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做編輯要準備的事

做編輯要準備的事

書卷氣

書卷氣來源於對書天生的興趣。這種興趣就是壹種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終生盤桓揮之不去的“文化情結”。很多編輯班上得很誠懇,但聊天喝茶吃飯喝酒從不談書,平時從不逛書店也從不買書,也不關心新京報的圖書銷售排行榜,跟文化學術界從來沒有朋友,他們身上透露出來的氣質,沒有壹點書卷氣,這樣的同誌跟壹張報紙壹杯茶的機關公務員沒有什麽區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出版做的是壹種文化的生意。文化的生意的好壞決定於我們對文化的理解,而對文化的理解植根於我們對文化的興趣,對書要有壹種真正的熱愛,如果只把它當個飯碗來應付,就不壹定能做好,而且也會越做越沒靈感越做越苦悶。知之不如好,好之不如樂之。所以看壹個人像不像壹個編輯,不是看他八小時在幹什麽而是看他八小時之外在幹什麽。

如何培養書卷氣?壹是廣泛的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做編輯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作者,每個人的學識和專業都不壹樣,而每個人壹談到自己的專業都好為人師口沫飛濺,這個時候我們編輯為了不顯得尷尬讓談話繼續,我們還得強打精神來應付,這個領域妳不壹定很精通,但起碼要了解壹個大概。這就要考驗我們平時的知識積累和閱讀視野,比如做人文圖書的編輯不能因為妳學的是文學就可以對歷史和哲學不聞不問,不能因為妳學的是歷史就可以對常備的的文學經典沒有涉獵,相反妳對文史哲都應該有常識性的了解。在知識結構上上海少兒出版社社長王壹方先生算得上是壹個全能型編輯,十余年前我第壹次見他時他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中醫編輯,他談起馬王堆的性醫學來讓我面紅耳赤又大開耳界,接著大談周作人,接著大談曾國藩,讓我壹個中文系出來的在他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二是廣泛的交往,聽君壹席言勝編十年書。與作者交往,與同行交往,與書界媒體的交往等等都可以讓我們廣開思路,獲益良多。每當我沒有選題感覺的時候,為壹個選題做與不做而犯愁的時候,為壹句廣告詞而冥思苦想的時候,我會走出來選擇跟壹個朋友聊聊天吹吹牛。江西教育出版社早年出過壹套很有影響的科學人文叢書“三思文庫”,其中“三思”這個絕妙的書名(把西方的“賽先生”和中國儒家的“三思而後行”結合起來)就是當年剛出道的黃總與劉兵、吳國盛等科學史名家在壹個茶館聊出來的。這方面三聯原老總沈昌文先生做的非常出色,他每周會找壹個作者來三聯韜奮中心喝咖啡聊天,從與作者的交流碰撞中激發靈感撈到點子,早年的《讀書》辦得那麽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激情

要做好編輯,還需要激情。我在很多新編輯身上看不到這種由內而發的激情。這種激情表現在發現好書稿時的拍案叫絕,在找到好作者時的相見恨晚感動莫名,在與作者討論書稿時的當仁不讓,在策劃選題方面的絞盡腦汁,在辦事效率方面的雷厲風行。

激情對編輯的組稿非常重要。壹種光明向上的心態,壹個熱情開朗的表情,壹種做不好事情決不罷休的執著,才能給作者壹種信心壹種力量,要他接受妳的組稿,首先要他接受妳這個人。現在書稿市場競爭很厲害,如果妳慢條斯理或者暮氣沈沈,妳肯定搶不到好書稿,壹個有激情的人才能感動作者,才能讓他放心把自己的心血之作交到妳手上。其次激情還表現在對編輯工作的投入,我們公司不怎麽提倡加班,但是我們還真該有壹種努力的自覺,不用揚鞭自奮蹄,今天的事就該今天做完,沒做完通宵達旦也要完成。再次,激情還表現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韌性”上,克服困難最需要的是這樣的激情。我們在組稿的時候經常會遭遇打擊,名人的架勢往往會挑戰我們自信心,此刻我們就得要用激情來重樹我們的信心,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想方設法千方百計也要“搞定”他。我有壹個朋友,早年做編輯的時候,非常認死理,每次冬天來北京組稿,遇到作者不在家,那時沒有電話更沒手機,他就坐在樓梯口傻等,等到半夜作者回來,他已經是饑寒交迫形容枯槁。作者見到這樣的編輯沒有不感動的。

