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熊啟雄的中國客家村居圖

熊啟雄的中國客家村居圖

十年磨壹劍的藝術佳作

品讀熊啟雄的國畫長卷《中國客家村居圖》有感

(壹)

談到當代中國山水畫創作,可用“喜憂參半”的四個字來概括。所謂“喜”者,是應當承認,當代中國山水畫創作出現了自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寬松環境,老壹輩山水畫家青春不老、年輕壹代山水畫家充滿了藝術創作的朝氣和活力,並不斷產生了壹些給人們留下美好印象的優秀作品;所謂“憂”者,是當代中國山水畫界,出現了類似書法界“流行書法”那樣的“流行山水畫”。如流行的復“四王”之古的山水畫風,克隆黃賓虹的“流行黃氏山水畫風”。壹些標榜“創新”的山水畫作品,說筆墨技巧沒有筆墨技巧,畫面幹癟沒有生活實感,沒有藝術美感,沒有文化品位,欣賞那些作品令人感到倒胃口!壹些山水畫家對待傳統,不是真學,做不到李可染先生所提倡的以最大的限度打進去,當然也就不可能做到以最大的限度跳出來。壹些山水畫家變“師法自然”,為師法前人和今之名山水畫家的作品,作為模仿與抄襲的範本。還有是,這些年來也許是由於中國畫“以尺論價”之故吧,無論是花鳥、人物或山水畫,不管題材是否需要,都越畫越大,可是,卻大而無當,大而空洞無物。在當代中國美術界彌漫著浮躁之風的背景下,來品讀與評價著名山水畫家熊啟雄和他的中國畫長卷《中國客家村居圖》,我認為是很有些實際意義的。

(二)

日前,熊啟雄從梅州打來電話,說是他要把自2002年退休以來,前後耗費近十年時間,行程數萬裏,前後數次往返於福建閩西、江西贛南和粵東客家山鄉,艱苦深入生活,在作深入調查研究,考察和寫生的基礎上,在認真學習研究古今之中國畫長卷名作《長江萬裏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與《武漢防汛圖》的基礎上,從構思與著手畫第壹幅草圖開始,先後數易其稿,創作出長300余米、高0.96米的《中國客家村居圖》。希望我能為他出版畫冊寫篇小文。熊啟雄並用快遞寄來了相關圖文資料。在欣賞了熊啟雄的《中國客家村居圖》後,我的精神為之振奮。現實生活中的客家村居是美的,熊啟雄畫作中的客家村居則更要比現實生活中與自然山川融為壹體、相得益彰的客家村居更美,熊啟雄用心地把現實生活中的客家山村的自然美,升華為如古人所評山水畫的,“可以觀賞,可以旅遊,可以居住”的藝術美了。整個畫卷呈現出四季如春的嶺南山水的氣派,山野間郁郁蔥蔥,空氣中雲雨滋潤。客家山村如詩如畫般的田園風光,天人合壹的自然與人文美景,被熊啟雄用其深厚的藝術功力、驚人的毅力與精力,歷經數年之功轉化而成為藝術形象之美,凝固在長達三百余米的巨型畫卷之中。

(三)

客家人是漢民族在從古代“中原”地區,經過歷次躲避戰爭與禍亂的大遷徙後,逐漸在贛南、閩西及粵東壹帶定居下來的、形成了壹支擁有從祖先留傳下來的相似的語言,風俗習慣以及人文歷史的漢族民系,客家人大都是定居在偏僻的山區和相對比較貧窮落後的地區。所以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的說法。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形成了對宗族和祖宗的敬仰與崇拜;形成了對山川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形成了在大自然中創造宜居環境的壹種刻意追求。客家人在建造居屋時,非常重視對自然地理環境的選擇與保護,大都會選擇壹個有好風水的地方做屋址。所建客家宗祠,鬥拱飛檐,巨柱聳立,莊嚴肅穆,周圍必廣植古木以蔭子孫;而到了粵東,就慢慢形成了姓氏祖屋與宗祠相結合,規模宏大,設計與布局方面講究陰陽相生、內方外圓、有中軸線而左右對稱的“圍龍屋”。族中子孫世代相傳壹住幾百年!於是對祖屋周圍的環境倍加珍惜崇敬,對古樹巨巖、泉源路口,老井與河流無不愛護有加,均尊稱為“伯公”神以四時祭拜······,如此世代相傳形成了許多環境優美的宜人居住的古老村落。這些古老民居,承載了客家人從中原傳承下來的古代漢族祖先的人文密碼,從這裏走出了許多書寫了近現代文明史的著名革命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華僑實業家和客商鄉賢等等。

