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關於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篇

作為壹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麽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怎麽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壹、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壹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壹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壹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壹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壹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壹步認識長方體有什麽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壹)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壹摸長方體是由什麽圍成的? 請用手摸壹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麽? 請摸壹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麽?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麽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麽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壹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妳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妳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後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於壹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於壹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壹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麽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討論、歸納後,

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壹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壹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2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本節課抓住關鍵詞,把握自然數(0除外)按因數個數分類的數學方法,讓學生充分討論質數和合數的特征,經歷質數和合數這壹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更好地掌握數學思想,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3~24頁“質數與合數”。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掌握“因數、倍數、奇數、偶數、2、3、5的倍數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本單元涉及的概念多,“質數與合數”是壹節概念教學課,概念抽象易混淆,在生活中運用較少,與學生的生活有壹定的距離,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單元內容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發現、概念歸納的數學化過程,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

2.把握整數按因數個數的分類法,理解和掌握質數與合數的特征,能應用概念尋找或判斷質數。

3.通過研究質數與合數特征的學習活動,體會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每生壹張。

教學過程

活動壹: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

1.引導學生按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因數用整數、不用1”。

教師板書“1=”……“20=”,教師不言語,用手勢引導學生按要求說出乘法算式。

學情預設:學生中可能出現用1或小數的問題,師用手勢提醒“不用1”“用整數”。

2.師:按“用整數、不用1”的要求無法列出乘法算式的數,我們叫它質數;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的數,我們叫它合數。

教師依次在這些質數的前面填上“質數”、“合數”,學生自然而然的在教師板書時說出“質數”和“合數”。

設計意圖

“活動壹”全過程教師基本不言語,只用手勢或神情來組織教學,給學生壹個神秘感,在創設靜謐的氛圍中靜心體會質數與合數的區別。

活動二:討論質數和合數的特征

1.師:“從這些乘法算式中,妳發現了什麽?

學情預設:學生有可能說出質數都是奇數;對策:教師指出2是質數、15是合數;

合數可以寫出乘法算式;如果不用1,質數無法寫出乘法算式。

2.教師擦除“不用1”,學生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再進壹步用因數的個數來探討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師:觀察因數的個數,妳又發現了什麽?

從乘法算式中,學生很快並能清晰地發現質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而合數則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還有別的因數(至少三個因數)。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4.討論:“1”是質數還是合數?

學情預設: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有兩個因數,壹個是1,壹個是它本身,1應該是質數;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的本身還是1,所以1應該只有壹個因數;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把板書寫完整。

5.小結: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壹說什麽樣的數叫質數?什麽樣的數叫合數?怎樣判斷壹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設計意圖

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發現、概念歸納的數學化過程,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並嘗試根據因數的個數歸納出質數與合數的概念,學會運用質數和合數的特征進行判斷,充分感受到知識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活動三:應用概念尋找或判斷質數

1.繼續尋找30以內的其它質數。

2.做壹做:出示數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將數字卡片填入質數與合數相應的集合圈裏。

3.下面的說法正確嗎?說說妳的理由。

⑴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⑵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⑶在1、2、3、4、5……中,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⑷兩個質數的和是偶數。()

設計意圖

通過不斷的尋找、發現與判斷質數的練習中,使學生意識可以用合理的方法來判斷,鞏固質數與合數特征的認識。

活動四:拓展延伸深化概念

1.妳知道他們各是多少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後匯報)

⑴兩個質數的和是10,積是21,他們各是多少?

⑵兩個質數的和是20,積是91,他們各是多少?

⑶最小的質數是?最小的合數是?

2.在括號裏填上質數:

8=()+()12=()+()28=()+()

3.數學小閱讀:哥德巴赫猜想。

同學們妳們知道嗎,剛才妳們正在嘗試解決壹道世界難題,做了壹件很有價值的事,這個世界難題就是:是不是所有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的和呢?這個問題是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各國的數學家都想攻克這壹難題,但至今還未解決。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這壹領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

請同學們進行數學小閱讀:哥德巴赫猜想。課後,感興趣的同學們也可以查找相關書籍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

在適度拓展中,嘗試解決“任何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的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數學小閱讀中,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同時留有空間,讓學生課後探究。

