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常見議論文引用的古詩和論據

常見議論文引用的古詩和論據

議論文寫作指導:善用古詩文材料作論據

中學生多讀壹些課外書,博聞多識,自然可以提高壹定的寫作水平.但限於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不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高考作文時,常找不到寫作的切入點,無從下筆;苦於“囊中羞澀”,沒有素材,無話可說.這時,我們不妨思維多變壹點,頭腦靈活壹點,借用課本材料中平常人們引用得少的但又能確切有力地說明觀點的材料作例證,有時也能夠寫出考場佳作.課本的材料包括課文實例、課內名言名句和有關寫作的知識短文,可以說積累課本材料是醫治作文“硬傷”的良方.下面,就賞試給大家分類整理、介紹、提示壹些可用的古詩文論據及運用材料的方法:

壹、壹個材料幾個角度

古詩文有些材料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下面我們試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例進行分析:

可從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際遇進行思考:如藺相如的角度(從他處理與廉頗的關系角度立論)、廉頗的角度(從他與藺相如的關系角度立論)、秦王的角度、趙王的角度、宦者令繆賢的角度(從他推薦藺相如的角度)等.

同壹個人也可以從不同的方面立論:

(1)從藺相如處理與廉頗的關系角度立論:從藺相如處理關系的動機來看,提煉觀點:凡事要以大局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從藺相如處理關系的結果來看,可提煉觀點:多壹點寬容.

(2)從廉頗與相如的關系角度立論:從廉頗與相如最終和解的結局可提煉觀點:要勇於認錯、改過;從廉頗起初負氣尋釁可能導致的後果來看:廉頗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貶損相如.如果他遇到的對手不是相如,或是相如聽了門客的勸告而與之鬧翻,造成龍虎相鬥的局面,難免給敵人以可乘之機.可見,身居高位者壹言壹行幹系重大,稍有不慎就會危及國家利益.對他們因計較個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錯誤,是不能原諒的.因此可得出結論:不能為滿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錯誤.

(3)從繆賢推薦藺相如的角度來立論:

從事件本身來看:在事關趙國國家尊嚴而君臣又束手無措的情況下,如果推薦的人不能擔此重任,那麽繆賢難逃罪責;繆賢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為國分憂.可提煉觀點:舉薦人才要有膽有識.從繆賢舉薦過程來看:繆賢不惜公開“隱私”,不顧及自身利益,不惜貶損自身形象.這個心底無私、襟懷坦白的宦者令確實令人擊節贊嘆.可提煉觀點:祖國的尊嚴高於壹切.從舉薦的結果來看:壹般說來,高風險應有高回報.可是,繆賢除損失壹位足智多謀的門客之外,不曾有廉頗那樣的嫉妒之心.應該說,是繆賢玉成了相如,使之脫穎而出.這種成人之美、不思圖報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無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奮,油然而生敬意.可提煉觀點:付出不圖回報.

二、幾個材料壹個角度

有些古詩文材料雖然不同,但把它們加以重組、整合,會發現它們還是可以用來說明同壹觀點的:

(壹)鋪敘美好親情和友誼

1.親情友情

(1)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

(2)家,是安樂窩,是避風港,那裏有天倫之樂,有濃濃親情.陶淵明擺脫官場的束縛,急往家裏奔去,“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可以“登東臯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歸去來兮辭》)

(3)“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李密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陳情表》)

2.子女教育

(1)焦母越俎代庖,橫加幹涉,使得子女變成了父母操縱的機器,導致出現焦仲卿、劉蘭芝“自掛東南枝”“舉身赴清池”的悲劇.為人父母者,警惕啊!(《孔雀東南飛》)

(2)趙太後因不希望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換取齊國救兵,盛怒之下,發出誰再勸說,“老婦必唾其面”的惡毒說話.作為父母不能只考慮子女眼前的安樂,使他們養尊處優無功食祿,而應為子女作長遠打算,這才是對子女真正的愛護.(《觸龍說趙太後》)

