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提高寫作技巧

如何提高寫作技巧

如何提高寫作能力?

古人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良好的習慣對寫作來說尤為重要,我們往往會發現,在壹大部分稚嫩之作中,總有那麽壹些同學的作文讓老師都拍案叫絕,稍作了解,便會發現,這些同學之所以“會寫”,完全緣於他們已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平時註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來;多思了,下筆如有神,洋洋灑灑,壹揮而就。

作文程度差的同學,總是非常羨慕那些作文屢屢被拿來當範文的同學,但卻苦於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那麽,我們該如何提高寫文章的能力呢?

1、開闊視野,多方面觀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註意觀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來,凡是寫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這壹點,漢朝的司馬遷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行萬裏路”就是指要從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從20多歲就開始漫遊全國,考查史跡,采訪史料,終於寫出了著名的《史記》。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的意義在於:首先,可以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因為我們寫作文,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描寫景物,都是在寫現實生活,都需要現實的生活情景、生活細節,而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細節,是不能憑空捏造出來的,只能通過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才能獲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其次,可以使文章獲得較深刻的思想意義,因為只有與現實生活有較多的接觸,我們才能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有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準確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有了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才能寫出思維意義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在生活中觀察身邊的各種人、事物和景物,把它們的面貌和特征裝進大腦這個“倉庫”,這樣,等到我們動筆寫文章的時候,這些裝進“倉庫”裏的材料,就會自動出現在我們的思考過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邊的人和事,註意多聽多看,因為不管是誰,活動範圍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壹種活動都能參與,所以,我們就要多聽多看,從別人的嘴裏以及他們的活動裏獲得生活材料,這樣做,有時甚至比親身參與的獲取量還要大。

比如,我們在北京卻可以聽到廣州的事,還有我們作為旁觀者的時候,卻可以比當事人觀察得更仔細,因為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等等。

再次,我們在接觸生活的時候,僅僅用眼睛和耳朵還是不夠的,還要用大腦,要對面前的事物進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麽樣的表現形式,特征是什麽,說明什麽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質,產生較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廣泛閱讀文章

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猶有神,魯迅也曾這樣說:只看壹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妳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壹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壹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這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廣泛閱讀為什麽如此重要呢?壹方面,它可以彌補我們體驗生活的不足,使我們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另壹方面,可以使我們博采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廣泛閱讀應該采取正確的方法,在這方面,前人有過不少好的經驗,比如粗讀和精讀相結合,就是壹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讀,就是揀各種範文進行閱讀,讀的時候不必做詳細分析,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寫作技巧有個大致的了解即可,這是從“廣”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獲得多方面的營養,但是,只“廣”不“深”也是不行的,對那些好的文章,還需要精讀。

精讀,不但要認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題是怎麽表現的,結構是怎麽安排的,語言是怎麽運用的,讀後還應該把這些記在本子上,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把這些記下來,才能時常溫習,不至忘掉,通過精讀,可以獲得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使我們向“深”的方向發展。

3、養成用心說說真話訴真情的習慣

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卡夫卡說:“什麽叫寫作?寫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壹切都敞開,直到不能再敞開為止,寫作也就是絕對的坦白,沒有絲毫的隱瞞,也就是把整個身心都貫註在裏面。”

目前,在同學的作文中,存在著比較普遍的虛假現象,寫進作文中的人是虛的,事是假的,觀點是強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實性,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應付作文的同學身上,即便有些同學,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沒有養成用心說話說真話訴真情的習慣,他們的作文即使極有文采,依然脫不了胡編亂造的弊病,因此難以打動人,難以獲得高分。

記得前不久布置了壹道參加市作文競賽的作文題目《溫暖》,先是布置作文興趣小組的同學完成,準備從這些寫作能手中發現幾篇佳作,然而事與願違,多數同學編造的痕跡明顯,最終寫得最打動人的是未參加興趣小組的普通同學,這位同學飽含深情地敘述了母親與父親離婚後突患重病,舅舅姨姨們傾全力救助母親的經過,此文寫得令筆者動容。

