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伏爾泰資料

伏爾泰資料

伏爾泰簡介

名人姓名:伏爾泰

出生年代:1694-1778

名人職稱: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小說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

名人國家:法國

相關介紹:

費朗索瓦茲?瑪麗?阿魯埃——以其筆名伏爾泰更為世人所熟知——是法國啟蒙運動的主要人物。他學識淵博,身兼百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小說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他是自由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倡導者。

伏爾泰於1694年出生在巴黎的壹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律師。伏爾泰少年時期就讀於耶穌會創辦的大路易學院,以後壹段時期攻讀法律,但不久就放棄了。作為壹個巴黎年輕人,他很快便聞名遐邇:他才思敏捷、妙趣橫生,嬉笑怒罵,皆成詩文。但是在法國舊制度下,有這樣的才華會遭災致險。伏爾泰由於寫了壹些政治詩文,被投入巴士底監獄。他度過了將近壹年的鐵窗生活。在此期間,他揮筆疾書,寫成壹首史詩《昂裏埃特》,該詩後來得到了普遍的稱贊。1718年伏爾泰被釋放不久,他的戲劇《俄狄浦斯》在巴黎上演,獲得巨大成功。伏爾泰二十四歲就已聞名於世,在余生的六十年間,他是法國文學的主要人物。

伏爾泰不僅是語言大師,而且深懂生財之道,他逐漸獨自成為壹個富翁。但是在1762年,他遇到壹些麻煩。伏爾泰已成為自己所在時代的最機敏、最著名的演說家(也許是超乎時空的),但是壹些法國貴族人士認為他缺少壹個平民所應具有的謙遜。這導致了伏爾泰和這樣的壹個貴族羅昂騎士之間發生了壹場公開的論戰,伏爾泰在舌辯中以智取勝,使對方瞠目結舌,無地自容。可是不久以後,這個騎士就唆使壹幫惡棍突然毆打了伏爾泰,後來又把他投入巴士底監獄。伏爾泰答應了離開法國的條件,不久被釋放出獄。因此他前往英國,大約住了兩年半。

伏爾泰在英國的生活是他壹生中的壹個主要轉折點。他學會了英文,通讀了約翰?洛克、弗朗西斯?培根、艾薩克?牛頓和威廉?莎士比亞這樣壹些著名英國人的著作。他還結識了當時大多數主要英國思想家。莎士比亞以及英國科學和經驗論都給伏爾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印象最深的是英國的政治制度。英國的民主和個人的自由與伏爾泰在法國所知的政治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沒有哪壹個英國貴族能發布壹項密令來匆匆把伏爾泰投入獄中。如果以某種非正當理由而把伏爾泰拘留,那麽壹份人身保護令就可以使他立即獲釋。

伏爾泰回到法國,寫出了他的第壹部主要哲學著作《哲學通信》,通常稱為《論英人書簡》。該書發表於1734年,它標誌著法國啟蒙運動的真正開始。在《論英人書簡》壹書中,伏爾泰對英國的政治制度以及約翰?洛克和其他英國思想家做了壹番大體上贊許的描述。該書的問世引起了法國當局的憤怒,伏爾泰又被迫離開了巴黎。

在隨後十五年的大部分時光裏,伏爾泰是在法國東部的西雷度過的。在那裏他成了壹個侯爵聰慧文雅的妻子夏特莉女士的情夫。在她去世後的1750年,伏爾泰應普魯士大王腓特烈私下邀請前往德國。伏爾泰在波茨坦腓特烈的王官裏度過了三年的時光。起初他與才華卓越、智慧超群的腓特烈交往甚密,但是兩人最終發生了口角。1753年伏爾泰離開了德國。

離開德國以後,伏爾泰來到日內瓦附近的壹家莊園定居,在那裏他可以免遭法國國王和普魯士國王的迫害。但是他的自由見解甚至使他在瑞士的處境都有點危險。因此1758年他移居到法瑞邊境附近的弗爾尼壹家新莊園上。在那裏,如果當局找他的麻煩,他就可以有兩個逃跑的去向。他在那裏壹住就是二十年,寫出大量的文學和哲學著作,與整個歐洲文化領袖通信,接待來訪。

在所有的這些年間,伏爾泰文學作品的數量壹直未減。他是壹位難以令人置信的多產作家,也許是本冊人物中作品數量最多的作者,總計起來他被收集的作品***有三萬多頁。其中包括史詩、抒情詩、信件、隨筆、長篇小說、短篇故事、戲劇、以及重要的歷史和哲學著作。

