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解讀《荷馬史詩》

解讀《荷馬史詩》

古代希臘流傳著大量的神話和傳說,具有優秀的史詩傳統,內容包羅萬象,從天地開辟直到英雄們的豐功偉業,絢麗多采,引人入勝。後來,大概在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裏亞的學者們將這些史詩按所述事件的先後順序組織起來,總稱《史詩組詩》。其中有關特洛耶戰爭的***8部,稱《特洛耶組詩》,除《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外,其他6部皆失傳,只有內容提要和個別詩句殘留於世,使我們約略知其梗概[2]。

根據這些傳說和史詩,特洛耶戰爭的根源是由於特洛耶王子帕裏斯將“送給最美麗的女神”的金蘋果判給了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愛神遂協助帕裏斯拐誘了全希臘的美女斯巴達的王後海倫。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因此組織和統率希臘聯軍十萬人,戰船壹千余艘,渡過愛琴海遠征小亞細亞西北角的特洛耶城,戰爭長達十年。雙方最傑出的英雄是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奧林帕斯山上眾神也紛紛卷入,分別支持交戰雙方。最後,赫克托耳和阿喀琉斯相繼戰死,希臘聯軍采用奧德修斯的計策,用木馬計攻陷了特洛耶城。

《伊利亞特》分24卷,***15,693行,以阿喀琉斯之怒為中心,描述了戰爭第十年初51天中的故事。大致可分三個部份,(1)第1—9卷,阿喀琉斯由於受到阿伽門農的淩辱,女奴被其強占而勃然大怒,當眾宣誓退出戰爭。希軍與特洛耶大戰失敗,不得不派代表懇求阿喀琉斯參戰,但阿喀琉斯不為所動。(2)第10—18卷,希臘方面繼續敗績,情勢危急,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羅斯穿上阿喀琉斯的鎧甲加入戰鬥但陣亡。阿喀琉斯因好友被殺,無限悲痛,決心參戰報仇。匠神赫淮斯托斯為阿喀琉斯打制新的武裝。(3)第19—24卷,阿喀琉斯重上戰場,所向披靡,在決鬥中殺死赫克托耳。特洛耶國王普裏阿姆只身進入敵營,哀求阿喀琉斯,終於將其子赫克托耳的屍體贖回特洛耶安葬。

《奧德賽》也分24卷,***12,110行,以奧德修斯戰後返回家鄉伊大卡島的經歷為中心,歷時十年,大致分為六個部份:(1)第l壹4卷,奧德修斯之子帖雷馬科在雅典娜女神勸說下離家尋父。(2)第5—8卷,奧德修斯告別女神卡呂蒲索,到達腓依基人居住的斯赫裏島,受到國王款待,聽到樂師歌唱特洛耶戰爭和木馬計的故事。(3)第9—12卷,奧德修斯在宮廷講述戰後自己在海上的歷險和漂流經過。(4)第13—16卷,奧德修斯返回伊大卡島,在其牧豬奴尤邁奧的茅舍中,與尋父歸來的帖雷馬科相認。(5)第17—20卷,奧德修斯繼續化裝回到自家宮廷,與向其妻求婚的人和老奶娘見面。(6)第21—24卷,奧德修斯殺死求婚者和背叛他的奴隸,全家大團圓。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基本情節結構就是如此。但是,這兩部史詩究竟是怎樣創作的?荷馬其人其事如何?這壹直是學者們爭論不休的老大難問題,人稱“荷馬問題”。

相傳荷馬原籍小亞細亞附近的希奧斯島,是壹個盲詩人。據說荷馬還創作過《阿波羅神頌歌》,該詩最末說道:“無論什麽時候,有其他旅途中疲乏了的人來到這裏,詢問您們:‘少女們啊,請告訴我……誰的歌聲您們最喜歡?’那時候,您們壹定要用您們優雅的言詞,眾口同聲地回答:‘住在希奧斯石島上的盲目歌人’。”這大概就是荷馬是希奧斯島盲詩人之說的來源,希臘著名史家修昔底德也采用這壹說法。[3]大多數人認為荷馬生活於離特洛耶戰爭不太遠的時代,但希羅多德主張荷馬比自己早大約四百年,即公元前9世紀,除《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外,其他的荷馬作品未必可信。[4]事實上,關於荷馬生平的傳說都很零散模糊,真正可靠的不多。但是,荷馬史詩在古代希臘具有極大的權威,不僅是家喻戶曉,人人傳頌的文學作品,而且是希臘精神文化的源泉和統壹的象征,並被引來當作許多事實和說法的根據。

