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世界上最著名的指揮家是誰? 指揮家必須很自大

世界上最著名的指揮家是誰? 指揮家必須很自大

“他擁有統帥力、無比的尊嚴、極佳的記憶力、豐富的經驗、強烈的風格和寧靜的智慧。他已經受過烈火的考驗,但仍未融化,反而閃耀出壹種刺目的光芒。他有多重身份:音樂家、管理者、執行官、使節、心理學家、匠人、哲學家,以及可以隨時發怒的人……就事論事,他是個自大狂,他必須是。如果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沒有絕對的信任,他就什麽也不是。”這就是勛伯格所說的指揮家。勛伯格是《紐約時報》的樂評家,本書是他的系列音樂史著之壹,與他的另外兩部著作《偉大作曲家的生活》、《偉大鋼琴家》壹樣,深受古典音樂愛好者推崇。在本書中,作者詳盡考察了世界偉大指揮家的生平、個性和事業,帶領讀者觀察每壹位指揮,聆聽他的詮釋,並理解這詮釋何以完成,為我們描繪了壹幅精彩絕倫的指揮家群像。弗裏茨·萊納、阿圖羅·托斯卡尼尼、布魯諾·瓦爾特、理查·施特勞斯……都在這幅綿延的畫面中活動起來。作者對音樂優雅的感覺和熱愛亦閃現其中。如果妳想了解指揮家從18世紀以來在古典音樂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該從本書開始。挑選唱片首先考慮指揮在最初接觸古典音樂時,有許多音樂愛好者都會存在這樣的疑問:站在舞臺中央那個拿著幾十厘米長小棒、穿著燕尾服、在舞臺上動作幅度最大的人,是幹什麽的?節拍器?聲音調音板?音樂風格導向把握者?隨著對音樂更深入的接觸,多數人都會明白指揮家的確切作用,或者至少覺察到指揮家對音樂的“結果”會產生多麽大的影響。到了最後,挑選唱片在壹定程度上就成了挑選指揮家。在所有買唱片的樂迷家中,都可以輕易發現,同壹部音樂作品,唱片架上壹定會有許多不同指揮家指揮的“版本”。哈羅德·勛伯格的名著《偉大指揮家》,敘事邏輯也與此近似。勛伯格將指揮藝術的歷史,上溯至13世紀晚期。艾利亞斯·薩洛蒙記載下了指揮對歌手們說“妳太響了、太輕了或是調子錯了”,用以呈現指揮的原始作用。隨著章節的推進,作者以指揮作為壹門藝術的發展歷程、理念變革為面,以歷代大師們的“傳承”為線索,追本溯源,及至20世紀諸多明星指揮家迥異的藝術風格,逐步揭示了為什麽“挑選唱片會首先考慮指揮”。較早出現的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指揮軼事,非貝多芬莫屬,尤其是在他耳聾之後,固執、過度自信和暴躁。在有著嚴重聽覺問題的貝多芬這裏,這幾乎成了葬送指揮藝術的弊病。1814年,當44歲的貝多芬指揮其第七交響曲的首演時,他已經無法聽弱奏段落,因而在樂團還在演奏弱奏的延音時,便繼續往後打拍子,不知不覺竟比樂團快了十幾個小節,在場的某位樂評人事後寫下了“精彩又荒唐”的評語。而更廣為人知的,是貝多芬1824年指揮其不朽傑作第九交響曲“合唱”首演的情形。耳聾而又“不自知”的貝多芬,在樂團首席等3位“副指揮”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第九交響曲的首演。朝令夕改、耳目不聰、總是自我矛盾卻又不能聽取樂手們的意見,這樣的指揮也只能是貝多芬,這樣的故事也只能成為電影中令導演和二流編劇奉為瑰寶的素材。事實上,壹個喪失聽覺的指揮在指揮壹部交響樂時,所帶來的震撼和感動,必然來源於音樂之外。樂團與指揮彼此“刁難”樂團的樂手們會以各種方式有意無意地刁難指揮。他們常常會問初次合作的指揮家,這個音符需要多大的trill(顫音),或是那個樂句的強音到底要多強之類的問題,藉以考驗指揮的業務水平。假如答不上來或者稍壹猶豫,那這位倒黴的指揮,將不得不面對樂手們更多的刁難。其實,“殘暴者”如托斯卡尼尼,能震懾住樂團也需依靠絕對過硬的功底。在晚年視力嚴重下降的情況下,托斯卡尼尼看不清樂譜,卻能依靠聽覺糾正樂團中壹位低音提琴演奏者細微的弓法錯誤。對樂手而言,這位“暴君”所具有的對音樂的準確把握和洞察力,是讓他們“臣服”的最重要原因。

  • 上一篇:拍攝車間機器材料拷貝
  • 下一篇:車上展示的是3D遊戲,所以Unity是這樣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