3.團結合作

(1)藺相如後來“位在廉頗之右”,不壹定鬥不過廉頗,但是,他深知“兩虎***鬥,其勢不俱生”的道理,於己於國都不利,因而處處忍讓,最後得到“將相和”的可喜結局.(《廉頗藺相如列傳》)

(2)戰國時期的六國雖然強大,但並不團結,甚至彼此隔岸觀火,勾心鬥角,居然被地處西北的秦國各個擊破,這種貌似強大而其實壹盤散沙的現象,不值得我們深思嗎?(《六國論》)

(3)韓愈批評“恥學於師”的風氣,提倡“不恥相師”.妳虛心求教,必有進步;妳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能促使自己提高.(《師說》)

(二)關註社會現實和生活熱點

1.居安思危

(1)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諫太宗十思疏》)

(2)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自己立場不穩,就會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壞人拖下水,當年孔子就語重心長地說:“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季氏將伐顓臾》)

(3)從後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後失天下的歷史教訓中,可以看到只有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才能保住社稷.歐陽修就曾感嘆道:“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伶官傳序》)

2.民心向背

(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諫太宗十思疏》)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諫太宗十思疏》)

(3)民歸之,由水之就下.(《孟子見梁襄王》)

(4)秦可以滅六國,統壹天下,卻二世而亡.賈誼分析道:“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秦的教訓,似老生常談,但對於今天,仍有借鑒作用,如果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領導幹部不為人民謀幸福,也壹樣會遭到人民反對的.(《過秦論》)

3.情與理

(1)街亭失守,“孔明揮淚斬馬謖”,精彩感人都在“揮淚”二字,“斬”體現法紀;“揮淚”體現人情,不管人情如何深厚,最終還是“斬”.從壹千多年前的這個歷史故事,我們不是可以悟到壹點什麽嗎?(《失街亭》)

(2)李密是前朝遺臣,拒任當朝的官,是會引起皇帝猜疑的,幸而他的壹篇《陳情表》,寫得入理入情,如“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贊嘆他的孝心.(《陳情表》)

4.環境保護

(1)孟子曰:“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已意識到保護環境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寡人之於國也》)

(2)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財富,保護文物,是我們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職責.今天,象項羽那樣壹把火將阿房宮燒掉的行為應該沒有,但是,漠視、蠶食、占據、破壞文物古跡的現象則經常發生,這些現象,和項羽的所為其實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阿房宮賦》)

(三)省察價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1.逆境成材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也.(《報任安書》)

(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滕王閣序》)

(3)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十年積聚,壹朝滅吳,報了家仇國恨.(《勾踐滅吳》)

2.骨氣品格

(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

(2)屈原始終保持高潔的品格,不與濁世同流合汙,“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自投汨羅以死”.(《屈原列傳》)

3.愛國正直

(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

(2)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人,總會受到後世景仰的.就如諸葛亮,杜甫感嘆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遊贊美他“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近體詩八首》)

(3)觸龍以滿腔的熱情和主人翁的態度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為國家排憂解難,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觸龍說趙太後》)

(4)象鄒忌那樣,即使是普通公民,也應當積極向有關部門和上級領導提出意見和合理化建議,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鄒忌諷齊王納諫》)

(5)國家有難,文種挺身而出,於責備君王之中隱見其忠貞,不愧為治亂之賢臣.(《勾踐滅吳》)

4.價值取向

(1)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趣異也.(《報任安書》)

(2)如果“五人”不是“激於義而死”,以他們“草民”“蟻民”之身,又怎會讓張溥寫出《五人墓碑記》而流傳至今,讓我們也記住他們的壯烈行為?(《五人墓碑記》)

(四)歷練人生觀念和思想方法

1.自信自愛

(1)天生我材必有用.(《將進酒》)

