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西遊記》中石猴怎麽發現水簾洞的?

《西遊記》中石猴怎麽發現水簾洞的?

這是《西遊記》開篇第壹回和第二回,描寫花果山天產壹石猴,因探尋到水簾洞被眾猴戴為王,開創了花果山樂園,又為求長生遠遊拜師學道,學成歸來,重整花果山。相傳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壹座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山上有壹塊仙石,自開辟以來因久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而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壹日,迸出壹石猴,“目運兩道金光,射沖鬥府”,驚動了玉皇大帝。石猴馬上學會行走跳躍、飲食采覓;“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又與群猴任情玩耍於青山綠水間。壹日,與群猴順澗水溯源,發現壹股瀑布飛泉,便帶頭跳入,尋到“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個安樂家園,被群猴推舉為王,遂稱“美猴王”。於是,美猴王領著群猴“朝遊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過著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過了三五百年,壹日,美猴王慮及的老將亡,憂惱墮淚,便從壹猿猴之議,為“學壹個不老長生”,飄洋過海,雲遊天涯,尋訪神仙。至西牛賀洲,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訪得菩提祖師,拜其為師,得法名孫悟空,遂學會了“筋鬥雲”、七十二般變化和長生之道。壹日,悟空在大眾面前賣弄神通,變化松樹,觸犯了門規,被祖師逐走。孫悟空返回花果山,眾猿悲切訴說家園被混世魔王強占;猴王大怒,遂施法力砍殺魔王,剿滅眾妖,奪回花果山。群猴團聚,拜賀猴王,歡喜不盡。《西遊記》作為壹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開篇就出手不凡,顯示了神話小說濃郁的浪漫主義奇光異彩。妳看,本篇開門見山就把孫悟空的出世描畫得何等神奇非凡、空靈虛幻:在東勝神洲傲來國那“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的花果山上,有壹塊奇特的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那仙石“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壹日迸裂,產壹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壹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這塊仙石高、圍圓及孔竅數恰與周天、節氣及宮卦之數相符,給人以鬼斧神工的奧妙神秘之感;又把仙石放在“祖脈來龍”深遠的花果山上和開天辟地的遠古年代,給人以天地初開、混沌始分、古老蠻荒的深邃渺茫之感;再將孕育仙胞歸之於天造地設的稀奇神妙之感。於是,靈猴孫悟空便像十月懷胎、壹朝分娩般地從仙石中迸出。石中迸出了生命,真是石破天驚,神奇之極,這曠古奇跡從出世根底上賦予了孫悟空形象以極其強烈的神話色彩。其實,孫悟空“天產石猴”的身世來歷,的確與遠古神話壹脈相承,乃是原始靈石崇拜的“蠻性的遺留”。《漢書·武帝紀》顏師古註引《淮南子》佚文雲:“禹治鴻水,通田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這裏,石右破而生啟,化物通靈,顯然是遠古靈石崇拜的反映。作為這種原始信仰的“蠻性的遺留”,《西遊記》開篇“天產石猴”的描寫正是吸收了這壹遠古神話的內核,並加以妙筆生花,從而創造出壹個更加靈幻奇妙、精彩動人的神話境界。《西遊記》這部神話小說,具有強烈的神話因素和濃厚的神話色彩,其基礎就是對神話素材的廣泛吸收和再創造,而“天產石猴”恰恰是《西遊記》中借鑒神話素材的第壹個出色用例,產生了壹箭雙雕的巧妙藝術效果:既開創了作品浪漫主義空靈奇幻的神話境界,又先聲奪人地突現了《西遊記》與遠古神話血脈相連的深厚淵源關系。孫悟空不僅有著“天產石猴”的非凡身世,而且剛壹誕生,便顯露出不同凡俗的戰鬥鋒芒。作者著意描畫了孫悟空壹雙光耀逼人的眼睛:“目運兩道金光,射沖鬥府”,以至驚動了天宮玉皇大帝,從而生動傳神地表現了孫悟空對以玉帝為首的天廷神權統治的潛在挑戰和威脅,為後來大鬧天宮及其叛逆性格的反抗精神,埋下了巧妙的伏筆。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地,也是美猴王生存、發展和活動的典型環境。作者接著描寫孫悟空率領群猴開創了花果山樂園,並把花果山當作理想的王國和樂土加以著力表現和熱情歌頌。孫悟空第壹個勇敢地穿過瀑布,找到了水簾洞這個“洞天福地”,顯示了超群的本領,便對眾猴說:“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妳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壹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說得眾猴拱伏禮拜,尊奉為王,稱“美猴王”,遂又分派了君臣佐使。花果山王國的“公民”遵循的正是壹種強者為尊、能者為王的公道原則。不僅如此,“君臣”之間也是平等相處,和睦友愛:平日裏美猴王領著眾猴“朝遊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日日歡會”。他們相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過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生活。妳看他們,壹個個“跳樹攀枝,采花覓果;……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好不逍遙自在。這樣壹個純凈、美好、理想的王國和樂園,顯然與秩序井然、等級森嚴的天宮神權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也更強烈地反襯出作者吳承恩所生活的明代中葉後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汙濁。正因為花果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的王國和樂土,作者才揮動浪漫主義的藝術彩筆,把花果山景色描繪得如此充滿詩情畫意而美不勝收。妳看那“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的花果山:“勢鎮汪洋,威寧瑤海”,“丹崖怪石,削壁奇峰”,“彩鳳雙鳴”,“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現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處竹每留雲。”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動無移大地根。”水簾洞前:“壹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冷氣分青嶂,余流潤翠微。潺爰名瀑布,真似掛簾帷。”水簾洞裏。“翠蘚堆藍,白雲浮玉”,“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在這裏,奇峰怪石、異獸珍禽、仙葩瑤草、飛瀑煙霞,流光溢彩地從作者筆底紛紛湧出,構成了壹幅神采煥發、美妙無比的神話環境的完整圖景,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本篇中孫悟空追求無限自由的積極進取精神,也給讀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孫悟空帶領群猴在花果山過著“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嚴”的自由不拘的生活,可以說獲得了社會關系上的“絕對自由”,但他並沒有就此滿足,樂不思進。他還要獲取超越自然規律限制的“絕對自由”:在空間上遨遊宇宙,馳騁自如;在時間上永生不朽,壽比天地。因此,他會忽發奇想,自尋煩惱,以至樂而生悲:“壹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原來他竟“遠慮”到死神的威脅,“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壹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註天人之內”?為了“躲過輪回,不生不滅”,成為壹個“與天地山川齊壽”的永恒的存在,孫悟空毅然飄洋過海,去遊天涯,到處參訪仙道,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得菩提祖師為師,如饑似渴地學道,盡量往多裏“撈摸”,終於學得七十二般變化和十萬八千裏“筋鬥雲”,修成了“與天同壽的真功果”。孫悟空這種為追求無限自由永不滿足、永無休止的可貴進取精神,給人們以有益的啟迪和很大的激勵。這種精神將在孫悟空以後的人生歷程中壹以貫之地繼續保持下去並不斷發揚光大。

  • 上一篇:翻譯壹段日語
  • 下一篇:關於photoshop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