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浪姐》:試圖擺脫男性凝視,但也沒朝多元化去努力

《浪姐》:試圖擺脫男性凝視,但也沒朝多元化去努力

《乘風破浪的姐姐》有多火已經不用多說了。

表面上看,《浪姐》是個選秀節目,它邀請年齡30+,在業內已經有資歷和名氣的出道女藝人,通過訓練和考核,最終選出5位成員組成女團重新出道。但六集下來,明眼人都能看出選秀只是外殼,它實質是壹檔真人秀,節目的制勝法寶是姐姐們各自的魅力,她們之間的碰撞沖突還有“女性友誼”。

張雨綺在《浪姐》周邊的訪談節目《定義》中說了句大實話,正是因為大家無法在影視劇作品中看到30+女性的精彩故事,轉而求其次,只能在真人秀綜藝中看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戲劇張力。

時下流行的影視劇往往還是以男性敘事為中心的。無論是《歡樂頌》中作為職業女性的劉濤,還是女尊劇《傳聞中的陳芊芊》,在展現了女主的獨立與自我之後,劇情便壹發不可收拾地滑入男女之間的小情小愛。所謂的“大女主”與“女尊”最終不過是“瑪麗蘇”的壹張皮。

而聰明的觀眾早就厭煩了這壹套,對比來看,《浪姐》則聰明太多了,這檔節目太知道女孩們希望在這群30+的姐姐身上看到什麽,以及不想看到什麽了。某種程度上,《浪姐》壹直在試圖擺脫男性凝視。也呈現了部分真實的女性生活和訴求,彌補了當前影視作品刻畫女性形象的力不從心。

寧靜的懟天懟地,張雨綺的火爆性感……這兩位現實中的“大女主”氣質比電視劇裏真實且豐富得多。隨著節目播出到第六集,野心勃勃的藍盈瑩,不爭不搶的鐘麗緹、狼性的張萌,佛系的黃齡、自卑但壹直在努力的吳昕……這些在影視劇中可能只能演刻板化的白富美,傻白甜、“第三者”、惡婆婆等的演員藝人們,在真人秀裏獲得了更細膩的更被觀眾接納和討論的“人設”。姐姐們的微表情都被壹壹放大,成為“浪學”分析的素材。

以張雨綺為例,長久以來,我們影視劇中偏好的女性形象是柔順的、易於控制的。女性甚至被教導不論多麽強勢,都要順從於男性,即使是火爆女主,也得是男性蓋章的火爆,才能被視作“可愛”。而張雨綺給我們展示了壹個不受男性控制的,也跳脫出男性凝視的性感和可愛,那個名場面是,當黃曉明讓張雨綺團,給魏大勛重新表演壹次公演中的“眼神殺”時,張雨綺壓根沒動,而是讓黃曉明蹲到鏡頭底下,然後對他說“好,免禮”。

節目中的好多姐姐此前也被貼過“性感女神”標簽。阿朵、鐘麗緹等姐姐之前拍過的《男人裝》隨著節目的熱播又被翻出,在虎撲等男性向論壇中針對她們身體的指指點點依然鋪天蓋地。而節目組在形式上努力地要跳脫出“男性凝視”,將現場的評價權完全交給了女性觀眾。姐姐們在女性氛圍中的表演更加輕盈。不管是性感的身體展演,成熟的女性魅力,還是甜美、可愛、帥氣的各色風格,都得到了女性觀眾的肯定。這可能是因為在女性集體的觀看中,相比男性對女性的物化,女性更能欣賞女性的個人魅力。隨著表演跳脫出“男性凝視”,女性身體也跳脫出了男性定義的框架,也在提醒男性明白,女性對身體的展演不壹定是為了他們,這可能已經是中國電視真人秀史上的壹大進步。

節目組也意識到了女性之間的情誼才是討巧的部分。脫離了“宮鬥”敘事,訓練與集體生活這些姐姐們的“後臺”生活才是觀眾們想看的“正片”。在火鍋、小龍蝦、奶茶與面膜這些尋常之物中,姐姐們的宿舍生活有了煙火氣。黃齡給每個姐姐花樣剪衣,張雨綺與金莎之間關於 情感 問題的探討,萬茜給其他姐姐剝蝦……這些女生之間特有的相處方式與小心思,每個女生看了都能會心壹笑。

正如萬茜所說,“女人是可以幫助女人的,這種東西都是壹種來自女性的力量。”在訓練房中姐姐們互幫互助,相互分擔的情景也讓人動容。大姐大寧靜最初“不願意跳舞”,但是在隊友的帶動下,她成為了最努力的姐姐。在團隊中,鄭希怡幫寧靜分擔隊長的唱跳,甚至願意為了寧靜改變公演曲的風格,兩人分開之後在宿舍門口的對談也非常真誠與坦率。如果說真有“團魂”的話,“團魂”可能就是壹種女性互助的力量。

《浪姐》展現了女性群體的多樣性——“真人秀”完成了影視劇沒有完成的部分,節目組也在努力營造壹種“女性***同體”的感覺。現場觀眾全是由五百位女性組成的“浪花”。網友們也發揮創造力,給各位姐姐們組CP,“綺趣蛋”、“茜言萬語”這些戲謔的名字背後,也是對姐姐們情誼的壹種肯定。這些都說明,當女性***同體被放在公***領域中,所能體現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她們往往更能***情,在公***議題上,為女性發聲的大都是女性。

不過,節目壹開始吊足觀眾胃口的是它號稱將突破大眾對女團年齡界限的刻板認知、吳夢知的“百萬文案”將《浪姐》的價值觀定調在“突破”。可是播出到現在,除了第壹期通過杜華代表“傳統女團標準”被狂懟了壹番,號稱要重新定義女團之外,還有多少觀眾在意這個節目要如何定義女團?

當觀眾們被各種話題熱搜牽著鼻子走的時候,還有人記得那些不符合節目價值觀的發言嗎?寧靜下意識的“好多娘們啊”,以及“母裏母氣”的評論裏不自知的性別歧視很快被其他熱搜擠走;鐘麗緹“我永遠18歲”的宣言和伊能靜大肆追求少女感也與節目價值觀格格不入,但同樣早被觀眾忘了。姐姐們在化妝室裏表現出的對瘦和美的焦慮可能也是對年輕人不夠好的示範。節目的審美也沒有朝多元化去努力。

當然,在價值觀激烈碰撞和各種雜糅的 社會 中,期待壹檔綜藝節目能夠擁有壹以貫之的價值觀也是不現實的,指望壹檔節目能緩解年齡焦慮,甚至改變女性地位更是想太多。

  • 上一篇:全臺首座兒童博物館實現親子玩學夢~KidsAwesome奧森兒童博物館
  • 下一篇:高大宜人物年表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