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明清思想家王船山是怎麽看待“度”的,對我們有什麽啟發?

明清思想家王船山是怎麽看待“度”的,對我們有什麽啟發?

關於“度”,對中國哲學有壹些了解的朋友應該是不陌生的,儒家孔子講“中庸”,道家老子指出的“反者道之動”,在顏小二看來,大抵是“度”的運用與體現。而後世學者,在繼承先哲智慧的情況下,對“度”的哲學內涵也做了壹定的發揮和擴充。

本次,顏小二將和大家說說明清思想家王船山對“度”的解讀,在他的眼裏,事物的發展存在壹個“度”,過了“度”,就會發生“轉變”,即“物極必反”,他還由此指出“厚極而怒報”的觀點。同時,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各類事情,預先考量“度”是十分必要,可以預防過度壓制之下的強烈“反彈”,如果我們懂得運用這個道理,或許可以順利許多事情。

1、思想家王船山在“度”下 的人生反轉:是隱士,也是鬥士

我們這裏說的王船山,本名是王夫之,公元1916年生,按照現在的版圖算起來,他是湖南衡陽人。因為晚年在衡陽的石船山隱居,繼而被後人稱為船山先生,而王船山之名便由此而來。

王船山的壹生,像極了是對“物極必反”的現實寫照。

在“度”的拿捏之間,他的人生發生擊打反轉。當清兵到達湖南境內時,他召集義兵,抵抗清兵,熱血沸騰保家衛國。但是飄搖的山河豈是他壹己之力可以左右的?義兵抗清失敗後,他又在南明桂王的政權下服務過壹段時間,最後發現沒有實事可做,心灰意冷之下,他又放下胸中沸騰的情緒,遁藏深山,成為壹位隱士。

他曾是壹名搖旗吶喊的鬥士,而後,又在事態發展之下,歸隱山林,或許正是人生的反轉,成就了他對“度”的經典解讀。

2、王船山解“度”:厚極而怒報之

關於“度”,王船山是在討論“日新之化”的觀點時提到的。所謂“日新之化”,是王船山認為,天地的本性雖然沒有變化,但是天地的變化卻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風和雷,與昨天的風和雷不是相同的,只是形象相同罷了。

而出現“日新之化”的原因,在王船山看來,源於對立面的事物互相滲透、且最後發展過“度”的結果。於此,王船山對“度”的解釋,便自然而然地引導出來了。

關於“度”的兩面互相滲透,王船山是這麽說的:

“靜者靜動,非不動也。聚於此者散於彼,散於此者聚於彼。濁入清而體清,清入濁而妙濁,而後知其壹也,非合兩而以壹為之紐也。”

王船山這是在說,所謂“靜”,也是內在含有動的存在,不是絕對的不動。在這裏散開後在那裏聚集,在那裏散開後在這裏聚集,濁讓清有了形體,而清也讓濁有了其妙用。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上面是王船山很形象地描述出了事物在“度”的“兩邊”變化時的樣態,當逾越過“度”的時候,事物會產生變化,而正是這個“變化”,賦予了“度”兩邊的具體存在的具體意義。各位可以體會壹下。

關於“度”,王船山進壹步提出了“物極必反”,這裏的“極”,大抵是達到“度”的事物發展程度,王船山說:

“待動之極而後靜,待靜之極而後動,其極也唯恐不甚,其反也厚極而怒報之”。

也就是說,在王船山眼裏,當“動”到了極致的時候,就會“靜”,同理,“靜”到了極致的時候就會“動”。因為事物動靜、也就是事物的兩面變化,是無法阻止的,於此,過度壓抑“動”或者“靜”,壹旦達到“極”,那麽會非常猛烈地跨過“度”,於此就出現了所謂“厚極而怒報之”地情況。

3、啟發

無論是歷史上的王朝更替,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人生起伏,只要留心觀察過的朋友,大抵可以體會到“事物“兩面性”變化是圍繞壹個“度”相互轉化的”。而結合王船山對“度”的解讀,以及其揭示的“厚極而怒報之”特點,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也能獲得壹些啟發。

首先,大到王朝興衰,過度繁盛之下,必有由盛轉衰的“節點”;小到人生起伏,人最高光時刻過後,會迎來相對平淡甚至是“失意”的生活,這是事物變化的規律,是正常現象。當我們從事物正反兩面轉化的角度來看人生得失的時候,可能壹些難過的事情,就不會那麽難過。各位可以體會壹下。

其次,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太多“求而不得”的情況。為什麽會“求而不得”,而很多人卻“不求而得”?因為強烈的“掠奪”欲望之下,我們趨於去過度作為,過度作為之下,我們會給自己埋下許多阻礙,會把許多簡單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復雜,於此也會離“所求”越來越遠。

所以,當我們“求而不得”且無比痛苦的時候,不妨停下腳步想想,是不是自己“作為太過”、過了度,反而讓自己與所求越來越遠。

由此,顏小二想告訴大家,王船山從兩面性對“度”的解讀,以及對過度之“厚極而怒報之”的特點揭露,很適合我們細細品味、咀嚼,因為太多的“求而不得”,問題大多處在“度”上。

註: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

  • 上一篇:追尋民國時期的作文素材話題
  • 下一篇:MG動畫制作綜述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