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民居構築的藝術特點簡述?

民居構築的藝術特點簡述?

徽派建築是由堂、樓、廊、閣、橋、天井、墻、門、頂、階等基本要素組合而成。這些要素的基本形態是穩定的,很少有大的變化,但其組合方式、方法卻十分靈活多變,相應的也有壹定的規則。其中最常見的如垂直疊加,則可成樓或閣樓、閣橋;水平連貫、重復、圍合、穿插、偏置、遮掩等方式則可組合成各種不同類型的房屋。下面是中達咨詢帶來的關於民居構築的藝術特點簡述的主要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如壹般民居人宅可分為四種:凹型、口型、H型和日型。凹型宅,即中間為廳堂,左右為廂房,堂前有天井的布局;口型宅,多為三間兩進的樓房,實際就是兩座三間式的凹型宅相向組合;H型宅,其實是兩座凹型宅的背向組合,前、後進各有天井,兩旁有廊房,中間為正堂;日型宅,也是三間兩進,每進各有天井,各進之間兩邊均有廊房相連。房屋的多進式重復或偏置,或隨地形而穿插、連貫,甚或多單元縱橫向延伸而圍合成“多進堂屋”。每進壹堂便遞升高壹級,沿山勢陡度立臺階,俗稱“步步高升”,最能體現徽州文化中“聚族而居”講求“親親”思想和家族內尊卑有序的等級制度。徽派建築形態另壹種單體建築———祠堂,是村中最具規模、聳然高出民居的建築,雄偉宏麗,蔚為壯觀。祠堂內設敬奉祖先牌位的寢殿和祭祖的享堂,執族規的議事廳。宗祠嚴格按照中軸對稱分布,照壁、坪坦、坊門、碑亭、儀門、兩廡、祭臺、享堂、前後天井、寢殿、祀座等壹系列建築物均分布在自南往北的中軸線上。從坪坦、儀門到寢殿祀座自前至後逐級上升以擡高地面,使正門樓頂、大堂屋脊、寢殿屋脊在宗祠上空形成壹個超過壹個的高峰。牌坊是徽派建築中的又壹種單體建築,實為封建倫理道德的物化象征。從形態構成看,它包括下部的仿木構基礎單元和上部的樓兩部分。命名常以間、柱、樓的數量而定。明代後期徽州石坊造型上出現立體式的,如歙縣第城內的許國“大學士”石坊,俗稱“八腳牌樓”,整座牌坊采用圍合方法由十前後兩座“三間四柱三樓”和左右兩側“單間兩柱(柱與前後兩坊***用)講三樓”的牌坊組合而成,是四面八柱各聯梁坊的矩形立體結構。前後長11.5m,左右寬6.8m,高11.4m。該坊為四柱三樓沖天柱的石坊模式,結構緊湊,造型豐滿,安穩牢固,莊重肅穆,壯麗巍峨。古民居、祠堂、牌坊被稱作徽派“古建三絕”,當然這不僅僅指其單體的形態,而且還應概指其組群形態構成,包括建築群整體形狀、尺度、色彩、質感、輪廓線等要素的綜合效果,以及其組群方式和規律或章法。

徽派建築的風格與審美

徽派古建築作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中的壹朵奇葩,以山地環境為天然依托,以其中占主體的徽商社會文化作人文底蘊,呈現出其獨特的建築風格。風格壹詞,在建築學中概指建築內在特征的外部顯觀,是“建築物或建築設計的壹種格調,以某種可以認識的方法與別的格調相區別”。有的專家認為“徽派建築風格大體可概括為:古拙、敦厚、凝重、規矩、清逸、精致”。徽州山川秀麗,無需多修飾,村居園林化建築敦厚質樸。土地資源短缺,便普建樓居,緊湊精致。徽州“東南鄒魯”、“程朱闕裏”的文化氛圍,使徽人恪守禮儀,好古守矩。明清徽商鼎盛,賈而好儒,欣賞雅文化簡單自然之美,清逸古雅。商人普遍有精打細算的積習,喜好精致小巧的審美趣味。徽州匠師的制作工藝冠於全國,則更是對徽州建築精致的支撐。徽派建築風格所涵蓋的各個方面及其成因,由表及裏都可歸結為對“徽風古韻”建築風骨的理解及其外在表觀。徽派建築風格,從局部到整體是壹致的。小到民居庭院盆景的裝飾,中為宅第廳堂的布局,大至祭祖的宗祠構建,其風格都是壹脈相承的。如從祠堂的規模、形制和建築工藝方面來看,徽州區呈坎的“貞靖羅東舒先生祠”是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的代表之壹。東舒祠始建於嘉靖年間,至萬歷年間續建成,在後寢屋頂上立柱加蓋壹層閣樓,用以藏置歷代恩綸(聖旨、誥命等),故名“寶綸閣”。祠堂***四進四院,沿中軸線依次對稱,頭門為欞星門,五間六石柱牌坊式木制黑柵欄,天井左右碑亭;二道門為儀門,側有兩廡。大堂五開間,六柱並列,正間屏門上枋懸“彜倫攸舒”金字匾額,為董其昌題書。寢殿崇閣兩層,十二柱並列,九楹外加兩個樓梯間***十壹開間。臺階、扶欄的望柱上均飾以浮雕石獅。後寢走廊前立十根方石柱於臺階之上,柱基為十六角形。七十二根大柱架起縱橫交錯的月梁、雀替,閣前高懸明代孝子吳士鴻手書“寶綸閣”巨幅匾額。這是壹座極不尋常的祠堂,給人的第壹印象是宏闊壯觀,其面闊九開間(為避免超過封建社會營造等級的禁限,開間被分為三組三開間),與故宮太和殿相比,僅少兩個開間。其高臺基、三道飾以浮雕的臺階勾欄,錯綜復雜的木構,在祠堂中實屬罕見[3]。

