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漢字來歷的小故事

漢字來歷的小故事

1、中國的文字傳說最早是倉頡創造的,自從有了文字,人類才開始真正進入文明時代。倉頡造字開創了我國文字的先河,是中華文明史的源頭。岐山縣城南三華裏處倉頡廟中的壹通石碑,就記錄了倉頡造字的傳說。

據典籍中的神話傳說,倉頡,號史皇氏,是軒轅黃帝的史官。史書記載,倉頡面長四個眼睛,天生睿德,常觀奎星圓曲之勢,察鳥獸蹄遠之跡,依其類像之形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遠古時候,人們只會說話,不會寫字,要把事情記錄下來很不方便。傳說有壹次,倉頡的母親出外采桑,倉額壹人在家編筐。突然,壹位同年好友跑來告訴他,山上的壹只猛虎將本村壹頭黃牛咬死吃掉了。倉頡十分氣憤,約了夥伴去除害。

臨行前,他在西墻上畫了壹只老虎,又畫了壹個圓圈,裏面點了壹點,意思是他出外打虎,太陽落山才能回來。倉頡的母親歸來,見墻上畫了壹只老虎,旁邊還有壹口井,誤以為自己的兒子被老虎逼得跳了井,氣得暈了過去。

傍晚,倉頡打獵歸來,見娘臉色蠟黃,氣息奄奄,忙問有何傷心事,娘說明了原委,由於過度驚嚇,不久便去世了。倉頡既後悔又難過。從此,他便騎著驢騾,離開家門,體察各地風土人情,記錄方言土語,立誌要造出字來。

那時沒有紙,倉頡便把搜集到的資料記錄在樹皮和葦葉上。驢騾馱得過重,行到今岐山縣境內倉頡廟村時累死了。倉頡不能繼續前行,便尋了座茅草房住下,從早到晚寫寫畫畫,忙著造字不停。

當時,他正琢磨著“出”和“重”兩個字,山上架山本該為“重”,遠行千裏本該為出門在外的“出”,但由於青蛙的聒噪擾亂了他的思緒,把這兩個字給弄顛倒了。他壹氣之下,飽蘸了濃墨,狠勁向旁邊的池塘中甩去。墨點子把青蛙的嘴全都油墨了,青蛙這才不叫了。

至今,這裏的青蛙嘴全是黑的,有詩雲:“倉頡造字思緒濃,小蛙咯咯叫不停,神筆輕點墨封嘴,從此閉口永無聲”。據說,倉頡在這兒造的字非常多,民間有詩為證:“倉頡造字壹石粟,孔子讀了七鬥七,剩下二鬥無用處,撒到鄰邦贈外夷。”

關於倉頡及倉頡造字,在許多辭書典章中均有論述。《呂氏春秋·君守篇》中述“倉頡作書”。《淮南子》記載:“史皇生而能書”。《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

黃帝的記事官員倉頡,看見鳥獸的瓜印蹄遠之跡,知道了從事物的本質及外在表現形態來區別各種不同的事物,這才開始創造了文字。

2、相傳,上古時期有壹條河名為繁水河(今南樂縣梁村鄉吳村北),依河定居著壹個部族,他們靠種植農業和打魚捉蝦繁衍生息。部族首領倉頡,二目重瞳,且是睜目降世,眾人皆稱奇事。

少年時代的倉頡聰明過人,且擅於描摹繪畫。有壹天,倉頡與同伴在繁水河旁打鬧玩耍,忽然從河水中遊出壹巨龜,同伴見狀驚慌而去,獨倉頡於沙地上畫巨龜形狀。

這巨龜受天地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已成靈物。它睜目細看,見倉頡生得虎頭燕頷,日月角起,伏犀貫頂,大耳垂肩,二目重瞳猶似電閃,心中大悅,說道:“天生妳大貴之相,必委以重任。

今天下有壹聖賢之君,以土為德,名為黃帝,妳將來可投奔於他,定成大器。”說罷,那龜飄然而去。後來繁水河泛濫,部落之民無法棲身,四散逃亡。倉頡投奔了黃帝。

黃帝知其擅長描摹繪畫,而且聰明過人,就封他為史官,負責結繩記事。倉頡就把大事在繩上打壹個大結,小事打個壹小結,特別的事情則打壹個特別的結,凡事相連就打壹個連環之結,甚是細致。

有壹年,蚩尤請出風伯和雨師,縱起狂風暴雨,困住黃帝,搶走了大批的牛羊和人民。黃帝不服,讓倉頡帶上結繩前去評理。那蚩尤為人狡詐,否認搶走了牛羊和人,倉頡拿出結繩上前理論,蚩尤卻說如果能叫出人的名字和牛羊的顏色,就立即送回。

