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霓裳羽衣與敦煌飛天]敦煌飛天

[霓裳羽衣與敦煌飛天]敦煌飛天

“霓裳羽衣”與“敦煌飛天”是浪漫主義所產生的壹對孿生姊妹。 敦煌飛天的藝術造型具有中華民族的特色,是由悠久的傳統文化釀結出來的。她與中國古代舞蹈的關系最為密切,與舞蹈互相啟示,互相吸收,互相促進,相互都得到了提高和繁榮。“大唐氣象孕育出了宏博的唐代詩歌、音樂、舞蹈、繪畫、書法、佛教藝術等互相啟發和鼓動,都有很大的發展。繪畫促使飛天形象更臻美妙,舞蹈賦於飛天更準確、更卓越曼妙的人體美,飛天啟動著舞蹈上無窮碧落的浪漫遐思,使舞蹈增強著飛動美與輕柔美。”而產生於盛唐時期的著名樂舞《霓裳羽衣舞》,更是從飛天的翺翔上得到了無限的啟發,“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謫仙李白的這類詩句,吐露了這個時代裏人們對於神仙世界的向往,對乘雲駕霧在太空境界的藝術感受。從宗教藝術、詩歌遐想中,催發出浪漫主義的舞蹈。“《霓裳舞》就富於這樣的時代精神,她是盛唐藝術中誕生的浪漫主義之作。不難追尋到它所有誕生得到羽化登仙的宗教根源,而‘霓裳羽衣’邀翔於仙境,正是飛天所具有的風采。”

 

 壹、春風蕩漾霓裳翻

 

 《霓裳舞》即《霓裳曲》,為唐玄宗作曲,唐大曲中的法曲精品,是綻放在音樂舞蹈史上的壹朵璀璨的奇葩。當年被人們膜拜而神話,說是唐玄宗篤信道教,向往神仙,做了壹個非常神奇的夢:由方土羅公遠引導到月宮,看見幾百個仙女正在廣寒宮中翩翩起舞,那音樂非常優美,問及樂曲的名字,說叫“霓裳羽衣曲”。玄宗是壹個通曉音律的人,就把曲調記在心裏,夢醒後還依稀記得,經過回憶整理後就傳授給梨園弟子。

 據史料記載,《霓裳曲》原來叫《婆羅門曲》,是印度的佛曲。這樂曲從印度(天竺)傳到西涼壹帶,由河西節度使楊敬述把它進獻給皇上,玄宗把這個曲子修改成了《露裳曲》。還有壹種說法,散曲部分是玄宗登三鄉驛望女兒山回宮後,根據他對女兒山神奇浪漫想象寫成的,如劉禹錫詩曰:“三鄉陌上望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歌與曲破是吸收天竺音樂《婆羅門》。

 綜上所述,我們推測唐玄宗是把《婆羅門曲》作為素材,結合自己的構思想象進行了創造,形成了最後的《霓裳曲》。但從上面的故事來看。唐玄宗在創作時是相當投入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已經完全進入了境界。搞創作的人都知道,壹旦進入境界,人們的思維就會變成幻象,出神入化,有時更會走火入魔,神遊物外,所以說玄宗夢遊廣寒宮的傳說也是可信的。玄宗給這個舞曲起了這樣壹個玄妙名字,這是浸染著他的追求和藝術想象,他是把舞伎視為仙女,她們的衣服輕薄如翼,裙裾像流動的雲彩,就像天上的飛天仙女壹樣。

 唐玄宗命令梨園弟子排練《霓裳曲》,讓愛妃玉環設計舞蹈,她們在沈香亭上、華清池畔精心編排演練。日復壹日,最終達到了傾國傾城的藝術境地,在舉國歡慶的千秋節上演出亮相。仙樂奏起,楊貴妃帶著名伶載歌載舞,壹個個宛如仙女下凡,婉轉輕柔,細膩優美,王公大臣們全都看呆了。

 《霓裳曲》全曲***分三十六段,由散序、中序、曲破三大部分組成。散序六段是自由節奏的散板,有很長壹段散板的抒情前奏,用磬、簫、箏、笛等樂器獨奏或輪奏。中序十八段,又稱拍序或歌頭,為慢板抒情樂段,並以器樂伴奏。曲破十二段,又稱舞遍,以舞為主。以散板起頭稱入破,直接轉入繁音急節的快板,在結尾時徐徐放緩節奏拖著長音,別具特色。