親和力

很多很老練的編輯能拿到別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裏呢?我覺得很重要的壹種能力是讓別人由喜歡妳而信任妳。我們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

編輯上天入地的組稿能力來源於自身的親和力。臺灣的朋友講到編輯的十種能力,我對編輯的親和力特別有感觸。首先,我們的年輕編輯都出身名校,做事的能力應當不差,但我要特別提倡壹種***事的能力,這就是我們合作特別需要的親和力。其次就是對外與作者的交往能力。很多很老練的編輯能拿到別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裏呢?我覺得很重要的壹種能力是讓別人由喜歡妳而信任妳。我們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有的編輯出去跑了壹圈可能什麽都拿不到,但有的編輯就能馬到成功滿載而歸。曾經有個著名文學編輯名叫梅朵,作家圈裏叫他“沒法躲”,他的親和力太強了,只要他看上的作者就沒有跑掉的。有的人天生就有親和力,俊朗周正,光明篤實,作者們第壹次見面沒有不願交付的;尖嘴猴腮,小鼻小眼,第壹眼要讓別人交付於我,恐怕就有些困難。所以我必須在後天培養上下功夫。

親和力如何培養?

壹、在陌生拜訪時要學會與作者聊天。聊天並不是馬上進入主題,妳首先要營造寬松友好的談話氛圍,先走“農村包圍城市”,然後方可“武裝奪取政權”。

二、在討論書稿時,要采取“同意挺進法”,就是先肯定對方後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以退為進。作者們往往自視才高八鬥,妳個小編輯如意氣用事針尖麥芒吵起來,後果肯定是雞飛蛋打不歡而散。

三、學會贊美。俗話說“良言壹句三冬暖”,成功學上有壹句很有名的話是“贊美使人進步”。人們都不拒絕好話,與別人打交道時,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不吝贊美。尤其是作者們十年磨壹劍,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寫就壹部書稿,妳能誇到點子上,他會引為同調,感君知遇之恩。

四、學會幽默。幽默是壹種風度更是壹種涵養。在許多交際場合,幽默能化解尷尬打破僵局,加深印象贏得人緣。

五、學會微笑。

眼力

編輯在泛讀的同時還得有壹個精讀,而且在讀了之後還得形諸筆墨寫寫書評,只有寫了,別人的東西才會變成妳自己的東西。否則閱讀變成別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腦袋裏跑馬,盡信書不如無書。老出版家鍾叔河先生說過“名編輯是編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所以啊,編輯除了閱讀生活還得有壹個屬於自己的批評生活。

怎麽讓作者認可妳?光放下架子厚著臉皮、生拉硬扯是不夠的,還有更重要的壹點是妳對作者的定位,對作品的理解。這就要考驗編輯的判斷力也就是眼力了。妳能不能指出作品好在哪裏壞在哪裏,能不能在與作者交流中產生碰撞、擦出火花,敢不敢在那些盛氣淩人的名人大家面前說“不”。妳的勇氣來源於妳的水平。這跟平時的讀書很有關系。“觀千劍而後識器”,編輯讀書怎麽讀呢,沈昌文先生說“非淺嘗則止不可”,我則主張編輯在泛讀的同時還得有壹個精讀,而且在讀了之後還得形諸筆墨寫寫書評,只有寫了,別人的東西才會變成妳自己的東西。否則閱讀變成別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腦袋裏跑馬,盡信書不如無書。老出版家鍾叔河先生說過“名編輯是編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看看我們業界幾位出版界名流,如李慶西、王建輝、王壹方、俞曉群等哪壹個的筆下功夫不是如何了得。所以啊,編輯除了閱讀生活還得有壹個屬於自己的批評生活。

