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什麽是古典奏鳴曲(快板)

什麽是古典奏鳴曲(快板)

簡單地講,奏鳴曲就是由好幾段音樂構成的樂曲。壹般是由壹件(或少數幾件)樂器演奏,只用鋼琴伴奏。最常見的是小提琴奏鳴曲和鋼琴奏鳴曲。

奏鳴曲(sonata)壹詞來自意大利語,本意是演奏樂器,沒有體裁方面的含義。

今天說的奏鳴曲是指在十八世紀形成的壹種形式,有著嚴密的組織規則。它壹般由四段組成:第壹段用奏鳴曲式,快板;第二段用三段式,慢板;第三段為小步舞曲或詼諧曲;第四段用奏鳴曲式或回旋曲式,快板。其中的每壹段又稱作壹個樂章,各樂章之間在速度、情緒、主題、調性等方面形成對比,用不同的方式發展音樂材料,使得作品的整體結構豐滿而又富於變化。這種形式形成於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因此被稱作“古典奏鳴曲”;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的作品是古典奏鳴曲的典範,但他們的作品通常是分為三個樂章的。

在古典奏鳴曲形成之前的巴羅克時期,曾經有過另壹種樣子的奏鳴曲,被稱作“巴羅克奏鳴曲”,它同古典奏鳴曲的區別在於:(1)結構比較松散,對比因素較少;(2)分為莊重的嚴肅的“教堂奏鳴曲”和由舞曲組成的“室內奏鳴曲”兩類,前者各樂章的速度為慢—快—慢—快,後者比較自由,視具體的舞曲而定。巴羅克奏鳴曲是古典奏鳴曲的前身,維瓦爾第、亨德爾、巴赫等人的作品即屬這個範圍。

奏鳴曲的特點:(1)由數個樂章組成;(2)在各樂章之間盡可能地使用多種對比手段;(3)壹般是壹件樂器的獨奏,但有時也用四五件樂器的小型室內樂隊;(4)通常是無標題的“純音樂”;(5)各樂章有慣用的特定曲式。這些特點被稱作“奏鳴曲原則”,它對後世的作曲家有非常大的影響,在許多大型作品的結構中都可以看到奏鳴曲原則在起作用。

還有壹種“小奏鳴曲”。這種形式比奏鳴曲輕便、靈活。壹般是二三個樂章,有時甚至將奏鳴曲原則壓縮到壹個樂章之內(例如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作品111)。

奏鳴曲式(sonata form):

奏鳴曲式(Sonata form):樂曲的結構形式之壹。它是歐洲十八世紀下半葉以來,各種大型器樂體裁中最常見的、最重要的曲式之壹。大多數交響曲的第壹樂章都運用"奏鳴曲式"。它通常用於奏鳴曲的第1樂章,並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稱奏鳴曲第 壹樂章形式或奏鳴曲快板形式。這種曲式不僅用於奏鳴曲中,也用於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等大型音樂作品的相應樂章。此外在序曲、交響詩等作品中也常見到。

奏鳴曲式的三大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 有人譬喻:它的呈示部好象提出矛盾的、可爭論的問題;展開部是進行討論、甚至矛盾間互相鬥爭,再現部則急統壹認識,作初步的結論;"結尾"(尾聲)是總結。奏鳴曲式的這種"對比--發展--統壹"的結構布局,很適用於用來表現復雜的、甚至戲劇性的內容。

奏鳴曲式可能作下列各種變化:①采用復式呈示部(如協奏曲)。②再現部將主部、副部的順序顛倒或省略其中之壹。③省略展開部或僅有壹個簡單的過渡。④用插部(新的主題材料)代替展開部或展開部與插部並用。⑤與回旋曲式混合形成奏鳴回旋曲式(見回旋曲式)。⑥與套曲結構結合以及應用某些特點與其他曲式相結合(見套曲曲式、混合曲式)。

奏鳴曲式這壹名稱,最早是A.B.馬克斯在他的《作曲法教程》中最早提出來的。奏鳴曲式的前身古奏鳴曲式,是在17世紀末和18世紀上半葉形成的。這種曲式是壹種二段式。第1部分在主部之後有壹個連接部,起轉調作用,副部則在屬調出現。第2部分則將主部改在屬調出現,或用主部的壹部分在幾個不同的調上展開,然後將連接段改變,使副部在主調上再現。第1部分和第2部分都各自反復壹遍。如G.塔爾蒂尼的《小提琴及通奏低音奏鳴曲》的末樂章和D.斯卡拉蒂的《a小調鋼琴奏鳴曲》等。

