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北京人的發現,其科學價值是

北京人的發現,其科學價值是

回擊西方學者質疑:

發掘的壹項重要發現,就是清理過程中,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跡的密集出現,它們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

中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介紹,猿人洞第4層位是前人記錄中的“灰燼層”,或稱“上文化層”,其間不僅有“北京人”用火證據的存留,亦有石制品與動物化石的大量出土。

高星說,從1985年以來,部分西方學者質疑“北京人”用火及保存火種的能力,提出作為古人類用火證據的燒骨、燒石、灰燼可能是從洞外被水流沖入的;被燒過熏黑的材料以及灰燼可能是自然火造成的,或洞內的腐植材料,鳥類、蝙蝠等的糞便自燃或氧化反應的結果。

猿人洞可能只是壹個天然“陷阱”,而非古人類生活場所。

找到控制用火力證:

此次發掘結果表明,遺址疑似用火區沈積物很可能經歷了700℃以上的加熱,而自然火壹般無法達到如此高的溫度。高星表示,這些磁性、色度異常的沈積物可能受到人類控制用火的作用,但它們是原地用火區堆積還是曾經歷再搬運,還需要進壹步研究。

高星介紹,為了獲得“北京人”用火的確鑿證據,組織了磁學、釋光特性、微形態、元素碳、植矽體、孢粉、紅外光譜分析、文化遺物的分布特點等多個因素,對“北京人”是否用火的證據進行了重新檢驗,分析測試了灰燼中是否有用火證據矽質體存在。

研究發現,猿人洞的第4層和第6層灰燼中含有矽質體,即找到了證明“北京人”用火的壹種證據,說明“北京人”在第4和6層位所處的年代(距今40萬-50萬年)已經可以有控制地用火。

暑期活動 零距離感受考古發掘:

據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主任董翠平介紹,為了拉近文化遺產與公眾之間的距離,結合正在進行的猿人洞搶救性清理發掘工作,遺址管理處在暑期推出了“零距離感受考古發掘”特色活動。

觀眾可以近距離參觀猿人洞考古發掘現場,與考古專家面對面交流地質學、考古學、古人類學等方面知識,進壹步了解遠古人類的生產生活。

同時,觀眾還可以在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在周口店遺址模擬發掘區進行模擬發掘,並對發掘出土的化石進行清理、辨認,進壹步了解考古發掘知識並體驗考古時的艱辛。

周口店遺址小檔案:

第1地點(猿人洞)是周口店遺址的“心臟”,是遺址最具科學價值的標誌性堆積體,是第四紀地質學剖面的代表性遺跡,保存了遺址最完整的地層序列和豐富的科學信息。

猿人洞自上世紀20年代發掘以來,長期遭受日曬、雨淋、風蝕等自然力的破壞。為做好猿人洞的保護、研究工作,國家文物局於2009年批準對該部位進行發掘。

自2009年開始至今,開展了對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西剖面的搶救性發掘工作。

擴展資料:

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化石和用火遺跡最豐富的遺址。北京人是世界上內涵最豐富,資料最齊全的直立人。先後發現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壹些其他部位的化石,還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十萬件以上。

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發現於北京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已會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有些學者認為,當時已會制造骨角器。

除狩獵外,可食的野果、嫩葉、塊根,以及昆蟲、鳥、蛙、蛇等小動物也是日常的食物來源。在北京人住過的山洞裏有很厚的灰燼層,最厚處達6米,灰燼堆中有燒過的獸骨、樹籽、石塊和木炭塊。表明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

研究發現,北京人通常幾十人結成壹群。壽命很短,大多數人在14歲之前就夭亡了。

百度百科-北京人

  • 上一篇:以之樂寫作文600
  • 下一篇:三年級下冊語文讀讀寫寫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