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顧筠的總 導 視

顧筠的總 導 視

這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史上首部歷時七年時間記錄奧運會籌備過程的影片。

顧筠:我們全攝制組也在築我們自己的夢想,就要做壹部最好的紀錄電影。

為了這部影片,她從34歲拍攝到了41歲,這期間她經歷了什麽樣的艱辛?

顧筠: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個小時,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7年時間,她到底是怎樣記錄的?她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人們什麽?

顧筠:劉翔有壹點閃失的話,我們觀眾應該怎麽來面對,我們已經把在這個片子裏頭已經呈現給觀眾了。

面對面董倩專訪《築夢2008》導演顧筠,正在播出,敬請收看 解說:這是紀錄片《築夢2008》的片斷,這部影片是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出品,北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監制的,它是我國第壹部反映北京奧運會籌辦歷程的紀錄電影。也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史上首部歷時七年記錄奧運會籌備過程的影片。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後不久,新影廠就開始了該片的攝制工作。

記者:《築夢2008》這部紀錄片在壹開始的時候,起名的時候有幾種選擇,有“2001+7”,還有叫“奔向2008”,但是最終定名的時候還是定成《築夢2008》,為什麽是這樣的?

顧筠:當時覺得說舉辦奧運會08年,我們在02年的時候看08年覺得還很遙遠,得跑過去,那麽過了六年以後,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到了2007年的時候,我們素材積累到壹定量的時候,就覺得其實走過這六七年的時間,覺得是沈甸甸的。所以改名叫《築夢2008》。

記者:我們都學過語文,“夢”前面很少用建築這樣壹個“築”字,為什麽當時選擇這個建築的築?叫《築夢2008》?

顧筠:那麽築夢呢,同樣我們是強調壹個動作。就是說是,只有夢想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實現這個夢想,我們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就像我們搭建鳥巢壹樣,我們每壹個人付出自己的夢想,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這是我們強調這樣壹個“築”字。

解說:從2001年7月13日拍下申奧成功的第壹個鏡頭,到2008年5月12日封鏡,導演顧筠用了將近7年的時間。為了真實地記錄這段中國人的奧運夢想,顧筠也從34歲拍到了41歲。

記者:有沒有人說我也想拍這部電影?

顧筠:當時說老實話是沒有,我不知道。

記者:您是唯壹的候選人?

顧筠:我不知道,就是當時新影廠也是在全廠的壹個創作會議上說我們要做這個事情,那麽大家也可以報壹些其它的題材,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報這個題材,反正我是報了。

記者:那為什麽妳眼睛會落在奧林匹克身上?

顧筠:我覺得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說申奧成功那壹天,我也是跟千千萬萬人的感受是壹樣的,我覺得很激動,讓我很震撼。這個事情真的變成真實的了,真實在我面前了。所以其實就是說也是壹種沖動吧,也是說我們的壹個夢想實現了,那麽我們奧運會還有七年的路程,我們怎麽走?我對這個事情非常感興趣,

解說:影片《築夢2008》以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鳥巢的誕生過程為結構線索,穿插敘述了4組人物,他們分別是奧林匹克中心區--窪裏鄉的壹戶普通家庭,跨欄運動員劉翔、中國女子體操隊三個小運動員和壹組特警戰士。讓大家耳目壹新的是,這部影片是用第壹人稱進行敘事的。

記者:就是當這部片子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妳是以第壹人稱的角度去敘述,那麽在拍攝的時候妳是把自己當成壹個當事人還是作為壹個旁觀者?

顧筠:因為我是第壹見證者,所以我在這個敘述過程當中,每時每刻會出現我的聲音,我的采訪,因為我不懂了我就會去問。如果是說畫面本身沒有交待過的背景,我會通過我的聲音來交待。那麽僅僅是這樣,但是我從來沒有,自始至終我沒有去幹預這個事件本身。

她為什麽要記錄北京的壹戶普通家庭,在這戶人家發生了哪些故事?

