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以虛寫虛的作文

以虛寫虛的作文

材料1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人生處處會留下腳印:路上橋下,街頭巷尾……腳印或許不會磨滅,但是,路已改了,橋已塌了,街已沒了,巷已變了……我們還能撿拾過去的腳印嗎?許多事物隨時間的腳步走過,也都留下了自己的腳印,妳能聯想到哪些?請以“腳印”為話題寫壹篇作文,可以記敘見聞、經歷,談談體驗、感受,講述故事、發表議論、展開想象、抒發感情等。材料2 親情是無形的,沒有人能夠說請楚它是什麽樣子;親情是無償的,沒有人會讓妳為此付出錢物;親情是無價的,沒有什麽事物的價格比得上它,親情是無私的,沒有什麽東西能比它更能犧牲自己……關於親情,妳壹定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請以“感受親情”為話題寫壹篇作文。兩則材料,要求均壹樣:①立意自定;②題目自擬;③文體自選;④不少於800字。分析“話題”。“腳印”,其可見可觸,它有形,即它是實有的事物;“感受親情”,“感受”作為動詞,其意蘊處在思維當中或內心深處,無法讓可視可觸,“親情”亦無形,存在於人的思想感情的載體中。學生面對如前者以具體名詞為話題的作文題目,思維往往局限於這些名詞本身,不善於聯想、想象,或聯想、想象角度單壹,不善於多側面地發散思維,因而難以把從現實生活中搜集的材料和寫作話題聯系起來,找不到寫作的切入點,以致寫作空間狹窄。為此,可運用“避實就虛法”,具體講就是:寫景可借助過去的景、將來的景和心中的景,來反映眼前實景;寫人可借助雜取合成的、歷史的或虛擬創造的人物來表現真實的人;記事可借助記憶中的、假設的甚至夢幻中的事來反映真情實事;寫理可借助具體物象引申開去,談歷史、談文化、談人生、談社會等。於是,“腳印”,可由真實的腳印(實)聯想到腳下的道路(虛),由腳下的道路聯想到成長的歷史(虛),由成長的歷程聯想到人生的足跡(虛)等,“腳印”其內蘊就豐富而又深刻了,其藝術性顯現出來了,其哲理性也被挖掘出來了。這樣的構思或思路、寫法大可實行。如《文化,踏著秋的腳印》壹文:文化,踏著秋的腳印高唱壹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踏著秋的腳印,尋覓著回家的路;吐壹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李義山踏著秋的腳印,消失在迷茫的濃霧裏;輕吟壹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壹縷魂”,林黛玉踏著秋的腳印,用壹抔凈土掩埋著壹生的風流。秋,多情的秋,它的腳印遍布這片神奇的土地,隨著歷史的車輪,在華夏九州踏過了兩千多年。多少文人誌士沈醉於秋的腳印裏。它的腳印經過田野,辛棄疾便用“稻花香裏說豐年”點染它金黃的顏色;它的腳印留在霜葉上,引領杜牧駕車到“白雲深處”;它的腳印留在月宮裏,惹得東坡“把酒問青天”;它的腳印留在深山中,教會陶潛“采菊東籬下”……何止是詩歌!當1948年秋的腳印留在余姚時,影響當代文壇的人物余秋雨誕生了。秋的腳印伴隨著綿綿的秋雨,走過“文化苦旅”,經過“山居筆記”,看著“霜冷長河”,道出“千年壹嘆”,完結在“借我壹生”。余秋雨先生用他博雅的筆尖,把秋的腳印留在大江南北,讓秋在中國文化和異域文化裏占足了分量!秋給了余秋雨壹生,余秋雨又把他的壹生交給了中華文化。踏著秋的腳印,他帶著隔代的傷、廢墟的淚,帶著屈原的夢、李白的詩,帶著昆侖的山、黃河的浪,他變成了那只涅盤的鳳凰,在文化的秋天裏高傲地飛翔。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裏,也可以覓到秋的影子。當秋的腳印留在八月,壹曲《十五的月亮》傳唱不衰,回蕩在祖國天涯海角的軍營裏;當秋的腳印留在八月,壹曲《八月桂花香》唱出了軍民魚水深情,保留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裏;當秋的腳印留在八月,壹盤盤誘人的月餅擺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咬壹口香酥可口,甜在嘴裏,美在心裏;當秋的腳印留在八月,月宮裏的仙子也為思家的人點亮壹盞明燈,這燈叫“中秋節”……秋花可以逝去,但秋的腳印曾真實地存在過,秋月可以改變,但秋的腳印已成為永恒。壹個民族的文化,以秋為依托,壹定會豐富厚重,代代傳承。文化,踏著秋的腳印,經久不息……作者看到“腳印”迅速把素材定位在“文化”上,這就“避實就虛”了,以標誌時間的詞“秋”為線索,串起了縱橫古今、橫貫中西的文化,匠心獨運,使文章大氣磅礴,這真是壹個巧妙的構思。這篇作文內容豐富,習作者閱讀面很廣,名家名作(這在文中即為“實”有的題材)信手拈來,不會作空洞的論述和概要介紹,不會給讀者言之無物、言之少物之感。