壹個好的開頭會使文章增加色彩,“鳳頭”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單純認為就是詞藻美,語句美,而是能抓住讀者,引人入勝,這也是美。

開頭引入的要求是切題,“美”,吸引讀者。渲染就是能用簡要的語句將其意突出,抓住讀者,正如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以奇句奪目,使之壹見而驚,不敢棄去。”當然這是寫詩的要求,寫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鋪墊就是做些必要的鋪陳和墊襯。

引入、渲染、鋪墊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環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

點出所寫的對象、人、事。如《我的老師》

開門見山,點明題旨,交待寫作動機。如《背影》《壹件珍貴的襯衫》

解題,為全文奠定感情基調。如《白楊禮贊》

緊扣敘事,直抒胸臆。如《誰是最可愛的人》

描寫環境,渲染氣氛,為情節發展作鋪墊,如《多收了三五鬥》、《故鄉》

設置疑團,制造懸念,引人入勝。

結尾要引出、照應、升華,就是把讀者從具體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記敘完整,並把讀者引回更為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引向更為深遠的境界。古人說“豹尾”,就是結尾要有力,且“畫龍點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無窮,發人深思,給讀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認識上的飛躍提高。這就是升華。

結尾引出、照應、升華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無窮。如《小桔燈》、《背影》

富有感染力的抒情。如《誰是最可愛的人》

含蓄深刻帶有啟發式,發人深思。如《荔枝蜜》、《故鄉》、《多收了三五鬥》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如《壹件小事》、《壹件珍貴的襯衫》

古人講究“首尾圓合”,“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誌。”(白居易《新樂府序》“標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題旨。“卒章”就是文章結尾。“誌”就是主旨。強調開頭奪目,結束升華。清朝李漁《閑情偶寄》中“務使開門見山,不當借帽覆頂”,形象地說明開頭不應該把“山”,題旨遮擋住。宋朝沈義父《樂府指迷》中強調“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須要”必須要放開,結尾要“長留余味”,要響亮,像唐朝白樂天《金針詩格》中說“落句欲似高山放石,壹去不回。”

我們寫文章也應註意用“回顧之筆,兜裹全篇”,首尾壹體。

  •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 下一篇:毀滅星球模擬視頻資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