可見,文章貴在真情,要寫好文章,壹定要養成說真話訴真情的習慣,只有敢說真話,肯吐心聲,才能讓讀者感到真誠可信,才能使妳寫出的那些話產生說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學在寫作中,壹味地說套話,以為只要朝著光明的壹面去寫就是沒錯的,其實,這種思想的框框是完全應該摒棄的,人類的感情多種多樣,不論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實表現。

有些同學在平時的言談中,對有些教師批評有加,但在寫老師的作文中卻壹味地對教師歌功頌德,這樣的作文能寫得好嗎?只能給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諱地指出老師的缺點。

語文教育老前輩都是強調學生作文“要說自己想說的話”的,葉聖陶先生說:“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說老實話,絕不允許口是心非,弄虛作假。”呂叔湘先生也說:“對於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少搬‘公式’,少說廢話。”學生作文創作是否有發自內心的真情,是衡量創作的壹個重要尺度。

作文創作應以敞開心靈,表現個性,真實坦白地抒寫自己為創作原則,真誠是壹切文學之本,尤其是初學寫作者——學生所必須遵從的,對於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戰勝脆弱》中,有不少學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來作文的現象,應該予以深思,並予以糾正。

對於小學生來說,生活每天都是新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識範圍的擴展,他們周圍的世界也變得越來越大,他們幾乎每天都會遇到壹些新鮮事,獲得新知識,觸發新感受,如果教師幫助學生養成壹個寫日記的習慣,把平日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堅持記下來,無疑是為學生提供了壹個極好的寫作機會,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養成觀察感知、體驗積累的習慣

常常有壹些同學害怕寫作文,說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其原因大都是對生活缺乏觀察,或是不習慣於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會,小至學校和家庭,叩擊我們心弦,引起我們關註和興奮的事時有發生,同時,我們每壹個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寫作的材料,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寫作的源泉壹定是汩汩滔滔,長流不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獲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壹,“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寫作者必須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敏銳的感悟力。

熱愛生活,筆底才會淌出源源清流,妙筆才會生花;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醜,積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擁有自己的思想,對周圍的點點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獨到的見解,對生活觀察得越細致,則描寫的事物越生動形象,因此,必須培養學生養成觀察感知的習慣,大文豪蘇軾主張:“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魯迅先生也說過:“必須如蜜蜂壹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壹處,所得就非常有限。”這都說明積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學提筆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來,壹氣呵成,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勢,究其原因,便是在積累上下過功夫,材料儲備豐富,不少同學寫作苦於無言,只好“望題興嘆”,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

倉庫裏貯存的素材多寡,直接關系到作文的質量,有壹則古代笑話說:壹秀才寫不出文章,痛苦萬狀,其妻見曰:“怎麽比我生小孩還難?”對曰:“當然更難,妳生孩子是肚裏有貨,我寫文章是肚裏沒貨。”學生寫作文也往往就是肚裏沒貨,因此,應培養學生養成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勤寫觀察筆記,多作讀書筆記,把平時看到的現象、讀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記錄下來,這樣才不至於隨讀隨忘,隨見隨忘。

如走進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寫作素材.每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學生到校園、野外觀察景物、動植物、自然現象等,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觀察,對那些平時並不留心的事物,會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產生深刻的認識,這些就為學生寫作提供實實在在的素材和內容。

5、養成多讀多思多練多改的習慣

我們每壹個人,憑直接經驗,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範例的唯壹途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都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壹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妳應用;妳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壹條通向學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復歷練,寫作也壹樣,訓練達不到壹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壹種創新,必須在反復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律,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在馬海祥看來,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