 《霓裳》又因詩人的詠嘆,使它名揚四海。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中對樂舞進行了細致的描寫,他把貴妃玉環幻想成仙子,表達了她那飄飄欲仙舞態之美:“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間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珊珊。”可見其美,“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中序擘?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舞姿婉轉輕柔,旋轉起來,像風吹著雪花在空中回旋,標舉之態,如遊龍飛向天際。曳在地上的裙裾,就像飄動的輕雲壹樣,頌揚了這個舞蹈不同凡Ⅱ向的韻致。

 “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纖纖手,教成霓裳壹曲成”。白居易又用各種比喻,描寫了霓裳曲的音樂風貌,“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可看出“曲破”反復重奏,它是快速而鏗錚的,伴奏如同撞擊玉片般的玄妙清脆。到了最後,“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舞伎宛如飛翔的鸞鳳壹樣落下舞袖,表現了變幻莫測的神仙境界;樂曲結束在壹個長音上,舞曲終了余音不絕於耳。

 《霓裳》成為了唐代最有名的樂舞,在宮廷受到極大歡迎。白樂天道:“貴妃宛轉侍君側,春風蕩漾《霓裳》翻。”因為有大唐天子的作曲和貴妃的舞蹈,使《霓裳舞》呈現出至高無上的神奇色彩,加上藝術的完美無瑕,以及歷代詩人的推崇,使它更加有名,白居易贊其“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二、天歌天樂神飛天

 

 敦煌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誌,是敦煌莫高窟藝術的象征。“飛天”是佛經中的乾闥婆(天歌神)與緊那羅(天樂神)的合稱。她們的職能是侍奉佛陀和天地釋迦,因能歌善舞,周身還散發出香氣,所以又叫“香音神”,成為了敦煌壁畫中壹種優美多姿的藝術造型。

 飛天,是浪漫主義思想方法與創作方法的產物,是我們先祖最美麗的理想憧憬的升華。而敦煌則是飛天的薈萃之地。在莫高窟四百九十二個洞窟中,有二百七十多個洞窟繪有飛天,總計四千五百余身。其中僅第290窟就有壹百五十四身各種姿態的飛天。第130窟的盛唐洞窟中有身長2 5米的飛天,但也有不到五厘米長的飛天。這些飛天圖像,不受造像大小的約束,幹變萬化的姿態,隨意畫在洞窟內壁畫的各個部位,有的畫在窟頂藻井圖案的四角、藻井的中心部分、藻井垂幔的周圍、佛龕頂部、佛說法圖上方、佛故事畫的上方、窟壁的邊飾等。飛天也飄遊在西方凈土變的天空中、穿行在樓閣門扇窗框間、佛說法的背光裏,她們配合洞窟壁畫,起到裝飾美的作用,豐富了“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意境。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是各種文化的復合體。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淩空翺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中原文化滋育成的。這種佛教藝術中能夠在空中自由飛翔的飛天,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自由,希望征服太空的美好願望,而敦煌莫高窟藝術創造出大量多姿多彩的飛天形象。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從十六國開始,飛越了十幾個朝代,歷時千余年。唐代時,由於唐王朝國力的強大、經濟的繁榮、文化藝術的豐富、國策的開放,再加上不斷吸收、創新、發展,使敦煌的飛天達到了繁榮鼎盛的時期。前幾個朝代的飛天,多畫在窟頂藻井四周,而唐代的飛天多畫在大型經變畫中。壹方面為大型經變畫中的佛陀說法場面,散花、奏樂、歌舞作供養;另壹方面表現大型經變畫中佛國天堂、極樂世界的自由歡樂。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沖雲霄:有的手托花盤,淩空 飄遊:飄曳的衣裙、飛卷的舞帶、給人壹種豪邁有力、奇姿異態、變化無窮的飛動之美。唐代的飛天還有壹個新特點,就是出現了雙飛天。在初唐第321窟和盛唐第320窟中就出現了具有代表性的雙飛天。眉目輪廓及肉體姿態線條十分清晰,身材修長,昂首挺胸,雙腿上揚,手捧散花,衣裙飄帶隨風舒展,由上而下自由飄落。人體比例準確,線條流暢有力,色彩豐富艷麗,是唐代飛天的精美之作。

 飛天,可視為羽人形象的發展。敦煌飛天對會飛的羽人形象作了根本的改造,從而使壹個由幻想性的形象,升華為壹個表現性的藝術形象。飛天淘汰了羽人身上的翅膀,而代之以飛揚的衣裾又衍變為羽衣,就是“霓裳羽衣”,穿在身上是可以淩空飛舞。羽人是對人的神仙化,而羽衣是向人回歸,可以說,“霓裳羽衣”是敦煌飛天的靈魂,是整個飛天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飛天特殊的肢體。

