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從王維山水詩看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意蘊 王維的山水詩

從王維山水詩看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意蘊 王維的山水詩

摘 要:園林意境和詩歌意境的營造,壹靠實物,壹靠語言、色彩,雖然借助的工具不同,但卻在追求“境生於象外”的審美效果上展現出了默契。本文試以王維山水詩為切入點,從光影聲色、空間結構、意境創造的角度出發,解讀中國古典園林的詩意之美。

關鍵詞:山水詩 古典園林 審美意蘊

中國古典園林建築靠的是材質的堆砌,堆砌恰當布局合理的材質是構成建築珍品的前提。同樣的道理,詩靠的是文字的組合,組合巧妙的文字亦會成為絕妙的精神珍品。園林建築與山水詩看似關系不大,可壹旦放入到藝術的境地裏頓會發現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文選取了中國古代山水詩的巨擘——王維,從其山水詩中窺探中國古典建築精靈——園林的審美意蘊。

壹、光影流動

光影流動之美不僅在詩,更在園林建築,詩中無此則無味,園林無此則無生命。故歷來無論作詩還是造園均十分重視光與影組成的旋律。

《鹿柴》中“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竹裏館》中“獨坐幽篁裏,明月來相照”,《鳥鳴澗》中“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等都展示了壹種陰明交錯之美,而“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憑鏡借景,使景生鏡中,化實為虛將青蓮山公園的意境凸現出來。“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斤竹嶺》)則以湖應山巒之景,假遠山於近景。“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漪”(《柳浪》)以清漣映岸邊柳樹,虛實相映,意境大開。詩人沿堤植柳,綠蔭匝地,層層幔帳,垂柳拂水,隨風飄揚,風姿綽約,令人產生浩渺蕩漾之感。

而園林建造者借助於水、鏡、窗,與假山中錯綜復雜的洞口,靠水和鏡將陰暗之處變得明亮,通過怪石、林木、屏障、花墻、券洞、遊廊,曲徑的方式使光影流動,匠心獨運地令自然山水的靈動之氣、陰晴殊壑在方寸之間施展開來,使整個建築結構呈現出壹種藝術的美感。無錫“寄暢園”坐落在惠山東麓,園景布局以山池為中心,巧於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東麓山勢作余脈狀,又構曲澗,郁盤亭廊、七星橋及清禦廊等則繞水而構,與假山相映成趣;園內大樹參天,竹影婆娑,蒼涼廓落,古樸清幽,在光與影的流動中展現出無窮的審美意蘊。

二、空間布局

詩講布局,建築亦講布局。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前句以橫平的地平線加以垂直的孤煙,後句以前伸的黃河加以盡頭渾圓的落日,孤煙借大漠之景,落日借長河之景,通過“借”來凸顯意境,簡潔而富有變化的線條構成鮮明的形象特征,具有強烈的視覺審美效果,正如計成《園冶》所言,“夫借景,林園之最要者也。如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筆先,庶幾描寫之盡哉。”畫面的布局,遠近高低的組合也是形成美感的關鍵,如“千裏橫黛色,數峰出雲間”(《崔樸楊兄季重前山興》),遙望千裏,橫亙著秦嶺山脈,高聳的山峰挺拔雲間,橫平之中隔出豎直來;“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在倏忽變化之中盡顯層次之妙;“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壹夜雨,樹杪白重泉。”(《送梓州李使君》)以樹為近景,以泉為遠景,泉如掛在樹梢上壹樣,顯現出別致的遠近層次,逗引人無窮的想象。

古典園林中的亭臺樓榭屋頂不拘壹格,但均顯現得節奏平緩、層次多樣、整體和諧,於不拘中凸顯法度,於法度中流露情趣。蘇州留園的冠雲樓借虎丘之景,拙政園兩宜亭借隔墻之景,西安大唐芙蓉園西借大雁塔之景,南借南山之景,收別景於己中,講的就是借的效果。而《臨湖亭》中“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則巧用小中見大,以四面盛開的荷花烘托岸邊的亭臺。蘇州最小的宅院“殘粒園”面積僅僅140平方米,僅相當於拙政園“遠香堂”的面積,其采取以水池居中,山石和圍墻合圍水面,僅在墻角起假山壹座,山有石洞以增加空間環繞和層次,池岸或立假山、或植林木,沿池行走,步移景異,園林小中見大,意趣盎然。

三、意境創造

“意境”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壹個美學概念,在唐代已經開始形成,到了明代和清代作為美學範疇已經運用得相當普遍,其中以王國維的研究最有代表性。他在《人間詞話》中曾批評姜夔,“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在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壹流之作者也。”可見,王國維所說“意境”高低的重要標準就是要“言有盡而意無窮”。

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有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當點出了王維詩中巨大的審美意境。且看《鹿柴》於空山中寫空靈之境,聞人語響,卻始終不見人,園林遠借山景,人隱山中,著力顯現著壹個“靜”字。《竹裏館》以動顯靜,於“隱”中寫青苔上的幽景,意味旨趣亦與《鹿柴》相仿,避讓之中寫“獨”和“幽”。人坐幽深的竹林中,無人打擾,園林主人與園林翠竹融為壹體,在虛實相生的幽暗林景和明月清輝中體驗某種純明之境。中國古典園林的創造源於自然,高於自然,人工和自然巧妙結合,在有限的空間運用無限的組織,在虛實相生和藏露起伏中留給人心理上巨大的審美空間。詩的意境與園林的意境驚人的壹致,故李東陽盛贊到:“淡而欲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迫,難與俗人言。”(《懷麓堂詩話》)。無論是詩還是古典園林,這種巨大的審美空間總會於有限中生出無限,從而將其無限放大。對此鄭板橋有很好的論述“十笏茅齋,壹方天井,修竹數竿,石筍數尺,其地無多,其費亦無多矣。”宅院雖小卻“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景,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意境無限,令人回味無窮。

四、結論

筆者嘗試以對王維為代表的山水詩之美的品味來曲徑探幽,切入對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的審美意蘊的深入解讀,以期為精神化事物與實物化事物的審美搭建壹座橋梁,拓寬文學作品的審美路徑,開辟建築文化新的審美標準。

參考文獻:

[1] 陳鐵民選註,王維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版,第443頁。

[3]祁嘉華,美學視域中的建築與文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6(4)。

作者簡介:王琳(1988-),女,山西運城,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文藝學研究方向。

  • 上一篇: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科璋的事跡是什麽?
  • 下一篇:八年級美術教學工作總結5篇_美術教學總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