伏爾泰壹向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堅信者,但是當他接近古稀之年時,法國發生幾起驚人聽聞的迫害新教徒事件。在激怒之下,他致力於對宗教狂熱主義進行的壹場智識討伐。他寫了許多本政治小冊子,抨擊宗教上不容異說的言行。他還喜歡在他的每封親筆信上用“Erasez I”infame”作為結束語,意思是消滅臭名昭著的東西。“對伏爾泰來說,這個臭名昭著的東西就是宗教的偏執和狂熱。

1778年,八十三歲高齡的伏爾泰返回巴黎,在那裏參加了他的新劇《和平女神》的首次公演。許多觀眾為他喝彩,呼之為法國啟蒙運動的“偉大老人”。數以百計的敬慕者其中包括本傑明?富蘭克林都曾登門拜訪。但是伏爾泰的生命不久就完結了,他於1778年5月30日在巴黎逝世。由於他直言不諱地反對教權主義,因而不能在巴黎舉行基督教葬禮。但是十三年後,勝利的法國革命者挖掘出他的遺體,重新安葬在巴黎偉人祠。 伏爾泰的作品如此之多,以致用壹篇短文都很難列出他的主要著作。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壹生中所提出的基本思想。他的最堅定的信念之壹就是必須得實行言論和出版自由。有壹句話常被人們認為是他說的:“我不贊成妳的話,但是我要誓死捍衛妳說它的權力”。雖然伏爾泰實際上從未有過這樣的明確聲言,但是這肯定反映了他的態度。

伏爾泰的另壹個原則是他對宗教自由的信念。他壹生始終不渝地反對宗教不自由和宗教迫害。雖然伏爾泰相信上帝,但是卻堅決反對大多數宗教教條,不斷地指出有組織的宗教是根本虛偽的。

十分自然,伏爾泰決不相信法國有頭銜的貴族要比他更英明或更善良,他的聽眾也完全明白所謂的“王權神授說”是壹派胡言亂語。雖然伏爾泰自己遠不是壹位現代式的民主主義者(他有贊成壹個強大而又開明的君主的傾向〕,但是他的主要思想鮮明突出地反對任何形式的世襲制度。因此,他的追隨者大都恰好贊同民主政體是可想而知的;他的政治和宗教思想處於法國啟蒙運動的主流,對1789年的法國革命具有實質性的貢獻。

伏爾泰自己不是科學家,但卻對科學有壹定的興趣,是弗朗西斯?培根和約翰?洛克實驗觀的堅定支持者。他是壹位重要的、有才幹的歷史學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壹是他的世界通史《論民族風俗與民族精神》。該書有兩個主要方面與從前大多數歷史書不同:第壹,伏爾泰承認歐洲只是世界的壹小部分,因此這部著作有很大壹部分是寫亞洲的歷史;第二,伏爾泰認為文化史壹般說來遠比政治史重要。因此他在書中主要是寫關於社會和經濟狀況以及藝術的發展,而不是關於國王及其之間的戰爭。

作為哲學家,伏爾泰遠不如本冊中的其他幾位具有創新精神。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如約翰?洛克和弗朗西斯?培根等其他人的思想,加以重新敘述,使其大眾化。就是通過伏爾泰的作品(比通過任何其他人的都多),民主政治、宗教自由和思想自由等觀念才傳遍了整個法國,以及歐洲許多其他地區。雖然在法國啟蒙運動中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作家(狄德羅、阿朗貝爾、盧梭、孟德斯鳩等等),但是應該說伏爾泰是這場運動的卓越領袖。第壹,他那辛辣的文學風格、長期的生涯和巨多的作品,使他遠比任何其他作家都擁有更多的聽眾。第二,他的思想代表了整個啟蒙運動的思想。第三,從時間上來看,他出現在所有其他重要人物之前。孟德斯鳩的偉大著作《法意》直到1748年才問世;著名的《百科全書》第壹卷於1751年問世;盧梭的第壹篇論文寫於1751年。但是伏爾泰的《論英人書簡》發表於1734年,而且該書發表時他已聞名有十六年之久了。

伏爾泰的作品除了短篇小說《老實人》外今天已沒有什麽讀者,但是在十八世紀卻擁有非常廣泛的讀者。因此伏爾泰在最終導致法國革命的輿論變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影響也不只限於法國:象托馬斯?傑弗遜、詹姆斯?墨迪遜和本傑明?富蘭克林這樣的美國人也熟知他的著作。

