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日本戰敗後,將5000遺孤棄東北,他們後來命運如何?

日本戰敗後,將5000遺孤棄東北,他們後來命運如何?

人世間最聖潔和崇高的愛便是母愛,母親給予我們生命,她無私的愛澆灌我們成長,在壹切仇恨和復雜情緒的面前,母愛是最至高的情感。1945年,當日本戰敗後,大部分的日本移民和軍人都撤退回了日本,但由於形勢的緊急和物資的短缺,還是有大量的戰爭遺孤被留棄在了中國東北。

他們最大的十來歲,最小的才幾個月,人數加起來多達5000多名,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沒有了依靠,被拋棄異國接下來會迎來怎樣的命運,似乎想想就知道了。

可是就當這些孩子命懸壹線時,壹群中國女人出現了,她們從前飽受戰火的蹂躪,在敵人槍炮的摧殘下,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她們恨透了侵略者,對勝利期盼已久,如今國家獨立了,敵人落魄而逃了卻留下成千上萬個戰爭遺孤,這些女人作出了壹個驚人的舉動,她們收養了這群孩子,將他們撫養成人並送回了日本。

這壹切太讓人難以置信,這到底是壹種怎樣的情感,它超越了種族,更超越了仇恨。2004年,壹部名叫《母之愛:中國母親和日本遺孤的故事》的紀錄片開播,該片的導演劉國君先生也是偶然被壹篇叫《中國母親》的文章所觸動,隨後,他在東北進行了大量的素材收集和走訪,隨著故事細節的豐富,他也壹點點被震撼感動。

這些孩子最初是怎樣走入他們的家庭的,中國母親們終生難忘,他們或被丟棄在垃圾堆,或被甩在伊通河邊的草叢裏,或被留棄在破敗的小房子裏,見到他們時已經渾身潰爛,奄奄壹息。中國養母陳桂芝回憶到,當她見到田中村子的時候,她才出生十來天,母親死於產後中風,當時孩子眼睛周圍嚴重潰爛,她和丈夫將這個脆弱的小生命帶回了家,給她醫治好了眼睛,又給她取了壹個中國名字倪彩霞,將她收養。

後來,家裏條件不好,倪彩霞卻十分喜歡讀書,於是親生孩子輟學在家,卻把日本養女供養到大學畢業,1989年,倪彩霞回到了日本,年邁的陳桂芝雖十分不舍,但也不能阻止孩子回國去找她的親人,但望著養女漸行漸遠的身影,她的心頭好像被剜走了壹塊肉。

收養這些孩子,其實在當時其實也難免引來壹些人的非難和歧視,他們把這些娃叫“小日本”,在背後辱罵的指指點點,為了保護日本養子,很多中國養父母甚至搬遷至人煙稀少的鄉下,沒人認識的地方隱居起來。特別是六七十那個動蕩的年代,因為收養日本遺孤,他們也沒少受到牽連,日子過得更加步履維艱。

對於中國養父母的付出,日本遺孤們大部分也是心懷感恩,小林惠子,姜桂雲的養女,中日交建過後,因為不舍得在中國的母親,她遲遲不肯回國,後來,在姜桂雲的壹再勸說下,才依依不舍地離去。收養壹個孩子,對於壹個家庭來說本來就是壹件大事,何況是收養仇敵的孩子,中國母親為此付出的代價實在難以想象,她們把這些孩子視如己出,甚至收養過後自己沒有再生育,養子們回國時,她們不阻止然而還勸說他們回去找自己的親人,理由很簡單“人家也有自己的家人,分離是早晚的事,他們過得好就好”。

離別的苦楚無人能懂,壹生所經歷的情感波折也沒人懂。在長春市南關區平陽街有壹座普通的三層樓房,這裏經常能看見壹些老人成群結伴進進出出,他們的身邊長期看不到子女的身影,這是壹座養老院,可它又不是普通的壹座養老院,這座樓有個名字叫做“中日友好樓”。樓是由日本人笠貫尚章先生斥資修建,住在這裏的正是壹群收養日本孤兒的中國養父母。幾十年歲月過去了,他們自己的孩子或許已不在人世,付出心血養大的養子又回日本去了,如今,白發蒼蒼,重病纏身,壹個個反成了“老孤兒。

因為這是壹條命,所以不能不管不救,因為孩子是無辜的,所以不能將仇恨追加給他們。這就是中國母親的情懷,更是中國人以德報怨,厚德載物高尚道德的詮釋,然而面對這段過往,很多日本人不想面對不願提起,這不禁讓我們感嘆人性的復雜,壹方面是博大的道德之愛,壹面卻盡顯狹隘和冷漠。

  • 上一篇:2022大壹學生入團申請書
  • 下一篇:光與影的交錯,盡顯愛車帝豪GS的極致之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