顧筠:我們剪接師在整理素材的時候,她都很詫異說,這是高大媽的後面嗎?還是前面?

她為什麽選擇三位小體操運動員作為拍攝對象,記錄過程中她又有哪些新的發現?

顧筠:除了對奧運會的期待以外,我覺得可能更多地是我對這些孩子成長的這種關註。

面對面董倩專訪《築夢2008》導演顧筠,正在播出,敬請收看

解說:在這部紀實影片中,首先出場的主人公是高大媽,她是壹位普通的北京居民,為建設奧運場館而進行的拆遷行動,改變了她壹家的生活軌跡。影片真實地記錄了她和鄰居們壹起,離開居住了大半輩子的老房子,懷著忐忑和期盼,開始新生活的故事。然而在拍攝之初,為了找到這樣壹位拍攝對象,顧筠卻費了很大的周折。

顧筠:就像拍這個普通的人家,那麽我們當時在選高大媽之前也有幾個被選的人物。那這些被選的人物聽說我們要拍七年,很多人就逃走了。說導演妳別來找我們,我們是覺得有點恐怖,壹跟妳們就要跟七年,別跟著我們。所以其實我們最後選擇了,我們也很感謝高大媽,她們壹家能那麽配合我們的拍攝.

記者:當妳開始拍攝的時候,七年前和現在,應該說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有什麽我們看不到的東西,而對妳來說又是印象很深的嗎?

顧筠:我覺得我感受到的變化基本上都在我的片子裏頭有表達。其實我覺得高大媽是典型的老北京,她有老北京的那種熱情、質樸、豁達,就是很開朗,那其實高大媽對我們這個拍攝的要求非常非常低,就是當時說她決定來接受我們的拍攝。高大媽只提了壹個非常非常小的要求,說妳能不能以後給我幾張照片。她其實就搞不清楚我們是在拍電影還是拍電視,她以為是在照相。所以其實為什麽說高大媽這壹家拍得特別的真實,特別感人,就因為其實她是沒有鏡頭感,沒有鏡頭的意識。就是說其實我們每天去拍,跟她熟悉了以後,就像朋友壹樣。她好像迎接妳就像迎接她的鄰居,她的好朋友。

記者:妳們是每天都去嗎?

顧筠:有壹陣子我們就是每天都去,就是在拆遷之前的那壹年,我們基本上隔三差五就去壹下,每周我們都見面。那個電影其實高大媽走的時候是哭著走的,她不願意拆遷。那年輕人不壹樣。年輕人就是,她的兒子、兒媳婦說拆遷對我們來說是壹個機會.

記者:就是當妳在捕捉、拍攝這些主人公的生活的時候,有沒有能夠感受到,因為可能作為紀錄片妳更關註的是每壹天,每壹個細節,但是通過這種細節的積累,呈現在妳面前能否感受到整個社會在往前走。另外壹個準備奧運的倒計時在壹天天的臨近了?

顧筠:我覺得這部片子讓我最震撼的是,其實壹個最好的編劇,妳都無法預料後面高大媽是這樣的。其實妳在拍下壹步的時候,之前妳有很多的預案,也有很多的猜測,很多的期待。但其實事實上經常會超出妳這種期待,這個是讓我很震撼的。包括其實高大媽在後來我們06年重新回訪她的時候,我們發現高大媽變年輕了,就是面貌上有很大的壹個變化。那麽當時我們拍下來以後,我們剪接師在整理素材的時候,她都很詫異說,這是高大媽的後面嗎?還是前面?就是她都會有壹點疑惑說。

記者:那為什麽會這樣呢?