近代以來,學者們開始對荷馬史詩的創作過程和是否系壹人所作提出了懷疑,因而分為兩大派。壹派為“統壹說”,認為史詩乃文學傑作,具有統壹的藝術風格和特色,因此是壹人所作,作者即荷馬。另壹派為“分解說”,即“小歌說”,認為如此宏偉完美的史詩不可能壹蹴而成,由壹人創作,而且史詩中有許多事實前後矛盾,不相壹致。每部史詩皆可明顯地分解成若幹小歌,是壹些零篇編集而成,有的為後人追加,並經過竄改。兩世紀來,學者們眾說紛紜,莫衷壹是,但總的趨向是歸於“折衷說”。[5]

美國學者帕裏仔細研究了荷馬史詩中重復出現的詞組、短語、詩句和句組,特別是每個英雄和神的名號組合(即名詞和其形容詞的組合)與使用,如“捷足的阿喀琉斯”,“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他發現史詩具有壹整套極其廣泛復雜而又經濟節約的程式化語句,所謂程式化用語就“捷足的阿喀琉斯”、“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等。他發現史詩中有壹整套極其廣泛復雜而又經濟節約的程式化語句。所謂程式化語句就是指“在同壹韻律條件下被固定地用來表達某壹基本概念的詞句”,[6]它們是壹些根據韻律需要而編好的、被重復地使用的、不同長度的詞組和詩句。史詩不是詩人簡單地運用壹個個字或詞創作出來的,它還由大量程式化的詞組和詩句組合而成。不同的詞組適用於不同的場合和詩句的不同部位與空間。同時,在壹定的場合和詩句的壹定部分,也只能重復使用某壹固定的詞組。說它廣泛豐富,就是指有大量的、現成的程式化用語,供幾乎是任何場合和部位使用;而所謂經濟節約,就是指在相似的場合和部位,只能用同壹個固定的詞組,幾乎不能代之以其他的詞組,即沒有別的與之重合的詞組。據統計,荷馬史詩有1/5是由重復使用的詩句構成的,總***28,000行詩中有25,000個重復出現的短語。[7]這些程式化用語符合於配樂吟唱的古希臘詩歌所特有的韻律要求,也便於在沒有文字的條件下口頭傳誦和即興創作。如此大量而固定的程式用語顯然不能出自壹個詩人的創造,而是經多少代民間歌手不斷積累選擇、口頭相傳而約定俗成的。帕裏的發現被認為是20世紀荷馬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就,他被譽為“荷馬研究中的達爾文”。[8]

看來,早在公元前12世紀以前,古希臘已有能配樂唱誦的口頭詩歌流傳,詩人壹身兼為樂師和歌手。詩歌的題材是多方面的,而特羅耶戰爭最為重要。在歷代相傳過程中,無數個無名詩人對詩歌及其程式化語句進行了積累、加工,剪裁和創作。大概到公元前8世紀時,有壹位偉大的詩人即荷馬,將其中壹些短篇(有的已有相當長度)圍繞壹個中心結合起來,統壹加工提煉,使其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和特色,成為大型史詩。這種加工既是編集,更是創作。《伊利亞特》成詩的時間較早壹些,《奧德賽》大概是荷馬的晚年作品,也有可能是他人效法荷馬所作。《奧德賽》中阿吉諾宮廷的樂師諦摩多科正是這些民間詩人以及荷馬本人的寫照。公元前8世紀時,希臘開始出現采自腓尼基的字母文字,但荷馬很可能還是作為口頭詩人來創作史詩的,並未直接使用文字。其後,史詩廣泛流傳,逐步定型。公元前7世紀時,小亞細亞有號稱“荷馬族人”的職業詩歌朗誦者。他們背誦荷馬史詩,不再以豎琴伴奏,手頭已有形成文字的部分史詩抄本。至公元前6世紀,全部史詩開始編成定本,在泛雅典娜祭專門舉行朗誦比賽。以後,荷馬史詩的抄本流傳更廣,日益雜亂,經亞歷山大裏亞的學者考訂分卷,留傳至今。

  • 上一篇:壹般照相館裏都用什麽軟件修圖
  • 下一篇:如何轉載公眾號內容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