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求帆船運動手抄報參考資料

求帆船運動手抄報參考資料

起源於居住在海河區域的古代人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15世紀初期,中國明代鄭和率領龐大船隊7次出海,到達亞洲和非洲三十多個國家。現代帆船始於荷蘭。1660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長將壹條名為"瑪麗"的帆船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1662年查理二世舉辦了英國與荷蘭之間的帆船比賽。1720年愛爾蘭成立皇家科克帆船俱樂部。1851年英國舉行環懷特島國際帆船賽。1870年美國和英國首次舉行橫渡大西洋的美洲杯帆船賽。帆船分穩向板帆艇和龍骨帆艇兩類。穩向板帆艇輕快靈活,可在淺水中行駛,奧運會項目中的飛行荷蘭人型、荷蘭人型、470型、星型、托納多型等均屬此類,是世界最普及的帆船。龍骨帆艇也稱穩向舵艇,體大不靈活,穩定性好,帆力強,只能在深水中行駛。奧運會項目中的暴風雨型、索林型等均屬此類。比賽在海面進行,場地由3個浮標構成等邊三角形,每段航道長度為2~2.5海裏。比賽為繞標航行,***進行7場,取其中成績最好的6場之和評定總分,總分少者名次列前。每場計分方法為第壹名0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5.7分,第四名8分,第五名10分,第六名11.7分,第七名13分,後續每個名次加1分。1896年被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項目,因天氣不好未舉行。1900年再次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原為男女混合項目,從1988年奧運會起男女分設。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將於2008年8月9日~21日在青島國際帆船中心及周邊水域舉行

第29屆奧運會帆船項目設9個級別11項比賽。

男子 NP RS:X 級

帆板 470級男子雙人艇 激光級男子單人艇 星級男子龍骨艇

女子 NP RS:X 級

帆板 470級

女子雙人艇 激光鐳迪爾級女子單人艇 鷹鈴級女子龍骨艇

公開 49人級快艇 托那多級雙體船 芬蘭人級重量級艇

公元13世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開始建造壹種名叫“caravel”輕帆船,起初主要用作漁船(fishingvessels),由於性能良好,不久就廣泛應用於其他方面。迪亞斯(BartholomeuDias)1488年發現好望角(CapeofGoodHope),哥倫布(ChristopherColumbus)1492年發現新大陸,達·伽馬(VascodaGama)1498年穿過印度洋到達亞洲,麥哲倫(FerdinandMagellan)1519-1522年間完成第壹次環球航行,用的都是這種船。不應該忘記的是,歐洲人能夠造出這樣的船,與他們學了許多源於東方、尤其是中國的“長技”有關。

歐洲人從東方學去的第壹件“長技”,是阿拉伯水手的“三角帆”(triangularsail)。歐洲人原來使用的壹直都是“橫帆”(squaresail),即橫向安置的方形帆。壹千多年以後(公元6世紀),由於受到印度洋、紅海和波斯灣地區阿拉伯人“獨桅三角帆船”(dhows)的影響,地中海地區的水手逐漸改用這種比較容易操縱的三角帆來代替橫帆。到公元9世紀,這壹地區已經幾乎見不到橫帆的身影。附帶說說,盡管這種帆的發明權理應屬於阿拉伯人,但在歐洲它卻被叫做“Latinsail”(拉丁帆)或者“lateensail”(大三角帆)。

歐洲人學去的第二件“長技”是“縱帆”(fore and aftsail),中國人早在戰國時代(公元前3世紀)就已經使用這種帆了,但直到13世紀才被歐洲人學去。此前他們從阿拉伯水手那裏學去的三角帆雖然比較容易操縱,但仍然是橫向安置的,只能利用順風,在刮定向季節風(monsoon)的印度洋北部好用,在風向不定的地中海和其他歐洲海域就不大適用。縱帆利用分力、合力原理,可以“船駛八面風”,只有“當頭風”不可行駛。不過到16世紀,由於想出了“調戧使鬥風”的辦法,逆風也能行船了。所謂“調戧”,指的是調整船頭方向,把當頭逆風轉變成側斜風,這樣它就也能推動船只呈之字形前進。