徽派民居建築的藝術特色

用朱熹的話“冀都天地間,好個大風水”來說,“古時建立村莊之際,乃依堪輿家之言,擇最吉星纏之下而築之,可謂永世和順也”。而戴震則說“:吾郡少平原曠野,依山而居,商賈東西行營於外,以就口食。然生民得山之氣,質重矜氣節,雖為賈者,鹹近士風。”足見徽州先民已註意到風候水土對民俗文化以及建築的影響,自古即有“無山無水不成居”之說。按照民間風水觀念對山、水的吉兇判定“,山厚人肥,山清人秀,山駐人寧”。所以山之厚、清、駐等就成了民居選址的約定標準;同時對水“取其勢之高燥,無使水近,親膚而已,若水勢屈曲而又環向之,又其第二義也”。綜合兩方面的標準,就要求建築的選地講究靠山不近山,臨水不傍水,地勢要求高燥,視野開闊“望向好”,水源充足方便;左右有大山“關攔”,坐向以南北為宜,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對景山,及符合“山管人丁水管財”的五行學說為好。徽州村落選址布局與天然山水融為壹體,大多枕山、環水、面屏,既考慮生產、生活上的便利,又滿足風水說的精神上需求,力求貼近自然,將村落建成以“山為骨架,水為血脈”的有機整體。徽州建築單體形態本身固然表現的是壹種人工藝術美,但壹旦眾多單體建築“大珠小珠落玉盤”似的融入山山水水之中,傳達的就是壹種“繁中有序”的自然美的延伸。看壹下徽州村落的輪廓線,就會發覺這乃是壹系列由馬頭墻邊緣黑瓦強化的水平線所構成的軌跡,其交叉、重復、貫通、遞進、跳躍、轉折,主要反映的是地形的起伏、河流的走向。人們常以“錯落有致”來描述馬頭墻的各種韻律,這個“致”,就是前面所講的內在自然秩序和統壹性,也正是徽州人所刻意追求的壹種獨特的既尊重保護自然,又賦予生機活力的空間模式。徽州民居都比較重視室內陳設,突出部分在廳堂,這是生活起居、親朋約聚、品茶對弈、吟詩作畫的地方。沿天井壹周回廊,壹般用木格窗間隔,其功能有采光、通風、防塵、保溫、分隔室內外空間的作用。木格窗形式多樣,有方形、圓形、字形等。窗雕圖案多采用暗喻和諧音方式,如雕刻壽桃和佛手暗喻“福壽雙全”。雕刻花瓶插上月季花圖案諧音為“四季平安”等等。廳堂正壁上常高懸匾額,下掛祖容像或中堂字畫,設神案,兩邊上置雲板花瓶等物。明廳堂前擺有八仙桌、太師椅;堂兩側設茶幾座椅,兩側壁上掛名人字畫。

結論

總之,徽州傳統民居在構造上,力求建築與自然界融合,使空間生機盎然。在意境上追求詩情畫意,並力求與人相和諧,使之符合使用者心理要則比較考求。徽州民居無論對於建築學、歷史學還是民俗研究、石雕學,都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其豐富的人文景觀更是藝術、旅遊業不可缺少的內容。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初中作文素材運用指南之技法:逆向思維·反彈琵琶
  • 下一篇:我哥給我介紹壹個女孩,要我相親,我不知道該給女孩說什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