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蘇聯各時代的電視電影?最好詳細點

蘇聯各時代的電視電影?最好詳細點

縱觀蘇聯電影史,表現二戰題材的電影創作經歷了幾個高潮。戰爭期間拍攝的《區委書記》《虹》《她為祖國而戰》等準確表達了那個時代的主要情緒: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對勝利的渴望以及堅持戰鬥到底的決心,表達了蘇聯人民在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所具有的崇高的鬥誌和敢於犧牲自己戰勝敵人的勇氣。戰後年代拍攝的這類電影基本上遵循了這個原則,情節內容是表現戰爭中真正的人和事件。

50—60年代之交拍攝的戰爭題材影片《雁南飛》《壹個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等形成了蘇聯電影創作的新浪潮。這些影片通過對戰爭時期單個人的命運的關註,對人的道德問題的研究揭示了戰爭對個人、對全人類的危害。這壹時期走上銀幕的,從精神和哲學方面進行研究的“沒有戰爭的戰爭”片在後來持續了相當壹段時間。

70年代的戰爭題材影片,既有表現戰爭進程的詩史片,如《解放》,也有表現局部戰爭的影片,如《他們為祖國而戰》《這裏的黎明靜悄悄》等。這些影片中表現的主人公既普通又平凡,但在表明自己的堅定性、可靠性和信仰方面卻顯示出了驚人的毅力和不平凡性。

2000年之後俄羅斯拍攝的表現二戰題材的影片,更多的是對戰爭的思考,強調的是反戰思想,如《布谷鳥》等。也有繼承蘇聯戰爭片優秀傳統,表現蘇軍戰士奮勇抗敵,英勇犧牲的影片《星》。而為紀念二戰勝利60周年拍攝的新的影視作品更有新的視點,不僅觸及到以前沒有或者不能觸及的領域,還表現了戰爭中發生的巨大悲劇事件,如《護衛艦PQ-17》《受軍紀處罰的人》等。去年拍攝的影片《自己人》通過三個被德軍俘獲又逃跑的紅軍展示在他們逃亡時的行為表現,揭示了人在關鍵時刻的選擇。

新浪潮電影表現的普通人物

50—60年代之交,前蘇聯的電影創作形成了壹個新浪潮。原因之壹是蘇聯社會政治生活的變化,文藝政策的松動和創作空間的相對自由。在這個背景下,壹批描寫戰爭題材的影片無論在人物的設置上,還是在藝術手法的運用上都具有相當的創新。這些作品中,普通人開始成為銀幕上的主人公,影片通過他們在戰爭中的命運,通過他們的苦難遭遇和頑強鬥誌,通過他們的親身經歷和心理感受再現了戰爭的全過程,再現了蘇聯人所經歷的苦難。而對人物形象,對戰爭處境和生活環境的真實描寫又使電影具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吸引了廣大觀眾。它們不僅在蘇聯電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還被列入了世界電影史冊。

構成這壹浪潮的影片有我國觀眾熟悉的《雁南飛》《壹個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等。

影片《雁南飛》(1959,導演卡拉托佐夫)描寫了壹個在戰爭中心裏受到創傷,跌倒又重新站了起來的普通女孩子維羅尼卡的命運。並非出類拔萃的維羅尼卡出現在銀幕上,與此前影片中的英雄人物相比,是創作上的壹個突破。維羅尼卡具有明顯的性格缺陷:幼稚而易受騙,愛幻想又不切實際,視野不夠寬,精神境界不夠高。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她經受不住生活的嚴峻打擊,在困難面前喪失立場,被男友的兄弟馬爾克誘惑,背叛了自己深愛的鮑利斯。當她得知馬爾克的虛偽自私後,又離開他,幾乎走上絕望的道路。最後她還是找回了自己,重新回到人民中間。

影片通過維羅尼卡從充滿愛情的幸福,到她在困難面前失足,再到她恢復生的勇氣,重新回到人民中間的整個心路歷程,概括表現了蘇聯人民在戰爭中經受的各種磨難和考驗。他們在敵人的打擊下沒有倒下,而是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