(2)不要看輕自己,不必自怨自艾,只要妳有壹技之長,妳就可能在這方面勝過別人.“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3)項羽坦率粗豪,自大輕敵,寡謀輕信,優柔寡斷,有勇少謀,最終讓劉邦跑了.(《鴻門宴》)

(4)要想不盲從,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與朋友遊褒禪山,本來可探得奇景,但由於有人打退堂鼓,結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後,才發現,“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2.膽識謀略

(1)藺相如只身入強秦,完成了壹項很難完成的任務,沒有過人的膽識,怎可成功?(《廉頗藺相如列傳》)

(2)燭之武,壹位老頭子,孤身勸退強大的秦國軍隊,保存鄭國,何故?靠的是超人的膽量.(《燭之武退秦師》)

3.說話藝術

(1)鄒忌並未單刀直入向齊威王進諫,而是用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小事來講道理,現身說法,明白具體,說理深刻,委婉動聽,使人易於接受.(《鄒忌諷齊王納諫》)

(2)在趙太後盛怒之下,觸龍依然敢於去勸說,而又居然勸說成功,何也?無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心比心而已.(《觸龍說趙太後》)

(3)燭之武以退為進,柔中有剛,循循善誘,娓娓說理,移花接木,巧用激將,終於勸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

4.自知之明

(1)面對贊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鄒忌諷齊王納諫》)

(2)河伯壹開始看到黃河如此壯闊,暗暗高興,“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但見到大海後知錯能改,慨嘆“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秋水》)

5.堅持不懈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

(3)從王安石遊褒禪山的經歷中,我們可以悟出:治學、處事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意誌和“深思慎取”的精神.(《遊褒禪山記》)

6.善於應變

(1)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屈原列傳》)

(2)面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勢,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善於應對,逃過壹劫;而項羽則是個自大而死板的人,結果放虎歸山,氣得範增大罵“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

7.善納雅言

(1)齊威王是壹個開明、有作為的君主,能從諫如流,聞過則喜,勇於改革,使齊國大治.(《鄒忌諷齊王納諫》)

(2)越王勾踐面對臣下的進諫,虛心接納,求賢若渴,“執其手與之謀”;吳王夫差卻剛愎自用,倨傲縱敵,身死國亡.(《勾踐滅吳》)

三、運用古詩文材料的幾種方法

(壹)巧妙借用,故事新解

可根據高考作文命題的主旨要求,借用古詩文教材裏的人物和故事,進行創新思維,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意義,推陳出新.例如2001年河北考生的《題烏江亭》文中的項羽就借用到《鴻門宴》(高中語文教材第壹冊)的壹些內容,但項羽不再是壹個“有勇無謀”“偏聽偏信”“剛愎自用”的“莽漢”,不再是被範曾罵為“豎子不足與謀!”的“蠢才”.作者撇開名家的爭論,拋棄名家的點評,獨以“誠信”論英雄,獨抒己見,塑造了“壹個沒有舍棄誠信的男人”,“壹個頂天立地的”悲劇英雄形象,作者熱情地贊頌了項羽的“果敢”、“豪邁”、“無畏”、“直言不諱”.“於是妳在烏江,妳完成了壹個沒有舍棄誠信的男人的形象.”“妳不朽,妳最終戰勝了劉邦,以妳的誠信,刺劉邦於後人的口碑之下!”作者於舊文中創新解——誠信,既尊重原作,又獨辟蹊徑,使人感到既熟悉又新奇.

(二)巧妙化用,故事新編

借助教材原作,重新創設故事情境,進行故事新編.從名著中尋找“空隙”,擴展為富於想象性的空間,不僅需要有對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膽假設”、合理虛構的精神.