多讀多寫文自工,只有多寫了,作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連大文豪魯迅先生說起自己的寫作體會,也是這樣強調的:“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學寫作者應勤練筆,只有堅持練筆,才能以“量”來促進“質”的飛躍,持之以恒,寫作習慣也就養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時對所見所聞要多思考,對周圍的點點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獨到的見解之外,在寫作時,也要養成構思、列提綱的習慣,沒有思考就沒有深邃雋永的文章,動筆之前,要思考選什麽樣的材料,定什麽樣的主題,以及對材料要如何組織等等,最好養成列提綱、打腹稿的習慣,這樣,下筆才能壹揮而就,不至於壹句壹句像擠牙膏似的硬擠出來。

“吟安壹個字,撚斷數莖須”,好文章壹半在起草,壹半在修改,修改是寫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是提高文章質量的有效方法,文壇上流傳著不少方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養成學生自改習作的習慣,葉聖陶先生當年曾大力提倡,積極主張學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綱也要求學生養成“多寫多改”的習慣,“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是公認的事實,文章不厭百回改,越改越精美,從起始年級起,就應教給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調動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多方面培養學生自改的習慣。

“我眼看世界,我手寫我心”,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作文自然能夠學得紮紮實實,循序漸進,寫作水平也就能夠得到不斷提高。

6、要重視修改文章

多多練筆固然是關鍵的壹環,但每次練習之後,還應該進行認真的修改,這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著很重要作用的,修改可以彌補壹次思維的不足。

壹般來說,凡是稍微復雜壹點的事,考慮壹次總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疏忽和錯誤,寫文章是壹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僅僅思考壹次,疏忽和錯誤更是難以避免,只有反復思考,不斷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們的寫作水平在修改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這種提高,往往比正面學習寫作知識提高得要快,這是因為,我們在修改作文的時候,總要找出文章的不足,來加以彌補和改正。

壹般說,人對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視的,我們在這種“十分重視”的情況下來修改文章,就能比較容易地、同時也能比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從而從反面增長寫作知識。

修改文章應該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

首先,從表現主題的方面來看,主題表現得如何,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頭等大事。我們在修改文章的時候,應該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題與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結構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點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題,這些方面沒有問題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麽問題了。

接下來,應該從文章的幾個重點部分來看,文章的每個重點部分,都有它相對獨立的中心,也有壹個中心與材料是否吻合的問題、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問題,除此之外,還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寫得具體生動,哪些地方應該突出壹點,哪些地方應該刪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問題為止。

最後,再從文章的段落、句子來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內容的基本單位,它們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文章的質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夠重視,進行認真的修改,這壹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達得具體清晰,是否有條有理;還要看各個句子銜接得如何,以及有沒有語法方面的錯誤,等等。

7、要多練筆

多練筆,可以加快從學習寫作知識到會用寫作知識的過程,可以說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壹環,清代唐彪曾這樣說:“諺雲‘讀十篇不如做壹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大意是說,讀十篇文章也不如做壹篇文章收獲大。

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練,即使題目很難,寫起來也覺得容易;不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題目很容易,寫起來也會覺得很難。

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讀十篇不如做壹篇”的道理,經常進行認真的練習,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思路。

練習應該帶著明確的思想感情目的來進行,初學開始可先寫壹段表達思想感情的話,練習所有的話都圍繞著中心來講,接下來,看看表現中心的幾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學習掌握結構方面的知識。

然後,再看這幾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詳寫,哪些地方需要略寫,學習寫人、記事、描寫景物方面的知識。

最後,再考慮用詞造句,並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帶著明確的思維感情目的來練習,比單純孤立地學習敘述、描寫、結構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於我們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機關”,有了壹定寫作知識的同學,在練習寫作時,也應該始終把思想感情放在第壹位來進行。

另外,練習寫文章,不要怕出醜,寫出來之後,應當讓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寫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讓別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寫得不好,才能有明確目的地進行修改。

另壹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後,也能引起自己的註意,有利於自己的不斷改進和提高,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 上一篇:描寫荔枝的精美文案(精選23句)
  • 下一篇:收集有關名人的故事簡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