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甄完是什麽時期的清官第壹

甄完是什麽時期的清官第壹

走進新昌縣鏡嶺鎮巖泉村,壹泓深山裏的巖泉,因走出了“清官第壹”的甄完而著名。

甄完(1392~1465),字克修,號復庵,明朝初期新昌縣彩煙鄉巖泉村(今屬新昌縣鏡嶺鎮)人。

甄完壹生為官清廉,生活清貧,在彩煙山壹帶有壹首流傳很久的民謠,“甄布政,甄布政,長椽細瓦擂鼓門,八十公公作樵夫,七十婆婆織紡錠,兩只小船運菜還缺壹頓……”這首民謠就是甄完清廉生活的真實寫照。“長椽細瓦”,指的是甄完家的房子是用茅草蓋的,“擂鼓門”是說甄家用圓形竹器做門擋風雨,“八十公公”和“八十婆婆”是指這壹對老夫老妻自己砍柴不夠燒,紡紗不夠穿,“兩只小船運菜還缺壹頓”是說兩只鴨子下的蛋當菜不夠吃。景泰皇帝朱祁鈺曾命朝廷特使查清甄完家境之實情,為之感動,特禦賜“清官第壹”金字匾額,以彰功德。

2013年春,甄完故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正式動工興建,2014年6月建成。基地由甄完祠堂、墓園、廉政展覽館等部分組成,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

基地主要依托甄完故裏遺跡,註重對歷史傳統廉政文化素材的挖掘、保護,重點對歷史遺址進行保護性修復挖掘,修建了甄完祠堂和墓園等。甄完公祠是在原甄完祠堂的原址上進行修建,寬24.15米,深29.38米,高9.54米,建築風格為仿明代古建築,分前廳、兩廂、正廳三個部分,內新置雕像、匾額、楹聯,在楹聯文化中融合廉政元素,體現甄完勤政廉政思想內涵。

祠堂兩廂設立了廉政展館,將甄完生平事跡通過連環畫形式,分“孩提求學、進京趕考、清廉為官、造福梓裏”四個時期,編寫成30多個活靈活現的小故事,形象生動的畫面再現了明代新昌籍廉吏甄完生平事跡及其剛正不阿、體恤民情、壹塵不染之形象。同時,在祠堂西北角新建壹電教室,專門設置“新昌清吏”展區,進壹步展示了新昌地域廉政文化,並購置了電化教學設備,播放警示教育片。甄完墓園是對原有甄完墓進行修繕,重新鋪設步道,並在步道兩側設置瞻仰區,種植了松柏、果樹。

歷史上不乏清官廉吏,甄完只是其壹。先賢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讓他們面對權貴不畏不媚,這種人格力量是植根於靈魂深處“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堅韌,是“兩袖清風朝天去”的坦蕩,是“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豁達,是“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忠貞。他們的人格、氣節就是他們肉體裏的鋼筋鐵骨,也是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 上一篇:開放包容的作文素材
  • 下一篇:小學讀書活動如何開展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