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分析初中語文作品的寫作特點

如何分析初中語文作品的寫作特點

感知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中壹種現象的內涵認識的頓悟。作家和詩人經常通過文字和人物、事物、物體和場景的形象來藝術地表達他們的感情。朱自清看到了父親的背影,體會到了“父親對兒子真摯的愛”,從而寫出了《背影》;面對中秋明月,蘇軾情感被觸動,發出了“但願人長久,千裏之外”的感慨,從而寫出了“明月幾時有?”茅盾看到壹排排枝葉緊密、枝條向上的楊樹,想到緊密團結、眾誌成城抗日的北方軍民,寫下了《白楊禮贊》,贊美“象征北方農民,用鮮血書寫新中國歷史的精神和意誌”。以上是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可以說是對生活的深刻理解。眾所周知,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但是,生活本身只是客觀的表象,並不能直接轉移到我們的文章中。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把生活的原材料由粗到細,由假到真,由表及裏,形成更深刻、更正確、更完整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思想。壹篇文章如果沒有壹個更深刻、更正確、更完整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思路,必然成為壹個碎片化的現象列表。這樣的文章如何讓讀者從中得到明確的啟示?所以,要想讓文章的主題清晰、深刻、有新意,就要培養理解生活的能力。要理解生活,就要思考生活中最普通的細節,提煉出感情中最深刻的亮點。壹個同學在作文裏寫了這樣壹件生活中的小事:“壹天早上,我在上學的路上,看見壹群小學生在跑步,只見他們滿臉通紅,腦袋冒著熱氣。”突然,我的目光落在壹個瘦瘦的小男孩身上。也許是因為體力不支,小男孩落在後面,看到他氣喘籲籲。這時候想到自己克服困難,中考前長跑訓練的感覺,突然覺得自己也是同病相憐。我忍不住對那個小男孩喊:“加油,追上來”。這個學生從這件事裏“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只要有信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這是壹個同學對生活的感悟,他能從平凡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深層的意義。用心靈理解生活,是培養我們理解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徑。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觸動了我們的內心,我們的筆下也會充滿真情實感。寫親情的文章是常事。怎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那妳壹定要親身體驗生活。有了強烈的感覺直覺,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有個同學在壹篇作文裏寫了這樣的話:“進入高中後,偶爾在飯桌上,當壹家人因為我講的壹個有趣的校園故事而談笑風生,或者媽媽批評我吃肉太多的時候,爸爸突然想起壹件事,說‘真的,有壹天我女兒去了另壹個地方,我家冷清了幾分鐘;我們倆壹人吃不了半斤肉,只好買個冰箱。”然後嘿嘿壹笑。我和媽媽也笑了。然後我就沈默了,直到我提起另壹個話題。如果正巧我在出門‘遠行’前開始了這段對話,我媽會在沈默後以給飯加菜為借口躲在廚房裏抹眼淚。”這位同學寫了壹個很普通的家庭生活場景,字裏行間卻有濃濃的親情。我們來看看她從上面的描述中學到了什麽:“其實這個家庭關系其實不僅僅屬於我們這個家庭,也屬於天下的父母和孩子。世界上有很多規則可以例外,但恐怕壹個慈善家必須先愛他的親人。”在這裏,壹家之情被升華為人類普遍的親情,這顯然比常見的寫親情的成分要好。她的生活細節也是我們常見的。問題是我們很多人並不是真的用心去感受,或者說感受的並不深刻,而這位同學是真的用心去感受親情,所以她的文章要深刻的多,有新意的多。
  • 上一篇:菜鳥玩。。。熱血英豪。。。。
  • 下一篇:筷子,調羹(勺子)是誰什麽時候發明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