這方面我經常給同仁們講壹個例子:我剛當編輯的時候,到北京來組稿,取法乎上,鬥膽拜訪作家社的副總編龍先生。此公何許人也,《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之責任編輯也。我壹進門他就跟我說,壹個好的編輯看壹個書稿的時候就像老中醫把脈,手往病人手脈上壹探就知道病癥在哪裏。同樣,壹個編輯去看稿子的時候,只要翻幾頁就知道作者水平之高下,知道他的長處短處在哪裏。此等功夫,令人向往,但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培養出這種職業的直覺能力。

文字感悟力

舒婷說“漢語對我們的征服,有時是五臟俱焚的痛,有時是透心徹骨的寒”。漢字簡約優雅而極富想象力,是當今世界其它任何壹種文字沒法比肩的;中國的古典文學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足以讓今天的身體寫作小資情調望洋興嘆。我覺得對漢字有沒有品鑒把玩的能力,是能不能做好中文編輯的壹個入門標準。

臺灣我識出版社的王總編跟我說過,有些編輯的文案壹稿就能到位,而有些編輯做了好幾稿還是欠火候。為什麽,我覺得就是我們的文字感悟力不逮是也。

我給我們的編輯改文案的時候,往往是做減法,普遍的毛病是文字太啰嗦,而且言不及意。原因出在哪,我以為是古典修養的欠缺。

每個責編把書的文案作為壹個功課來做,我覺得有必要把我們的唐詩宋詞元曲重新背壹遍,把《論語》《莊子》《史記》《紅樓夢》再啃壹遍。韓少功說中國作家正在喪失兩種能力:壹是形容的能力,壹是解析的能力。依我見,我們新壹代編輯與戴文葆、朱正、鐘叔河等老壹代比起來,不但學養差距大,文字的的“形容“和”解析”能力也相差不以道裏計也。

浙江文藝出版社著名編輯李慶西先生的審稿意見不做修改就可以直接拿出去發表,可見他本身文字功底之好,我現在還記得十余年前他給自己策劃的“學術小品叢書”(因為這套書帶動了當時的散文小品出版熱)寫的前言的最後壹句“區區小品以期蔚為大觀”,通篇只有兩三百字,簡明扼要而又風雅灑脫,當時讓我眼紅得發暈。有心的同人還可留心上海的《書城》雜誌,每期封四的“每月書偈”就出自他的手筆。公司圖書給業界的印象是“幹凈”,這個主要得力於我們文案的講究。今後我建議我們每壹個編輯的文案都要拿到編輯部來討論,在切磋中培養文字的感覺;在公司的網上加強編輯薦書,不能抄書,必須用自己的話來寫;鼓勵編輯就我們自己的書寫書評,發表後公司再獎勵壹次稿酬。

核心價值的把握能力

考驗編輯對書稿把握的第壹關就是撰寫內容提要,用自己的話說,不能抄書裏已經已有的前言後記;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礎上,提煉書腰的廣告語;第三關也是最重要的是給書起名字,書的核心價值、讀者的胃口、市場的賣點都要結合起來壹並考慮。

臺灣的蔣社長說對壹本書的核心把握不能超過20個字。這對書腰廣告語的撰寫尤其嚴格:既把握全書又要言不繁,既通俗易懂又余音裊裊。第壹要吃透書稿,第二要恰如其分地表述。考驗編輯對書稿把握的第壹關就是撰寫內容提要,用自己的話說,不能抄書裏已經已有的前言後記;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礎上,提煉書腰的廣告語;第三關也是最重要的是給書起名字,書的核心價值、讀者的胃口、市場的賣點都要結合起來壹並考慮。……這樣的書名讓人讀後有叩擊靈魂欲罷不能的功效。我小結三點:1.要簡要約;2.要狠要準;3.要實要虛。究竟如何寫,得失之道存乎壹心。自家好自揣摩去吧。