顧筠:我覺得可能是生活好了。

解說:這是高大媽的孫女童童,在她剛出生的時候,顧筠就開始了對她的跟蹤拍攝,隨著影片的拍攝進程,童童也在漸漸成長。

顧筠:其實我就要這樣的壹個感受,妳比如說在我們片子裏頭有壹個細節就是,我們最後童童六歲了。童童六歲的時候她有壹個生日的晚會,就是家庭的生日宴。當時他們邀請我說,去參加童童生日宴,我想那會有什麽呢?那也就是說童童唱個新兒歌,全家吃壹頓飯,再切壹塊蛋糕。那結果就是又壹次超出了我的期待,就是其實妳就會發現,奧運會在中國的這種傳播,每個孩子、每個學校他都知道奧運會是怎麽回事,他都知道福娃。他都會念這些兒歌,都會說這整個的北京都有形成了這樣的壹種奧運氛圍。那麽這個是壹個歷史的印記,不是說妳在六年前,或者說七年前妳就能猜測出來.

記者:應當說是時代在壹個家庭裏面的體現。

顧筠:對對對,其實這個就是紀錄片,因為它見證的是壹個時代。其實通過壹戶人家不僅僅是紀錄他們的生活,更多的、更重要的是見證了壹個時代。

解說:在記錄高大媽壹家發生變化的同時,顧筠還壹直關註著三位小體操運動員的成長。有人說:運動員的夢想只屬於賽場,也只能在賽場上實現。然而在光榮與夢想的背後,卻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2002年 ,幾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小體操運動員,作為奧運儲備軍團匯聚北京,開始統壹訓練和選拔。顧筠用膠片為她們記錄下了生命中最美好的追夢年華。

顧筠:妳比如說在我這個片子裏頭,我選擇的三個性格迥異的孩子。壹個愛哭的孩子,我就說玲玲是壹個愛哭的孩子,眼睛、鼻子總是紅紅的。因為在我的印象當中,就是說她練不好她也哭,教練說她了她也哭,比賽成績不好了她也哭,反正她老是在哭。還有壹個孩子是壹個愛偷懶的孩子,很調皮,只要教練稍不註意她就偷偷懶,那樣的壹個孩子。還有壹個孩子是真喜歡體操,多大的運動量她都會認認真真去完成.

記者:我很想知道妳作為紀錄片的導演,妳是隱藏在攝影機的後面的,但是妳是用壹種什麽樣的眼神,在關註這三個孩子七年中的變化。

顧筠:我其實也是帶著壹種期待,說最大的期待是說這些孩子能不能參加奧運會,這是我對她們最大的期待。我們知道競技體育就是這麽殘酷。因為到金字塔的頂端只有這麽幾個人,能上場只有6個隊員。那麽大部分人,參加的會有100多個,大部分人是到達不了金字塔頂端。所以能想象,在全球都是壹樣的,這不僅僅是在中國。

記者:妳希望記錄她們這種七年的過程,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看完了以後,得到壹個什麽樣的,妳希望傳達給她們的?

顧筠:其實我是對壹個人的關註。比如說我在拍玲玲的這個孩子的時候,有壹天我覺得我可以不用拍她了,那麽在德國比賽,07年的時候,圓圓接到了通知,乃若愚受傷了,而玲玲那個時候沒有接到通知。其實德國比賽,德國的世錦賽是奧運會前最大的壹次選拔賽。其實對她來說,她沒有被選上,也就是說她會離08年的奧運會的上場隊員的名單越來越遙遠了。那麽那個時候,那麽大的壹件事情降落到她身上的時候,她當時沒有哭。我覺得說這七年其實不是白白走過來的,她成長了。所以其實我覺得,除了對奧運會的期待以外,我覺得可能更多地是我對這些孩子成長的這種關註。

記者:在奧運會之前拍攝這麽壹部片子,選擇的所有的這種線索,應當說都是和奧林匹克和北京奧運會有或多或少的聯系的。那麽這三個小體操運動員,妳希望她們拍攝出來之後,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會和奧林匹克產生什麽樣的印象?

顧筠:其實我覺得我更想表達的是通過這個片子,我想讓所有的人感受到,其實中國的奧運會是壹個全中國人民的奧運會。它其實不僅僅是說北京奧組委在籌備,運動員在籌備,它其實已經深入到每個人的,每壹個家庭,每壹個個體,包括我們創作者,其實都是在圓自己的壹個夢,都是壹個參與者。

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她的影片是如何解讀劉翔的?