利用縱帆有壹個必要條件,就是要能靈活調整船頭方向。在中國,那是通過使用安置在船尾的“舵”(rudder,全稱sternrudder,尾舵)來實現的。現在成語詞典收有“見風使舵”(或作“看風使舵”),那是壹條來自“俗語”(vulgartongue)而非來自“典故”(literaryquotation)的成語,講的正是按照風向操縱舵來調整航向。它本無貶義,不幸的是現在往往被用指不講原則,隨風倒的圓滑、世故做法。古時舵字也作柂、柁、杕,東漢劉熙《釋名》解釋“船”字說:“其尾曰柂。”南北朝《玉篇》(公元543年)說:“舵,正船木也。”,又說:“杕,船尾小梢也。”這些文字記載都說明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舵,而考古發掘得到的用舵證據就更早了,廣東、湖北等地的西漢墓都出土過木船模型,其船尾都安置有舵。但是舵傳到歐洲卻相當晚,大約是公元12世紀的事。此前歐洲人壹直用側槳來控制方向,那遠不如使用舵。舵可以說是歐洲人學去的第三件“長技”。

學會使用三角帆、縱帆和舵以後,水手就能更加放手地利用風力了,這就導致桅與帆數目的增加,尤其是風帆數目的增加,因為使用多個比較小的帆,比使用單個大帆操作起來容易。“caravel”正是壹種輕型多桅帆船,它通常有三根桅桿,前桅(fore鄄mast)和主桅(main)掛橫帆,後桅(mizzen)掛三角縱帆。有的還立了第四根桅桿,也掛三角帆。還有壹些船從船頭向前伸出壹根斜桅(bowsprit),上面掛壹張小帆,並在主帆和前帆之上各加壹面頂帆(top鄄sails)。這樣就既能充分利用風力,有速度,又比較靈活,便於操縱,可以在各種風向條件下行駛。應該註意,吹在風帆上部的風,除產生水平方向的推力以外,還產生向上的升力。升力比較小的時候有利於船只航行,但如果升力過大,就有可能使船只傾覆。使用三角帆和頂帆,可以減小升力,有助於船只穩定航行。

歐洲人開始建造比較大的船,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並在那裏掠奪大量財富之後。大約從16世紀中葉開始,西班牙組織了龐大的船隊,每年兩次往返於大西洋東西海岸之間,從美洲殖民地運回掠奪的財寶。根據官方統計,在1600年以前的大約壹個半世紀裏,上了稅運回西班牙的白銀超過18,600噸,黃金200噸;走私的數額有多少,就不大好估計了。除此以外,還有不少船只在中途或因風暴、或因海盜襲擊而沈沒,隨之葬身海底的金銀當也不在少數。直到今天,它們仍然是世界各國尋寶人與打撈公司搜尋的重要目標。後來,隨著新大陸甘蔗、棉花、煙草種植園經濟的建立與發展,貨物運輸量大增,大西洋上的船隊運輸就更繁忙了,這裏面當然還不應該忘記與之相關的黑奴販運。根據壹些學者的研究,從15世紀開始有這項罪惡貿易到19世紀歐美各國正式宣布廢除,在西非海岸被裝上販奴船的黑人總數達1200萬,途中死亡了大約六分之壹,登上新大陸的約有1000萬,由此不難看出其運輸量是相當大的。

為了保護運輸船隊免受海盜及其他國家船只的襲擾,西班牙人建造了壹種名叫“galleon”的戰船,它實際上是在“caravel”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型多桅帆船。從1650年起,大西洋進入壹個海戰頻繁的時代,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等歐洲殖民國家以及“占島為王”的海盜(最著名的也許就是“加勒比海盜”),把大西洋變成了壹個大戰場。這就大大刺激了戰船的發展,起初最大的戰船吃水量約為1500噸,但到1750年,2000噸的船只已很普通,而到1800年更有超過2500噸的。船殼通常選用堅實的橡木板(oakplanks)制造,而且是雙層,總厚度可以達到46厘米,這就使造船成為壹件非常耗費木料的事。例如,建造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HoratioNelson,1758 1805)所乘旗艦“(皇家海軍)勝利號”(HMSVictory),所耗費的木材就需砍伐2,500株成年橡樹才能得到。後來同樣的技術也用於建造民用船,例如英國移民最早去北美所乘的“五月花號”(Mayflower),就屬於這種類型。在以蒸汽機為動力、螺旋槳為推進器的輪船出現以前,大型多桅帆船壹直是歐洲商船和戰船的主要船型。

