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記者采訪常識

記者采訪常識

1.記者采訪的常識和技巧

壹、好奇和懷疑 好奇是獲取新聞線索的源泉 好奇是收集更多新聞事實和深入事實本質的動力 懷疑是獲取新聞線索和深入報道的需要 懷疑更是保證新聞準確、客觀的需要 二、如何選擇信源(采訪對象) 根據主題確定信源 事實性采訪 壹級信源:當事人、目擊者 二級信源:調查者、調查報告、權威機構、 *** 組織、官員 評論性采訪 壹級信源:官員 二級信源:專家、學者 三級信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 信源:專家、學者、媒體界人士 信源和采訪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聞源 信源見木不見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細節 為了某種事業或利益而接受采訪 為了個人出風頭 壹面之詞 三、說服與獲得采訪機會 采訪就象學開車,壹開始有點害怕而且很難。

但是經過聯系,平順地起動,打信號燈、換擋,控轉方向盤,查看儀表器,變得自然。如果妳會怕靠近陌生人,他們就很可能會拒絕回答。

“妳丟出去什麽,妳就得到什麽響應”。 什麽樣的人容易接受妳的采訪?——閑人 如何說服: 1、組織上的安排,最大!! 2、找中間人介紹 3、電話、寫信或其他途徑暗示他“妳不接受我的采訪是妳的損失”(註意態度)做足功課,看看原來的采訪記錄,找找看還有沒有他從來沒有說過的話題;(他的興趣是什麽) 四、如何提問 提問的分類: 1.開放式提問 ——是指提出比較概括、廣泛、範圍較大的問題,對回答的內容限制不嚴格,給對方以充分自由發揮的余地。

這樣的提問比較寬松,不唐突,也常得體。特點:常用於訪談的開頭,可縮短雙方心理、感情距離,但由於松散和自由,難以深挖。

2.閉合式提問 ——是指比較具體、明確、範圍較窄的提問,要求對方回答只能限於提問的具體內容。特點:閉合式提問易突破,常用於深入追問或查證、核實,以及轉換話題,也往往比較敏感,要註意提問的角度和口氣。

不要只問那種只能用“Yes”或“No”來回答的問題。記者的問題應該爭取從被采訪者那裏獲得鮮活的直接引語和細節;獲得被采訪者對事件的描繪或解釋“怎麽回事”“怎麽會是這樣” 最好的提問應該是“閉合式”和“開放式”很好的結合: (1)記者采訪水平高低的試金石。

(2)善問才能取得有新聞價值的材料。 (3)善問能提高采訪效率 提問的方式 正問。

即正面提出問題,開門見山,幹凈利落,壹般適用於壹是記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層次高、社會經驗豐富的幹部、學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側問。

也叫迂回法。記者提問從側面入手,經過迂回,繞繞圈子,然後才回到正題。

比較適合於不善於談話的采訪對象。比如先從天氣、***同興趣等談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 反問 。

又稱激將法。采訪對象由於某方面的原因,不願意回答,記者則從相反的方面提出問題,促使對方思考,不回答不行。

這種形式常見於謙虛不想談、有顧慮怕談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談的采訪對象 追問。記者循著對方談話的線索,緊緊追問下去,問個“水落石出”,“打破沙鍋問到底”。

問話方式不要讓信源感到緊張,說服對方跟妳聊天; 問相關的問題、問有針對性的、有意義的問題;問讀者、公眾關心的問題 問聰明的問題(多數被采訪者願意跟壹個聰明的和了解情況的記者交談,而不願跟壹個自作聰明的人或傻瓜交談); 提的問題要讓被采訪者感到妳是公正的 提的問題要設法觸發被采訪者的榮譽感和自豪感;要讓信源感到他是這方面的專家,有社會影響和威望,感到他是作為專家被采訪的;要讓信源感到他在為社會公眾事業服務; 要讓被采訪者感到,他不回答妳的問題,有損於他的公眾形象;要讓被采訪者感到在伸張正義;要讓被采訪者感覺到他的意見對公眾很重要;在采訪中發現新的問題:發現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爭議的問題;發現錯誤或者被采訪者試圖掩藏的問題。記者要有充分的準備,只有好的提問,才會引來驚人的信息。