顧筠:劉翔有壹點閃失的話,我們觀眾應該怎麽來面對,我們已經把在這個片子裏頭已經呈現給觀眾了。

她又是通過什麽視角記錄特警的?這裏面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顧筠:首先他們是人,活生生的壹幫人,

在拍攝鳥巢的過程中,她又遇到了哪些困難?

顧筠:也就是說,同樣的話我會重復壹百次,兩百次。

解說:在這部影片中,另外壹個運動員是劉翔,他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後才列入顧筠拍攝計劃的,劉翔曾笑稱:“這是自己頭回當主角,而且還是本色演出”,劉翔說得很輕松,但為了拍好這位知名運動員,顧筠卻付出了很多心血。

記者:拍小人物對於紀錄片導演可能會相對的容易,因為沒有那麽多的障礙要去面對。劉翔不壹樣,劉翔是個大明星,那拍攝他的時候,恐怕遇到的困難要比前兩個要多得多,什麽困難?

顧筠:是,我覺得劉翔就是妳能想象,就是說因為他的賽事很密集,就是他比賽。他比賽安排很密集,他是以賽代練。他以比賽的方式來代替訓練。那麽如果不比賽的時候,他每天都有壹些日常的訓練,那麽這個日常的訓練,用孫教練的方式來說。因為孫教練他有他自己獨特的訓練方式。那麽他覺得為了要求壹個高質量的訓練,他的這種訓練是不希望被打擾的,被任何事情所打擾。什麽簽名也好,合影也好。

記者:包括您?

顧筠:當然也包括我們拍攝紀錄片。所以其實接近劉翔是壹件很難很難的事情。那麽我們,當然從我們這方面也盡可能是說,我們最短的時間裏頭,最高效的把這個內容給記錄下來,我們在影片裏頭呈現10分鐘,那麽我們拍10分鐘可能就在影片裏也要用10分鐘。就是要求是這樣的壹個高標準來要求我們的攝影師,要求我們的導演前期做很多很多詳細的準備的工作。就是可能我們包括就是說劉翔有可能從哪個起點開始跑,終點在哪。我們會到現場翻來復去推敲好幾遍,我們模擬演習很多很多遍。我們也會從他的隊員當中,比如說跟他壹起在練的隊員當中,去詳細了解劉翔,他會有些什麽樣的舉動,這個裏頭的竅門在哪裏,我們會旁敲側擊 去打聽,就這些,除了我們壹些常規的準備以外,我們還會說,這種準備讓他更進壹步地發揮到極至。

記者:拍劉翔,妳們帶的是壹種什麽樣的目的?

顧筠:我覺得他是壹個可以是不得不記錄的人物,因為他有他重大的貢獻,就是在雅典的奧運會的時候,他創造了壹個奇跡。因為當時我們對110跨欄的期待是說能進前三名就不錯了,沒想到他創造了壹個奇跡,他拿了壹個冠軍。我們這段歷史要記住他,有這麽壹個人物。

記者:在拍攝的過程中,妳準備拍攝他的時候,怎麽關註?

顧筠:因為劉翔成名以後,他有很大的壓力,那麽我們希望說,我們觀眾能給他更多的理解和關愛,從這個角度上,來有壹些記錄的意義。

記者:妳們關註他,是因為他有壹個輝煌的起點,就是2004年的那枚田徑金牌。但是關註七年之後,恐怕從到了2008年今年的奧運會,他取得什麽樣的成績,可能是人們心中壹個大大的問號,這個妳們有?