古奏鳴曲式經過G.B.普拉蒂、斯卡拉蒂、C.P.E.巴赫、J.C.巴赫等的實踐,到J.海頓時期發展為由3部分組成的奏鳴曲式。

</DIV>

在西方音樂漫長的發展歷史上,自從那個偉大的巴洛克時代的到來,音樂藝術尤其是鍵盤音樂藝術進入了輝煌的全盛發展時期。從那時起,不論是鍵盤音樂的創作理論,演奏技巧,還是作品的規模和思想深度都不斷擴大和前進,壹代代音樂巨匠在追求自己音樂理想的過程中,也為後代留下了浩如煙海般永遠不可能窮盡的鍵盤音樂文獻。而其中奏鳴曲(包括以奏鳴曲式創作的音樂)向來被認為是鍵盤音樂中更加嚴肅正統,規模宏大結構復雜,能更加深刻和全面的反映作曲家思想的作品,受到後代鋼琴家和音樂學者的深入研究,成為鍵盤音樂尤其是鋼琴音樂文獻中最寶貴的部分之壹。

1. 前奏:Beethoven以前的巴洛克和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鋼琴奏鳴曲創作及其局限

1.1 巴洛克及古典前期的鍵盤奏鳴曲

在音樂史上,最早被冠以“奏鳴曲”稱謂的鋼琴作品應該就是巴洛克時期偉大的古鋼琴家Demenico Scarlatti創作的那些數量驚人的幾百首古鋼琴奏鳴曲了。這些作品多半是作曲家為古鋼琴教學所作,但其在鋼琴藝術史上的重要作用已經遠遠超出了鋼琴教材的範圍,為日後古典奏鳴曲形式的形成,尤其是對後來鋼琴演奏技巧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實Scarlatti的奏鳴曲原來並不稱為奏鳴曲,但因其具備了早期古典奏鳴曲式(準確地說應該是古奏鳴曲式)的某些特點,被冠以“奏鳴曲”的名頭,它們大多是些二部曲式的單樂章作品。

1750年在音樂史上是個重要的年份,隨著壹代巨匠的隕落,音樂史上偉大的巴洛克時代宣告結束,音樂創作風格開始由嚴肅復雜和深奧理性的復調音樂轉向清新精致典雅和愉悅的主調音樂過渡,鋼琴音樂也開始從嚴格的多聲部復調對位向主調旋律和聲轉變。這壹時期是輝煌的維也納古典時期的前奏,眾多天才音樂家為鋼琴音樂中的古典奏鳴曲的發展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其中最重要的壹群就是偉大的J.S.Bach的後代子孫們,其中又以其次子C.P.E.Bach在鋼琴奏鳴曲方面取得的成就最高。

C.P.E.Bach對古典奏鳴曲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早期奏鳴曲還有壹些嚴格復調對位的寫法,但後來就迅速完成了復調到主調的轉變,成為主調音樂新風格的代表者。他首次證實了奏鳴曲式表現性格發展和情緒變化的可能性。它將Scarlatti的古奏鳴曲式加以發展豐富,強調展開部中主題變形的重要作用,用主題的變形展現更加豐富的效果和多變的樂思,表現音樂的矛盾對比沖突和多側面全方位的情感因素,使音樂形式更加富於變化的統壹。他的奏鳴曲壹般有快-慢-快的樂章安排,樂章間采取調性和形象的對比。在作品的結構布局上,他確定了統壹,變化,均衡的原則,在18世紀中葉的作曲家中,C.P.E.Bach被公認為古典奏鳴曲的真正奠基者。

這壹時期值得壹提的還有作曲家Demenico Alberti,他最早創建了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既保持了原有的和聲效果又富於流動感和精致感。這種被稱為“阿爾貝蒂低音”的音型成為壹種新型的鋼琴語匯,在浪漫主義之前的鋼琴作品中應用甚廣。

  • 上一篇:免費材料古宅
  • 下一篇:描寫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