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高中話題作文

高中話題作文

作文教案

壹、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兩個遊泳健將在江邊散步,因話不投機打起賭來,說誰不能遊到對岸,誰就不是男人。兩人對峙著要求壹起下水,但其中壹個看著水流湍急的江水,平靜地說:“我服輸。”另壹個人聽完,哈哈大笑,他轉身撲入江水中,回頭對旁人說:“我要讓這軟蛋看看咱的本領。”他的朋友讓他回來,說現在江水流速快,遊到對岸有危險,但是他根本不聽朋友們的話,轉眼之間就遊出五六十米遠,突然壹個波浪過來,他在江水中消失了。

要求選擇壹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其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字數不少於800字。

二、立意角度列舉

(1)、從服輸者的角度:看清形勢,量力而行,保護自己。

(2)、從逞強者的角度:沒有認清形勢,盲目而為,終釀慘劇。

(3)、從因果的角度:生命比面子(榮譽)更有價值,不要為壹時的榮譽或面子所累。

(4)、從兩者的對比角度:認輸更需要勇氣,更有價值。

三、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審題不清,立意過於大而空。例如“放下”、“選擇”,這兩個是屬於萬金油式的立意,幾乎可以適用於所有的材料,例如“放下”,可以是放下尊嚴、放下名利、放下心理包袱……“選擇”,可以是選擇勇敢、選擇堅強、選擇執著……但是太大太空,難以入評卷老師的法眼。因此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考試中“放下”這兩個立意,“選擇”更適合材料,更準確的切入角度。

(2)論據的選取與使用欠佳。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壹,素材積累太少,論據太少或者不適合所論述觀點;第二,論據過長而論證過程相對缺失(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羅列事實);第三,論據過於老套,寫來寫去總是那麽幾個“老”人,李白、杜甫、陸遊、屈原……讓人看了提不起給妳高分的興趣,建議同學們每天記憶幾個好的素材(包括《語文周報》所給以及老師們提供給大家的素材);第四,所選取論據過於單壹,要麽全是中國古代的,要麽全是文學家……建議大家古今中國、各個領域、正面反面的素材交叉使用。

(3)論證缺乏壹定的深度,難以獲得發展等級的“深刻”分。

(4)卷面臟亂差。塗抹過多,壹定要註意,意在筆先,想好之後再落筆,須知高考閱卷塗抹三處以上就要扣卷面分的,不要讓妳的分數在不經意之間溜掉。

(5)標點符號使用有誤。要麽就是壹點到底,不知道到底是什麽標點符號;要麽就是亂用誤用,09年考綱明確提出把標點符號作為考試內容之壹,這些壹定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6)錯別字現象嚴重,幾乎每位同學的卷面上都會有兩個以上的錯別字,多的達到8到10個,壹定要杜絕這種現象,考綱明確提出:每個錯別字扣壹分,不設上限!

四、作文示範

認輸的哲學

兩個遊泳健將中的壹個逞強鬥勇,最後被江水吞沒。有時候,認輸才會真正的贏得。就像細流懂得認輸,繞過頑石,才擁有了大海的浩渺無窮;梅花懂得認輸,不與群芳爭艷,才有了寒冬中它的高潔;月亮懂得認輸,不與太陽爭輝,才有了月的朦朧與清麗。

認輸的哲學成就王者勾踐壹世功業。

他,滿心屈辱,從原本的風光無限的壹國諸侯,淪落成為敵人的階下囚、馬夫;他,面對敵人的羞辱,選擇了臣服。他,並不傻,並不懦弱,他的認輸,都只為東山再起,壹雪前恥。終於,十年生育,十年練兵,勾踐壹雪前恥,奪得江山回,贏得美名歸。

試想,若沒有越王勾踐的認輸,怎麽能有他成就功業的“贏”呢?是認輸保存了他的實力,讓他得以在敵人的淫威下存活;是認輸堅定了他必勝的信心與決心,讓他數載之內臥薪嘗膽不忘前恥壹舉成功。認輸的哲學的精髓就在於要審時度勢,懂得什麽時候該做出怎樣的決定。勾踐懂得認輸的哲學,所以,他成功了,認輸的哲學成就了他壹世的功業。

認輸的哲學成就智者孫臏千古傳奇。

田忌與齊王賽馬。孫臏的面前擺著壹個難題,三個等級的賽馬都比對手要差,怎麽去贏?常人也許會賭運氣,比著看,可是孫臏不。他先讓自己的三等馬輸給對方的壹等馬,在眾人嘩然之時,以己之壹等敵其二等,以己之二等對其三等,三戰之後,獲得勝利。

沒有認會對第壹局就“認輸”負於對手的孫臏抱有期望,但是偏偏就是這第壹局的認輸成就了最後的“贏”。原來,“贏”就是隱藏在這第壹次“輸”之後呢!我們總是佩服勇者,但是勇者的意思並不是“不管面對任何狀況都壹直往前走”的人,真正的勇者與智者知道,在很多時候,退壹小步,為的卻是進壹大步。孫臏深諳認輸的哲學,也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壹段耐人尋味的千古傳奇。