值得註意的是,學會用帆(三角帆、縱帆)和舵都屬於集體行為,很難確定是在什麽時候、具體是誰從東方學到的,只有第四件“長技”(水密隔艙,watertightbulkheads)才能確定具體的引進者,那就是1795年受命為英國皇家海軍造船的薩繆爾·邊沁(SamuelBentham,1757-1831)。使用水密隔艙不但大大增加了船體強度,更重要的是不至壹處破損就水漫全船,難以封堵。有了水密隔艙,歐洲船舶可以說已經達到帆船時代的最高水平。

歐洲人從我們這裏學去第五件“長技”,時間就更晚了,已經到鴉片戰爭之後。原來,在船型設計上雖然他們和我們壹樣都利用了仿生學(bionics)原理,把船體設計成流線型,但模仿的對象不同;歐洲人模仿的是魚,而中國人模仿的是水鳥。這樣他們船體的最寬處就在中部靠前的地方,而中國船體的最寬處卻在中部靠後。後來的流體力學研究證明,中國人的做法更科學,因為壹般船舶都不是像魚那樣在水裏遊,而是像水鳥(例如鴨和鵝)那樣在水與空氣兩種介質之間劃行的。認識到這壹點以後,西方的船舶也像中國的船那樣,把最寬處放在中部靠後的位置了。

在中國古代造船技術裏,歐洲人沒有學去的大概只有櫓(scull)。中國早在西漢(約公元前1世紀)就開始用櫓了,劃槳需要把槳提出水面,既做虛功又浪費時間,而櫓是連續劃水的,用的是魚搖動尾巴前進的原理,所以有“壹櫓三槳”之說。歐洲人很晚才開始考慮以中國的櫓來代替他們的槳,但由於不久後發明了推進效能更好的輪槳(paddlewheel),就沒再考慮用櫓的事。不過要指出,輪槳的真正發明者也是中國人,時間比富爾頓早了壹千多年。《舊唐書·李臯傳》載:“挾二輪蹈之,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可見唐代(公元8世紀)已經知道用以足踩踏的輪槳來代替用手劃動的槳。輪船在中國古代叫“車船”,根據現有記載,宋代嶽飛與楊幺的水戰(12世紀),便是壹次車船大戰。

總之,除在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的羅盤之外,我們對造船與航海技術還有許多重要貢獻。歐洲人從東方學去的五項技術裏,四項都源於中國,而這些技術對他們帆船時代的造船與航海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已經是“後帆船時代”,除體育運動外,已經基本上見不到帆船的身影,但舵、水密隔艙、船體形狀這三項技術仍在繼續應用,而且毫無疑問還將壹直應用下去。

中國帆板運動員取得成績:

1992巴塞羅那奧運會

張小冬獲得的帆板女子A390級亞軍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中國香港名將“風之後”李麗珊是女子米氏板首枚奧運金牌得主,這也是香港代表團獲得的第壹枚奧運金牌。

2004雅典奧運會:

中國選手殷劍獲得女子A390級亞軍。

帆船的發展

[編輯本段]