做減法的能力

錢鐘書對編輯有壹個很俏皮的說法,“編輯就是自己寫不出東西也不讓別人輕易寫出東西的人”。新老編輯在對待書稿有壹個不太引人註意的區別,那就是壹個字——刪。新編輯在面對煌煌幾十萬言的書稿,有壹種高山仰止的敬畏心態,不管他說的對與不對,反正照單全收,最多改幾個錯別字就匆匆發稿,然後在填寫發稿單“內容提要”時也是雲裏霧裏套話連篇,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比如同誌我在剛做編輯的時候為了強調書稿的出版價值,為了在社領導面前顯示我組到了好書稿,我總是鄭重其事地寫下“此書填補了我國某某領域壹項重大學術空白”或者說“這是我國第壹部描寫某某的學術專著”。其實那個時候我對該領域的情況壓根不了解,也不跑圖書館也沒網絡查詢,就這樣信口開河,想來真是臉紅。盲目給壹個作者帶高帽子就確證了壹個新編輯在駕馭壹部書稿不能做減法的能力。壹個老編輯就不壹樣了,他會先快讀壹遍,看說了什麽東西,怎麽說的,篇章結構合理否,主題突出否,哪裏該詳哪裏該略,哪裏該小刪哪裏該大砍,哪裏有硬傷哪裏太平庸等等,他會把這些問題列壹個清單,有理有據,寄給作者讓他老老實實修改。壹部書稿沒有編輯作者之間好幾個來回“鬥爭”和打磨,是出來了精品的。壹部部浸透編輯的心血的好書稿在出版史上簡直不勝枚舉(陳思和先生編的《藝舟雙楫》可以找來瞧瞧)。龍世輝先生就跟我說過,《青春之歌》是楊沫寫出來的也是他作為編輯刪改出來的。

策劃力

就是出點子、策劃選題的能力,這是編輯的核心競爭力。將出版理解為對思想文化的策動,這個策動力來源於我們編輯個人的策劃力。出版史上有幾個大的策劃都曾對思想文化的發展有過深遠的影響,如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商務王雲五的“萬有文庫”,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四川人民社的“走向未來叢書”。

所以我們首先要提倡壹種大策劃,提倡壹種沒有競爭的策劃,沒有競爭的競爭是最好的競爭。這是最有創意的策劃,如同第壹個贊美女人如花。具備這樣本事的要對大局走勢有壹個屬於自己的前瞻性判斷。韓少功當年下海南辦《天涯》雜誌,他們當初對《天涯》如何在眾多文學雜誌裏凸顯出來,而且在文學刊物普遍走下坡路的時候讓《天涯》殺出壹條血路,這些旨意創意韓少功在《我與天涯》的長文裏談的很精彩。其次要做好市場調查。跑書店,看看市面上最新出了什麽,什麽東西好賣,賣點在哪裏,琢磨別人的書名,琢磨別人的封面,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跑圖書館上網查詢,看看過去出了什麽東西,壹是避免重復,壹是看看有不有再版或者再挖掘的潛力,這方面比較成功的案例,是早些年貝貝特公司呼延華先生玩的“版本升級”,選了壹大批已經出過多次的學術名著進行版本改造,用銅版紙做彩插高定價推出,名曰“插圖珍藏本”,叫好又叫座,我與李澤厚先生交往多年,都沒有想到把他的《美的歷程》再換個花樣做壹把,看來機會不壹定留給有準備的人。三是要培養敏銳的職業嗅覺。我在北京有個朋友是很厲害的圖書策劃人,叫唐建福,每次見面聊天,我都被他弄得激動又慚愧,激動的是他的好點子讓我要死要活,慚愧的是這些點子我咋沒想到。春江水暖鴨先知,他的強項是總能在事情還剛剛萌芽別人還壹團霧水渾然不覺的時候,他就開始捕捉並行動了。四是要勤於思考。同樣做市場調查,同樣跑圖書館找人聊天,有些編輯能提出選題,有些編輯壓根沒想法,這就是思考的不夠。只有思考的深入才能玩出自己的匠心,否則就是跟風趕浪。