影片的新穎之處不僅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還有造型處理和表現手法的刻意創新,以及含有詩意的敘事描寫。影片以情節劇形式結構,通過散文式的描寫,再現了富含詩意的氣氛。而詩意的體現,不僅僅通過隱喻、象征、比喻等手法,它貫穿在影片的整體結構之中。而作者所開創的新的表現手法,攝影師用手提攝影機,以“情緒攝影”理念拍攝的“送行”壹場戲成了電影史上的經典片斷。在此作者從不同的視點:維羅尼卡的視點、鮑利斯的視點和觀眾的視點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焦急而緊張的心態及維羅尼卡未看到鮑利斯後的沮喪等復雜的心緒,深深吸引著觀眾,使其融入其中,如同親身經歷壹樣。而鮑利斯中彈倒下時白樺林的旋轉鏡頭和他犧牲前對婚禮的憧憬也成為電影史上的精彩片斷。影片以主人公命運的概括性和表現手法的創新性揭示了戰爭反自然、反人性的主題。

邦達爾丘克根據肖洛霍夫的小說拍攝的《壹個人的遭遇》則表現了壹個在戰爭中經歷了戰鬥、被俘、逃跑,最終看到勝利的蘇聯普通士兵的命運。影片通過主人公行為動作突出表現了俄羅斯民族,尤其是俄羅斯的士兵的頑強性格和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的豪邁精神。這也是衛國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而《士兵之歌》則通過壹個普通士兵回家探望母親途中的所遇和所為表現了俄羅斯士兵的美好心靈和樂於助人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人,俄羅斯才經受住了戰爭的艱難考驗。

全景電影再現的戰爭進程

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是全蘇聯人民浴血奮戰的結果。它經歷了從退卻、逃亡、堅守、反攻到最後勝利的整個過程。前蘇聯電影《解放》在再現戰爭的進程方面情節內容豐富,表現場面廣闊,成為表現二戰題材的規模最大的史詩片。與它相類似的還有表現列寧格勒圍困的《圍困》和表現保衛莫斯科的《莫斯科保衛戰》。

《解放》描寫從1943年夏到1945年5月的整個戰爭進程。整部影片由5個影片構成。《弧形火力》描寫庫爾斯克戰役;《突破》表現強渡德聶伯河,解放基輔;《主攻方向》再現1944年夏蘇軍在白俄羅斯的進攻,希特勒中央戰線的全面崩潰;最後的兩部影片是對攻克柏林的再現。

影片在情節內容的建構上沒有局限在前線活動的範圍之內,而是涉及到了歐洲國家發生的許多歷史事件。如片中既有對謀殺希特勒的描寫,也有對推翻墨索裏尼的再現。作者運用廣闊的歷史素材,將歷史事件同慘烈的戰鬥場面結合在壹起,使觀眾看到了這場戰爭廣闊的歷史全景。

在人物的安排上,在再現這壹歷史事件時,作者力求不抱任何成見,不予簡化戰爭的形象。作者將真實的歷史人物和虛構的劇中人物相結合,使歷史的真實和人物性格的真實達到了統壹融合。片中既有軍事領導,又有同敵人進行廝殺戰鬥的普通士兵。最重要的是,作者在正確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時,強調了每個主人公,即普通士兵和高級指揮員的獨立作用。正是這些忘我犧牲、滿腔熱忱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影片中,無論是最高統帥部的代表,戰線和軍隊的指揮官,還是普通的士兵均意識到自己在推翻法西斯戰爭中的職責,而且真正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影片的最大成功之壹是演員烏裏揚諾夫塑造了偉大戰略家朱可夫元帥的形象。形不似而神似的烏裏揚諾夫出色再現了朱可夫善於在極端絕望、極端危險的狀況下總能找到出路,從而通向勝利的戰略思想。

影片藝術地將歷史文獻和詩史般的敘事,將對日常生活的速寫和對宏偉的戰鬥場面的描寫綜合在壹起,涉及事件多,表現地域廣。片中既有蘇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部,盟軍司令部的大本營,也有蘇軍將帥的指揮點。地域上既有戰爭年代的莫斯科,也有倫敦、柏林,還有華沙。影片中表現的重要的戰鬥或戰役既有普洛霍羅夫卡地區的坦克大戰,強渡德聶伯河,還有坦克穿過白俄羅斯的沼澤地和攻克柏林的戰鬥。這壹切表現的既準確,又有規模,真正體現了抗擊法西斯戰爭的偉大歷史意義。

影片在再現戰鬥場面上達到了高度的真實。觀眾在影片中看到了坦克進攻的艱難、強渡德聶伯河的可怕,以及為奪取立足點而進行的肉搏戰的真實。影片中的幾個場景:朱可夫元帥親臨前線視察研究坦克穿過沼澤地的場面,強渡德聶伯河時的慘烈場面,以及蘇軍攻入柏林後在被水淹的地鐵裏搶救婦女兒童,犧牲自己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

