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文章集

文章集

普通收藏

“集”指多人編輯的詩集、散文集。它不同於個人收藏。藏品的外觀正如隋書《荊軻誌》所說:

建安以後,辭賦越來越龐雜,許多家族的收藏也越來越廣泛。晉代人憂而倦,采孔翠,割無數雜草,連貫作詩,謂之“別離”。是後集作品的總賬單,作者循著軌跡,屬於壹個詞學學者,認為不好拿。

這就意味著收藏的目錄是因為歷代有很多零散的收藏。為了方便學習,很多人的詩詞歌賦都編成壹套。

文章集

1.南朝童編《昭明文選》。

蕭統(501—531),本名德士,本名莫畏、史昭明,原名昭明太子,南蘭陵(今江蘇常熟)人,梁武帝長子,即位前病逝。

《昭明文選》,簡稱《文選》,是中國第壹部詩文總集。蕭統為太子時,聚集了當時著名的文人,如劉曉卓、王君、殷蕓等。,參與編纂,所以《文選》實際上是壹部集體人的匯編。書中精選了秦漢至齊梁時期100位知名作者和少數不知名作者的700余首詩文,經典、哲人未選。史書中只選取了“詩文總集”和“與文華錯比”的評論。這說明我們已經初步註意到了文學作品和非文學作品的區別。***20卷,分為賦、詩、騷、聖旨、書、令、文、表、啟、註、書、詞、序、頌、評、散文、碑文、喪、徽、史論、史書贊等。作品的評選標準是:“物出於禪定,義出於藻。”它意味著文學和質量並重。但在實際選本中,仍然註重作品的修辭和排比,導致楚辭、漢賦、六朝駢文、謝靈運、顏延之的作品較多,而陶淵明等樸實平實的人的作品較少。

李善註釋的《昭明文選》最為詳盡,有60卷。唐朝開元六年,又有五位大臣(呂延吉、劉良、、呂翔、李)將《文選》放在桌上,從此又有五位大臣在《文選》上批註。後人將李善筆記與五臣筆記合而為壹,成為“六臣筆記”。

《文選》作為壹部《學習選》,壹度很受歡迎。到了唐代,它與五經並駕齊驅,成為文人仕途的必修課。宋代有壹首民謠:“文選不好,士半才。”元明清文選研究從未間斷。即使在今天,它也是研究梁以前文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參考資料。

《文選》也存在壹些缺陷。首先,該書選取了壹些偽作,如李陵《答蘇武書》和蘇、李贈詩。南朝的顏延之已經懷疑它是贗品,而劉知幾和蘇軾直到近代才認定它是贗品。孔安國的《尚書序》也是晉人偽造的。二是選本是否值得選錄,選本是否有疏漏,後世學者也眾說紛紜。但是,缺點並不能掩蓋余的缺點。《文選》短短30卷,基本囊括了先秦至梁初的重要著作,反映了各種文體發展的輪廓,為後人研究這700-800年的文學史保存了珍貴的史料。

2.宋立運等主編的《文苑華英》

李雲(925—996),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

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太平廣記》和《太平玉蘭》完成後,宋太宗命李雲、胡萌、徐鉉、白松等二十人編纂《文苑華英》,於雍熙三年(986年)十二月完成。全書***1000卷,與《太平玉蘭》、《太平廣記》、《元桂》並稱為“北宋四大書”。本書續有《文選》,收錄了梁末至唐五代2200多位作家的近兩萬篇作品,分為39類(如賦、詩、歌、散文、漢書誥、翰林書誥等。),而每壹類又根據主題分為38類。唐代收集的文章數量占十分之九,南北朝只占十分之壹。

明清時期編纂的大部分詩集,如《古詩詞集》、《文學集》、《全唐詩》、《全》等,都是以它們為基礎的。

由於這本書的卷數太多,很難全部檢查壹遍,所以有很多遺漏、重復、倒置等錯誤。第四年(1007)在宋真宗景德鎮,做了壹件刪繁就簡的工作。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張兵、陳彭年等人復考兩次。杜南之後,宋孝宗讓專業人士修改了它,但質量仍然很差。因此,周必達辭職後,又與和彭重新校訂,才得以出版。這次校對所犯的錯誤,在中華書局的影印本上,分別以小紙條或黑色底大字的形式,標註在文末。現代流行的《文苑華英》就是這個修訂版。

