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筆記:《談美》朱光潛

筆記:《談美》朱光潛

文/鹿雋

(壹)有審美的眼睛才能見到美

“實用的態度以善為最高目的,科學的態度以真為最高目的,美感的態度以美為最高目的。” 美生於美感經驗

(二)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藝術家在創造時既要能“超以象外”,也要能“得其環中”。

(三)美感與聯想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如果妳不是藝術家,縱有極好的內容,也不能產生好作品出來;反之,如果妳是藝術家,極平庸的東西經過靈心妙運點鐵成金之後,也可以成為極好的作品。”

印象派——這個東西是什麽不重要,它給我帶來的感覺才是最重要。莫奈說過壹句話:我多麽希望我生來是壹個瞎子,我對事物沒有任何概念,然而我可以突然獲得視覺,在我不理解這是壹個什麽東西的時候,我直接把它用畫筆畫下來。

(四)移情作用

所謂美感經驗,是在聚精會神之中,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態的往復回流。在物我同壹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發生。

(?五)藝術生於創造的想象

“靈魂在傑作中的冒險”

藝術的任務是在創造意象,但是這種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飽和的。

(六)無所為而為

? 在《朱光潛美學文集》第壹卷內容當中的第三部分《談美》的開場話裏說到:“藝術的活動是‘無所為而為’的。我以為無論是講學問或是做事業的人都要抱有壹幅‘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學問事業當作壹件藝術品看待,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於厲害得失,才可以有壹番真正的成就。”無所為而為,在於關註做這件事的本身價值和情趣,而非註重做事情的外在結果與利益。

? 就如我熱愛創作這件事情,因為在創作的過程中會令我感受到和捕捉到生活中最平凡、最不引人註意,然而卻是最真實動人的瞬間和細節。每個人的生命感是不同的,我因為喜愛創作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並接受生活中種種好與不好的經歷體驗,使之成為自己的創作營養。在創作這件事當中,看到了我從未“看”到過的世界,這也是“無所為而為”的情趣與收獲。

? 書中言:“在有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環境需要的奴隸;在無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自己心靈的主宰。” 我認為“無所為而為”是初心,是壹種境界,更是壹種修煉。

(七)關於“自然美”

? 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說得好:“自然只是壹部字典而不是壹部書。”人人盡管都有壹部字典在手邊,可是用這部字典中的字來做出詩文,則全憑各人的情趣和才學。做得好詩文的人都不能說是模仿字典。說自然美本來就美(“美”字用“藝術美”的意義)者也猶如說字典中原來就有《陶淵明集》和《紅樓夢》壹類作品在內。這顯然是很荒謬的。

(八)藝術創作的靈感往往來源於其它藝術門類的啟發

? 我們可以知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兩句詩是至理名言。不過靈感的培養正不必限於讀書。人只要留心,處處都是學問。藝術家往往在他的藝術範圍之外下功夫,在別種藝術之中玩索得壹種意象,讓它沈在潛意識裏去醞釀壹番,然後再用他的本行藝術的媒介把它翻譯出來。吳道子生平得意的作品為洛陽天宮寺的神鬼,他在下筆之前,先請斐旻舞劍壹回給他看,在劍法中得著筆意。張旭是唐朝的草書大家,他嘗自道經驗說:“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王羲之的書法相傳是從看鵝掌撥水得來的。法國大雕刻家羅丹也說道:“妳問我在什麽地方學來的雕刻?在深林裏看樹,在路上看雲,在雕刻室裏研究模型學來的。我在到處學,只是不在學校裏。” 從這些實例看,我們可知各門藝術的意象都可觸類旁通。

(九)創造不能無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創造。(全似古人則失其所以為我)

? 凡是藝術家都須有壹半是詩人,壹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創作;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即創作亦難盡善盡美。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於模仿。匠人雖比詩人身分低,但亦絕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這壹點。

(十)藝術本就源於心靈的自由表達。

  • 上一篇:輕敲鍵盤背景素材
  • 下一篇:端午節趣味活動方案2022五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