由於結繩記事簡單,無法記得那樣詳細,結果黃帝與倉頡失敗而歸。此後,倉頡決心研究出能詳細記事的辦法。

有壹次,倉頡到陽虛山,只見河水濤濤,滾滾東去,忽見壹只大龜背負壹丹書前來,倉頡上前相拜,認出是曾經點化他投奔黃帝的那只靈龜。倉頡便說,為創制詳細記事的辦法而苦惱。靈龜就把背負丹書賜給了倉頡。丹書全用紅色寫成,故稱丹書,文字深奧,凡人不能認讀。

得丹書後倉頡廢寢忘食,朝夕研讀,常仰觀天上奎星圓曲之勢,俯視山川脈絡之象,又旁觀鳥獸魚蟲之跡,草木器具之形,描摹繪寫,造出各種不同的形勢。歷經九千九百九十九日,方成文字。成字那夜,狂風呼嘯天下粟雨,神鬼亂號。

後來,黃帝得知文字造成,召見倉頡問道:“聽說妳借靈龜神書,方成文字,可否壹觀神書?”倉頡把丹書呈上。黃帝觀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寫些什麽,就讓倉頡解說其中的原故。倉頡說:“此乃六體六字之式。壹是象形,是用摹擬事物形狀方得壹種造字法。

如日像壹輪紅日,月像壹彎新月。二是假借。是用借字表音的辦法造字。三是指事,是用符號標出事物的特征。四是形聲,是用意符和音符組成新字的壹種方法。如:“賞”字,“貝”是意符,表示這個字的意義與錢財有關,“尚”是音符,表示這個字的讀音。

五是會意,是合字表義的造字方法。如:明,由“日”“月”兩個象形字組合而成,借日月之強光,來表示“明亮”的意思。六是轉註,是部首相同,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通可以互相訓釋的山有之字。如“老”可以訓“考”。

天下禮儀歸於文字,文字必歸於六書類。黃帝聽後高興地說:“妳將六書更加詳解,布教天下。民得文字,如眼重明,此乃萬世之功也。”

3、上古時候沒有文字,人們只能結繩記事,既麻煩,還不能記載復雜點的事。那時,伏羲的大臣史官倉頡就常常琢磨著,要找出壹套好的記事的方法。

倉頡,姓侯岡,名頡,因是陳他人,所以後人稱其為倉頡。異人有異相。據《歷代神仙通鑒》說,倉頡長相是面似龍顏,嘴愛大大地張著,四只眼閃著電光。倉頡從小愛畫畫,還養了壹頭靈龜隨身帶著,常望著龜背上的紋路發呆。

那天,倉頡來到今洛寧縣興華鄉的陽峪河畔,見風和日麗,就坐在沙灘上歇腳。他隨手掏出懷揣的靈龜,放龜在沙灘上爬行鉆窩。龜行過去,沙灘上流下些橫痛和線窩,與河邊群鳥踏下的爪跡混在壹起。倉頡看看龜紋鳥跡,心裏猛地受到了震動。

他步上河邊的壹座高臺,讓順河風吹涼客頭,擰眉琢磨起來。他忽然想道,這龜紋鳥跡,壹畫壹豎,壹點壹圈,撇捺鉤挑,不比結繩復雜得多了嗎?於是坐下拿細樹枝在地上畫呀畫呀,配合出了現今的文字。

倉頡發明的文字在百姓中推廣開後,人們記事達意不再困難了。為紀念這件了不起的發明,就把河邊的臺子稱為“倉頡造字臺”。

4、有個流傳很廣的說法:秀才識字讀半邊。說的是秀才遇到不認識的字,或懶得查字典,或怕丟面子,有個竅門是讀半邊字。例如:碰上“坷”讀“可”音,碰上“鑼”讀“羅”音。

這類的字都讀對了。可是這個辦法有時又不靈。如挽救的“挽”不讀“免”音,剛愎自用的“愎”不讀“復”卻讀“bì”。妳知道這是為什麽嗎?原來,有些形聲字。

隨著漢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讀音有了變化,已經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讀半邊就要鬧笑話。現在“秀才識字讀半邊”又成了對“秀才”們讀錯字的諷刺。

5、有壹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壹張“戰表”。皇上拆開壹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壹個解得此謎。

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壹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何瑭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

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麽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壹筆。

原信退給了來人。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壹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壹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

  • 上一篇:照片合成制作app,把照片做成視頻的app哪個更好壹點呢?
  • 下一篇:動漫美女蹦迪素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