3.古代文學園

《古文苑》是壹部古詩文集,是唐人舊集,編者不詳。相傳是北宋孫鑄(1032—1080)在佛寺神龕中得來的。全書65,438+0,000冊,現僅存殘卷。裏面收錄的文章都是選本,從梁朝開始,到晚唐五代結束。選錄了2000多位作家,近2萬篇作品,都是史傳和選錄作品中沒有選錄的詩歌。從體例上看,收藏的多為當時流傳的詩集手稿,其中十分之九左右為唐代作品,十分之壹為南北朝作品。

《谷文苑》所收作品中有許多神話素材和片段,大致可分為神、神、神、神話事件四大類。作為壹種特殊的文學形式,這些作品具有巨大的神話文獻價值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他們主要是利用壹些神話原型,將神話傳說作為知識素養融入到創作中,反映了中世紀人們熱愛大地、生生不息、回歸美善的神話思想。

南宋時,韓元吉整理,共分9卷。後來張橋更新註釋,分為21卷。收錄周代至南朝詩歌260首,分為19類:散文、賦、歌、詩、勸誡、書、對偶、形式、頌、敘、贊、銘、諫、文、註、碑、訃告、雜詩。目錄雖然粗糙,但唐朝以前的壹些文章,因為這本書而流傳。

4.《唐·崔雯》由宋耀軒編輯

姚宣(968—1020),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唐·崔雯》是北宋初年由人姚宣編纂的壹部唐代文學總集。它有65,438+000冊,唐詩2,067首,其中詩歌9,665,438+0首。

《唐·崔雯》以古詩為主,不接受近體詩和五言、七言律詩。散文和賦只取古詩,不記駢文。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言,“其以雅為命,不以刻篆為工,故廢詞廢字,率不取。”選文以五代以來匡復的文學弊端為依據,與宋初古文運動先驅穆秀、劉愷相呼應。按照這個評選標準,保存了唐代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對宋、元、明、清都有很大影響。

這本書的缺點也很明顯,比如體例上過於復雜的分類(分為十六類,每類又有細分),文字上的任意刪改。

5.《宋文建》是呂宋·祖謙編的。

呂祖謙(1137—1181)祖籍梧州(今浙江金華)。深挖經典歷史,遣詞造句宏大奔放,威勢空前。

《宋文建》原名《黃朝文健》,是呂祖謙受宋孝宗之命編纂的北宋詩文總集,卷***150。該書仿照《文選》體例,分為賦、詩、聖旨、朗誦、題跋、墓誌銘等61類,精選200多位作者的2500多首詩詞、文章。呂祖謙堅持“以道為文,以實為文”的指導思想,以義理為編選詩的準繩,只考慮作者的德與理,從而忽視了作品的藝術性。

盡管如此,《宋文建》並沒有像《全唐雯》、《全唐史》那樣完整的宋代詩歌總集,成為研究宋代詩歌不可或缺的文獻。

6.《文淵類》由天闕編譯。

蘇天爵(1294—1352),博秀、真定(河北正定)人。《文淵類》原名,共70卷,3卷目錄,43類細目。* * *收錄了從元初到元仁宗時期的800多首詩歌和文章。

作為歷史學家,蘇天爵十分關註這個朝代的歷史事件,並事先準備了《武宗》、《文宗》等史書。編輯這本書也註重保存歷史事件,“載事第壹,載文第二”。文章入選標準:“取之者,必與政治有關,補世教,或取之雅足以俗,或取之闡發足以輔佐史家。凡是不拿的,拿了就好。”(呂臣《雷序》)元代官員稱該書“雖言滿羅網,多為政事”,與姚宣的唐和的並稱為“三列傳”。

7.清代吳成全、吳大徵主編《中國古代文學觀》

吳成全,字楚才,,字刁侯,都是浙江殷珊(今紹興)人。他們是叔叔。吳承權壹生研究古文,酷愛讀經史。他畢生致力於圖書館教學。吳大徵也是“古代學問”的狂熱愛好者。他人生的主要經歷也是跟著叔叔在老家教書。起初,古文觀止只是給那個男孩教古文的講義。後來逐年教授,講義越精煉,見解越深刻,以至於“把平日學過的學生若幹編”成了壹本書。