影片的這些成就是導演的宏偉構思,也是攝影師才華的體現。作者運用現代電影的壹切可能使銀幕再現的事件真實可信。片中坦克集中進攻時的急速前進是從飛機上拍攝的,而13號坦克更為快速的進攻動作開始是在並行前進的攝影車上拍攝的,而在終點高潮時刻的最為激烈緊張的戰鬥則是透過坦克的望孔,從坦克手的視點拍攝的,從而使觀眾感到戰鬥的真實,如同親自加入了鬥爭壹樣。

《解放》在許多國家上映,評論指出,這不僅是壹部表現二戰全景的詩史影片,還為表現前蘇聯國家歷史上的重要時刻提供了廣闊的畫面。

局部戰爭塑造的士兵群像

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不僅由大的戰役構成,還是由無數小的戰鬥匯集而成的。在表現局部戰鬥方面,蘇聯電影有很好的傳統,如《這裏的黎明靜悄悄》《熱雪》《他們為祖國而戰》等。這些影片大都根據文學作品改編,其中通過小型的,甚至是不被人註意的戰鬥再現了前蘇聯人民抗擊法西斯的偉大犧牲精神,也塑造了壹批批普通士兵的群像。

邦達爾丘克根據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他們為祖國而戰》(1975)是這類影片的優秀之作。影片通過壹支後撤軍隊的戰鬥生活表現了前蘇聯人民建立的偉大而永久的功績,成功地塑造了壹批栩栩如生的心地寬闊、英勇奮戰的前蘇聯士兵群像。

影片開始,作者便把觀眾帶入沈重的氣氛之中。炎熱的酷暑,在曬得發紫的草原上,壹支裝束不太整齊的隊伍在行進,他們就是戰爭初期,在戰鬥中損失慘重的步兵38團的後撤人員。作者在此以獨特而富有立體感的造型語言表達了軍隊撤退時的沈重心態。銀幕上是壹雙雙士兵的粗糙的皮靴,沒有任何音樂,只有士兵撤退的沈重的腳步聲。隨後發生的戰鬥,炮彈落下炸開的彈坑和炸起的飛土等,都因造型語言而格外突出。

戰壕在影片中是重要的造型成分。對士兵們來說,戰地就是自己的戰壕,是自己進行射擊的區域。在廣闊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作掩護的平原上,戰壕起著極端重要的作用。影片中對戰壕的詳細描寫正好說明了這壹點。戰鬥開始前,戰士們用小鐵鍬不停地在石子地上挖戰壕。他們把石子揀出來扔掉,任由汗珠滴在衣服上。在等待戰鬥打響之前,在射出第壹顆子彈之前,他們在挖好的戰壕裏將彈盤和水壺靠在壕壁上,倒換著雙腳,盡量使自己呆得穩固壹點,以迎戰敵人的打擊。

戰鬥場面也表現得極為壯觀而慘烈。銀幕上是充滿熱浪和焦糊味的空氣,是被炸彈炸裂,被太陽曬焦的土地,是重型坦克發出的炮彈飛馳而過時的噝噝聲。在這個土地和士兵融在壹起的空間裏,疲憊不堪的戰士們同敵人進行著殊死的搏鬥。他們用生命保護著每壹寸土地,用鮮血保護著身後的祖國。在死亡每時每刻都會發生的可怕戰鬥中,他們保持了頑強的毅力和驚人的生命力,在常人難以接受的緊張搏鬥的喘息空間,不乏開開玩笑,以笨拙的幽默緩和緊張氣氛。他們談女人,談生活。尤其是舒克申扮演的列兵洛巴欣壹角,其每壹個姿勢,每壹個眼神,每壹個行為動作以及心理狀態是那麽自然而可信,從而成為影片中最豐滿的個性人物。即使他說話過多,有時會令人厭煩,也是他熱愛生活的表現。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就會犧牲。影片通過這些士兵的性格特點,揭示了蘇聯人民建立功績的根本原因。

影片充滿了悲劇成分。尤其是吉洪諾夫扮演的被嚴重震聾的斯特列裏佐夫,他憤怒而絕望地叫喊,試圖爬出戰壕,加入沖鋒隊的行列的鏡頭更顯悲烈,引起人們的極度同情。作者以極富感染力的手法再現了壹批普通士兵的群像。正是這些士兵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贏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