顧筠:我們在影片裏有關註,其實在我們影片裏有表現,如果劉翔沒有拿到這塊金牌,會是怎麽樣,那麽其實我們還是說,奧運會更重要的是參與,是壹種參與,我們希望說110米欄,其實他不能有壹點點閃失,他跟對手的距離,不是說用壹秒鐘來計算,是零點零幾秒,零點幾秒,或者說零點零幾秒來計算這個成績,那麽就是說,他跟他的對手的距離是咬得非常緊的,這個是壹個非常重大的壹個考驗,那麽如果是說,劉翔來有壹點閃失的話,我們觀眾應該怎麽來面對,我們已經把在這個片子裏頭已經呈現給觀眾了。

記者:就是通過劉翔,妳們想說明這樣壹個道理,勝和負恐怕在比賽上不是惟壹的東西。

顧筠:因為我覺得,可能最精彩的,也是說因為,為什麽大家愛看這個項目,為什麽大家關註劉翔,就因為他的激烈,如果是說劉翔永遠是冠軍,我想大家也就不看這個項目了。正因為他永遠是有問號,永遠是有懸念在裏頭,所以才會吸引觀眾。

記者:這可能也是體育賽事,包括奧林匹克魅力所在。

顧筠:對。

解說:他們都是特警戰士,在顧筠的這部影片中他們也是重點地記錄對象,這些特警戰士將擔負北京奧運會的安保工作。而這壹本來凝重嚴肅的主題,在《築夢2008》中,卻成了最生動的片段。在影片中,顧筠沒有刻意地把奧運特警神話成007式的英雄,相反,他們訓練中的每壹次失誤都被真實地捕捉在鏡頭之中。

記者:還有就是壹個群體,您在關註特警這個群體,這個群體是怎麽進入您的視野的?

顧筠:首先我們說安全很重要,因為從我們奧運歷史上來看,我們有過壹次很大的安全事件,就是慕尼黑的奧運會,因為當時慕尼黑想呈現歷史上壹屆最詳和的奧運會,所以在奧運會的時候,他沒有任何的安保的力量,當發現了人質綁架事件的時候,我們因為沒有應急的措施,所有的人質都給槍殺了。這個是我們不願意發生的,在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們的安保工作是從申奧成功以後,籌備奧運會的第壹天,我們的安保準備工作就開始了。所以我就覺得,我們這段歷史得記住他們。

記者:拍攝過程中,妳會像拍攝這些單獨的人物壹樣,去關註他們嗎?

顧筠:我覺得,其實打動觀眾,今天如果說這個片子打動觀眾,最重要的我們是把他作為人來反應,沒有作為壹個符號,警察,是壹個很概念化的壹幫人來表現。這個是這部片子對警察反應的壹個,我覺得很重大的壹個突破,觀念上的突破。

所以就是說,現在會出現這樣的壹個局面,很多的觀眾看了這個片子,尤其是年輕的女孩子,都喜歡上了這幫特警,帥,高大,威武,因為他們首先是壹幫活生生的人。所以就會說,當他們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有這麽多的追星族去追我們的朱隊長,這個是我覺得也是這個片子成功的地方,

記者:如果說這個片子整個是壹個整體,每壹個線索都希望對這個主題有所貢獻的話,那這樣壹個特警的群體,對2008他的貢獻是什麽?

顧筠:我覺得還是那句話,就是說這段歷史我們要記住它,因為安全我們有過很多的奧運會的題材的影片,官方電影也好,我們別的題材也好,我覺得沒有壹次出現過他們的形象,但是作為壹屆這麽大的盛會,他們的貢獻太重要了,他們太重要了,我們要記住他們,其實他們也是壹群非常可愛,非常要我們記住,我們尊重尊敬的人。

解說:奧運會籌備工作千頭萬緒,壹部90分鐘的紀錄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反映所有事件,除了重點表現上面四組人物之外,顧筠還用她的攝影機記錄了“壹座建築” --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 “鳥巢”。

記者:妳還關註了壹個物,就是鳥巢,它有很大的象征意義,因為如果說築夢的話,築夢過程好像壹個小鳥壹點壹點銜樹枝,搭建自己的壹個鳥巢的過程,而鳥巢恰恰能夠體現這麽壹個,應該說拍攝鳥巢的過程,也是妳這個片子裏面耗時最長的壹個過程。遇到的困難是什麽?