倒是筆底生香,文章底蘊深厚,文化氣息濃郁。當然,本文語言功底深,文采飛揚,如恰當引用(實)、富麗典雅(虛);多用排比,氣勢恢弘(虛)。“虛”,使“腳印”這個物象飛越千古,橫貫中西,“文化”的歷程在讀者心中既有具體的歷史、地域,又有抽象的思想認定,從而使讀者獲得了明晰的認識。其“文氣”“語式”所產生的藝術性也不能不讓讀者嘆之、震之:不失為壹篇力作。“感受親情”,這個話題涵蓋面很廣,如果直接就這壹概念抒寫感受或發表見解,勢必造成文章的膚淺和空泛。因此,構思上可采用化廣、大為細、小,化抽象為具體的辦法,即所寫內容可以具體到母子、父子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祖孫之情等。還可進行細化,如表現父愛,就可以選取關於父愛的壹個側面、壹個角度,從壹件典型事例入手,寫出自己的獨特感情,這就“避虛就實”了。總之,從具體、小角度切入是這個話題寫作的關鍵。如何化“實”?從生活中尋找細節,從自身的經歷中搜尋典型的細節材料,但應避免千篇壹律,否則就會失去個性,流於平庸。其實,千人千面,親人不同,表達親情的方法也不同。只有用自己的筆抒寫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突破平庸,使作文綻放異彩。如《我想握住妳的手》壹文:我想握住妳的手妳的手我的手在我的印象中,妳的手大大的,而我的手小小的。妳的手總是可以輕而易舉的把我的手包起來,或者把我的整張臉蒙住。盡管我努力地掙脫,卻從沒有成功過。在我的印象中,妳的手好神奇,而我的手笨笨的。妳的手總是可以變出我想要的東西,可以在我的小電子琴上彈奏出那麽美妙的樂曲。盡管我私下嘗試過好多好多遍,卻總是彈不出妳的旋律。當妳握住我的手還記得妳握著我的手唱歌,唱《小白楊》、唱《九月九的酒》,那壹晚我唱得好響亮,我知道,那是因為妳在我的身邊,因為有妳握著我的手。還記得妳握著我的手去放風箏,我們肆意地奔跑,肆意地歡笑,看風箏越飛越高,我卻貪婪地不肯離開妳的手心、妳的懷抱。當妳握住我的手,我的世界再沒有畏懼與寒冷;當妳握住我的手,我擁有的永遠是壹片晴空;當妳握住我的手,我真的是壹只風箏,即便是飛起來了,線卻還在妳的手中。我想握住妳的手無數次,我想讓妳握住我的手,給我溫暖、給我勇氣、給我愛,告訴我,妳就在身邊。無數次,妳握住了我的手,給我溫暖、給我勇氣、給我愛。可是那壹次,當我應該握住妳的手時,我卻沒有。妳躺在病床上,帶著呼吸器,我看到妳痛苦的表情、聽到妳急促的呼吸聲。我在妳耳邊輕輕地呼喚著妳,我知道妳想要睜開眼睛,我知道妳想要握住我的手。我很想、很想握住妳的手,可不知道為什麽,我竟沒有……妳在與死神做殊死的搏鬥,我卻沒有握住妳的手,給我勇氣;妳的體溫漸漸散去,我卻沒有握住妳的手,給妳溫暖;妳用力的呼吸,想要去爭取壹個奇跡,我卻沒有握住妳的手,給妳愛的信息……好想好想握住妳的手,讓妳笑著努力把手抽回;好想好想握住妳的手,讓我的體溫註入妳的掌心;好想好想握住妳的手,讓我用壹生的時間把妳壹世的恩情償還;好想好想握住妳的手,對妳說:妳的前半生我無法參與,妳的後半生我奉陪到底……寫父親的“手”,寬大、神奇,握住“我”手時,傳遞的是父愛,無言卻勝似千言萬語的真摯關愛,對習作者寫了生活中的幾個“點”(小事),然後著力寫“我”感化後想握住父親的手,而選材時卻置於父親臨終時的情景,這讓“我”感恩父愛、報恩父愛的情懷真摯、更感人,主題更得到了彰顯。文章以點帶面,從小角度切入話題,使父女親情顯得更具體,給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父親的“手”是貫穿全文的壹個物線(實),其內涵則傳遞了壹種親情(虛),“虛”是在“實”所串連的細節上挖掘出來的。可見,寫作當中融匯著作者的深情奇想,冥心遠思(虛境),而這又必須從實存的人、事、物中提煉出來,並且傳遞給讀者的是美、是真,這與處理好作品中的虛實關系是分不開的。筆者建議,平時我們學生應練壹練片斷小文,註入“虛實互見”的寫作思路,必有好處。有壹學生借鑒此法寫了如下壹文段:他飛快地拉開窗簾,然後推開窗子,面對東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壹口氣:“多好,太陽每天都從我的窗前升起。”這麽壹小段文字,表面看是實寫,實際是虛寫,虛寫出了什麽呢?是作者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這壹點在文中只是暗示而未直白),文章有這樣的內容,定會於發展等級中獲得不低的分數。作文須“言之有物”,且“文以載道”。“物”,實也;“道”,虛也。望學生明了虛、實的概念,深悟兩者的關系,寫作的泉流就永遠不會枯竭。

  • 上一篇:白噪音的內容簡介
  • 下一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