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什麽是三民主義?

什麽是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

孫中山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由民族主義原則、民主主義原則和民生主義原則組成,簡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這是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遺產。

舊三民主義反映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觀歷史進程提出的三大鬥爭任務。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鐘惺會。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最早組織的入黨誓詞是:“驅逐韃靼人,恢復中國,建立聯合政府”。這個誓詞,連同回族憲法的內容,已經成為民族主義和公民權利的簡短表達。《鐘惺惠》節目第壹次劃時代地提出了民主建國的要求。次年,孫中山在廣州起義流產後逃亡國外時,認真學習資產階級社會政治理論,實地考察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那些只知道國家富強,民權發達如歐洲列強的人,還是沒能到達極樂之地。所以歐洲有仁人誌士,也有社會革命運動。我想壹勞永逸的是采用民生主義同時解決國籍和民權問題,三民主義的思想就完成了。”在以後的革命實踐中,三民主義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在同盟會的政綱中,三民主義完全表述為四句話:“驅逐韃靼人,恢復中國,建立中華民國,均分地權”。

民族主義是孫中山揭開的第壹面戰鬥旗幟。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復雜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也有以滿族貴族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與漢族等少數民族的矛盾,帝國主義與清朝統治集團日益勾結。

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之壹就是“反滿”。“驅逐韃靼人,恢復中國”壹直是晚清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戰鬥口號。這不僅是因為清朝是壹個以滿族貴族為主的封建專制政權,還因為它已經變成了“洋人的朝廷”。這就是“反滿”口號具有廣泛動員意義的原因。避免中國被* * *瓜分統治的厄運,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是民族主義的另壹個主要內容。在《人民日報》的刊文中,孫中山把“外國逼之”和“外國禁之”列為民族主義的基本原因。“非革命不能使我們免於死亡”,但革命必須“先推翻滿清政府”,民族主義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意義就包含在這裏。

民權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另壹個主要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民主的基本內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專制主義,指出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剝奪了人權,因此絕不是“平等公民所不能忍受的”;必須用“國民革命”的手段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憲政”,結束“被千年專制之毒迷惑”的嚴重狀態。與這種“國家制度”的“轉變”相適應,政治制度的劃分也構成了公民權利的重要內容。

民生主義是孫中山的“社會革命”綱領,它希望解決的任務是中國的現代化,即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使中國由窮變富;同時也包含了關心勞動人民生活和福利的內容,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潰瘍的批判和由此產生的“同情社會主義”。孫中山把民生的主要內容歸結為兩大問題:土地和資本。“均田制”——“國有土地”是孫中山的土地計劃。主要內容是“在完善社會經濟組織時,世界上的土地價格是核定的。”其現有的土地價格仍屬於原所有者,革命後社會改善進步的價格增加部分屬於國家,由人民享有。”孫中山認為,實施這壹計劃可以防止壟斷,使公眾更加富裕,從而促進“社會發展”。在資本問題上,孫中山肯定了“中國需要工業主義”。他認為中國的現代化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實業計劃》壹書是發展社會經濟的宏偉藍圖。他把發展社會經濟的途徑概括為“控制資本”,發展“國家社會主義”,即“不能委托給個人的、具有排他性的大工業”(如鐵路、電力、水利)“全部歸國家所有”,因為這樣既能“防止資本主義壟斷的濫用”,又能“結合全國的資源”。民生本質上是壹個最大限度發展資本主義的計劃,雖然塗上了主觀社會主義的色彩。

三民主義有其歷史局限性,主要表現在缺乏明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內容。但它批判地繼承了農民戰爭和維新運動的積極內容,借鑒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材料,成為近代中國社會意義較為完整的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表達了人民要求獨立、民主和富強的願望,標誌著更完整意義上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重大的積極作用。

  • 上一篇:優質素材無水印-如何尋找無水印的視頻素材?
  • 下一篇:DJI大疆精靈Phantom4無人機配什麽顯示器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