把伏爾泰和他的同時代的著名人物讓?雅克?盧梭相比較是令人感興趣的。伏爾泰的整個世界觀具有強烈的理性主義色彩,他比多愁善感的盧梭更多地站在啟蒙運動的主流之中。在十八世紀中,伏爾泰是兩者中較有影響的壹位;但是盧梭是更富有創造性的壹位,今天他的作品影響較大。

伏爾泰簡介

伏爾泰(1694-1778年)

伏爾泰原名弗蘭蘇阿,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他出生在巴黎壹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父親是法律公證人,希望他將來做個法官,但他對文學發生興趣,後來成了壹名文人。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壹親身感安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他深刻地;預見到革命必然到來,他對朋友說:“我周圍發生的壹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種子,盡管我自己未必成為革命的見證人,但它是必然要到來的。”

伏爾泰才思敏捷,壹多才多藝。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語言和諷刺的筆調而聞名。他說:“笑,可以戰勝壹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諷刺封建專制主義而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書被列為禁書,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國門。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國,對英國資產階級的政治、文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研究英國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

伏爾泰寫過大量文學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詩《亨利亞德》、《奧爾良少女》,悲劇《歐第伯》、喜劇《放蕩的兒子》,哲理小說《老實人》。他又寫過不少歷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時代》、《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等。在哲學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學辭典》、《形而上學論》、(4牛頓哲學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響的壹本書是《哲學通信》被人稱為“投向舊制度的第壹顆炸彈。

伏爾泰非凡的才智,銳利的思想以及他對黑暗的封建專制主義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間享有崇高的聲望。統治者也念利用他。路易十五請他當過宮廷史官,普魯土國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為上賓,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見過也,但最終都由他的叛逆由思想而不歡而散。痛苦的經歷使他決心不再與任何君王往來。

伏爾泰尖刻地抨擊夫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壹些狡猾的人布置的壹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他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狂熱作鬥爭,壹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壹些人踩住他的肚子,還有壹些人從遠處痛罵他。”不過伏爾泰並不是壹個無神論者,而縣壹個自然神論者。他認為要統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說“即使沒有上帝;也要造出壹個上帝來”。

伏爾泰信奉自然權利說,認為“人們本質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權利”。’他主張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認為財產權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理想化了,認為最理想的是由“開明”的君主按哲學家的意見來治理國家。在哲學上,他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肯定認識采源於感覺經驗,但他又認為神是宇宙的“第壹推動者他對勞動人民是十分鄙視的,認為他們只能幹粗活,不能思考,說“當庶民都思考時,那壹切都完了”。

伏爾泰作為資產階級思想家,在他的各個方面都有局限性,這是毫不奇怪的。因為在他的身上也深深地打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不過他在反封建的啟蒙運動中作出的巨大的貢獻,還是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

伏爾泰的中國情結

[日期:2005-09-27]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力

2004年11月21日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誕辰410周年紀念日,法國各界舉行了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以緬懷這位法蘭西優秀的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和歷史學家。在伏爾泰主要作品中,他根據元代雜劇《中國孤兒》改編的劇本《中國孤兒》赫然在目,伏爾泰生前對中國文化的喜好與偏愛在中法互換文化年舉辦之際再度被世人傳為美談。

生活在“中國風尚”備受推崇的年代

1694年,伏爾泰出生在巴黎的壹個中產階級家庭。幼年時,他性格內向,弱不禁風,但頭腦卻十分敏捷。父親發現,這個很小就開始寫詩的孩子並不安分,於是先後將他送入耶穌會和法律學校,並托人在海牙的法國使館裏給他謀了個秘書的職位。然而與當地女孩的壹段戀情,卻遭到對方父母的堅決反對,伏爾泰因此丟了工作,不得不重新回到巴黎,並最終走上了文學的道路。

當時,路易十四實行中央集權制,興辦工業,法國社會繁榮興旺,專制制度臻於鼎盛,但路易十四的窮兵黷武和驕奢淫逸也給波旁王朝在路易十六時期的徹底崩潰埋下了禍根。維克多·雨果曾形象地說:“伏爾泰生活的84年,處於君主制的極點和大革命黎明時期。他出生時,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去世時,路易十六已經登基。他的搖籃可以看作是偉大朝代的最後壹縷寶光,他的靈柩是那個地獄般的世界的第壹絲微亮。”

路易十四時代,王族寵臣鐘情於葡萄牙人從東方帶回的中國工藝品,通過文物的收藏,宮廷內外出現了壹種對“中國風尚”的特殊嗜好,而這種“東方趣味”風行的跡象此前就已在法國初露端倪。

