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人生的成就究竟源於什麽

人生的成就究竟源於什麽

現就關於小學生作文指導過程中的“積累”與“激勵”談談我自己的壹些做法。

壹、全方位積累,豐厚底蘊。

茍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葉聖陶先生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壹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積累是人們生活中不可少的壹種能力和習慣。從小學生作文來看,沒有壹定的積累是不行的。沒有生活積累就沒寫作的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將無話可說,無事可敘。沒有語言積累,學生作文將是“茶壺裏面裝餃子--有貨倒不出來”,內心不能表達,內心有情有感不能抒發。所以我們在學生作文指導中要樹立大語文觀,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觀察和體驗生活,註重學的生活積累。要求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獲取間接經驗,積累語言。

1.積累生活。

葉聖陶曾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麽程度,才會作出什麽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離開了“生活”這個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然而現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把學生關在教室,苦思冥想,閉門造車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原本想象豐富,思維活躍的童心,由於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寫出來的東西往往蒼白無力,毫無生趣可言。 要培養學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分析事物的好習慣,觀察是壹種復雜的多側面活動,不能單用眼睛,要耳、口、手、腦並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假若離開了生活,缺乏了感受與體驗,造成學生對生活中很多寫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壹知半解。曾看到過壹則關於學生作文的報道,想來令人心驚。某城市壹小學中,老師讓學生以“大米”為素材寫作,城裏的孩子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和認識,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麽來的,於是鬧出了“農民伯伯把大米從樹上摘下來”的笑話。但是開懷之余,我們又不得不對此作壹深思,壹言蔽之,怎壹個“慘”字了得? 可以說,沒有觀察就沒有作文。

2 積累語言。

葉聖陶曾把閱讀與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系,不吸收豐富的養料,就寫不出好的文章。這告訴我們寫好文章必須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豐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筆下生花。所以新頒《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閱讀要求中規定:“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我要求學生課本上的優美詩文必須熟讀成誦。向學生推薦課外書報目錄,激勵學生大量閱讀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課外作品,讓學生充分感受祖國優美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悅的心境中學習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對學生的閱讀範圍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要瀏覽、精讀相接合。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好句好段學寫讀後感。

3 積累技巧。

小學生作文要求內容具體,情感真實。滿足自我表達的需要.但是小學生作文還有壹個生要的作用就是與人交流,這就要求作者有讀者意識。語言必須流暢,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們必須在各種單項作文訓練中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的表達技巧。所謂積累技巧就是通過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各種作文單項訓練,讓學生掌握壹些表達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語言表達的技巧,篇章結構的技巧,選材立意的技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片斷訓練,如進行總分式、並列式的語序結構訓練;進行仿寫擬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語言感染力訓練;借鑒課文的表達方式進行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神態的描寫訓練;還可以對課文進行擴寫、縮寫、續寫、改寫。可以練習各種形式的開頭結尾,可以結合相關課文練習寫景、狀物的寫作順序,可以聯系課文的題目分析作者的選材,立意的目的。在進行片斷訓練的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多向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技巧的訓練,鼓勵學生寫童話式、暢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水平。

  • 上一篇:手機怎麽制作動態海報?怎麽用手機制作海報?
  • 下一篇:騎自行車的情侶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