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新聞采訪對記者有哪些要求

新聞采訪對記者有哪些要求

那麽記者在采訪提問時應做到哪幾點才能與采訪對象進行良好交流?筆者在學習新聞前輩的經驗時,結合自己的壹些體會,認為可以將之歸納為“五要”。在此與同行們***同探討。

壹、要準備充分

記者基本功中有壹項便是訪前準備。訪前準備是采訪中很重要的壹環,被稱為“靜態采訪”。有人把采訪比作“面對面的短兵相接的戰鬥”,這意指采訪是記者與采訪對象在思維上的交鋒。要想取勝必須知已知彼。這種“戰鬥”往往在壹兩小時,甚至幾十分鐘內結束,而為了這短暫的壹瞬,記者往往準備了幾天、幾星期、幾個月,甚至更長。

意大利著名女記者、作家奧麗亞娜·法拉奇談到對鄧小平的采訪時說:“那次采訪很深入、很詳細,用了兩天時間,很有意思。對於記者來說,那是壹次很成功的采訪,不太難。對方合作得很好,應該說是壹次很成功的采訪。我想提的問題全都提了。”這次被法拉奇認為成功的采訪與她訪前的充分準備是分不開的。她在訪問鄧小平以前,看了好幾公斤的材料。從她的新聞稿中可以看到她對鄧小平、毛澤東、林彪、“四人幫”、中蘇、中越、中柬關系都有壹定了解。

同樣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邁克·華萊士給自己定的規矩是在進行專訪前,至少準備好三十至四十個“紮實”的問題;而在通常情況下,他在紙上會記上壹百個問題。

但有些記者采訪前根本不做任何準備,不對采訪對象進行了解,不對相關信息進行了解,也沒擬好問題,出門就向采訪單位要材料,然後匆忙上陣,往往不是提的問題沒擊中要害,就是所提問題有限,找不到話題,采訪中出現“冷場”。回來後只好抄材料了事,結果是寫出的新聞作品幹癟無味。

二、要問具體

新聞作品生動處的來源之壹是細節。就是說記者在采訪時要挖出那些細微的閃耀點,積累豐富具體的素材。新聞是用事實說話的,有了具體的東西,才能深入認識事物。沒有壹個個具體的事實,具體的數據,全是壹般性的材料是難以寫出好新聞的。因此記者提問要具體,不能漫無邊際,也不能大而不當。那種不分場合、時機,動不動舉起話筒就問:“妳現在感想如何?”的采訪提問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的問題太寬泛,對方往往不知從何答起,只能說“我太高興”“太激動”之類。

我國高校擴招的頭壹年,湖南日報社的壹位記者去某所大學采訪,談到該校為擴招進行的保障工作時,接待的工作人員大談特談,但所說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東西,偶然說起新修的壹座澡堂,記者馬上追問,澡堂有幾層?有多少間?可以同時容納多少人洗澡?每周的開放時間是多少?還有沒有其他的新設施?那位負責人很快就將壹些數據提供出來。如果當時記者不問具體,對方很可能就壹語帶過,那麽就得不到具體的材料了,而只有概括性的東西。

三、要有針對性

俗話說”壹把鑰匙開壹把鎖。”記者采訪提問也應根據不同的人提不同的問題。反過來說,就是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采訪對象,或同壹類問題根據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問法。壹般規則是問全局性的問題就找負責這方面的領導或工作人員。要問點上的情況就找基層普通幹部、群眾。要問知識性的事情就找專家學者。

壹次,筆者到部隊采訪,想了解官兵關系方面的壹些情況,於是問壹名戰士:“妳認為當前新形勢下,該如何處理好幹群關系?”結果那位戰士立在那兒,囁嚅半天也沒說出 什麽東西來,後來,我改口問:”妳認為要做壹名受士兵歡迎的隊長,他應具有哪些素質?”這下,戰士反應過來了,馬上談了起來,而且講得還很生動。但如果當時是就這個問題詢問部隊某位高層領導,那麽第壹種問法就比較合適了。

四、要尊重對方

記者的言談舉止、對采訪對象的態度不僅深深影響采訪效果,而且也將影響到采訪對象對記者所代表的媒體的看法。因此,記者在采訪時,壹定要註意禮

  • 上一篇:龍永材料
  • 下一篇:堅持寫作八十天,“簡書”給予了我力量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