借助風帆推動船只在規定距離內競速的壹項水上運動。1900年第2屆奧運會開始列為比賽項目。帆船是壹種古老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作為娛樂活動起源於16~?17世紀的荷蘭。19世紀英、美等國紛紛成立帆船俱樂部,1870年舉行了橫渡大西洋的美洲杯帆船賽。比賽在開闊的海面進行,場地由3個浮標構成等邊三角形,每段航道長度不少於2~2.5海裏。比賽為繞標航行,組織指揮采用國際旗語傳達命令,紅旗表示按順時針方向繞標,綠旗表示按逆時針方向繞標,P字旗表示5分鐘預備。航行中不按規定繞標,視為未完成比賽;碰撞標誌,判罰繞該標誌360°;碰撞他船,判罰原地旋轉720°;比賽***進行7場,取其中成績最好的6場得分之和評定總分,總分最少者為優勝。每場計分方法為:第1名得0分,第2名得3分,第3名得5.7分,第4名得8分,第5名得10分,第6名得11.7分,第7名得13分,此後每名次加1分。帆船大體分為龍骨帆艇和穩向板帆艇兩大類。龍骨帆艇船體中下部有壹突出的鐵舵,艇長在6.50~22米之間,穩定性能好,只能在深水中航行。穩向板帆艇船體中部有壹可上下移動的穩向板,艇長在6米以下,輕捷靈活,可在淺水中航行。上述兩大類帆船,又可按不同的長度、寬度、重量、吃水深淺、船帆面積和數量,駕駛人數等分為多種型號。歷屆奧運會比賽船型不固定,第9屆奧運會以前根據重量或長度分型,如0.5噸以下型、0.5~1噸以下型、12米型、8米型等等。第10屆奧運會以後逐漸按多方面性能、數據劃分船型,不少型號還以設計者的國籍或名字命名。如索林型、芬蘭人型等等。最近幾屆奧運會主要有:①芬蘭人型為芬蘭人薩爾比設計,船帆標誌“≈”,屬穩向板帆艇類,1952年開始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②索林型挪威人索林設計,船帆標誌“Ω”,3人駕駛,屬龍骨帆艇類,1972年開始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③飛行荷蘭人型荷蘭人埃森設計,船帆標誌“FD”,2人駕駛,屬穩向板帆艇類,1960年開始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④暴風雨型英國人普羅克特設計,船帆標誌“T”,2人駕駛,屬龍骨帆艇類,1972年開始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⑤470型船身長4.70米,船帆標誌“470”,2人駕駛,屬穩向板帆艇類,1976年開始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⑥星型船帆標誌“☆”,2人駕駛,屬龍骨帆艇類,1932年開始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帆船壹直是男女混合比賽,1988年第24屆奧運會開始部分項目實行男女分開比賽。2000年第27屆奧運會除托納多型、49人型、星型、索林型、激光型5個項目外,其他均男女分開設項。

現代帆船的起源

[編輯本段]

起源於居住在海河區域的古代人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15世紀初期,中國明代鄭和率領龐大船隊7次出海,到達亞洲和非洲三十多個國家。現代帆船始於荷蘭。

關於帆船

[編輯本段]

壹、利用風力的基本動力在水上行駛,並由人來操控改變方向前進。

二、坐著,壹手操作舵桿,壹手操控懸掛於垂直船身上桅桿的帆面角度,來推進,稱為帆船.

三、站立,在壹塊狹長的板子上,用雙手操控可以隨意改變方向折的帆,稱為

風浪板。 貳、帆船演進

壹、八千年前,古埃及尼羅河上,即有用蘆草束成的船筏,是現代帆船的前身。

二、公元二世紀,地中海各國因軍事需要,制造出以奴隸搖槳吆喝,並配合小

風力前進的戰艦。

三、公元八世紀以後,海上貿易發達,側風航行的羅馬商船應運而生。

四、十五世紀-◆中國帆船為使航行時有較高的效率,已用帆骨及支骨來支撐

帆面。

◆歐洲為拓展貿易,海上成隊商船日趨活躍,而帆船的性能研

究也從而開始。

五、1660年英國人民呈獻壹艘狩獵船"YACHT"給查爾斯二世做為繼承王位的賀禮

,自此遊樂帆船誕生。

六、十八世紀,歐洲各國王公、富豪以帆船誇耀自我,帆船運動逐漸蓬勃。

七、1896年,第壹次列入奧運比賽。

八、南宋民族英雄嶽飛,在太湖隱居時將戰船改為七桅的漁船,取其速度較快,

以利捕魚。

九、1971年,臺灣帆船運動萌芽,當時以海軍主導的帆船協會,為臺灣帆船運

動奠下基礎。

十、1975年,臺灣帆船協會成立。

十壹、1996年帆船運動比賽,列入省、區運動項目

帆船分類

[編輯本段]

