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大汶口文化的研究成果

大汶口文化的研究成果

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陶器以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為主,灰陶和黑陶的數量較少。陶器的制作以手制為主,輪修技術已普遍使用。紋飾有弦紋、劃紋、乳丁紋、繩索紋、附加堆紋、錐刺紋以及指甲紋等。彩陶數量增多,且花紋繁縟,其中圓點、弧線以及勾葉紋,與仰韶文化廟地溝文化類型相似,可能受到了仰韶文化的影響。

中期以夾砂紅陶的數量最多,次為泥質黑陶和灰陶,泥質紅陶和夾砂灰陶的數量最少。中期的陶系和早期的區別是泥質紅陶數量的減少和泥質黑陶、泥質灰陶數量的增多。中期還出現了壹些火候較高錦兒質地較為細密的灰白陶。陶器的制作手法主要以手制為主,輪修比較普遍,壹些小型的器物已經開始輪制。陶器以素面為主,部分器形表面磨光。發現有繁縟的編織紋圖案。有少量的彩陶。

晚期的制陶業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輪制技術已用來生產大件陶器。燒窖技術有了改進,燒制出額薄胎磨光黑陶,胎厚僅1—2毫米。通過提高窖溫,燒出薄胎、質硬、色澤美的白陶、黃陶和粉色陶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器以灰陶最多,次為黑陶和白陶。出現了大寬肩壺、瓶等新型器形。中期已經出現的仿獸型陶器,在晚期又有了創新。彩陶到晚期減少、但仍有紋樣復雜的多色陶器。 大汶口文化墓葬發現的較多。

早期文化遺存墓葬頭主要朝向為東,也有朝向北的。葬制以單人葬為主,也有較多的合葬。合葬以同性合葬和多人二次合葬為主。多人二次合葬墓的人骨排列的十分整齊。早期墓葬在後期隨葬品出現多寡不壹的現象,並且表現的比較顯著,多者達四五十件,寡者壹件都沒有。隨葬生產工具的情況男女也不相同。男性多生產工具和手工工具,女性多生活用具。用狗殉葬的多為男性。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還普遍使用獐牙和獐牙勾形器以及龜甲等隨葬,同時還普遍存在對成年男女拔除門齒和對頭骨進行人工變形等現象。拔牙的年齡都在15—20歲之間。

中期文化遺存墓葬頭大多朝東或朝北。葬式以單人仰身直肢葬為主,有壹定數量的合葬墓。合葬墓中有同性合葬,壹定年齡相當的成年男女合葬、大人和小孩合葬三種。其中以壹對年齡相當的成年男女合葬墓的數量最多。二次合葬墓相比前期減少。中期同性合葬墓數量很少,大多都為兩男性合葬。壹對年齡相當的成年男女合葬,人骨架排列壹般是男左女右。有的成年男女合葬墓的葬式是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則側身區肢面向男性,隨葬品大都在男性壹側。隨葬品的多寡不壹較之前更加突出,多者達六十余件,寡者則壹無所有。富有的大墓,不但隨葬品多,而且很精致,並用數量較多的象征財富多寡的豬下頜骨和豬頭隨葬,甚至用整豬、整狗隨葬。中期的部分大墓和中型墓設有二層臺及原木搭成的葬具。

晚期文化遺存墓葬仍以單身仰身直肢葬為主,有少量的合葬墓。該期的合葬墓多為壹對成年男女合葬墓,個別壹對成年男女和小孩合葬,同性合葬消失。頭向壹般朝向東,膠東半島的部分的確則盛行頭向西或西北的葬式。凡是壹對成年男女合葬墓,隨葬品壹般都集中在男性邊上。晚期的墓葬隨葬品多寡不壹的現象較之前更加嚴重。有的大墓隨葬品有七十余件,有的墓則壹無所有。考古中還發現,大汶口文化晚期的氏族墓地出現了小片的家族墓地。家族墓地之間也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的現象。這壹時期靈魂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已不再是單單用死因來區分靈魂的善惡了,墓地上出現了無屍富墓、斷頭富墓,這些兇死者是氏族中的新貴,均得到了厚葬。 大汶口文化以農業經濟為主,同黃河流域其它原始文化壹樣,主要種植的是粟。三裏河遺址的壹個窖穴中出土了1立方米的朽粟,說明糧食生產已有相當可觀的數量。農業生產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早期除使用壹些磨制粗糙保留打制疤痕的石鏟、石斧外,已大量使用磨礪精良的穿孔斧、刀、鏟等,收割工具還有骨鐮和蚌鐮,加工谷物的工具則是石杵和石磨盤、石磨棒。在這壹文化的中晚期,出現了有肩石鏟、石鎬和壹些鹿角鋤。