認輸的哲學成就俠者魯迅萬古英名。

魯迅先生早年留學日本,期望學得壹身好醫術,回來救治瀕臨死亡的人們,也正是這個願望讓他發奮地學習。可是當他發現醫學只能用來救治國人的身體卻挽救不了中華民族的靈魂與未來的時候,他認輸了,毅然放棄了求學多年的醫學,轉而進行文學創作,也因此,中國多了壹位光耀千古、對中國現當代乃至將來都影響巨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

魯迅先生成功了,因為他認清了自己所面臨的形勢,作出了最正確的選擇。有很多時候,我們所選擇的方向遠比我們前進時所使用的速度重要。壹旦妳選擇了壹條錯誤的路,那麽妳就好象那些熱衷於發明永動機的“傻”科學家們,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會成為無用功,怎麽辦?像魯迅先生壹樣,學會認輸。認輸的哲學,成就就了魯迅先生萬古英名。

人生是壹次旅行,壹味地向前沖,等待妳的也許只是壹個深淵。當我們走上又壹個征程,壹定要記住,不要讓所謂的“勇敢”與沖動戰勝了妳的理智,擁有壹份理性,掌握認輸的哲學,妳會走得更遠!

輸的哲學,就是螳臂碰到車子,要學會讓路,這樣才能保存生命;

輸的哲學,就是小溪見了洪流,要學會屈服,這樣才不會屍骨無存;

輸的哲學,就是大氣碰上暴雨,要學會隱匿,這樣才能成就雨後彩虹。

要學會退壹步

兩個遊泳健將在江邊散步,因話不投機打起賭來,壹個甘願服輸後退壹步,平安無事;壹個冒險激進,喪身江中。世道艱難,險阻不斷。生活中堆積著苦難,充滿著太多危險。面對危險,敢於向前是優秀的品質,是值得學習的。但有時,面對難於應付的危險、困難,退壹步可以使自己過得更好;退壹步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學會退壹步,可以避開危險。

春秋豪傑伍子胥曾身負殺父之恨而出走吳國。他的父親遭楚國佞臣誣陷而慘遭身亡(有語病),它面對強大的楚國而變得束手無策,官府四處圍捕。於是,在那壹刻他退了壹步,忍下了心中的愁恨,向吳王夫差求和。在吳國謀劃數年之後,他最終率軍攻破楚國國都,掘出平王屍身,戮屍三百,以報平生大恨。

面對危險,伍子胥忍下了心中怒火,勇敢地後退了壹步,避開了楚國的圍捕追殺,並最終報得父仇。勇敢退後的那壹步,才是伍子胥人生中的壹次華麗轉身,才是化險為夷的關鍵。

學會退壹步,可以保存自我的實力。

李牧是趙國北方邊境的優秀(用“傑出”好壹些)將領。他曾被眾人冠以懦弱之名,原因是他面對匈奴的進攻始終閉關不出,並(且)不準許士兵出城殺敵。這壹措施(使)匈奴、(趙國)君王、士兵都在背後恥笑他的無能儒(應為“懦”)弱。但又有誰明白李牧的良苦用心,(應為“?”)面對那強悍的匈奴,以趙國的兵力是難以抗衡的啊。(應為“!”)他何嘗不想殺敵,但這沖動被理智壓下了,他在名聲二字前勇敢的退了壹步,緊緊地關上了城門。於是趙國的實力在他的退後中得以保存積累,士兵的士氣在他的退後中得以鼓舞(有語病,且不合邏輯);匈奴的驕狂在李牧的驕狂(有誤)中得以更盛(有語病)。後李牧壹戰便打破匈奴,贏得趙境(應為“趙國北部邊境”)十幾年的安寧。

李牧的確退後了,但他的退後保存了趙國的實力,他的退後讓趙國沒有在侵擾中有過多的損失。而這些積累最終成就了趙國功業。(有語病)

學會退壹步,可以成就下壹次的成功。

春秋(時期)吳越爭霸,越王勾踐在吳王夫差的兵刃下屈服,並只身(赴)吳國為奴(與史實有出入)。面對吳王的百般羞辱而(應改為“他”)強顏歡笑,盡心盡力地服侍自己的仇敵。但壹回國,他便重整兵力,用那三千越甲吞滅了強大的吳國(與史實有出入)。

面對國仇,勾踐艱難退後了,他並沒有意氣地率那三千越甲拼死相爭,而(是)選擇了投降,而正是他的投降,另(應為“令”)他在下壹次博弈中獲得了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業。(轉——以三個分論點架構文章)

面對危險,我們不應意氣用事,以身犯險。有時退壹步便壹片澄靜的海、碧藍的天。懂得退後的人才能更好的(應為“地”)前進。(合,總結論點,照應前文)

點評:優點是有意識地使用了分論點架構文章,使文章結構清晰嚴謹,同時論據選取切合題意;缺點是論據處理不當,過於羅嗦,而論證略顯單薄,另:語言功底較差,文中存在多處語病。

  • 上一篇:新教師如何樹立威信
  • 下一篇:怎麽做微信公眾號推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