顧筠:從02年到08年這麽長時間的拍攝過程當中,應該是說對國家體育場事件的記錄。因為在我記錄的時候還沒有鳥巢,

我們面臨的是全球的所有的設計所,全球在關註北京,關註這個重大的標誌性的壹個建築物,我們的記錄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那就可想而知說,我開始的記錄跟首規委聯絡,他們是源頭,之後是設備公司,設計公司我們面臨13家設計公司,之後是評委要評選鳥巢是怎麽出現,又是另外壹家單位,再之後,我們鎖定賀爾組德梅隆他們那個公司,還有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那個公司,他們是壹個聯合團體,再之後,我們又是建造這個過程當中,也是牽扯到方方面面的環節,所以其實妳能想像,我們壹個階段就會換壹撥人,不像高大媽,自始至終就是這壹戶人家。

記者:妳只要換壹撥人,妳就得從頭開始了。

顧筠:也就是說,同樣的話我會重復壹百次,兩百次。

記者:在整個片子裏面,妳希望記錄整個國家體育場,從壹開始選定圖紙開始,壹直到它變成壹個活物在那,妳通過這個過程想表現什麽?

顧筠:其實我老說的壹句話,紀錄片是後編劇的,我只是想說把這個歷程記錄下來,究竟說它是什麽,我想說明什麽壹個問題,那都是我記錄完以後才有的。我是想說,首先我在記錄前面這個階段,就是這個建築物誕生的時候,其實我想說它很了不起,其實政府下決心說來選定鳥巢這個方案的時候,他其實就是在鼓勵文化創新,因為鳥巢不僅僅是,它是壹個有爭議的,當然對建築物的爭議是壹個永恒的話題,壹百年以後同樣會有爭議,有人會說我喜歡它,有人會說像高大媽就會說,鳥巢我覺得它不好,就像壹個籠子把人圈在裏頭,可是年輕人很喜歡,有很多人很喜歡,很壯觀,這個鋼結構給人的震撼,非常地強烈。

片 花

7年的時間,她付出了那些艱辛的勞動?

顧筠: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個小時,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7年磨壹劍,她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影片?

顧筠:如果妳不是用紀錄的方式來完成的話,妳真的是不能相信,妳真的是說不能形成這種足夠的震撼。

面對面董倩專訪《築夢2008》導演顧筠,正在播出,敬請收看

解說:影片《築夢2008》不僅展現了各類人群實現各自夢想、築造中國人***同的奧運夢想的過程,同時也承載了攝制組全體創作人員的夢想,做壹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關於奧運會籌備過程的最好的紀錄片。

記者:曾經有人說過,就是當我們申辦下,當2001年我們申辦下08年的奧運會主辦權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2008是壹個多麽遙遠的概念。但是真正走過這七年,人們又覺得特別快。////妳作為壹個拍攝,準備奧運紀錄片的導演,這個過程對妳來說是快還是慢?

顧筠:其實剛才也有很多人問我這樣的問題,說導演,妳這個七年除了拍這部片子以後,妳真的是沒有做別的事情嗎?我說我沒有做別的事情,我說我根本沒有時間去做別的事情。

記者:七年的時間妳沒有任何時間?

顧筠:對對,我說就是為了這壹部電影,如果是說妳今天真的被這部電影所感動的話,那就是我說我是百分之壹百用心在做這部電影。我說我也在築夢,我跟這個片子裏的主人翁壹樣,我們全攝制組也在築我們自己的夢想,就要做壹部最好的紀錄電影。

解說:7年間,顧筠的紀錄片拍攝,困難重重。但是顧筠卻將這定義為痛苦並快樂著的堅持。

記者:我發現妳在接受很多家媒體采訪的時候,別人都會反復問妳壹個問題,自己看這個片子有沒有遺憾在裏面,妳每次都說沒有遺憾。這幾乎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妳為什麽敢這樣拍著胸脯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沒有遺憾?