這個原始部落集團從早期起,家畜飼養就比較發達,各遺址出土有豬、狗、牛、雞等家畜家禽的骨骼,墓地中常發現用狗和豬隨葬的。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後,以豬隨葬的風氣漸盛,墓葬中不斷發現整豬、半只豬、豬頭或豬下顎骨,在大汶口墓地,用豬隨葬的墓占1/3以上,膠縣三裏河壹座墓中隨葬豬下顎骨多達32個,表明各氏族部落在中晚期養豬業已十分興旺。

漁獵和采集經濟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仍比較重要。壹些遺址發現的漁獵工具有尾部帶孔的雙倒刺或三倒刺的骨、角質魚鰾、魚鉤,有扁平三角式、短梃圓柱式、長梃雙翼起脊式等各種骨鏃、角鏃、牙鏃,有石質和角質的匕首,還有石矛、骨矛等大型投刺獵具及較多的網墜。遺址中發現有獐、斑鹿、貍、麋鹿的殘骨,這些野生動物當是狩獵的對象。在兗州王因遺址出土了20多個揚子鱷的殘骸,與魚、龜、鱉、蚌等同棄於垃圾坑中,這壹現象表明當時的氏族成員已經能集體捕獲大的、兇猛的水生動物。

大汶口文化的社會經濟在中期以後有了全面、迅速的發展。白陶器、玉器、象牙器的出現和快輪制陶技術的應用,說明壹部分手工制作已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部門。

陶器生產的發展,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早期均手制,砂質陶火候較低,陶器種類不多,造型簡單,僅見觚形器、盆、缽、罐、杯、鼎、豆、大口尊等。中期開始使用輪制技術,有了少量的輪制小件器物;燒制出火候較高的灰白色陶器;器類增多,出現了實足鬹、背壺、簋形器等。晚期已使用快輪生產大件陶器,如大汶口墓中就隨葬有輪制的大陶盆;制陶原料有了新的來源,發現了坩子土,用以燒制壹種質地堅硬、胎壁薄勻、色澤明麗的白色、黃色、粉紅色細砂陶器,統稱為白陶,這類細砂陶器有袋足鬹、三足盉、寬肩壺和筒形豆等。這時所燒制的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代表了當時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為以後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陶的問世準備了條件。大汶口文化還發現有仿動物造型的陶制工藝美術品,中期所生產的獸形提梁器堪稱工藝美術史上的珍品;晚期這類發現增多,反映出工藝技術的純熟和制陶業的興旺發達。發現的大汶口文化陶窯甚少。

制石、制玉業較發達。早期就已大量生產出磨制精致的石器,較多地使用穿孔技術。中期以後,選用高硬度的蛋白石、流紋巖等為石料;石器的造型更加規整;器類、器型增多,出現了系列工具,在壹些墓中隨葬有成套的大、中、小型石錛;還出現了精致的玉鏟,並有更多的玉、石裝飾品,包括以不同形狀的單件組成的串飾。制骨工藝十分出色。早期墓中出土有精致的小件骨雕品,如邳縣大墩子遺址有壹串10粒的雕花骨珠,劉林遺址有刻有豬頭紋樣的牙質飾物;有的獐牙鉤形器的器柄刻有纖細的花紋。至中、晚期,剔地透雕技術和鑲嵌技術已趨於成熟。大汶口的透雕十六齒象牙梳、花瓣紋象牙筒和鑲嵌綠松石的骨雕筒等,代表著中國新石器時代制骨工藝的最高水平。 據已有資料顯示,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發現了可能是文字刻文,可以認為它是已發現的較早的漢字,也可以看作是壹種刻符,是表達有明確意義的刻符,形、義壹目了然,所以它又非普通的刻符。

  • 上一篇:教妳如何選擇最好的免費心靈向導軟件。
  • 下一篇:春秋學·宋學和《春秋學》的進壹步政治化·南宋的《春秋》學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