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情商真的是硬傷嗎?

情商真的是硬傷嗎?

什麽是“情商”

情商可以塑料嗎?心理學家持不同意見。我們之所以達不到對* * *的理解,部分原因在於概念本身的模糊性。1995,《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丹尼爾?戈爾曼用壹本名為《情商》的暢銷書向公眾介紹了這壹概念。書中對情商的定義涵蓋了情緒能力、溝通能力、自省能力、領導力、自信心、責任感、進取心等N個維度。

彼得。塞拉維和瓊?梅耶爾可以算是“情商之父”。2004年,他們首次提出了情商的概念:它和智商壹樣是壹種可測量的心智能力,包括三個維度:(1)感知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2)用自己的感覺輔助思考和判斷;(3)管理情緒以促進個人成長或健康的人際關系。與戈爾曼相比,這個定義邊界清晰,在實證研究中更具可操作性,但與我們日常的語義學還是有些出入。

我們普通人所說的“情商”,似乎指的是“人情世故”。“這個人情商真的很低”這句話,無非是說這個人還沒有達到人情世故,不善於揣測別人的內心感受和潛在意圖,所以顯得突兀,缺乏分寸。

洞察人情世故在西方心理學界有個學名叫“讀心術”,也可以翻譯為“讀心術”,指的是推測他人的想法、需求、意圖和感受。顯然,它涉及到兩個維度:情感解讀和意圖解讀。

「情商」能提高嗎?

如果采用上述三個定義中的最後壹個,即把情商定義為解讀心靈的能力,我們會發現壹些令人鼓舞的研究結論:情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豐富而不斷提高,它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來塑造的。

1994,美國密歇根大學莎莉?Hatcher曾經通過實驗證明,大學生在學習了壹個學期的人際關系課程後,對自己心智的解讀有了很大的進步。2013,德國心理學家埃裏克?喬治的實驗證明,讀心術的能力在人的壹生中都是可塑的。

妳會迫不及待地問:“有什麽好方法可以訓練和提高情商?”答案也是肯定的。心理學研究表明,閱讀文學(尤其是小說)是壹種簡單而高效的手段。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雷蒙德?在實驗中,馬爾將長期閱讀小說的讀者與非小說讀者進行了對比,發現前者在閱讀他人思想的測試中表現更好。他的同事瑪雅?Gikic通過實驗進壹步證明,讀小說的人越多,越善於觀察人的內心。

“讀心術”背後的心理機制

看小說能讓人變得世故,是不是有點奇怪?如果要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就有必要簡要描述壹下心靈解讀背後的心理機制。

心理學家將讀心術視為大腦對他人精神狀態的模擬。比如電影畫面中,觀眾看到壹個旅行者獨自在茫茫沙漠中跋涉。他雙肩下垂,步履蹣跚,眼神渙散,嘴唇幹裂。很明顯,他被耀眼的烈日和滾滾熱浪帶走了,隨時都會倒栽蔥。看到這壹幕,觀眾自身的口渴體驗被調動起來,大腦中開始模擬旅行者的心理狀態。在幾毫秒內,我們領會了他的感受和意圖——“我渴死了!喝口水,幫幫忙!!"這個模擬之所以有爆發力,取決於大家都知道口渴的滋味,都遭受過熱浪蒸騰的前提。

密歇根大學的阿爾文?戈德曼指出,我們自己豐富的經驗和感受對於心靈的解釋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把理解別人思想的能力看成是壹套具有模擬功能的軟件,那麽我們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就是這個軟件上加載的數據包。壹個有經驗的人之所以善於理解別人的心思,是因為他的軟件加載了各種數據包,可以準確模擬任何情況。年幼的孩子往往不是那麽理解,正是因為體驗還很差——在數據包加載較少的情況下,軟件模擬功能自然相對簡單。

如何通過看小說拯救情商

小說,往往以復雜的人際交往為基礎,重在刻畫和探索人性,所以可以看作是對現實社會生活的模擬。從故事中獲得的情感和體驗,無論是類型還是強度,都堪比現實中的親身經歷。

閱讀小說時,大腦中與現實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神經元會被文字激活,生動的記憶會被頻繁喚醒,在我們的想象中重現,構建起壹個故事畫面。其生動程度令人身臨其境。

科羅拉多大學的妮可?施佩爾等人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記錄了人類閱讀小說時的大腦活動。當讀者閱讀故事時,當人物拉動燈繩開燈時,大腦中控制抓握的神經區域會立即被激活;當閱讀故事的人物走進壹個房間時,負責分析場景的神經區域再次被激活。正是在這樣壹種神經機制的作用下,讀者被五顏六色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而忘我,已經不知不覺地穿越了時空,進入了另壹個世界。在那裏,讀者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故事人物,觀察他們的言行,模擬他們的情緒和意圖,跟著故事走,逐漸對這些虛擬人物的性格形成了全方位的了解。同時,大腦對各種典型人格進行分類,形成“模擬軟件”的“數據包”。隨著品種越來越多,數量越來越多,這個“軟件”的模擬功能越來越強大,心靈解讀的準確率自然也越來越高。

這樣看來,情商並不是“不可改變的弱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通過後天的學習和塑造,比如大量閱讀小說,這種簡單高效的方法或許真的可以擺脫情商的傷害。

  • 上一篇:有關諷刺沒有誌向的人的作文
  • 下一篇:積累作文精選作文5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