“關雎”出自《左傳·相公二十九年》:“(吳)見箭舞者,曰‘關雎夷’。”意味著所有入選的文章都很完美。從東周到明末,* * *所選散文220篇,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特征。除了幾篇駢文,大部分都是散文。與《文選》以來的古文選本相比,涵蓋時間長,非常簡潔,文章體裁多樣,少了派系之分,可謂廣博而兼收並蓄。文體以時代為經,以作家為緯,改變了傳統的以文體分類的方法。它不僅可以考察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起源,還可以分析各種作家的不同風格。所選文章體裁、風格多樣,多為語言簡練、短小精悍、易於背誦、思想性和藝術性較高的優秀作品。每篇文章都有簡要的註釋和評論,非常有利於幫助讀者理解文意,掌握文風。所以這本書今天仍然廣受歡迎。

8.《古今三代秦漢三國六朝》都可以由嚴清編輯。

閆科軍(1762-1843),字文婧,清代婺城(今浙江湖州)人。嘉慶年間舉人,曾在兗州建德縣任甲骨文。藏書好的,擅長金石學、小學、考證。著有《說肖文易》、《說雷文生》、《鐵橋慢稿》。

《古今三朝秦漢三國六朝》***741卷。花了27年才完成。這本書始於古代,終於隋朝。* * *包含唐代以前的3497位作者。書中無詩,按朝代排序。* * *分為15集:所有古代三朝,所有秦朝,所有中國人,所有後世中國人,所有三國。每壹集的作者分為皇帝、皇後、皇族之王、英雄、大臣、太監、女人、闕明、外國、史氏、神仙、鬼神等。大部分作者之前都有傳記,是唐以前最全的文章集,也是最長的文獻集,對研究唐以前的歷史、文學、宗教、語言等都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這本書編好後,因為卷帙浩繁,謬誤百出,壹直沒有出版。張之洞在廣東統治時期,設立廣雅書局,王禹藻受命負責出版和刻書。歷經八年校勘,於光緒十八年(1893)在廣州初版,並於1929年在丁影印。

9.《古代漢語詞匯匯編》是清代姚鼐編纂的。

姚鼐的壹生,詩集和散文集。

《古代文學詞語匯編》是壹部代表桐城派觀點的散文集,共75卷,收錄戰國至清代13篇古代散文約700篇。按體例分為議論文、序文、奏疏、書法、序文、聖旨、傳記、墓誌銘、雜記、訓誡、碑文。所選作品主要是《戰國策》、《史記》,以及漢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明代歸有光、清代鮑、清代劉大奎等人的文章。至於《左傳》、《國語》、《孟子》、《莊子》等先秦名著,以及南宋、元代、明中葉的作家,都沒有入選,更不用說漢魏六朝的駢文了。所選文章都經過詳細的檢查和修改,書頭井然有序。簡要討論了各種風格的特點、來源和意義。

《古字匯輯》初稿完成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直到嘉慶年間,姚鼐大師康少普才在廣東出版,並附有姚鼐的註釋和標點。道光吳其昌和光緒李呈媛重新刻制了姚鼐晚年的定稿。吳刻出圓,李再刻。

吳孟復、蔣力夫《古代漢語詞匯編纂評註》,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

10.民國高買編的《文姚劇》

高買庭(1873—1940),巴縣(今河北省霸州市)人。

《唐宋綱要》分為兩部分:A部分包含八卷散文,其中前五卷選100篇,占26篇,後三卷選78篇,占14篇,共計178篇,其中唐宋八大家選133篇;B部分是駢文,共四卷。前三卷收錄唐雜文46篇,流派29個,後壹卷收錄宋雜文24篇,共20個流派。

選文基本以“桐城派”和“備學者取長補短”(序)為原則,每版前有總序,簡述唐宋散文、駢文的基本情況。但也有突破,散而錄之。大多以“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為藍本,各種風格都有兼顧。從選文中可以看出唐宋古文運動的發展。這本書的註釋詳細嚴謹,對引文和舊註的錯誤也進行了考查。多引用原著經典,註明出處,有編者的準確判斷和修改,方便初學者和研究者閱讀。

這本書的缺點是註釋繁瑣,評論有時過於註重形式。

  • 上一篇:雇傭材料
  • 下一篇:壹個畫畫壹個書法寫作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