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創意寫作》讀書筆記(十八)故事的敘述視角

《創意寫作》讀書筆記(十八)故事的敘述視角

最近寫了幾篇故事,越發感覺到故事,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自身。當我們渴望表達生活,故事的素材,便將源源不斷來到面前。

有了故事素材,接下來就是篩選素材,進行書寫。

篩選素材的過程,也是寫作者想透過素材整合的故事,帶出有意義、有價值的精神產物,包括寫作者希望表達的種種內觀。

對於寫作者來說,不僅可以用故事與外界構建交互關系,而且寫作者更希望筆下的故事能夠帶給讀者良好的閱讀體驗。

因此,簡單概括寫故事的要求:故事既要寫得漂亮,又要寫出意義感。

以上僅是我個人對寫故事產生的壹點膚淺感受。

今天正好閱讀到《創意寫作》關於故事的敘述視角,作如下讀書筆記。

壹、 敘述人稱:誰在講故事

1、 第壹人稱“我”

寫故事中,用第壹人稱“我”來寫,比較容易與故事人物產生聯結,可以快速投入情感,仿佛身臨其境,具有人物“代入感”。

我曾經嘗試過在寫不出的情節裏,把第三人稱換成第壹人稱“我”來寫,結果很快解決寫不下去的問題。

寫故事,事件只是導火索,而人物情感和心理才是內核。

如果寫作者覺得自己只是在寫“張三”、“李四”或者“王五”,他們的情感和心理與寫作者毫無關系,寫作者處於高高在上的“上帝”向下俯視,與故事人物情感和心理壹旦斷聯,那就卡文了。

所以,我認為在卡文時,不妨去檢查壹下,是故事事件的缺少,還是寫作者與人物情感關系斷聯了。找到問題所在,缺啥,補啥。

本書《創意寫作》中對第壹人稱提到兩個特點:

寫作中采用第幾人稱寫更妥,需要依具體故事性質決定。

2、 第二人稱“妳”

本書說, 在文學作品中,用第二人稱敘述是比較少見的。

看壹看本書列舉的用第二人稱寫的作品片段。

用第二人稱寫,可能會產生壹個疑問是:故事的敘述者是誰?

但如果寫作者想用第二人稱寫的話,本書的建議是:不妨嘗試壹下將“妳”作為故事主角。

3、 第三人稱“他”

第三人稱,即有上帝壹般的“他”。在傳統敘事作品中,第三人稱應用非常普遍。

比如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壹段。

本書說,第三人稱是壹種立場客觀的敘述,也稱作無焦點敘述。敘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而是像壹個預知過去、未來的上帝壹般,獲得了極大的敘述自由。

同時,第三人稱敘述賦予極大的創作自由。

4、 復合人稱

第壹人稱和第三人稱的疊加使用屬於復合人稱。

比如,俄國作家普希金的小說《驛站長》中的壹段。

本書還提到:復合人稱的使用給了敘述者很大的自由度,也使得故事變得更加生動,但就操作難度而言,事實上要高於前三種敘述人稱。

二、 敘述視角:站在什麽“位置”講故事

講故事,我們了解由“誰在講故事”後,接下來了解這個“誰”要站在什麽“位置”講故事。

站在什麽“位置”講故事,就是故事的敘述視角。

本書給出敘述視角的定義。 敘述視角也稱敘述聚集,是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特定角度。

假如我們作為聽者/讀者,要聽或者讀壹個故事,我們可能希望講故事的人能夠把故事講得自然、親切,同時這個故事聽/讀起來像是真實可信的故事。

故事的自然度和可信度,這在於講故事的人,采用何種敘述視角。因為敘述視角的不同,決定作者對人物塑造、情節鋪陳的手法運用不同,從而和讀者產生不同的感情***鳴。

比如,作家莫言《生死疲勞》裏,分別通過西門鬧、西門驢、西門牛的視角講述故事。

三、 敘述姿態

視角姿態是故事的另壹個視角。

1、仰視: 常見於偉人傳記作品,是以壹種後人仰視前人偉大功績的姿態來進行敘述的。如《周恩來傳》。

2、俯視: 作者如“上帝”壹般俯視大地上的每壹個生靈,他看到了每個人的命運結局,洞悉世間萬事因果。比如吳承恩的《西遊記》。

3、平視: 講究與人物平等,作者像是作品裏的壹個見證人,客觀平靜地去敘說人物的喜樂悲傷,敘說生活的苦難面前人們的掙紮與困頓,給讀者鮮活之感。比如余華的《活著》。

4、虛誇: 表現為作者們將對生活的感知用文字誇張化,走向極致狀態。比如安妮寶貝早期的文字。

5、介入: 沒有刻意描寫生活的困難,而是通過壹群“都市邊緣人”的所知所感表達著作者對於這壹群體的情感介入。比如馬秋芳的《北方船》。

?

  • 上一篇:學習不了壹會就想玩了...
  • 下一篇:《受驚的小鳥》教學設計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