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淺析現代箏曲《西域隨想》創作手法的創新

淺析現代箏曲《西域隨想》創作手法的創新

摘 要近年來經過眾多藝術家們的不斷繼承與創新,箏曲風格已不局限於傳統色彩。現代箏曲《西域隨想》是王建民先生采用人工調式的創新曲調,摒棄傳統的五聲調式所作。該曲在傳統素材的基礎上嘗試作品的創新與探索,突破傳統五聲調式的局限而設計新調式,在整個曲調中融入特有的變化音定弦,即在琴碼保持不動的前提下,同樣能夠非常自然地進行轉調。本文主要淺析該曲目創作手法的創新。

 關鍵詞現代箏曲;《西域隨想》;創作;創新

 壹、古箏定弦

 (壹)傳統古箏定弦

 傳統古箏定弦使用的是我國以宮、商、角、徵、羽為代表的傳統定弦法。歷史上,為了解決古箏轉調的問題,前人先後發明了轉調箏和蝶式箏,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和長期的傳承,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古箏和弦壹般表現為四五度疊置的協和和弦,所以從其表現形式上較難達到豐富的效果。不管是縱向復合還是橫向轉調都存在較大的困難,給作曲和演奏帶來了壹定的封閉性,難以有突出的發揮余地。經典的五度生律,大大的限制了古箏曲調創作的題材和風格,演奏技法的固定導致曲調、曲風、韻律等領域難以有創新的突破,當代作曲家在學習和借鑒西方作曲技巧後,其融合性創作過程因此也受到了古箏定弦的限制,因此,尋求壹種創新式的轉變勢在必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工人調式定弦應運而生。

 (二)《西域隨想》的定弦

 此樂曲的定弦方式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焦金海先生稱之為?古箏第壹定弦法?的規範五聲音階中,而是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諸多的變音,即人工調式定弦。人工調式定弦是由當代作曲家梅西安發明的壹種作曲方法,是對傳統調式的壹種突破和創新。我國現代作曲家們在借鑒國外作曲技巧的基礎上,將西方作曲方法巧妙地融合到我國民樂創作領域,推陳出新。尤其是在傳統演奏樂器古箏曲目的創作中,創新式引入了人工調式定弦,打開了我國現代古箏曲目創作新領域和新技巧的新局面,為古箏藝術在當代的持續發展和進步打下紮實的基礎,作出突出的貢獻。該方法是對過去定弦的壹種革命性突破,使用新定弦法重新排列弦序,對整個曲目的曲調、曲風、節奏以及演奏技巧等諸多方面帶來了轉變,給人壹種耳目壹新的感覺,為古箏演奏帶來了生機,同時也深深影響著我國當代古箏創作的方向。

 該曲定弦采用七聲音階(如圖1),完全摒棄了傳統的五聲音階創作,更多地借鑒新疆地區民族特色的音樂調式,由作曲家在作曲過程中根據每個部分的需要來設定。此樂曲的定弦方式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出現了諸多的變音,這種變音的出現,恰好與西域音調相襯,更好的將中原音調和西域音調合二為壹,在樂曲演奏中表現濃郁的西域情。《西域風情》通過人工定弦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新疆地區特有的異域風情,讓人聯想到壹望無垠的廣闊戈壁,絲綢走廊中的駝鈴仿佛就在耳邊響起,維吾爾族少男少女們正在翩翩起舞,該作品已經成為現代古箏創作的壹個裏程碑,在全國範圍內獲得了廣泛的榮譽,也是現在古箏曲目創作的壹個發展方向。目前,類似《西域隨想》采用定弦表現方式的曲目很多,較為著名的有《長相思》和《箜篌引》等。

 二、樂曲節拍、節奏

 《西域隨想》除運用常見的2/4、3/4節拍外,5/4、6/4、2/8、3/8、4/8、5/8、6/8等節拍隨處可見。大量的復合節拍的運用,也是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特色,更加襯托出邊**特的音樂風情,仿佛將聽眾帶到了浩瀚的戈壁灘上,悅耳的駝鈴聲中。本曲采用大量非固定節奏型,節奏復雜多變、重拍鮮明,在旋律的進行中經常有節拍的盈增和虧減,這種創作手法與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特色相壹致。對於古箏創作來講,采用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創作,還原少數民族音樂風格,《西域隨想》的出現無疑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新疆維吾爾族音樂中常見的固定節奏型有2/4節拍的來派爾節奏型。這些富有特點的節奏型在《西域隨想》樂曲的慢板、小快板及快板的舞曲段落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現。從節拍、節奏型分析來看,王建民先生創作的《西域隨想》是古箏曲創作中的壹大創新。

 三、演奏技法

 傳統創作中的作品,通常遵循著固定的演奏方式和技巧。無非是右手遙指、撮弦、快四點的反復使用,左手亦如此。自上世紀80、90年代,像《西域隨想》這類體裁的創新型樂曲的出現,大大豐富了古箏演奏的技巧。④本曲中?叩、擊、拍弦?的獨特音響效果相信令妳過耳難忘。?叩、擊、拍弦?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的創作中,其創作手法與新疆少數民族大型樂舞中的手鼓音響有許多的相似之處,與樂曲所要闡釋的樂思相符合。如《西域隨想》節奏稍快的第三段小快板就是壹個精彩的敲擊音響片段。作者精心設計了三種不同的敲擊方法,即掌擊琴板、握拳擊琴板、拍擊琴弦。在音樂的貫穿發展中,同時融入這三種不同的敲擊音響,將這種非常規的演奏技法形成的?非樂音?音響與旋律音調的?樂音?音響相結合,在對比中達到完美的融合統壹。再加上作者精心設計的壹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節奏組合變化,這種不規則的強烈的音響交替,造成了節奏上的不規律動感,這樣,音色的變化和節奏的變化,幾種可變因素的同時結合,形成了變化中的變化,產生了豐富的音響色彩。在作品第三樂段與第四樂段的連接部,運用無音高的記譜表現方式強調了打擊樂效果,同時結合多處拍擊琴弦的演奏技法,令人聯想到新疆少數民族樂舞中手鼓的音響效果。 四、和聲

 傳統古箏創作中的和弦通常采用大三、純五、大六等和弦音程,《西域隨想》改變之前以五聲調式結構為傳統的樂曲創作模式,在樂曲中大膽使用二度疊置和弦、增三和弦、四度疊置和弦等。其中在本曲的和弦運用中,較多地使用了二度音程,這種音程的使用加強了作品的不協和性,也增加了樂曲色彩明暗度的對比。如在圖2中,兩聲部同時將?7?和?1?並置使用,使和弦中增加了二度的音程,豐富了樂曲的色彩。在圖3中?7?和?1?沒有同時疊置出現,而是滯後,給人帶來明顯的二度音程的緊張感,音響緊迫而富於強烈的表現力。這種音程的使用既表現出濃郁的新疆風情,又描繪出西域戈壁廣闊而空靈的深遠意境,體現了作品的創新手法,別有壹番西域風情。

 參考文獻

 [1]汪莎.《論古箏藝術的傳統與創新》[J].湖南師範大學.2006年.

 [2]王宏.萬新君:西域尋夢 [J]. 新疆藝術, 1998, (06) .

 [3](日)羽田亨:西域文化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1947.

 [4]李肖冰.西域文明的象征--論新疆古代陶器紋飾藝術[J].新疆藝術,1999(03).

  • 上一篇:西域隨想創作背景
  • 下一篇:財富的名言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