壹、風浪板-◆是帆船與沖浪板的結合。

◆可依不同要求競速、曲道、花式而設計不同的浪板。

◆有過浪、轉向、飛躍、空翻…等動作。

二、輕舟型-◆船身構造簡單,不具船艙。

◆尺寸大小不同,比賽時有壹定的船型規定。

◆壹般用於訓練、娛樂、運動或比賽。

三、小艙型-◆船內應具睡眠、烹飪、盥洗、貯藏等空間。

◆以中程海上活動為考量設計。

四、大艙型-◆船內應具小艙型設備外,另有客廳、衛浴、貯存空間,以長時

間在海上活動為考量設計。

帆船活動方式

[編輯本段]

壹、訓練型-專

為駕帆航行的基本知識與技術所設計之。

二、比賽型-◆風浪板與帆船各國均有舉行比賽,大致上以曲道賽、繞標賽、

花式賽、長距離賽等。

◆我國有中正杯、青年杯、自由杯等比賽項目。

三、休閑型-以賞景、船釣、潛水、遠航、探險或駕乘帆船於水域上體驗之目

的。

帆船航行裝備

[編輯本段]

救生圈、急救包、水桶、防水電筒、滅火器、幫浦、錨具(繩)、海圖、信號

彈、航行燈、通訊器材、望遠鏡、備用引擎。

陸、帆船安全須知

壹、先確定天氣、海流、水流、風向、潮汐等影響因素。

二、務實,航程規劃及船艇檢查。

三、切勿單獨行動。

四、穿著救生衣及安全索具,以防落水意外。

五、甲板行走時,應走在上風側。

六、預留救生支持管道。

七、衡量自己體力的負荷程度。

八、如遇難於水上漂流時,勿放棄風帆,以利救援。

帆船運動的起源

[編輯本段]

帆船是水上運動項目之壹。帆船比賽是運動員駕駛帆船在規定的場地內比賽速度的壹項運動。

帆船運動中,運動員依靠自然風力作用於船帆上,駕駛船只前進,是壹項集競技、娛樂、觀賞、探險於壹體的體育運動項目。它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備受人們喜愛。 現代帆船運動已經成為世界沿海國家和地區最為普及而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之壹,也是各國人民進行體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

經常從事帆船運動,能增強體質,鍛煉意誌。特別是在風雲莫測,海浪、氣象、水文條件的不斷變化中,迎風鬥浪,能培養戰勝自然、挑戰自我的拚搏精神。

帆船起源於歐洲,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帆船是人類向大自然作鬥爭的壹個見證,帆船歷史同人類文明史壹樣悠久。 帆船作為壹種比賽項目,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1900多年以前古羅馬詩人味吉爾的作品中。到了13世紀,威尼斯開始定期舉行帆船比賽,當時比賽船只沒有統壹的規格和級別。 帆船運動起源於荷蘭。古代的荷蘭,地勢很低,所以開鑿了很多運河,人們普遍使用小帆船運輸或捕魚。這種小船是由壹棵獨木或用木排、竹排編制而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帆船。

1662年,英王舉辦了壹次英國與荷蘭之間的帆船比賽,比賽路線是從格林威治到格來烏散德再到格林威治。這是早期規模較大的帆船比賽。 18世紀,帆船俱樂部和帆船協會相繼誕生。1720年前後,英、美、瑞典、德、法、俄等國家先後成立了帆船俱樂部或帆船競賽協會,各國之間經常進行大規模的帆船比賽。如1870年美國和英國舉行了第1屆著名的橫渡大西洋“美洲杯”帆船比賽。1900年舉行第壹次世界性的大型帆船賽。