表現局部戰爭的優秀影片還有著名導演羅斯托茨基根據瓦西裏耶夫的小說改編的《這裏的黎明靜悄悄》(1972)。如果說《他們為祖國而戰》表現的是戰爭的主體,真正的士兵的話,《這裏的黎明靜悄悄》描寫的卻是本該與戰爭無緣的姑娘們的悲劇命運。影片講述駐守在某小車站上的5位女高射機槍手在準尉瓦斯科夫領導下同16個武裝到牙齒的法西斯魔鬼的沖突和鬥爭。

高射機槍的班長麗達夜裏回家看望兒子歸來的路上,發現森林裏有3個德國鬼子。於是瓦斯科夫帶著包括麗達在內的5個女戰士去消滅敵人。結果敵人不是3個,而是10多個。於是便派麗紮回駐地搬兵。不料麗紮陷入沼澤。剩余5人便同敵人展開周旋。戰鬥中,4個女孩子壹個接壹個地被敵人殺害,剩下瓦斯科夫壹人,他沖進敵人的巢穴,將他們壹舉俘獲。

影片通過主人公在這個小小的局部戰爭中的行為表現,仔細分析了她們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動機,進而揭示了她們各人的性格特點。這幾個姑娘性格、氣質、生活的經歷和經驗各不相同。加麗亞年齡最小,將軍的女兒冉尼亞開朗漂亮,班長麗達認真謹慎,明斯克來的大學生索尼亞不愛說話,而麗紮不久前還只是個農村姑娘。保衛祖國,抗擊敵人的決心使她們走到了壹起。

她們以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懷著各自不同的理想、歡樂甚至是悲傷在這裏與可怕的敵人相遇,並表現了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在同敵人的決死鬥爭中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作者在此通過她們的悲劇命運表現了被推向戰爭的壹代人的集體命運,通過她們的形象構成了壹代人的群像,從而表現了她們身上所蘊藏的建立功績和敢於犧牲的精神力量。

影片采用黑白和彩色相間的敘述方式。銀幕上黑白鏡頭所敘述的姑娘們與侵略者的鬥爭再現了戰爭的殘酷,敵人的兇狠。從而揭示出影片的主題:戰爭與人類和平相違背,戰爭只能給人類帶來災難,戰爭使這些本不該參加戰鬥的女性失去了生命,戰爭剝奪了她們繁衍人類的偉大使命。

用高調拍攝的彩色畫面是對她們戰前生活的回憶,也有她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影片通過這些畫面展示了普通人渴求的幸福生活。然而她們未及享受幸福生活,卻被戰爭推向深淵。作者通過幾個姑娘的悲劇命運對戰爭提出了嚴厲的批判。影片《這裏的黎明靜悄悄》以它新穎的結構、獨特的視角、優美的畫面成為戰爭片中的優秀之作。

縱觀以上幾部影片,可以看出前蘇聯二戰題材影片的幾個特點:

1.情節素材豐富,時空結構寬泛。從最高統帥的辦公室到士兵的戰壕,從前線的士兵到敵後的偵察員,從遊擊隊員到車床旁的婦女兒童,從大的戰役到小的戰鬥等等,都是電影表現的情節內容,也都在影片中得到了體現。

2.樣式體裁豐富,表現場面廣闊。表現戰爭的影片不僅有詩史片、紀錄片,政論藝術片;還有偵探片、心理分析片,等等。《解放》具有全景戰爭的特點,《這裏的黎明靜悄悄》則含有相當的抒情成分。

3.適應觀眾需求,手法不斷創新。隨著時間的變化,表現二戰的電影,內容和手法也在變化。二戰題材影片更多表現人性、反對戰爭。手法則更加豐富。尤其是數字技術的運用,使得以前無法做成的場面得以做成,無法達到的效果可以達到。

戰爭題材電影以其復雜多變的情節、重重建構的懸念,還有慘烈的爆炸場面以及殘酷的廝殺搏鬥越來越吸引觀眾,而新拍的影片也更加註重影片的觀賞性。前蘇聯以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的影片的豐富和深刻,體現了他們對於那場戰爭的反思,對於在戰爭中逝去的生命的懷念。

  • 上一篇:如何設計幼兒園語言區域的活動的內容
  • 下一篇:太空垃圾我問妳!妳是怎麽來的?妳又怎麽沒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