被采訪者不願意同不熟悉情況的或愚笨的人討論深奧的問題,或講出可用作直接引語的連珠妙語來。 提問的順序: 先寫下問題清單,有邏輯的排列,以防在采訪中忘記了問題; 按問題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訪時間到了,最重要的問題還沒有來得及問; 令采訪者個人難堪的問題放在采訪的最後,因為到這個階段,記者與被采訪者已經建立了某種相互信任的關系。

(即使在這個時候,被采訪者決定終止采訪,記者也已經獲得了所需要的基本重要信息)。 采訪問題的設計: 妳的讀者會問什麽樣的問題?而不是被采訪者願意回答什麽樣的問題; 最新的事實、最重要的事實、公眾最感興趣的事實?問題要簡短、直截了當、具體; 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問題。

問題越具體、越能獲得具體的數字、事實; 不問浪費時間的無意義的問題;不問大家都知道答案的問題; 不問令被采訪者難堪或顯示他愚蠢的問題 不要問有成見或偏見的問題 為了爭取被采訪者的信任和尊重,衣著要得體。比如,男記者在正式采訪時,應西裝領帶(不能象電視攝像或攝影記者那樣衣著隨便)。

妳的衣著表明妳重視被采訪者、尊重被采訪者。妳尊重他,他就會尊重妳。

否則,他就不會給妳很多采訪時間; 采訪壹定要守時; 重要的采訪在開始時,不妨與被采訪者輕松地交談幾句,使被采訪者放松警惕; 記者要控制。

2.新聞記者采訪時應該註意哪些細節問題

當壹名記者,尤其是當壹名好記者,除了在學校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具備什麽樣的素質? 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包括:不斷學習的習慣;追求真相的執著;客觀公正的態度;準確樸實的文風;甘於吃苦的精神;豐富廣博的學識;寬容善良的情懷;尚儉守德的品格。

記者的素質絕不是天生的和不用經過培養的,壹個成功的記者所必備的素質大都是後天獲得的,而並非遺傳。從我們以上所說到的記者素質看,除了悟性可能有遺傳因素外,其他的都是通過後天的培養與訓練才能做到的。

當然,這種培養與訓練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在實際工作的實踐中訓練是最好的方法,這裏提出三條: 第壹條:就是堅持每天寫作,至少寫1000字,寫什麽內容在這裏並不重要,關鍵是不要停筆的寫。無論大家在哪家媒體工作,不管是電視臺,還是報社,文字寫作能力都是對壹個記者最最基本的要求。

作為職業記者,最低的要求就是要能夠很容易地將妳采集到的新聞和妳對新聞的思考,用文字順暢地表達出來,傳達給受眾。如果連這壹點都做不到,這個記者是做不好的。

任何事情都有壹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不可能有質的飛躍。寫作是記者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領,必須要不間斷地練習才行。

其實,具體寫什麽並不重要,重要是必須強迫自己不停地寫,以此訓練自己的思維和文字表達能力。即使今天沒有采訪任務,也沒有什麽稿件需要交,那麽,也不要讓自己的筆停下來,妳可以抄壹段書,可以給朋友寫壹段話,可以將自己的壹些感受記下來,等等。

第二條:堅持每天看新聞,至少細看十條。將每天的妳認為重大的新聞事件記下來。

而後,對壹些持續發展的新聞事件跟蹤看下去,既看事件的進展,也看媒體對事件報道的方法和步驟,從中體會新聞寫作的壹些規律。 記者工作離不開信息采集,在平日裏就應該讓自己始終不脫離新聞信息的海洋,現在有了互聯網,可以說新聞信息獲取已經變得很容易了。

世界上每天發生的大事,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圖文並茂報道。比如最近有關禽流感的新聞,有關薩達姆受審的新聞。

