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獻給愛麗絲曲式分析圖_《獻給愛麗絲》分析研究

獻給愛麗絲曲式分析圖_《獻給愛麗絲》分析研究

1810年,貝多芬認識特蕾莎?瑪爾法蒂,經過熱切的交往,甚至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當時,特蕾莎跟隨貝多芬在短期內學習鋼琴,而貝多芬在1810年4月27日根據她的音樂修養和鋼琴演奏水平創作了這首通俗簡單而雋永的小品,並且在樂譜上寫下了“獻給特蕾莎”的題詞。

盡管篇幅短小,技巧簡易,但是《獻給愛麗絲》卻絕對不是那些“糊弄群眾”的雕蟲小技之作,裏面同樣凝結了貝多芬的充滿個人風格的創作理念。《獻給愛麗絲》體現了相當的音樂創作中的靈活性和簡潔性,其曲式圖示和各段落調性關系如下圖表:

A+B+A+C+A

調性:a F a a-d-a a

從上面的圖示來看,這是壹個典型的呈“ABACA”五部結構形態的古典回旋曲。A部為回旋曲的疊部,在音樂中總***出現了3次,B、C兩部分分別作為第壹插部和第二插部。

A部作為樂曲的疊部,在作品的曲式結構中起著主導和統壹全曲的作用。這個部分總體上是壹個aba的三段性結構,並奠定了樂曲的基本性格――溫柔和恬靜,但又略帶傷感。

貝多芬通過簡潔的寥寥幾個音,很形象地刻畫了這種男女之間“對答式”的音樂語言的對話,從而拉開了樂曲的序幕。接下來的素材b體現為素材a節奏上的模進,調性也轉至a小調的平行大調C大調上。顯得明朗而充滿希望,壹掃之前憂郁的氣質。而且,在音樂形態上素材b也呈現出與素材a“反向”的進行。素材a的第壹樂節為先下行,然後連續幾個上行的旋律模進,但是素材b卻是先上行,接後是連續幾個下行的旋律模進。力度上,此處也從開始的pp轉為mf,呈現出對比形態。

根據節奏模式的相同和調性、旋律進行模式(正反向)、力度上的對比,我們也可以體會到作曲家在這裏很顯然是營造出壹種兩個素材之間存在聯系,卻又不盡相同,有著情感對比的氣氛。這種“對立而統壹”的情感表達,在貝多芬的其它著名作品中屢見不鮮,但在這裏,不正像戀愛中的那種“欲說還羞”、在憂郁的幻想之時又突然出現希望的矛盾心情麽?

最後,音樂回到了略帶傷感的素材a上結束,呈現出aba的呼應結構,也完整體現了作為疊部A部分的調性、音樂情緒。在短短的22小節裏,貝多芬卻用很經濟的手法刻意地營造了壹種形象而生動貼切的音樂形象,可見這首小品是獨具匠心,而非壹般的“雕蟲小技”的作品。

B部為樂曲的第壹插部,調性轉至a小調的近關系調F大調上。節奏模式上仍然是疊部中素材a第2樂節的模進,但是由於調性和旋律行進的差異,此處的情感也就呈現出巨大的差異。結束了連接性質(Re)的1小節後,旋律由f2開始的小動機蔓延下行,但緊接著被打斷了然後上升壹個純4度,在bB音中自由模進再繼續蔓延下行,造成了情感上的更為激烈、更為帶有祈求性質的音樂性格。左手的伴奏也改變了A部的琶音音型而改為更活潑的阿爾貝蒂低音。然後旋律迂回上行前進,在壹個狹窄的音域裏徘徊著,仿佛象征著搖擺不定的感情。同時右手旋律的節奏也打破了A部中的均分樣式,變得豐富起來。附點節奏及倚音、回音的運用也使音樂更加華麗而流暢。

之後,樂曲貫串進入新素材,通過兩次反復的具有環繞性質主題的復奏,結束在a小調的屬終止上,樂曲也回到了疊部的進入。但在這裏,兩個樂部之間的旋律界限則不是那麽明顯,而是模糊進入。

經過省略反復的A部再現,樂曲以貫串手法進入到第二插部C部。在C部中,左手壹直在以同音反復的伴奏型在主音A上作單壹的持續,仿如樂隊裏定音鼓的滾奏,也象征著心情的焦慮。5個小節之後,左手的伴奏由單音變為雙音,加厚了音樂的織體,並在持續的主音下方以1小節為單位附加上壹個上行的半音級進的線條,在第3小節剛好到達了a小調的終止46和弦,並在最後壹拍上將主音下行小2度,縱向形成a小調的屬7和弦,與隨後出現的a小調主3和弦形成了“K46―V7―I”的完滿的、典型的古典終止模式。而右手聲部則以合唱般的織體手法寫作,調性轉至d和聲小調,並形成8小節壹句的平行樂段關系。

之後第2個樂段並行進入,但是在調性和音樂織體上有所改變,是為動力再現。持續音恢復了單音的形態,只不過這次又以它自己為出發點構成了壹貫上行半音級進的線條,經過a小調的導7和弦,然後停在了a小調主3和弦的第壹轉位上。

顯然,從導7和弦到主6和弦這樣作為尾聲是不完滿的,但它確實是采用了尾聲所常用的寫作手法,如持續的主音、和弦式的陳述和力度安排上的漸弱處理等等。貝多芬在這裏又別出心裁的在其後緊安排了壹個屬7和弦的連接,接後是壹個由主3和弦所構成的帶有華彩性質的“曼海姆火箭”音型,此段華彩亦可看作是第二插部回歸疊部時的壹個連接部分。

當旋律沖至最高點時,再由頂端以下行的半音階方式折轉下來,同時力度也漸弱,並在結尾處出現了壹個漸慢的速度標記,緩緩融回樂曲的疊部。最後樂曲在再壹次省略復奏的疊部中結束。

雖然連貝多芬自己也把它稱為“微不足道的音樂”。但是《獻給愛麗絲》卻是不折不扣地體現了貝多芬壹貫的創作思維,裏面同樣凝結了貝多芬的充滿個人風格的創作理念。

(作者單位: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楊建

  • 上一篇:賞析李白《清平樂三首
  • 下一篇:王者榮耀性價比最高的十大皮膚,妳最喜歡哪壹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