顧筠:因為我在前期拍的時候,我每拍壹個細節的時候,我留給我自己足夠的思考,也許有的時候我就拍10分鐘。為了這個10分鐘,我會花兩三個月的時間去做思考。更不要說後面剪接,我花了將近壹年的時間,我就跟妳這麽講,我個那個剪接師,其實在我們倆從壹大堆素材剪到五個小時的時候。

記者:拍了多長時間?

顧筠:大概50個小時吧。那麽從50個小時剪到5個小時,我覺得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從5個小時到3個小時也還可以,可是從3個小時到2個小時,其實就比前面要更難。有的時候我們為了1分鐘、2分鐘,我們就會反反復復無數次。那麽從2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我們花的三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這個過程我們給自己留有足夠的思考,那我那個剪接師都快被我逼瘋了。因為當時他說,導演我什麽時候都是這些畫面,我吃飯也是這些畫面,我睡覺做夢也是這些畫面,他說他就像魔壹樣纏著我,他說我快瘋了。那那個時候我說,我們還得想,我說實在不行妳睡壹個好覺,但是我們還得磨,我們不能放棄。就這樣,其實這個人真的是已經到了崩潰的狀態。最後我說那壹天妳可以不用剪了,好了,就這樣了,我斬釘截鐵的回答說,好了,不用再剪了,可以了。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個小時,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哭)

記者:在拍攝的過程中,因為現在這個片子已經呈現了,它是壹個成功的電影。那麽現在說的時候,現在的流淚恐怕更多的是自己付出了那麽多,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欣慰的那壹種,但是在整個拍攝的過程中,剪接的過程中,哭的時候有沒有?

顧筠:我壹般其實很少說在拍攝的時候遇到什麽困難哇哇大哭,好像沒有,因為我覺得作為壹個導演來說,他應該是說有感性的壹面,更重要他有理性的壹面。因為他是壹個全攝制組的榜樣,他要給全攝制組信心的,所以我覺得我會很註意這個形象。就是說再難我不會當著攝制組人的面去哭泣。也許我回家,就是獨自的時候,自己也會說去回味壹下。不管是難過的這些感受,還是好的感受,我都會要做壹個回味,都會要自己慢慢地去消化這些事情,但是我覺得在現場我從來沒有流過眼淚。

記者:我的最後壹個問題,就是經過七年拍攝之後,我們經歷了很多變化,紀錄片往往是從微小的這樣的細節來記錄,但是當積累完了以後,妳們會發現,可能經過這七年,我們身處的這個國家,身處的這個社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妳有壹種宏觀的,站在高壹點去看這個變化的時候,妳體會到的是什麽?

顧筠:我最後壹個鏡頭是從童童他們家到鳥巢,完了從整個的鳥巢上升到整個的全中國,其實我是想說,上升到整個上空,是壹個全中國的概念,或者說是全人類的壹個概念。其實我剛才也說了,其實妳會發現這個夢想不是高大媽的壹個夢想,不是童童的小朋友的夢想,乃若愉的壹個夢想,它是千千萬萬的人壹個夢想。那麽在這個七年裏頭,如果妳不是用紀錄的方式來完成的話,妳真的是不能相信,妳真的是說不能形成這種足夠的震撼,說我們這個社會,中國會那麽大的變化就是說我們把這麽大的壹件事情,我們給它做成了,就是我們奧運會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能夠聽到奧運會的聲音,都已經摸得著,都能感覺到它的心跳了。 從34歲壹直到41歲,7年的時間只做壹件事情,在今天這樣壹個充滿了誘惑的社會裏我們真的是非常佩服顧筠的毅力,顧筠現在仍然是北京奧運會的官方電影總導演,她仍然在用她的鏡頭在記錄著這壹屆對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的奧運會,顧筠的人生已經凝結成為壹部歷史,恐怕這也是她最大的財富.

  • 上一篇:學插畫掙錢嗎-插畫師揭秘行業收入,這壹行業的就業前景如何?
  • 下一篇:word制作海報的步驟-Word如何制作海報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