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要壹篇軍墾人的故事。急!不要太多100子就行了,我是要辦手抄報用所以不要太多。多了不給分哦!

要壹篇軍墾人的故事。急!不要太多100子就行了,我是要辦手抄報用所以不要太多。多了不給分哦!

耄耋老人軍墾情:李東林壹家的故事

在風景秀麗的邊陲小鎮——農壹師四團的主街道上,來往的人們時常會被壹位老人所吸引,他滿頭華發,精神矍鑠, 他就是四團醫院退休職工李東林。

將信念融入兵團

1912年8月,李東林出生在河南鄢陵縣的普通農家,從小就夢想當兵的他幾經周折未能如願,不久,李東林迎娶了本村勤勞善良的姑娘郭紅蓮,過起了男耕女織、養家糊口的生活,先後育有5男4女9個孩子。不料,三年自然災害的到來,打破了壹家人原本平靜的生活,也由此改變了李東林的人生。

“那時在農村,吃飽肚子是全家人唯壹的願望,可土地收成太少,家中孩子又多,不得已只得拖家帶口,外出打工。”回想起饑餓的滋味,李東林滿是心酸。1958年,在老家難以生存的李東林來到了兵團。

初到兵團,歷經苦難的李東林沒有他人那麽嬌氣。漫漫黃沙中,他跟隨老軍墾搬沙包、填鴻溝,改造土地、搬石頭、挖大渠、興修水利,雖然是上班滿天星、下班星滿天,可李東林卻越幹勁頭越足。

“我很慶幸自己選對了地方,來到了兵團,這裏戰天鬥地的墾荒場面讓我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那時雖然吃的是苞谷饃、糖蘿蔔飯,發的工資也很少,可我已經很滿足了,至少我和孩子們都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繼續留在農村,真不知道我的孩子……回憶初到兵團的日子,李東林很是感慨。

那個時候,李東林最喜歡的活動是連與連、排與排、班與班之間開展的勞動競賽,看著小小的流動紅旗在“功效高、質量好”的吶喊聲中快速“流動”,壹片片平整的土地逐漸顯現,李東林的心裏別提有多開心了。

“兵團雖然是我的第二故鄉,但我感覺這裏才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家’。”李東林始終記得,沒有房子住是當時最突出的矛盾。連隊就動員大家利用業余時間打土塊。記得第壹個上臺表態的是個女班長,她說:“我響應支部號召,業余時間打土塊3萬塊。”這在當時可是個天文數字,因為眾多的男同誌也只敢表態完成四、五千塊。可倔強的女班長言出必行,為了完成任務,硬是每日裏起早摸黑、中午不休息,超額完成了任務。

“那個年代,我最佩服的就是***產黨員,正是有了女班長這樣的‘***產黨員’,我們連隊硬是利用職工業余時間打出的土塊,蓋起了六幢新房,沒有花公家壹分錢,連門窗都是本連木工自己做的,解決了職工冬天過冬問題。”說起這些,李東林滿是自豪。

將責任鑄入兵團

在屯墾戍邊的歲月中,李東林幹過農活,當過騎兵,後來在醫院後勤菜地班退休。

兒女們始終記得那時不服老的父親幹什麽事總要跟別人壹比高下。別人力氣大,他就在巧勁上下工夫;別人動作快,他就在時間上打埋伏,所以不管是割麥還是打埂,父親總能獲得好名次。

“那時的父親話不多,卻很嚴厲。我們都是在父親身體力行的感召下成長的。”說起父親,已在團場退休、生活美滿的大女兒李愛清滿臉自豪:“父親是壹個真正的兵團人。”

“我這輩子,孩子是我最大的寄托,我希望他們都能留在兵團,為建設兵團這個‘家’添磚加瓦。”帶著這樣壹個夙願,在那特殊的年代,李東林的孩子們均秉承父願,在四團各連隊參加工作,獻身邊疆事業,圓滿完成使命直至退休。而李東林的孫子孫女又接過祖輩交付的擔子,繼續著老人未完成的事業。直至目前,李東林依然有5個孩子生活在新疆,有12個孫子、孫媳在為團場建設服務,他最大的曾孫——20歲的團場小夥蘇玉濤表示:在新疆大學完成學業後,就回到團場發展事業。

說起自己的近百歲人生,李東林總是發出這樣的感慨:“沒有***產黨,就沒有我幸福生活的今天。”

  • 上一篇: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 下一篇:簡約社團招新海報-社團招新宣傳海報該怎麽設計?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