2004年江蘇高考作文《〈孔雀東南飛〉新傳》根據作文要求“以‘水的靈動,山的沈穩’為話題”對《孔雀東南飛》進行了大膽改造,把劉蘭芝比作水,焦仲卿比作山,“妾為水,君為山;水靈動,湛不變;山沈穩,色不堅”.文章對於相關古典文學資源的“活用”,對於虛擬情境的逼真描述,增添了故事的“說服力”與文學性.這樣的“故事新編”,妙在“似是而非”,難在“似非而是”,並且首先應在題意的“前提”下創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

(三)巧妙采用,移花接木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的寫作材料有賴於平時的積累,但是考試時將教材內容進行移花接木,拿來“為我所用”,也不失為壹個好的辦法.2002年湖南考生的作文《英雄愛國無敵》就選用了屈原、荊軻、文天祥等先哲面臨人生選擇時的壯舉來詮釋“選擇須無愧於天,無愧於心”這壹中心論點,論據典型,說服力強.“披發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閭大夫壹聲悲嘆‘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後便投身汨羅.那‘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的無奈,‘燕雀烏鵲,巢堂壇兮’的憤懣,令他只有選擇以死亡來樹立良知的威嚴與人性的雍容氣度.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的變徵悲歌,同樣唱出了另壹位絕命英雄荊軻的深沈選擇;‘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留丹心照古今 ’.

四、避免“堆砌材料”之嫌的幾招

在考前備考以及應考構思時,我們的總方針是,盡可能的占有最多的材料.但是,真的要寫進文章中,還是必須先進行篩選、協調和組合.通常的做法是:

(壹)多角度多領域舉例

如果選用的材料屬於同壹領域,材料就顯得單壹,或給人以堆砌之感,如能從不同角度舉例,例子的代表性、典型性就強得多了.2003年高考作文《眼前同壹水,筆下情各異》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領域詮釋了同是H2O的“水”,在不同的人的筆下所呈現出的異樣的特色、寄寓的不同情懷.“水——李後主的不盡哀愁”“水——辛棄疾忠憤的希冀”“水——聞壹多痛惡的醜惡”“水——朱自清心儀的美神”,而四個分論點,又都能緊緊抓住“感情影響著事物的認知”這壹寫作重點進行.

(二)明引暗引相結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語文從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語文被當陽橋頭的張飛壹聲吼出;語文從憂國憂民的範仲淹的筆端流出;語文在潯陽江頭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蕩.語文幫我們到天姥山的仙人洞裏體驗神奇,到景陽岡的青石上感受驚險;它讓我們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憂愁,‘對灑當歌,人生幾何’的無奈,‘秋陽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蕭瑟-----”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飛上語文》立足課本,對課本的內容隨手拈來,或明引,或暗引.其化用、移用課本知識的功夫,顯然得益於對課本的認真學習和博聞強記,以及臨場的機智運用.

(三)例前例後有分析

簡單地羅列堆砌材料,很有可能與論點脫節,從而難以起到“據”的作用,因此,我們壹定要留意論據與論點的粘合作用,千萬不能“以例代證”.2004年廣東省高考滿分作文《語言是溝通的鑰匙》就註意到在例前例後作分析,從而有力地說明了“語言是溝通的鑰匙”這壹道理:“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於友情的溝通.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用優美的語言送走了友人,達到了友情的溝通.李白《蜀道難》壹文中勸說友人歸來的語言精辟,達到了友情的溝通.從李白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友人便從言語中感受到友人的關懷,溝通也便到了心坎.溝通並不像白居易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它需要語言為它傳達彼此的關切.友情的溝通,需要語言的鑰匙”.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積累,是使文章內容充實的重要途徑.熟讀,熟記,熟用是積累的有效方法.作為老師,我們應引導學生從壹向忽視的語文教材中,挖掘、儲備30-50個事例,並按不同話題的需要,重新組合現有的論據材料,或者將現有的比較典型的論據材料進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使之滿足不同話題的論證需要,從而寫出有聲有色的好文章

  • 上一篇:照片背景素材清新可愛。
  • 下一篇:初三日記資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