大家通過查閱相關新聞報道和評論,就可以了解到禽流感在整個國際上是什麽樣的,各國都是怎樣處理這種事件的,從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第三條:堅持對同源新聞進行對比,從中總結新聞采寫的規律性的東西。

經常作同源新聞的比較分析,對我們提高新聞采寫水平是十分有利的,這要從兩個層面來說。 壹個是從記者個人修煉的層面來說,通過同源新聞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記者對同壹新聞題材的不同處理手法,包括角度的選擇、材料的取舍、行文的組織等方面的不同,繼而從中發現哪壹點是自己采訪中所遺漏的,哪壹點是自己所沒有想到的,哪壹點是自己今後可以借用的。

這是壹個不斷的積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壹個有心人,要善於對新聞事件、新聞報道做比較,並通過經常性的、有意識的比較去發現其中的不同,從中培養自己比較分析、吸取營養的能力。 如果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采訪中,時時留意事件之間、新聞作品之間的不同,甄別其優劣,當然這裏的優劣是個人的判斷,然後根據判斷結果取優汰劣,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對自己的發展就是壹種幫助,對自己的修煉就是壹種積累。

在做同源新聞對比時,要不斷地問自己三個問題:記者為什麽要寫這條新聞?記者在這條新聞中寫了什麽?記者是按什麽結構和順序寫這條新聞的? “為什麽要寫”解決的是確定新聞主題,新聞是報道客觀事實的,但絕不是有聞必錄,這裏邊有壹個記者對所報道的事件和內容的選擇,即使記者對所報道的事實不加壹句評論,但面對形形 *** 的事件,為什麽報道此事而不報道彼事,這個為什麽當中就隱含著主題。 “寫什麽”解決的是材料的選擇和舍棄的問題,寫新聞並不是簡單地把事件的過程平鋪直敘地說出來,而是應該選擇其主要的壹點或幾點突出放大。

“怎麽寫”解決的是敘事框架和敘事方式的問題。這裏所說的敘事框架不是新聞的結構,而是在新聞寫作過程中所需要涉及的所有的環節、範疇,包括不能逾越的事實邊界。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要遵從“全面、客觀、公正”的理念,這些都是大家了然於心的概念。問題是,如何將這些概念、理念落實到壹次具體的新聞采訪過程中,落實到具體的寫作環節上。

3.采訪知識都有哪些

1、新聞采訪的重要性。采訪是新聞的基礎、報道的依據,新聞則是采訪的結果。沒有采訪,新聞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采訪的種類很多,與初學者關系密切的,有直接采訪、間接采訪、談話采訪(口頭采訪)、觀察采訪(目擊采訪)、書面采訪等。

3、要系統學習新聞理論,同時,要特別關心當前的形勢,以及黨的重大決策。

4、要學習相關業務知識。

5、要積累知識資料。采訪範圍內的行業和人物,應經常積累材料,收集有關專業知識,有關單位或行業的基本情況,形成適應新聞報道的最佳知識結構,最好是建立起自己的資料庫。

6、制定采訪提綱,采訪提綱壹般分為兩種,壹種是簡單的采訪提綱,拉出骨架就可以了,不用很細,這種簡單的采訪提綱到實際中可能還會有很大變化;另壹種是專題采訪提綱,這就需要有個總體設計,規定好總的采訪目的和要求,以及各單項目的和要求,確定好采訪對象,明確召開哪些類型座談會,等等。

4.記者采訪技巧是什麽

1、提問,是采訪成敗的關鍵。采訪提問是藝術新聞采訪,不可輕視。提問壹定要看采訪對象、新聞事件性質和場合。如何掌握提問這門藝術呢壹是分層次提問;二是問話要抓住對方心理;三百是註意壹些不該提問的問題。

2、在采訪中聽介紹的時候,壹定要邊聽邊動腦分析,盡量啟發被采訪者多談壹些與新聞有關的素材。壹是要善於度啟發交談者講話的願望;二是要善於抓住中心問題;三是要善於抓住細微的變化。