活動五:總結

這節課妳有哪些收獲?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3

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教科書第65—66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並能正確地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會用兩種方法敘述分數的意義。

2.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等探究的能力。

3.體會知識來源於實際生活的需要,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操作,讓學生理解壹個分數可以表示的兩種意義。

教材分析:

《分數與除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對分數意義有初步認知基礎上的深入理解。在這節數學課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直觀的位置關系,還要從分數意義中理解分數與除法的聯系。所以在本課的的設計中,以分數意義的辨析貫穿始終。因為分數的意義,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這才是分數與除法最根本的聯系。

本節教學內容重視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探究整數除法得不到整數商的情況時,可以用分數表示;在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除數作分母,用被除數做分子。教材從“分蛋糕”的實際情境引入,引導學生列出除法算式,並結合分數的意義得出結果,然後引導學生比較幾個算式,探索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兩數相除的商或把分數寫成兩數相除的形式。

教具學具:

課件,模型。

教學設計

壹、導入

師:孩子們,上課之前先考驗下大家,(出示課件)這個謎底是什麽?

生:月餅。

師:妳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妳們喜歡吃月餅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喜歡。在月餅中也含有許多數學知識,我們壹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把6塊月餅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塊?怎樣列式計算?

生:2塊,6÷3=2(塊)。(板書)

師:說得真棒,要是聲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們再來看下壹個問題,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塊?怎樣列式計算?

生:0.5塊,1÷2=0.5(塊)。(板書)

師:表達得特別清楚,讓大家壹聽就懂。老師就繼續考驗大家,如果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塊?怎樣列式計算?

師:妳為妳們組又增添了壹份光彩。看來大家已經能夠解決分月餅的問題了,不用學具直接說出5除於7等於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師:非常正確。我們再來看這些算式,整數除法得不到整數商的時侯,可以用什麽數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數表示。

師:在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誰作分母?用誰做分子?

生:用被除數作分子,除數作分母。

師:那麽分數與除法有什麽樣的關系呢?誰能用語言概括下?

生:被除數除以除數等於除數分之被除數。

師:妳表達得這麽清晰流暢,了不起!

師總結:可以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用除數作為分母,被除數作為分子,除號相當於分數中的分數線。反過來,壹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分數線相當於除號。所以,分數與除數的關系我們可以用式子來表示為: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板書)。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書)

師:這個關系式裏每個數的範圍要註意什麽?

生:因為在除法裏除數不能是零,所以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師:想壹想分數與除法有哪些聯系和區別?

教師強調:分數是壹種數,但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除法是壹種運算。

師:今後我們再看分數時,會有兩種意義。(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3份的數,也可以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

二、鞏固練習

師:妳們知道阿凡提嗎?妳有他聰明嗎?敢不敢挑戰他?我們來闖關,大家有信心嗎?

1.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說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課堂小結

說說妳的收獲是什麽?重點說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結束語: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並學會了這麽多知識,老師真為妳們驕傲!其實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探索,快做個有新人吧,妳會成長得更快!

四、作業布置

練習十二第1,3題。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

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a÷b= a/b(b≠0)

教學反思

這節課在引入課題之前,先利用謎語激發學生興趣,引進分數,復習舊知。在探索新知時,從想象中每人2個餅,到壹張餅,把壹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幾塊?有了剛才的復習知識進行鋪墊、遷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來計算,學生很快會說出1/4,這時我會再提問:為什麽是1/4?妳是怎麽分得?學生用準備的圓片分壹分;接著出示:學生壹步步經歷了分得過程,對分數的意義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為什麽是3/4。當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除數作分母,用被除數作分子。反過來,壹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可以理解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也可以理解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1份。也就是說,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建立過程,實質上是與分數的意義的拓展同步的。教學之後,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就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存儲於學生腦海裏的狀態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應當是抽象與具體可以轉換的數學知識。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際,能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壹個簡單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重、難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3、能在方格紙上將壹個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方格紙

教學過程:

壹、情景導入

同學們,妳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給妳們帶來壹個魔方,再做這個遊戲時,最常用到的操作時什麽?(旋轉)

請同學們用手示範壹下怎樣進行旋轉?(學生用手勢演示)

問:妳們在做旋轉手勢時為什麽有的向左旋轉,有的向右旋轉?(因為有的是順時針旋轉,有的是逆時針旋轉。)

集體聯系順時針旋轉90度和逆時針旋轉90度。

請壹人到投影前操作魔方。其他同學提示其具體的旋轉方向。

師:剛才同學們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反復提到壹個詞“旋轉”,這節課,咱們就來***同研究“旋轉”。

板書課題:旋轉

二、明確概念

1、聯系生活

師:生活中,妳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呢?