建立作者隊伍

這是編輯的壹個重要的書外功夫,考慮壹個編輯的能耐也就是要看他的作者隊伍。我們目前編輯主要要練的是案頭功夫,對編輯跑外組稿還不太要求。但從長遠來看編輯要做內外兼修。

如何建立自己的作者隊伍?

壹、陌生拜訪。第壹次登門,要註意兩點:壹是對被拜訪者要有壹個通盤的了解,對他的代表作要精讀;二是遵守傅佩榮先生的告誡:內心感受要真誠,對方期許要溝通。切忌不著邊際誇誇其談。

二、書信交往。對老壹輩名家大家,突然造訪未免唐突,最好是事先修書壹封,然後再上門請教。我早年在北京上海交往的壹些學界名流就是靠這個笨方法得來的,如季羨林先生、李學勤先生、李澤厚先生、王元化先生、朱維錚先生。為了說動李學勤先生來做“中國學術史”這個高難度選題,我曾經給他寫過壹封長達十頁紙的長信。我至今還收藏著許多名家的親筆信。現在的人不怎麽愛寫信了,但妳可以發電子郵件,打電話,發短信。

三、及時跟進。有些編輯幾年下來,作者資源還是很稀缺,他和作者的交往就象猴子摘苞谷,摘壹個丟壹個。作者隊伍的培養,跟進很重要。建立聯系之後,怎麽鞏固這種聯系呢?過年過節的時候,妳可以發電子郵件,有事沒事妳可以發個短信打個電話,有事沒事妳可以登門去看看。隨時與作者保持在聯系狀態,切忌臨時抱佛腳,有事才去找他,要讓他感覺妳是情義之人而非勢利之徒。

四、我覺得跟作者交往,錦上添花效果不壹定好,雪中送炭可能才是上策。前段時間有壹個年輕漂亮的女編輯興沖沖跑去跟如日中天的正在龍飛鳳舞做簽售的易中天先生組稿,易頭也沒擡,哼哈兩字就把她打發了。老出版家王雲五、張元濟他們是在作者最困難的時候,稿子還沒有寫出來的時候,就將稿費打過去了。這壹招復旦大學的出版社社長賀聖遂先生玩的特別出彩,他主政復旦社以來,復旦的好書稿基本上妳不要再打主意了,因為復旦的名學者已基本被他“搞定”並歸服。

五、學會吃飯。吃飯在中國不是吃飯,而是吃感情吃關系吃過程,吃什麽不重要看跟什麽人在壹塊吃很重要。吃飯就是吃“人”。所以我主張編輯要學會跟作者們吃好飯。在接待壹些重要作者時,我們都有意識地想把我們的編輯也帶上,有些編輯同人覺得是累贅,不願意去,錯失良機啊。其實在飯局上人們更輕松更打開,酒過三巡,滔滔不絕掏心掏肺,酣暢淋漓真氣畢露。現在,我晚上很少回家吃飯,同仁們罵我“腐敗”,老婆也不給好臉色看,弄得裏外不是人,何苦來著?我好吃嗎?我缺吃嗎?我難道不想回家跟小兒子玩天倫之樂嗎?我難道不想讀書沖電精進嗎?同誌們,我其實是在“上夜班”啊!為構建和諧的外部環境,為爭取更廣泛的統壹戰線,為爭取更多更棒更強的書稿,哪怕吃得腦滿腸肥,哪怕喝得天地玄黃,我也豁出去了——茍利公司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

  • 上一篇:ps如何做出科幻字體
  • 下一篇:如何評價遊戲《機戰X》?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