早在16世紀,歐洲傳教士便肩負著各種政治使命和文化使命踏上了中國這片陌生而又神奇的土地。他們逐漸抹去“黑袍”上的硝煙,隱去宗教神秘的光環,成為最早的壹批國際漢學家。他們的溢美之辭給中國文化塗上了壹層誘人的色彩,激發了歐洲人對這個東方古老國度的想象。在17世紀的法國,漢學的領先程度已經讓其他歐洲國家望塵莫及,《中華帝國誌》等壹批著作的面世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塑造了壹個“理想的中國”,成為18世紀中國文化熱的主要源頭之壹。伏爾泰也正是從這些作品中開始認識和了解中國的。

《中國孤兒》在巴黎引起轟動

與盧梭等啟蒙運動思想家不同,伏爾泰曾壹度把改變社會面貌的希望寄托在上層人物身上。他與波蘭前國王私交甚好,與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有過忘年之交,與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有書信來往,還深得瑞典國王和英國國王的賞識。但與利益集團的根本對立,以及不畏權貴,堅持信念的性格使伏爾泰多次遭到流放。然而,多年的顛沛流離並未改變他對中國文化的向往與熱愛。

1755年8月20日,伏爾泰根據《趙氏孤兒》改編的戲劇《中國孤兒》在巴黎的上演轟動了法國劇壇。作品頌揚中國道德和儒家文化,在歐洲國家的文化界和文學界產生了很大反響,東方題材風靡壹時。

《趙氏孤兒》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晉國權臣屠岸賈與趙盾不和,趙氏全家慘遭屠戮,門客程嬰與公孫杵臼定計將趙氏孤兒救出,為騙過屠岸賈公孫不惜獻身,程嬰忍辱負重撫養孤兒十數年,終於待其長大成人為全家報仇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劇本最先由馬約瑟神父在1735年傳入法國,當時,“中國興味”正是歐洲人趨之若鶩的時代風尚。伏爾泰就是以馬約瑟神父的法文本為素材創作出《中國孤兒》的。

選擇這壹題材絕非伏爾泰的壹時心血來潮。首先,《趙氏孤兒》震人心魄、催人肝膽的悲劇美與伏爾泰的審美觀正相符合,他的《凱撒之死》和《查伊爾》等劇作都是以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善與惡的激烈交鋒來弘揚道義,借用悲劇的形式喚起人們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其次,伏爾泰認為,《趙氏孤兒》集中體現了中國道德和儒家文化的精髓,故事人物忠誠獻身的精神和成仁取義的品格正是當時法國社會所亟需的。再次,伏爾泰將中國題材引入戲劇創作是出於他對中國文化壹貫的關切和向往。

對中國文化的鐘愛

伏爾泰不僅是壹位多產的文學家,還是壹位富有才華的哲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將非基督教的哲學思想作為攻擊教會上帝萬能神學觀點的有力武器。在伏爾泰看來,哲學家就是愛智慧、愛真理的人,西方古代哲學家並沒有為人類作出道德上的榜樣和倫理上的教訓。他在著作和書信中多次提到中國的孔子,他認為,“孔子是真正的聖人,他自視清高,是人類的立法者,絕不會欺騙人類。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對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1734年,伏爾泰因秘密出版《哲學通信》再次遭到驅逐。在女友夏特萊夫人家中避難期間,他開始著手寫作《論各民族的精神與風俗》(簡稱《風俗論》),這部史學著作歷時16年,直至1756年才完成。書中表現出對中國文明的強烈興趣,伏爾泰指出,在遙遠的古代,中國人便已相當先進,在別的國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國,則用以褒獎善行。同時,他也提出了壹系列疑問:為什麽中國總是止步不前?為什麽中國的天文學成就如此有限?為什麽中國的樂譜沒有半音?等等。在他看來,東、西方人迥然不同,東方人輕而易舉地發現了他們所需的壹切,卻無法前進;西方人雖然獲得知識很晚,卻能迅速地使壹切臻於完善。他推測其中可能有兩個原因:壹是中國人對祖先有壹種不可思議的崇敬,認為壹切古老的東西都盡善盡美,另壹原因則在於漢語的性質。