擴展資料

采訪註意事項

1、掌握回與采訪內容有關的基本情況和資料。

2、翻閱與報道有關的文件及歷史和現實資料。

3、註意第壹印象,采訪按時赴約,舉止文雅,彬彬有禮,態度應端正、誠懇、衣著整潔。

4、用身體的動作表示對采訪對答象的理解,采用接近被采訪者身體的位置以便增加彼此的親切感。

5、采訪中要努力與采訪對象交流思想,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建立知心朋友關系才能把采訪引向深入。

5.小記者應具備哪些禮儀知識

壹、當壹名小記者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壹)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全心全意為夥伴服務的思想作風。

(二)要有紮實的文化功底和文字表達能力。 (三)學習掌握新聞寫作,熟悉了解新聞規律業務,掌握新聞工作者具備的技能。

二、當壹名小記者應具備的禮儀知識: 只有當壹名受歡迎的小記者,才能獲取更多、更新、更有新聞價值的新聞。受歡迎的小記者要做到“五個學會” (壹) 學會交往 認識的朋友越多,新聞線索越多。

朋友可以是自己的同齡夥伴,也可以是親戚長輩,還可以是社區鄰居。 (二) 學會觀察 小記者要有壹雙“新聞眼”,每到壹個地方留心觀察周圍的環境,觀察人和事,看到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或發現哪些變化,經過思考、分析、判斷是否有新聞。

(三) 學會聆聽 小記者要有壹雙“新聞耳”,除了每天看電視、聽廣播、還要註意聽老師、同學、家裏人的談話,從中挖掘出壹些反映人們思想動態的新聞。 (四) 學會記憶 作為壹名小記者,首先要在生活中學會運用形象記憶法進行記憶。

用形象法記住采訪對象壹言壹行,這將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才願意接近妳,向妳傾訴。 (五) 學會欣賞 首先要欣賞自己,樹立信心,喜歡自己;還要學會欣賞別人,喜歡他人。

多用大拇指,少用食指。 (六) 學會感謝 記者在采訪時,先要有禮貌的向我有壹頭小懶豬介紹自己的身份和姓名,在征得被采訪者同意後才進入話題。

采訪結束後,要向被采訪者表示感謝,這也是少先隊員必須養成的十個道德好習慣之壹——及時感謝別人的幫助。對曾經培育過自己的良師益友更要學會感激。

(七) 學會參與 小記者不僅要采訪活動,更要參與活動,從中獲得親身感悟——這也就是被我們稱之“體驗式采訪”的采訪形式。

6.現場采訪需要註意什麽事項

人物專訪的提問技巧- - 人物專訪,是記者請新聞人物就專門性的問題進行解答的壹種方式,是記者帶著目的對有關人士進行專門的采訪。

是以記者同人物的談話為主取得直接材料並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壹種特殊通訊。它比壹般報道要詳細而生動。

專訪中少不了采訪對象、記者兩個因素。專訪的特點在壹個"專"字,重點是壹個訪。

人物專訪既強調新聞性、政治性又要強調其可讀性。相對於其它新聞形式,人物專訪可讀性具有親和力。

因此,為受眾所喜聞樂見。 人物專訪難寫在於人們對其要求和關註程度高。

人物專訪難寫在於如何不流於平淡、所寫人物有鮮明特點。如果讀者看完後能記住這個人物,並與其他人物區分開來,這就可以說是壹篇成功的人物專訪。

而鮮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動的細節都取決於采訪的成功與否。記者與被采訪者的交談溝通是最重要的壹個途徑。

采得好采得細,對人物就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就能夠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從而發現人物的閃光點和與眾不同之處,才能更加準確地提煉主題,讓讀者想看、愛看,覺得可信、可親、可學。采訪失敗,就是再精心運作,也寫不好。

采訪的好壞,記者提問的技巧尤為重要,問題提得好、提得準有助於打開采訪對象的話匣子。 筆者認為目前記者在提問中容易出現以下幾點不足:壹是提問過大過空,讓被采訪者不知如何回答。

