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介紹惠東人文地理的ppt

介紹惠東人文地理的ppt

人口

編輯

2000年,惠東縣轄22個鎮。總人口713141人,各鎮人口:平山鎮118466、大嶺鎮105674、白花鎮57757、梁化鎮40736、稔山鎮64338、鐵湧鎮30312、平海鎮32259、港口鎮24414、巽寮鎮6997、吉隆鎮41066、黃埠鎮36436、鹽洲鎮14194、增光鎮20590、多祝鎮47635、新庵鎮5203、安墩鎮25495、松坑鎮6768、石塘鎮5016、高潭鎮9450、馬山鎮7094、寶口鎮5785、白盆珠鎮7456。(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截止2012年底惠東縣總人口92.03萬人,戶籍人口84.5萬人。惠東籍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華裔18萬余人。[6]

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交通

編輯

水路

惠東縣地處西枝江中上遊,有河道通惠州、博羅、東莞、廣州、河源、龍川。沿海港口可通香港、澳門、汕尾、汕頭、福建等地。[7]

公路

明、清時期,境內設有2個驛站:平山驛、平政驛。這條驛道由惠州經平山、平政(今吉隆)至海豐。[7]

民國時期,境內有5條沙土公路,總長143.9公裏。大部分路基彎曲,路面狹窄、橋多木造,並且由於缺乏養護和戰亂的破壞,至建國前夕通車裏程只有10.2公裏。[7]

惠東LNG公交

中華人民***和國建國後,人民政府重視交通建設,特別是在1978年中***第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惠東公路建設迅速發展,各種車輛迅速增加,至1995年年底,惠東縣***有公路221條,可通車裏程1612.8公裏,養護裏程1552.1公裏,公路密度達每100平方公裏47.7公裏。陸路已形成以縣城平山鎮為中心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連結惠州市5個縣(市、區),有班車可通廣州、河源、梅州、深圳、香港、汕頭、汕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等地。縣內22個鎮277個管理區除鹽洲鎮西湧管理區外,全部實現通車。1995年惠東縣擁有各種機動車輛32704輛,其中客車2756輛,貨運汽車2653輛,其它機動車27295輛。海上運輸發展也很迅速,自1950年以來先後建成海運碼頭500噸級2個(鹽洲、半洲)、1000噸級2個(港口、鯉魚洲)、3000噸級2個(碧甲、亞婆角)。貨輪可直航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及港澳等地,有運輸船舶856艘,載重噸位9022噸。[7]

惠東範和港跨海大橋

縣城平山街道距深圳市90公裏,距惠州市38公裏,距廣州市153公裏;距惠州機場17公裏,距京九鐵路惠州站38公裏,距汕頭特區240公裏,海路距香港46海裏。G15沈海高速深汕段(深汕高速)、S20潮莞高速公路(廣汕公路)、S30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及S21廣惠高速公路均穿境而過;海上運輸可直達閩、港、澳。國家級漁港港口港,有海關二類監管碼頭。距縣城15公裏的惠州機場,可直航北京、杭州、無錫、徐州等大中城市。縣城每天有多班豪華巴士直通香港,僅需2小時車程。惠東已形成了以港口、高速公路為主體的立體交通網絡,為貨物集散、與國內外大市場對接提供了優越條件。

鐵路

惠東火車站

廈深高鐵2013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惠東作為沿途兩個縣級站點之壹,同時啟用惠東火車站,火車站地址在惠東縣稔山石井村,距離稔山鎮鎮街約1.5公裏,惠東站是壹座客貨兩用車站,設置了2個站臺:基本站臺和2站臺,還有壹個貨車平臺。連接壹樓進站大廳的,是壹個地下通道,可供乘客穿行至軌道的另外壹側。因地下進、出通道合二為壹,所以整體較寬,達到12.36米。占地總面積將達400余畝,站舍建築面積將達到8000多平方米,建築總高度20.7米。惠東縣開通3條公交線路與廈深鐵路惠東站實行無縫銜接,分別是“惠東站至鹽洲”、“惠東城南客運站至惠東站”和“惠東站至大嶺烏塘”公交線路。

經濟

編輯

概況

惠東縣農業經濟全面發展,糧食連年豐過時收;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初步建立起以電子、機械、建材、服裝、制鞋為重點,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交通、通訊、能源和市政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個體私營經濟初具規模,以黃埠、吉隆兩鎮為代表的個體私營制鞋業已發展成為惠東的支柱產業。

2014年惠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40.2億元,增長14.2%。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41.1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216.2億元,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182.9億元,增長9.5%。人均GDP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47503元,增長13.7%;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10.1:48.6:41.3調整為9.3:49.1:41.6。公***財政預算收入30.2億元,增長30%。

2013年,惠東制鞋業經受住了各種不利因素,制鞋業保持平穩發展勢頭:惠東縣6293個鞋企產鞋9.2億雙,總產值達到了278億元,鞋業稅收1.9億元。[8]

2013年惠東縣各鎮街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1、稔山鎮 51.87億元,增長23%;