 飛天的飛動是依憑“霓裳羽衣”的衣帶,這顯示了我們先祖讓人嘆服的創造才能。“靠衣帶飛動,比起靠雙翼飛動來,有著說不盡的美學優長。如果有雙翼,飛天就不會如此美,因為那樣壹來,她就成了飛鳥,這就對美有所損傷。”衣帶,這是人們衣飾中的常見部分,由誇張衣帶而造成的飛動美,使人感到親切而聖潔,它在飛天身上實際起了翅膀的作用。“然而作為壹種帶有強烈舞蹈素質的藝術造型,飛天用衣帶比用翅膀不知道要高明多少。”由於這些衣帶的千變萬化,飛天強烈飽滿的舞蹈飄逸就形成了。

 

 三、夢幻香音神影重現霓裳風姿

 

 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石窟藝術,是敦煌歷史、文化、藝術成果的結晶,敦煌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至今仍在顯示著其著名遺產的博大精深,折射著奪目的歷史光輝,展現著大漠風光及西域神奇獨特的自然景觀。

 當走在千年悠悠的絲路古道上,用心靈去感受便可聽到聲聲駝鈴、也可聽到龜茲樂、高昌樂、疏勒樂、西涼樂等大唐十部樂在天際間回蕩。在這些樂曲的美妙氛圍中,仿佛飛天也在中西要道上空翺翔,又回到當年的絲路風情遺韻,會使我們神接千載、思飄天外。

 當踏進神秘的敦煌莫高窟時,就會發現在許多洞窟壁畫中,有形式多樣的樂隊合奏、姿態絢麗多變的樂舞和五弦琵琶的表演,我們能從中看到那激情奔放、聚精會神的表情神態。在這些玲瑯滿目的藝術寶庫中,而以“香音神”飛天的形象最為優美,尤其富於神采氣韻的是在盛唐。這壹時代的飛天,身後系著極長的彩帶,這些彩帶飄拖在飛天飛過的軌跡上,顯示出迅疾動勢,使我們仿佛聽到響著呼呼的風聲。“無疑的,盛唐的畫技和畫風,曾經使這壹時代的飛天生色不少,所謂‘吳帶當風’對於盛唐飛天的舞動美是貢獻了極大的力量的。我國舞蹈在盛唐正進入黃金時代,蓬勃發展的盛唐舞蹈對於飛天形象的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根據這些依稀可辨的影像和撲朔迷離的印象,我們嘗試勾畫出了《霓裳》飛天形象,追求著壹種印象、壹種空靈的意境、壹種在冥冥中的幻想。據王建《霓裳辭》:“壹聲聲向天頭落,效得仙人夜唱經。”很像是神話中的天方夜譚,所以我們又在意境中渲染了天竺的神秘氣息,營造出壹個夢幻世界的景象,將人們的思緒帶到了東方的“伊甸園”。

 在《霓裳羽衣》描繪仙境的畫卷上,首先以月宮瑤臺的浪漫想象進行布局勾畫,歌與曲破是天竺音樂《婆羅門》韻致,表現出變幻莫測的神仙境界,頌揚了盛唐樂舞藝術的成就。舞伎們在華麗的露臺上載歌載舞,蕩逸著氣氛歡樂的情調,頗有“微妙歌音雲外聽”,“鼓瑟蕭韶半在天”之境。展現的是“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的佛國天堂仙境。圖卷分為三個段落,首段為天宮瑤臺,有主歌臺和若幹個露臺,表演著霓裳羽衣舞,舞姿亦婉轉輕柔,就像飄動的逸雲。中段勾畫了壹輪巨型圓月,月前有霓裳仙女的伴舞,仙雲繚繞,輕霧裊裊。畫面沒有按照廣寒宮冰冷寂靜的色調,而是處理成天宮瑤臺的金碧輝煌、光芒萬丈。後段為仙女們揮舞著長綢翩翩而舞,慢慢地起飛了,這就是羽化登仙的過程,彩綢變成了長長的飄帶,升華成了“香音神”飛天。

 唐代的色彩,鮮艷絢麗,金碧輝煌,開元天寶時期,達到繁華富麗的頂峰。形成了盛唐年間形象健康、生氣盎然、構圖開朗、境界遼闊、色彩璀璨、氣勢磅礴、清新壯麗的風格。我們構畫的《霓裳舞》飛天畫卷,力圖追求:唐代的構圖、神采;唐代的氣韻、意境:唐代的濃妝、艷抹。

  • 上一篇:《最終幻想15》打祖鳥刷AP刷經驗方法
  • 下一篇:誰能寫壹份完整的遊戲王OCG規則給我,寫得好加分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