從建築與自然關系角度看,中國客家民居 包括土圍樓、方樓和圍龍屋等民居建築,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之壹。熊啟雄的《中國客家村居圖》是以閩、粵、贛邊山區的客家人居住的民居和環境為表現對象的山水長卷佳作。為了創作這個山水畫長卷,熊啟雄不辭勞苦多次往返閩西、贛南、粵東山區進行考察寫生、收集創作素材。通過深入考察,他驚奇地發現,這些地區正是當年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帶領紅軍浴血戰鬥過的中央蘇區區域。從閩西古田到江西井岡山、從瑞金到梅縣、興寧和大埔等地,到處都留下了當年紅軍的足跡。許多客家民居和宗祠,都曾作為紅軍領導和指揮機關的駐地!也留下了毛主席等偉人對客家民居的贊嘆!從而使這些富有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客家古民居,同時擁有了革命文物和具有歷史保護價值的古建築的資格!而這也使熊啟雄增添了壹種責任感和創作動力!

(四)

熊啟雄為創作好《中國客家村居圖》,在藝術上是頗下了壹番苦功夫的。業內行家都知道,中國山水畫尤其是巨幅的長卷山水畫,在處理畫面的藝術效果時,都會碰到壹個“實易虛難”的問題,那虛的地方,決不是壹般人認為的空白掉就完事了。熊啟雄在處理長卷的“空白銜接”時,手法大膽、技法別致!使用得最多最好的“雲隔法”的處理技法,用“濕染法沒骨畫雲”,巧妙地利用壹筆濃淡沒骨法深淺濃淡壹次過畫去,直至把筆中所含的顏色、水分全部用光為止,達到壹氣呵成地染雲,畫出的雲既有厚度感,又有輕盈漂移感,其形態千變萬化。使三百余米長的《中國客家村居圖》畫面上,壹個個過渡段落都有特定的造型內容。其次是采用“景物漸淡法”虛化處理,就是巧妙地利用山間與景物間的煙霧遮掩區隔。這些部分,必須用近景的實、密去強調出空間。使畫面景物過渡部分變化自然舒適。

再其次是使用樹叢植物區隔與銜接法,這是在山水畫長卷創作中采用的壹種“實而虛之”的處理方法。為了巧妙處理好山水畫長卷的構圖,往往要用壹組組合得很美的錯落有致的樹,平衡畫面場景的銜接,在其後面進行景物大挪移。為了使《中國客家村居圖》長卷在構圖上生動而又富有變化,熊啟雄在長卷構圖時,精心設計每段畫面場景的藝術效果,在具體繪制時用神采飛揚的筆墨,畫出許許多多既富有濃郁的生活實感,又形態自然靈動且很美的樹!人們在欣賞熊啟雄長卷畫面中的這些樹時,看得出它們是畫家來自生活,在生活中畫了大量樹的速寫,按構圖需要進行加工處理的。例如:在梅縣白宮林風眠故居那壹段,作者將故居前白宮河兩岸的古老的杞樹林,組織到畫面中,通過樹的形態的組合排列刻劃,透出壹股如怨如訴的氣氛,使觀者在看到林風眠故居時,聯系起來增添壹些聯想的因素(據當地老者說,這種樹只能在這裏生長,挪到別處就種不活!)。這組樹是用寫生的筆法畫出的!還有那幾乎是客家村莊標誌的麻竹叢,柑桔柚林、松樹和大榕樹等,都被熊啟雄有意識和巧妙地組織進畫面中,這既減輕了人們對視線中房屋那橫橫豎豎的直線條視覺疲勞,又增加了畫面靈活生動的對比變化。

