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有關端午節的手抄報內容文字

有關端午節的手抄報內容文字

 端午節就快要到了,我們需要制作有關的手抄報,妳會在端午節手抄報上些什麽內容?以下是由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關端午節的手抄報內容文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端午節的手抄報內容文字壹

 端午節習俗

  端午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不同寓意。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壹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壹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的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的內容之壹。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端午節的早上門和窗戶上掛上艾蒿傳統寓意是什麽?

 壹直流傳有這麽壹句話:“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意思就是說艾草能為家中招來服氣、蒲草能夠驅邪,端午節的時候在門口掛上艾草,會給家裏帶來好運,讓主人身體健康。

 艾又被稱為艾蒿,莖葉都含有壹種揮發性的香油,能夠散發出奇特的香味,起到驅除蟲蟻,凈化空氣的效果,且在中醫裏面,艾草還能入藥,無論是從生活還是身體上,對人們都大有好處。

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壹,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

 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壹名長命縷,壹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

 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制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彩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壹軸。又《宋史?禮誌十五》:“前壹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壹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壹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壹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壹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夥的對象心靈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壹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采藥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壹。《夏小正》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藥,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藥用。

 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藥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

 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幹,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藥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藥草之俗。

 采藥是因端午前後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後來壹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

 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有關端午節的手抄報內容文字二

 關於端午節吃雞蛋的民俗,民間流傳著壹段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年端午總要溜到民間播疫害人,受害者多為孩子,輕則發燒厭食,重則臥床不起。做母親的對此十分心疼,紛紛到女媧娘娘廟燒香磕頭,求她消災降福,保佑後代。

 女媧得知此事後,便去找瘟神說:“今後凡是我的嫡親孩兒,決不準許妳傷害。”瘟神知道女媧法力無邊,不敢和她作對,就問:“不知娘娘下界有幾個嫡親孩兒?”女媧壹笑說:“我的孩兒很多,這樣吧,我在每年端午這天,命我的嫡親孩兒在衣襟前掛上壹只蛋袋,凡是掛有蛋袋的孩兒,都不準許妳胡來。”

 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見孩子們胸前都掛著壹個小網袋,裏面裝有煮熟的鹹蛋。瘟神以為都是女媧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動手害人了。這樣,端午吃蛋的習俗逐漸流傳開來。

 據說這壹天用煮雞蛋的水來洗臉,壹年也不會遭蚊蟲叮咬,又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雞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另外,由於早年生活條件差,吃雞蛋是比較奢侈的事情。除了老人、孩童、產婦及傷病者,常人能美美地吃上幾枚雞蛋的日子大概只有端午節了。

 我國壹些地方還有在端午節“滾雞蛋”的習俗。這天早上,老人要把煮熟的雞蛋放在孩子的肚皮上來回滾幾滾,嘴裏還要念叨著“寶子吃蛋、災星滾蛋”。吃雞蛋之前,小孩子們通常要拿出自家煮的雞蛋比大小,相互撞擊比誰的雞蛋殼硬,趣味盎然。

 端午節吃雞蛋代表著生生不息的美好願望,而傳說在吃煮雞蛋前做撞碰雞蛋的遊戲非常吉利,勝出者更會迎來好運。

 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端午節這天,還有“立蛋”的習俗。有興趣的公眾不妨在端午這壹天試著“立蛋”,看自己能立起來幾個,哪怕失敗也無妨。

 最常食用的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生病吃雞蛋可以幫助恢復體力。雞蛋不傷脾胃,壹般人都適合,更是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的理想食品,但不宜多吃,每天1—2個比較合適。白水煮蛋是最佳的吃法,煎蛋維生素損失較大,未熟的蛋最好別吃。

有關端午節的手抄報內容文字三

 端午節的由來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

 屈平(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 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壹,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在我國歷,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壹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壹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 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佳節,當然少不了粽子這個主角。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壹傳統習俗。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菇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盛唐時 期,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 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裏見楊梅”的詩句 。

 壹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 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

有關端午節的手抄報內容文字四

 (壹)

 端午日恩賜百索

 (唐)竇叔向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龍見,恩深犬馬知。

 餘生倘可續,終冀答明時。

 (二)

 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唐)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三)

 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四)

 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壹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淩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註。

 (五)

 端午

 (唐)徐夤

 五月巴陵值積陰,送君千裏客於郴。

 北風吹雨黃梅落,西日過湖青草深。

 競渡岸傍人掛錦,采芳城上女遺簪。

 九嶷雲闊蒼梧暗,與說重華舊德音。

 (六)

 寄朱錫珪

 (唐)賈島

 遠泊與誰同,來從古木中。

 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

 夢澤吞楚大,閩山厄海叢。

 此時檣底水,濤起屈原通。

  推薦閱讀:

  • 上一篇:怪物獵人騎士手遊五星初始哪個強怪物獵人騎士五星榜推薦
  • 下一篇:Jk露腹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