1906年,英國的B?史密斯和西斯克?史坦爾專程去歐美各國與帆船領導人商談國際帆船的比賽等級和規則,並提議創立國際帆船競賽聯合會。1907年,世界第壹個國際帆船組織——國際帆船聯合會正式成立。國際帆聯全稱International Sailing Federation,簡稱“ISAF”。ISAF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之壹,現有122個會員國(或地區)管轄了81個帆船級別。ISAF下設國際殘疾人帆船運動聯合會(IFDS),從事殘疾人帆船運動。

目前進入奧運會的項目有9個級別,11個項目。ISAF現任主席是瑞典的戈蘭?彼得森(Goran Petersson)。

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簡稱“中國帆協”。英文全名為CHINESE YACHTING ASSOCIATION,縮寫為“CYA”。 中國帆協是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的全國性運動協會,也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群眾體育組織。 中國帆協是全國帆船帆板運動的領導機構,是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帆船組織的唯壹合法組織。

北京奧運帆船項目

[編輯本段]

每屆奧運會後都將對下屆奧運會帆船比賽個別項目進行調整。2008北京奧運會舉行的9個級別、11個項目如下:

夏季奧運會競賽項目 競賽級別(船型)

男子帆板 RS:X級

女子帆板 RS:X級

重量級單人艇 芬蘭人級

女子單人艇 激光雷迪爾級

單人男子艇 激光級

男子雙人艇 470級

女子雙人艇 470級

雙人公開艇 49人級

多體公開級 托納多級

男子龍骨艇 星級

女子龍骨艇 鷹鈴級

1. 女子帆板/男子帆板-RS:X級

單人操縱的統壹設計型帆板,長3.0米、寬0.82米、帆面積8.5平方米、板體重14.0公斤。

該級別誕生於2004年,2008年首次被列入奧運會項目。目前是唯壹由國際帆聯直管的競賽級別。

2. 重量級艇-芬蘭人級

穩向板型,長4.5米、寬1.51米、帆面積10平方米、船重145公斤。

芬蘭人級是1952年(荷爾辛基)列入奧運會的帆船項目。它是在1949年芬蘭國家帆船協會為籌備即將在本國舉行的奧運會而發動的壹次帆船設計大賽中產生出來的船型,設計者是瑞典人Richard Sarby。該項目要求選手的體重大壹些,因為他必須能夠駕馭與操控10平方米大帆;同時要求選手能掌握復雜的操作技術並具有較好的體能。

3.女子單人艇-激光雷迪爾

穩向板型,長4.23米、寬1.42米、帆面積6.5平方米、船重59公斤。

該項目於2008年被列入奧運會女子單人比賽項目。該船船速較快,易於滑行。船身較輕並有足夠的浮力,所以安全性較好,適於在開闊的水面航行。由於船上的操控系統較合理,所以適於各種體重與體形的人駕駛。55公斤至75公斤體重的選手可以在同壹條件下進行平等競賽。

4. 男子單人艇-激光級

穩向板型,長4.23米、寬1.42米、帆面積7.06 平方米、船重59公斤。

該船是由加拿大人布魯斯荷比設計,60年代發展起來的項目。1992年被列入奧運會(巴塞羅納)比賽項目。目前已經在100多個國家開展。最初是作為娛樂型船設計的,多在休假中使用,後來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性的運動類帆船。激光級帆船對運動員體能有很高的要求。它被列入了大部分的重大賽事中,如泛美運動會、ISAF世界青年錦標賽、亞運會、地中海運動會等。

5.女子雙人艇/男子雙人艇-470級

穩向板型,有球形帆,長4.7米、寬1.68米、帆面積12.6平方米\球形帆14平方米,船重115公斤。

1976年奧運會(蒙特利爾)被列入比賽。設計者是Andro Corno。1986年的釜山奧運會首次引入女子470級的比賽。470級在世界上開展較普遍,船的操控性能很好。在輕體重選手中較受歡迎。

6. 快速艇-49人級

雙人操縱的新生代高速帆艇,長4.99米、船寬1.7米,含側支架寬2.99米、帆面積59.2平方米(含球形帆)、船重125公斤。

  • 上一篇:婚禮全程跟拍攻略
  • 下一篇:哪個城市曾被徐霞客稱為極限第壹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