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青海湖的地理位置有什麽特點?

青海湖的地理位置有什麽特點?

青海湖,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在青海省東北部。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為“青色的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面積458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195米,最深32.8米。西北有布哈河註入。近年湖水位有下降趨勢。每年12月封凍,冰期6個月,冰厚半米以上。湖中有5個小島,以海心山最大,其他的4島為鳥島、海西山、沙島、三塊石。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遊覽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面積約1平方千米。島上巖石嶙峋,景色旖旎,以產龍駒而聞名。鳥島位於青海湖西部,在流註湖內的第壹大河布哈河附近,面積只有0.5平方千米,春夏季節棲息著10萬多只候鳥。現已建立了鳥島自然保護區。

海心山,位於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鳥島約25千米,島形長,中部寬而兩端窄,長2.3千米,寬0.8千米,面積1.14平方千米,島上最高點海拔3266米,由花崗巖、片麻巖組成,島東緣有壹泉眼,可供飲用。南部邊緣巖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為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為沙土覆蓋,生長著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

鳥島,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千米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壹起。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湧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嵩草、早熟禾等。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我國8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每年3~4月,從南方遷徙來的雁、鴨、鶴、鷗等候鳥陸續到青海湖營巢;5~6月間鳥蛋遍地,幼鳥成群,熱鬧非凡,聲揚數裏,此時島上有30余種鳥,數量達16.5萬余只;7~8月,秋高氣爽,群鳥翺翔藍天,遊弋湖面;9月底開始南遷。為保護鳥類供人觀賞,1975年8月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興建了暗道、地堡、瞭望臺等設施,供遊人觀賞等。南北均有公路到達鳥島。

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口以北的6千米,與鳥島同處在布哈河沖積灘地的頂端,島的東北緣有斷層陡崖緊靠湖邊,陡崖外有壹近似圓柱形的巖石屹立於湖中,是鸕鶿的繁殖場所,島上植被覆蓋度在90%以上。

沙島,位於湖東北海晏縣境內,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13千米,最寬處約2.8千米,面積18平方千米,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壟突出水面受風沙堆積形成。1980年沙島東北端與陸地相連而成為半島,並圍成33平方千米沙島湖,表面均由沙礫覆蓋,無植被。是魚鷗棲息繁殖地。

三塊石,又名“孤插山”,位於湖西南,由7塊密集在壹起的石灰石、礁石組成,高約17米,面積約0.056平方千米,距鳥島、海心20千米。島上僅在碎石塊間隙生長有牛尾蒿等。植被覆蓋不到5%。

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由於青海湖壹帶早先屬於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青海湖地處高原的東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4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4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裏草原,而煙波浩渺、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是壹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壹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湖區有大小河流近30條。湖東岸有2個子湖,壹名尕海,面積10余平方千米,系鹹水;壹名耳海,面積4平方千米,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蒼翠的遠山,合圍環抱;碧澄的湖水,波光瀲灩;壹望無際的湖面上,碧波連天,雪山倒映,魚群歡躍,萬鳥翺翔。青海湖周圍是茫茫草原。湖濱地勢開闊平坦,水源充足,氣候比較溫和,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夏秋季的大草原,綠茵如毯。金黃色的油菜,迎風飄香;牧民的帳篷,星羅棋布;成群的牛羊,飄動如雲。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充滿了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節裏,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當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遼闊的草原披上綠裝的時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氣爽,景色十分綺麗。遼闊起伏的千裏草原就像鋪上壹層厚厚的綠色絨毯,那五彩繽紛的野花,把綠色的絨毯點綴得如錦似緞,數不盡的牛羊和膘肥體壯的驄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灑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萬頃,水天壹色的青海湖,好似壹泓玻璃瓊漿在輕輕蕩漾。而寒冷的冬季,當寒流到來的時候,四周群山和草原變得壹片枯黃,有時還要披上壹層厚厚的銀裝。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開始結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像壹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青海湖以盛產湟魚而聞名,魚類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天然魚庫。四五月間,魚群遊向附近河流產卵,布哈河口密密麻麻的魚群鋪蓋水面,使湖水呈現黃色,魚兒遊動有聲,翻騰跳躍,異常壯觀。很值得提及的是,這裏產的冰魚較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後,人們在冰面鉆孔捕魚,水下的魚兒,在陽光或燈光的誘惑下便自動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鮮美。

居住在這裏的漢、藏、蒙古等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同保護、開發和建設這浩瀚的寶湖。青海湖的美景吸引著成千上萬遊人,成為國內外旅遊者雲集的遊覽勝地。為了開發正在興起的高原旅遊事業,青海旅遊部門在青海湖建立了旅遊點。遊客到此不僅可以觀賞高原牧區風光,還可以乘馬騎牦牛,漫遊草原,攀登沙丘,或到牧民家裏訪問,領略藏族牧民風情。牧場還專門為遊客紮下各式帳篷,備有奶茶、酥油、炒面和青稞美酒供遊客品嘗。

青海湖為構造斷陷湖,湖盆邊緣多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萬年~200萬年前為成湖初期,是壹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黃河,是壹個外流湖。至1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註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現了尕海、耳海,後又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由於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幹,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鹹水湖。北魏時青海湖的周長號稱千裏,唐代為400千米,清乾隆時減為350千米。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緣約20千米處有古湖堤遺址;距湖東岸25千米處的察漢城(建於漢代),原在湖濱。東西兩邊已分別退縮25千米和20千米,水位下降約100米。目前青海湖呈橢圓形,周長300余千米。1908年俄國人柯茲洛夫推測當時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積為4800平方千米;上世紀50年代的測繪資料顯示,青海湖湖水面積為4568多平方千米;上世紀70年代出版的地形圖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積為4473平方千米;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積為4282平方千米;到了2000年,通過遙感衛星數據分析,青海湖的面積是4256.04多平方千米。現湖水容積739億立方米,最長約104千米,最寬約62千米,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礦化度12.32克/升,含鹽量1.24%。

青海湖每年獲得徑流補給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烏哈阿蘭河和哈爾蓋河,這4條大河的年徑流量達16.12億立方米,占入湖徑流量的86%。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補給13.35億立方米,降水補給15.57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4.01億立方米,總補給為34.93億立方米,湖區風大蒸發快,每年湖水蒸發量39.3億立方米,年均損4.37億立方米。

近幾十年來,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影響,是青海湖水位持續下降的壹個主要原因。由於氣候暖於和全流域生態系統退化,青海湖水位下降的總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為了保護青海湖,青海省政府采取了壹系列有效措施,啟動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投資近16億元人民幣,力爭在10年內最大程度恢復青海湖原生態。

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裏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對發展畜牧業和農業有著良好的條件。早在遙遠的古代,這裏就是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產地。青海湖壹帶所產的馬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出名,當時被稱為“秦馬”。古代名著《詩經》曾描寫過“秦馬”的雄壯和善馳。隋唐時代,這裏產的馬經過與“烏孫馬”、“血汗馬”交配改良,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良馬,它不僅以神駿善馳而馳名,而且以能征慣戰而著稱。

青海湖,既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同時,還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其自然風景獨特,生態地位重要,更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壹。

  • 上一篇:新課標2013全國高考語文卷
  • 下一篇:2019南陽賞花好去處推薦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