壹些記者采訪還是喜歡"妳有什麽感想"等"老三問"套話。二是記者口頭表達能力差,提問不能簡明扼要。

問話讓采訪對象不得要領,壹些記者輕問重寫,提問辭不達意,他們往往筆頭功夫過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認識上還有偏見:認為註重口才是講花架子,不務實。筆者經常能看到壹些記者提問,說了好多話繞不到主題上,如問壹個農民企業家,下壹步的打算,是否有意於資助農村教育。

說來說去,不僅把被采訪者說糊塗了,連記者自己也不明白說了什麽。三是記者的采訪態度不端正,也有學識有限。

有的記者提問時信口開河,對對方回答不理解,使對方在心理上產生反感,從而與記者拉開了心理距離。這些都在無形中影響了采訪對象的談話情趣。

被采訪對象容易出現下面幾種情況:壹、主觀上是配合采訪的,但卻由於緊張或激動總是開不了口。來自基層的農牧民、工人容易出現這種現象。

二、消極應付采訪。雖然開了口,卻總是偏離主題,或有意識地回避記者某些敏感問題。

三是采訪對象牽引著記者跑,被采訪者信馬由韁,壹瀉千裏地講下去,記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訪費了不少時間,看似記了壹大堆,要用的卻不多,既費時又費力。 針對以上壹些不足和問題,筆者依據自己膚淺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同行探討。

壹、事先圍繞主題設計壹些重要問題。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事先精心設計幾個問題。

壹些問題可以現場發揮,但關鍵的問題壹定要做準備。記者在采訪前主題明確既可保證采訪有的放矢,也能減少時間浪費。

記者必須要有幾個直奔主題的問題,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計,不打無準備之戰。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記者,用這種方法,效果更好。

壹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臨陣不會慌亂。二是也可以事先練習問話。

幾個問題其實也就是采訪的大綱和思路。有助於記者控制局面,把采訪者引到主題上來。

筆者在采訪壹個商界女強人時,這個女企業家見多識廣,表現欲望很強,話很多卻總跑題。筆者事先設計的幾個問題就用上了,壹跑題,就用壹個問題把她問回來。

二、用內行話提問。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

記者張嘴壹問,被采訪者就能聽出來,妳對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妳對他的工作認識程度有多高。記者問外行話,很難獲得被采訪者的認同,也就無從深談,記者也就難以探尋到被采訪者的內心世界。

記者要與采訪對象交朋友,觸及他最敏感的神經,探索其心靈。最容易找的***同語言就是采訪對象的行業話題。

這對於采訪性格內向、靦腆、有膽怯心理、不易開口的采訪對象有效果。記者可以提問壹些他所熟悉的話題來引導他開口,最簡單就是和農民談他的莊稼施了什麽肥;和牧民談產了幾只冬羔;和司機談車的型號性能。

當然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冒充內行。如記者采訪下崗再就業典型,采訪對象是做針織品的。

筆者以前曾長期采訪紡織行業,對針織較為了解,采訪時順口說出氨綸、細螺紋針、圓形織機等專業用詞,讓采訪對象很驚喜。她認為對她的行業很看重,無形中縮小了心理距離。

這次的采訪用了8個小時,采訪對象把想說的不想說的都說了出來,情況掌握得細、全,通訊寫出來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問輕松話題,安定采訪對象情緒。

對壹些由於激動或緊張不能很快進入狀態的采訪對象,為了讓他們情緒安定下來,記者可以先談與主題無關而又輕松的話題。通過輕松話題讓對方放松情緒,盡快縮短兩人之間的心理距離。

壹盆花、壹段經歷,對壹個問題的看法,或對方的興趣愛好都可以成為提問的話題。筆者在采訪中常采用這種方法。

有次采訪壹位英勇犧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總平靜不下來,筆者就問有關他們女兒的事情,從年齡問到女兒對父親的死如何說的、如何想的。然後就引到了采訪的主線上來。