1778年5月30日,伏爾泰離開人世。臨終前多次拒絕發表信仰聲明,拒領聖餐,不做臨終儀式。他死後教會不準他葬在巴黎,親友們只得秘密把遺體運到香檳省,埋在塞裏耶爾修道院。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革命黨出於對這位啟蒙運動先驅的敬意,決定把他遷葬在巴黎先賢祠,並補行國葬。他的柩車上寫著:“他教導我們走向自由”。伏爾泰從此長眠在巴黎先賢祠中,永遠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憑吊和瞻仰,他對中國文化的癡迷與鉆研也成為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壹段佳話。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小故事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出過壹個意味深長的謎:"世界上哪樣東西最長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沒有它,什麽事情都做不成;它使壹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壹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這是什麽?眾說紛雲,捉摸不透。

有壹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說:"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遠無窮無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為它使許多人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對於在等待的人,時間最慢;對於在作樂的人,時間最快;它可以無窮無盡地擴展,也可以無限地分割;當時誰都不加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麽事情都做不成;時間可以將壹切不值得後世紀念的人和事從人們的心中摳去,時間能讓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時間到底是什麽呢?時間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時間是生命;對於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於做學問的人來說,時間是資本;對於無聊的人來說,時間是債務;對於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來說,時間是財富,是資本,是命運,是千金難買的無價之寶。

伏爾泰性格放蕩不羈,並壹貫諷刺當時的大人物。但有壹天,他將壹名同輩的作家大大的贊揚了壹番。他的壹位朋友指出:

"您贊賞這位先生真是無比慷慨,要知道,他在背後卻經常說您的壞話呢!"

"這樣看來,我們兩人都說錯了。"伏爾泰說道。

哲學家伏爾泰的幾個小故事

死而復生

壹個邊遠省份的讀者給法國哲學家、作家伏爾泰(1694--1778年)寫了壹封洋洋灑灑的長信,表示仰慕之情。

伏爾泰回了信,感謝他的深情厚意。從那以後,每隔10來天,此人就給伏爾泰寫封信。伏爾泰回信越來越短,終於有壹天,這位哲學家再也忍耐不住,回了壹封僅壹行字的信:"讀者閣下,我已經死了。"

不料幾天後,回信又到,信封上寫著:"謹呈在九泉之下的、偉大的伏爾泰先生。"

伏爾泰趕忙回信:"望眼欲穿,請您快來。"

區別

誰也沒有料到,受人尊敬的大學問家伏爾泰竟參加了壹個為人不齒的團夥的狂歡。他為自己找了壹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可第二天晚上,他們又邀請他參加。

"噢,夥計,"伏爾泰神秘地說,"去壹次,不失為壹個哲學家;去兩次,就跟妳們同流合汙啦。"

豈可再乎

1717年,伏爾泰因為譏諷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監獄11個月之久。出獄後,吃夠了苦頭的哲學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謝他的寬宏大量,不計前嫌。攝政王深知伏爾泰的影響,也急於同他化幹戈為玉帛。於是兩人都講了許多恰到好處的抱歉之辭。最後伏爾泰再壹次表示感激說:"陛下,您真是助人為樂,為我解決了這麽長時間的食宿問題,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謝。可今後,您就不必再為這件事替我操心啦。"

慢性毒藥

伏爾泰的咖啡癮很大,壹生中喝了數量驚人的咖啡。有個好心人曾告誡他說:"別再喝這種飲料了,這是壹種慢性毒藥,妳是在慢性自殺!"

"妳說得很對,我想它壹定是慢性的。"這位年邁的哲學家說,"要不然,為什麽我已經喝了65年還沒有死呢。"

錯誤的贊揚

性格放蕩不羈並壹貫譏諷當時大人物的伏爾泰,有壹天將壹名同輩作家贊揚了壹番。他的壹位朋友當即指出:"聽到您這樣慷慨地贊揚這位先生,我真遺憾。要知道,就是這位先生在背後經常說您的不是。"

"這樣看來,我們兩個人都說錯了。"伏爾泰說道。

驗明牧師正身

當伏爾泰到了84歲高齡臥床不起等待死神降臨的時候,壹位牧師自作多情,走到他的床邊,為他祈禱懺悔——這是為垂死者訂購天國飛機票或入場券的壹貫作業,但是,這位老頑固非但不領情,反而追根究底,盤問起人家的身份來:"牧師先生,是誰叫妳來的?"

"伏爾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來為妳祈禱懺悔的。"

"那麽妳拿證件給我看看,驗明正身,以防假冒。"

伏爾泰肖像: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7%FC%B6%FB%CC%A9&z=0

  • 上一篇:風彩子動漫
  • 下一篇:畢業快樂插畫-六年級歡送牌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