生:風扇、陀螺、鐘表、車輪、風車……

課件出示幾種旋轉現象。

師:同學們說的這幾種都是旋轉現象,那麽旋轉有怎樣的特征和性質呢?我們借助最常見的鐘表來進行研究吧。

2、學習例3.

(1)認識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的含義。

出示鐘表實物。

師:請同學們觀察鐘表的指針,描述指針從“12”到“1”師怎樣旋轉的。(指針從“12”繞點O順時針旋轉30°到“1”)

師演示指針由“1”到“3”。

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指針從“1”繞點O順時針旋轉60°到“3”)

師演示指針由“3”到“6”。

同桌互相說壹說:指針從幾開始?是繞哪個點旋轉的?怎樣旋轉?旋轉了多少度?

(2)明確旋轉要素

旋轉物體起止位置繞哪壹點旋轉方向旋轉度數

板書:點方向度數

師:要想清楚說明旋轉現象,明確以上幾個要素最為重要。

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1、觀察風車的旋轉過程。(出示課件)

請學生說壹說,在風的吹動下,風車是如何旋轉的。

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90°。

思考:妳是怎樣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小組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壹是由圖1到圖2,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二是根據三角形變換的位置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三是根據對應的線段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四是根據對應的點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2、小結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後,不僅每個三角形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而且,每條線段,每個頂點,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

3、概括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師:剛才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後,每個三角形的位置都變了,那麽什麽沒有變呢?(三角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點O的位置沒有變;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四、繪制圖形

1、自主畫圖。

我們已經了解了壹個圖形旋轉的全過程,想不想自己試著畫壹畫呢?

(1)出示例4方格紙。

(2)請學生看清圖形。

(3)說壹說妳是怎樣畫的。

引導學生明確:對應點與點O所連線段的夾角都是90°;對應點到點O的距離都相等。

學生獨立完成。

(4)作品展示,交流畫法。

2、總結畫法。

我們在畫壹個旋轉圖形時,首先要確定它周圍的點,然後找到這個圖形各個點的對應點,最後連線。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5

《分數混合運算(壹)》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混合運算》第壹課時教學內容。下面結合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優點:

1、充分利用情境圖創設問題情境

能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問題情境改為學生所熟悉的校園特色團隊作為學習素材,以此激勵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壹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

在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把它作為解決問題的壹個組成部分。新課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圖創設壹個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並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從而使學生正確地選擇了計算方法,按照壹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列出分步、綜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數學模型。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2、關註學生的學情

學生在解答所提出的問題時,自覺地利用了分數(壹步計算)的解答方法,通過畫示意圖、寫等量關系、找到了解題步驟與關鍵,通過由先分步,再列出綜合算式這壹過程,學生很自然地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遷移到“分數的運算順序”,這足以說明學生有自己豐富的數學現實,並能用之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註重對學生的課堂生成的及時捕捉和對比反饋,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進壹步體會分數連乘、連除或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同時註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註意格式的規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3、重視數學的體驗發展提升數學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去應用,從而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如在“通過畫示意圖,列分步、綜合算式,著重說明綜合算式先算什麽,再算什麽,從而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運算順序”這個環節上和通過讓學生分組解答不同的提問,回答這道題要先求什麽等思維活動,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在學完本節課後,讓學生談這節課的收獲,使學生又體驗到豐富的數學內容,而且在這種氛圍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也達到了和諧統壹。

不足:

1、教師放手不夠,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和充分表達的時間,更好地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師在教學中對電腦操作不熟練,所以造成壹些時間的浪費,影響了學生的情緒,也影響了老師的情緒。

  • 上一篇:聖誕插畫——如何在手機上畫出好看的聖誕樹
  • 下一篇:心理測試:測壹下妳在男生眼中是可愛的女生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