在采訪殘疾音樂家。

7.現場采訪需要註意什麽事項

現場采訪是節目主持人必備的素質和基本技能。

要想把現場采訪做好,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壹、采訪前的準備 (壹)了解和采訪有關的情況,掌握必要的資料。大到大政方針,小到新聞背景、事件的來龍去脈等等。

(二)了解采訪對象。通過第二手材料,對采訪對象進行充分了解,並善於分析掌握其心理。

對壹些即興式的采訪,應根據現場的氣氛環境、人們對節目的反應,選擇有代表性的采訪對象,這對采訪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三)設計采訪提綱。

根據節目的主題,確定最佳的采訪角度,擬定壹個與采訪對象談話的提綱。(四)精心設計采訪的第壹句話。

節目主持人現場采訪的第壹句話是十分重要的,甚至關系到采訪能否順利地進行下去。采訪的第壹句話,應盡量具體壹些,提出的問題小壹些,最好不提“有什麽感想”之類的“開放式”問題。

要抓住采訪對象和受眾感興趣的“焦點”做突破口,引發開去,使采訪不斷深入、展開。 二、運用好提問的技巧和方法 (壹)不同的環境與場合,不同的采訪對象,要求采訪者有不同的提問、語氣。

在嚴肅、莊重的場合或采訪重要人物、外賓,提問言語要精煉、準確,儀態、語氣要莊重、嚴肅、認真,給人可信、可靠、願意溝通的感覺。在處理較輕松、明快的新聞時,就可以選用生動、活潑的話題,以親切、隨和的語調,讓觀眾在輕松、愉悅中了解人物和事件。

而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提問的節奏應加快,所提問題要直沖要害,以增強報道的時效性和現場感。(二)根據情況靈活運用提問方法。

正問法:從正面提問,直截了當、開門見山提出問題。設問法:提出壹些假設性的問題,以啟發引導采訪對象,談出其某方面的真實感受,並使采訪向深層發展。

還有反問法、追問法、潛問法等等。(三)提問要盡量具體。

只有具體的發問,才能得到具體、有意義的回答。(四)提問應該具有引導性。

去年大慶市讓胡路改造工程剛剛結束,我們采訪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在采訪出租車司機時,對話是這樣的:“師傅,您經常跑這條路嗎?”“是的。”

“這條路以前是個什麽樣?”“以前啊不能提,到處是坑,晴天是灰,雨天是泥。以前我根本不想跑這條路。

現在路修好了,在這條路上跑心情也舒暢多了。”把司機的真實感受直接傳達給觀眾,增強了新聞的可信性。

(五)提問要有深度、有意義。主持人還應善於揣度采訪對象的心理,在采訪過程中發現更多更重要的新聞脈絡,及時掌握提問的方向,深入發掘新聞價值。

(六)註意傾聽、及時反饋。主持人要聚精會神地傾聽。

根據對方談話的內容、神態、語調、口氣等,作出各種合乎情理的反饋。這種反饋,或點頭示意,或眼神表情,都會給對方以積極影響,形成壹個融洽的談話氣氛,使談話層層深入。

三、要重視現場采訪中的屏幕形象 (壹)鏡頭前要有適當的表現欲。主持人在鏡頭前對新聞事件本身要有壹種能動的反映,還要善於控制情緒,根據新聞的不同體裁,該高昂時高昂,該平緩時平緩。

要使用口語和個性化的語言,以展現個性魅力。(二)要善於總結經驗。

歷經不同的新聞事件、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采訪對象,都是壹個新的挑戰,主持人要善於總結其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為更好地樹立出鏡形象豐富自己。(三)加強文化知識和道德修養。

包括壹個人的知識水平、審美情趣、表達能力、思維方法、對問題的洞察力等,主持人的言行舉止要符合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規範。

  • 上一篇:關於1分鐘英語詩歌朗誦
  • 下一篇:以幸福為主題寫作文,自擬題目500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