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應變學 第壹編 應變之道:輔佐之道

應變學 第壹編 應變之道:輔佐之道

犯上而不亂,無事且莫生非

作為壹個民族,壹個國家,上下同心,齊心協力治理天下,則民族興,國家盛。君臣應當怎樣相處呢?拿秤桿和秤錘來作比方:秤錘這端輕了,就說明實物那壹端重了;秤錘這壹端重了,就說明實物那壹端輕了。要平衡兩端的輕重,就只有用“橛”來作砝碼,在兩端加減,這是天地間很自然的道理。明君自有忠臣在,但君雖尊,以白為黑,臣不能聽。昏君當道,往往把白的說成黑的,把黑的說成白的,把忠臣視為奸臣,把奸臣視為忠臣;整天吃喝玩樂,不問朝綱,為臣從民族和國家的興衰大局出發,就要有敢於舍得壹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精神,敢於諫言犯龍顏。當然,為臣犯上不能作亂,如果無事生非,對上不忠,這也是應變之大忌。

魯定公問道:“《尚書·周書》所說的‘任用可用之人,敬重可敬之人,以刑威處罰當刑罰之人,明此為政之道來昭告民眾’,這應當怎麽講?”孔子答道:“這是講不失為政之道,向民眾昭明政策法令的意思。能任用可用之才,則國家政治清明廉潔;敬重可敬之人,則形成尊尚賢能之風;刑罰使不法者畏服,則國家法律威服天下。國君詳察這三項政策並昭告民眾實施,這樣,國家怎麽會不興盛強大呢?"

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縱覽 歷史 ,凡國家興盛強大者,無不得益於忠賢的輔佐。

北宋時的趙普入相以後,壹方面極力籌劃平定天下大計,壹面積極為國家選拔人才。

壹次,趙普向皇上推薦壹個人,太祖感到那個人出身低微,又無名氣,沒有批準他的奏章。第二天,趙普再次請求起用此人,宋太祖還是執意不肯錄用,並顯出不高興的神情。

趙普並不灰心。第三天,又壹次向皇上奏請起用此人。宋太祖平時十分敬重趙普,君臣倆人親密無間,覺得這次趙普實在太固執,壹氣之下,將趙普的奏章撕得粉碎,擲在地上。

趙普見皇上動怒,撕了奏折,便默默地跪在地上,細心的揀起被撕的紙片,然後若無其事地退朝,回到府中。

回到家裏,趙普心想:為了舉薦壹個有才能的人。三上奏章,皇上非但不準,還當面撕了奏折,若再犯顏進賢,皇上將會龍顏大怒,後果難以想象。但舉薦賢能是宰相的職責,若因薦賢不成,就灰心喪氣,豈不是徒居相位、白食俸祿嗎?

想到這裏,趙普將拾回的奏折攤在案上,壹塊壹塊地粘補好,直到字字完好無缺。

豎日上朝,趙普把補好的奏折呈給皇上。宋太祖壹看,拍案大怒,又要撕碎奏章。

趙普從容奏道:“萬歲息怒,老臣深知此人賢能,才屢次向陛下推薦,如其不能稱職,老臣甘願受罰!”

太祖見趙普態度堅決,又看見他精心補綴的奏章,很受感動,就提筆在他的奏章上寫下“欽準”二字。

後來的事實證明,趙普推薦的這個人果然有才幹,為國家建立了不少功勛。

事隔不久,又有壹位官員立下了大功,趙普奏請皇上,要加封他的官職,但太祖壹向討厭此人,就氣沖沖地在奏折上批了“不予升遷”四個字,退給了趙普。

趙普便重新寫了奏折,再次呈給皇上。宋太祖氣忿忿地說:“朕偏不提他的官!”

趙普不退讓地說:“設刑法用以懲處罪犯,立賞格用以獎掖功臣,這是亙古不變之理。況刑賞乃天下之刑賞,而非陛下壹人之刑賞,陛下怎能以個人喜怒好惡來專斷呢?”

宋太祖聽罷,怒不可遏,拂袖進入內宮。趙普也急忙下殿。跟著走去。宋太祖進入內宮命令內侍不準放進任何人。趙普手持奏折,站立在宮門之外,堅決不離去。過了兩個時辰,太祖聽說趙普還在宮門靜候,只好傳令放趙普進入。趙普再壹次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宋太祖只好按照規定,給這位官員加了封賞。

在封建 社會 ,冒著生命危險向皇上力薦賢能的宰輔是不很多的。趙普補綴奏章、靜候宮門,力舉人才的事跡,壹直為後人所傳頌。

為臣之道,重要的是要守臣道,妳占據著臣的職位,享受著人民給的豐厚的俸祿,卻臨難而逃,這就是不忠誠;對是非曲折也不敢直言,愧對民族和國家;對上司,作為人臣應該敢於犯上,講出逆耳但又懇切的諫言,指明其利害得失,但要以不作亂為原則,這才是應變之舉。

  • 上一篇:對構成材料的寬容和理解
  • 下一篇:會聲會影怎麽去水印?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