在傳統山水畫中,樹是畫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古代山水畫家對樹木的描繪是下足了功夫的,古代畫家在大自然中欣賞和驚嘆他們所見樹木的形象神奇的美感之余,就“凡數萬本”地對之進行寫生!借助樹木的生長形態特征,盡情揮灑以發揮筆墨技巧。在熊啟雄的山水長卷中,就充分地展現了其畫樹嫻熟的筆墨技巧和紮實的基本功!他畫樹是畫得那樣的揮灑自如。出在熊啟雄《中國客家村居圖》長卷中的那些樹,造型各異、姿態優美、充滿生機、情趣盎然,追根溯源,可以窺見熊啟雄從20世紀60年代在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科求學期間,由於在學習方面深得“上追宋元的”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黎雄才傳授的“黎氏樹法”的三昧,黎雄才先生畫樹,尤其是“黎氏松”,在中國畫界可謂名聲遠播,可堪稱古今壹絕!熊啟雄畫樹,深得黎老前輩真傳,是“成樹在胸”,毫不猶豫,放筆直取!激情盈紙,神采飛揚!《中國客家村居圖》長卷中的樹,是熊啟雄出筆墨、顯技巧的地方。另外,熊啟雄在深入各地進行田野考察時,還十分註意收集房屋周邊的林木的形象素材。熊啟雄對樹可謂是情有獨鐘!

熊啟雄在對長卷畫面進行構圖時,采用了平移換景間隔的方法,從而使他能輕松地把相距幾裏、幾十裏、甚至幾百裏之外的景物,非常自然生動地組合在長卷中。增強了畫面內容的連貫性,從而使《中國客家村居圖》整個畫卷,能給人以大氣磅礴,壹氣呵成的感覺!在畫面處理上,非常重視遠看取勢,近看取質,實處細作,虛處做細,使之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讓觀賞者在每壹段落面前,都要依依不舍地駐足停留下來認真欣賞和品讀畫面的藝術效果。

在表現手法上,熊啟雄采用寫生寫實的手法進行,在寫實中求技法、求效果!堅持中國畫中以用筆用墨為主,賦予適當的彩色以求統壹的效果。力求使《中國客家村居圖》的畫面能展現出樸實、真切、自然、生動、雍容、典雅的藝術效果,既註重傳統筆墨的揮寫抒情,更強調這是全新的現代山水畫!

在造型方面,力求使畫面中出現的農舍屋宇、雜樹叢林、山野溪流、漂移的雲煙,都在真實中透出美感!

(五)

熊啟雄的《中國客家村居圖》完成後,先後在他的家鄉梅州市亮相、在深圳經濟特區展出、接著又於今年金秋季節在山東濟南市展出、引起社會廣泛關註和美術界普遍好評,原中國美協副主席兼廣東省美協主席林墉說:“熊啟雄大器晚成,好樣的熊啟雄用“十年磨壹劍”的精神,畫出如此了不起的山水畫長卷力作,說明熊啟雄厚積薄發的藝術創造力了不起,說明熊啟雄精力好身體好了不起!”

中國設計大師兼著名油畫家,原廣州美院副院長兼設計學院院長尹定邦說:“學生時候為人樸實低調的熊啟雄這個《中國客家村居圖》確實畫得很好,讓人看了覺得現實的客家村居美,而熊啟雄畫筆下的《中國客家村居圖》更美!”

金秋在濟南展出時好評如潮,在當地美術界引起反響。正如原山東省美協副主席、著名畫家吳澤浩先生所說,熊啟雄“以滾燙的心緒、寬闊的胸襟,生花的妙筆所繪制的《中國客家村居圖》長卷,作為客家人畫客家的鴻篇巨制,必將成為客家文化史上璀璨的篇章”。

著名青年畫家、廣州美院科研處處長、林藍教授,在看過壹段《中國客家村居圖》原作後,脫口而出道:“舉世無雙!壹些像熊叔叔這般年紀大的畫家,雖然有這個功力,但卻不能像熊叔叔壹樣有這個精力來畫。而我們年輕人有精力卻沒有這個功力來畫。熊叔叔卻都做到了,真是舉世無雙!”創作者的藝術功力、實力與作者的毅力、精力很好地結合在壹起時,是可以凝練出璀璨的藝術奇葩的!更何況在中國的繪畫史上,許多經典的傳世之作,不少是畫家到老年後創作的作品。傳統的中國畫畫家在藝術功力、學識修養都積聚到壹定程度之後,才能達到所謂“爐火純青”的境界,才能以更平和的心態,在藝術創作中,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聚諸毫端,揮灑自如地呈諸畫面!錢海源

(本文作者錢海源,著名美術評論家兼雕塑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原湖南省美協副主席)

  • 上一篇:五壹視頻素材很可愛
  • 下一篇:關於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PPT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