2、平山街道 30.83億元,增長14.8%;

3、巽寮管委會 28.68億元,增長35.4%;

4、大嶺鎮 17.25億元,增長50%;

5、平海鎮 17.07億元,增長11%;

6、黃埠鎮 10.6億元,增長11%;

7、白花鎮 9.6億元,增長13%;

8、吉隆鎮 9.2億元,增長11%;

9、港口管委會 5.5億元,增長35%;

10、鐵湧鎮 4.9億元,增長50%;

11、多祝鎮 3.4億元,增長13%;

12、梁化鎮 2.2億元,增長35%;

13、安墩鎮 6283萬元,增長11%;

14、白盆珠鎮 5740萬元,增長11%;

15、高潭鎮 5556萬元,增長11%;

16、寶口鎮 4163萬,增長11%。

農業

農業在惠東縣國民經濟中居主要地位。民國38年(1949),農業總產值為2755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6.9%。50年代前,境內農業經濟以種植糧食(水稻、甘薯)為主,經濟單壹。農業生產由於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束縛,加上水利設施缺乏,抗災能力差,耕作制度和生產技術落後,因而生產水平低下。民國38年(1949),水稻總產量5.18萬噸,平均畝產78.5公斤。[9]

1950年後,經過土地改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推廣耕作新技術和良種,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土壤,使糧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1956年,水稻總產量比1949年增長83.04%。[9]

1958—1965年,由於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刮“***產風”,農業生產在管理上強調集中統壹,農業生產強調“以糧為綱”,分配上實行平均主義。“文化大革命”期間,開展農業學大寨,農村大搞“割資本主義尾巴”,視多種經營為“走資本主義道路”,不允許農民發展家庭林、牧、副、漁業生產,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致使農業生產下降,農村經濟壹度萎靡不振。[9]

1979年以後,實施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調整農業結構,發展“三高農業”(高產量、高產值、高效益)。1985年,惠東縣農業總產值結構中,種植業比重由1980年的59.3%降至48.1%。90年代初重點發展商品蔬菜基地,1995年,種植業商品率76.58%,比1988年的48.62%增加了27.96個百分點。農村經濟由自給半自給逐步向商品化、社會化、基地化轉變,惠東縣農業總產值和主要農產品的年產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1995年,惠東縣農業總產值達10.67億元,比1949年增長37.7倍;水稻總產量18.83萬噸,平均畝產317公斤,總產比1949年增加35.3倍。[9]

工業

中華人民***和國建國前,惠東境內的工業主要有:制鹽、制糖、釀酒、采礦、燒石灰、榨油、加工竹木、鐵器、造船等行業,均由私人開設,小型、星散,手工操作。除食鹽、礦產品、石灰銷往省內外,其它產品均在境內銷售。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廣東大埔縣人張氏在平海碧甲建廠開采石英砂,制造日用玻璃運銷香港。民國27年(1938),白花謨嶺人練義之與香港英商合夥開辦淩坑石礦公司,開采石灰石、燒石灰運銷香港,這是惠東中外合資辦工業的開端。[10]

20世紀50-60年代建立國營和集體所有制工業,同時組織恢復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生產,發展了電力、機械、冶金、建材、制糖、化工等現代工業。至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惠東縣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582萬元增至7078萬元,占惠東縣社會總產值的13.0%,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9.8%。1979年後,貫徹執行“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工業生產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大批外國和港澳臺商人進入惠東辦工業,鄉(鎮)、村辦工業迅速崛起,私營工業和個體工商戶應運而生、蓬勃發展。惠東縣已形成行業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至1995年年底,惠東縣工業企業有7189家,工業總產值451923萬元,占惠東縣社會總產值66.1%,占工農業總產值80.9%,其中重工業總產值91825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20.3%,輕工業總產值360098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79.7%;在工業企業總數中,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452家,總產值248552萬元,其中國有工業企業36家,產值17322萬元,集體工業企業336家,產值188331萬元,其他工業80家,產值42899萬元;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6737家,總產值203371萬元,其中村辦349家,產值30103萬元,聯戶390家,產值19981萬元,個體、私營5998家、產值153287萬元。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有外商投資工業總產值173107萬元,其中“三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工業企業69家,產值40126萬元;“三來壹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補償貿易)工業企業698家、產值132981萬元。[10]

1958年掀起全民大辦工業、全民大煉鋼鐵高潮,惠東縣鋼鐵師司令部調動城鎮居民、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和農村主要勞動力4萬多人,上山挖鐵礦、砍樹燒木炭、砸鐵鍋、撬鐵門窗,在惠東縣各地壘高爐3744座,進行土法煉鋼鐵,大幹3個多月,產品全是廢品,勞民傷財,損失嚴重。[10]

商業

中華人民***和國建國前,惠東境內的商業均為私營,多為個體經營,少數為合股經營。1949年以後,才出現集體商業和國營商業,至1956年,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後,沒有了私營商業。1980年又開始出現私人經營商業。

  • 上一篇:女性奧運視頻資料
  • 下一篇:個性作文的寫作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