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哈爾濱四十九中的辦學理想

哈爾濱四十九中的辦學理想

抓團隊,重套路,求質量

努力實現師生共贏的辦學理想。

哈爾濱市第四十九中學

馮華

本人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1977。從教30多年,從壹名普通的語文老師逐漸成長為特級中學教師和校長。1997,在哈爾濱四十九中發展處於低谷的時候,我來到了四十九中。十幾年來,我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帶領全校教職員工通過努力實現了學校從低谷到高峰的跨越式發展:曾經無人問津的49中學,從壹所破舊的小校舍發展成為壹所寬敞明亮的大高標準學校;學生人數從703人增加到2300人,教師人數從骨幹流失、人散凝聚成人才濟濟、追求進步、團結協作的團隊。教育教學成績從全區倒數第二的市中學躍升至全區前列。

隨著學校的聲望越來越高,很多教育界同仁都在詢問49的跨越式發展。什麽是「真正的經典」?

回顧我十幾年的辦學生涯,印象最深的是,校長不應該追求轟轟烈烈的辦學,而應該腳踏實地,也就是回歸教育的本真:註重團隊,註重套路,註重過程和細節,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樣才能讓學生、家長、社會、人民對教育滿意。

第壹,把團隊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壹)增強信心,明確發展方向

抓隊伍建設是校長辦學的永恒主題。1997剛到49中的時候,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困難是人心渙散,骨幹教師流失,優秀學生轉移,教育教學成績創49中建校以來最低,教師對學校發展失去信心(比如老師們說...).所以,當務之急是我們要堅定信心,帶領四十九中的學生走出低谷,讓全體師生擡起頭來走路。那麽,如何增強信心呢?我們壹方面通過抓住49中發展歷史中的亮點來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比如1997之前,四十九中不僅培養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冠軍羅微,還培養了國際英語水平考試冠軍葉森。這兩項國際金牌是黑龍江省唯壹的獲獎者,而且在過去的辦學歷史中,四十九中的教育教學成績壹直處於全區前列。這說明49中的辦學基礎非常好。於是,在全校大會上,我歷數了學校過去所取得的全部教育教學成績,分析了取得成績的原因,大力渲染了學校師資力量的優勢;通過全校性的討論、座談、演講,大力宣傳王菲、孫淑蘭等名師的先進事跡。通過這壹系列活動的開展,在感受過去榮譽的同時,調動教師的積極情緒,振奮精神,重拾自信,追求進步,克服困難,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另壹方面,在增強信心的同時,引導每壹位教師確定壹個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和為之奮鬥的目標,這樣他們才會有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教師做好本職工作,教育教學質量就會提高。從65438到0999,學校為49所中學制定了三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學校發展”的發展思路和“三年內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躋身全市壹流學校”的發展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領導班子率先垂範。在確定領導小組發展目標的基礎上,領導小組每個成員給出壹個自定義的發展目標(三年內達到的水平和發展方向),同時為每個教師建立不同級別(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學校骨幹和普通教師)的“成長簿”。在成長書中,有壹份個人三年發展計劃(在計劃中,每個老師都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足的原因,並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制定自己的個人發展計劃和發展目標,寫出自己的改進措施,包括學習方式、內容,以及希望自己當導師的老師等。),而且成長本裏還有各種教育計劃、總結、學習心得、課例、教育案例、反思資料等等。教育教學紀錄片等。,還包括每學期學生評價和家長評價匯總表。每學期開學前,學校要出示老師的“成長書”,壹目了然。可以說,《教師成長記》是反映教師成長過程的綜合材料袋,是教師成長的證據,也是激勵教師自主發展的有效載體。因為有了成長書,教師可以在面對自己和他人成長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及時反思自己的不足,很快在教師之間形成壹種比較、學習、趕超、幫助的氛圍(比如教師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增強自主學習和發展的意識。

老師對工作的熱情促使我更嚴格地要求自己。我不斷加強自己的學習。除了堅持自學教育教學理論,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外,我先後兩次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教育部校長高級研修班,參加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校長培訓和省級骨幹校長培訓,從不放棄任何壹次學習機會。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宏觀思維能力、科學決策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提升現代校長的管理意識、品牌意識和課程領導力。每次學習回來,都要通過專題講座,把課改的前沿理念、兄弟學校的實踐經驗、自己的學習感悟及時傳達給老師,從而形成老師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探索教學規律的良好局面(比如網上論壇:壹堂好課的標準,如何提高課堂。為教師的自主發展奠定基礎。

(二)全章建制搭建實踐平臺

為了盡快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和教師個人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在1999中,根據學校教師年輕(平均35歲)教學能力弱、教學經驗不足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壹系列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案和壹系列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有制度編制)。《方案》中明確提出“用三年時間,建設壹支思想新、富有活力、勇於探索、遵循規律、懂理論、知識廣博紮實、掌握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有特色、有模式、有個性的新型教師隊伍”。這個教師發展目標。為了實現教師的發展,該計劃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教學能力鑒定活動計劃”,從0999年9月65438+持續到2000年10月65438+為止。

第二階段:教學能力培訓計劃,2000年3月-2000年2月。

第三階段:2002年3月至2002年6月教學能力成果鑒定活動計劃。

其中,《教師教學能力鑒定活動方案》規定,教師教學能力的鑒定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強調教師的六種能力)

1,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參考

2.解決問題

(1)每道題,除了要有規範的解題流程和正確答案外,還需要在解題處用文字註明本題重點考查的知識點、解題思路和註意事項。

(2)進度:每天解決5道題,解題與教學內容同步。

(3)難度:容易:中等:困難2: 2: 1 "

(註:重在解題意圖——這所學校的老師已經解題十年了。當時就確定了教師解題的目的。壹是通過解題提高了教師的解題能力,促進教師掌握解題思路、重點、難點和解題技巧;二是指導教師研究教材,提高教學針對性和課堂教學效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通過解題,從教師的角度了解學生解題的困難,實現減負的目的。該校教師的解題已發展為分層解題:新教師每天解決5個問題;區級骨幹教師解答語文考題(全國範圍),分析學科聯考依據和意圖;市級以上骨幹教師的改編。分層次解決問題的目的主要是開闊教師的知識視野,讓教師通過解決問題感受新課程背景下全國各地的教育動態和前沿信息,在提高能力的同時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3.科學研究

4.口語課

(1)知道說什麽:(集體備課,研究說客內容)

(2)學會說話(全校演講比賽)

5教學設計——備課和教案

6、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有效利用媒體)

第壹期計劃運行壹個學期,在學生成績明顯提高的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因此第二期計劃“教學能力培養活動計劃”啟動兩年。

這個項目是繼續教育的壹種培訓形式。它是關鍵的子計劃,是整個“系統計劃”的核心。在這壹分計劃中,我們應采取各種形式的活動來發展、鍛煉和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並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第壹期項目完成後,壹線教師已經初步確定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計劃的第二階段——教學能力訓練中,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充分發揮“課前建功,課中出成績”的作用。

該項目的運作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在十個環節上下功夫:

1.改變妳的想法。擺脫“壹次性教育”的舊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新觀念。

2.更新妳的知識。更新知識不能單純追求“量”還要註重知識結構,參考原有知識的加工、處理、包裝、重組。

3.提高創新能力。減少課堂上重復自己或他人的現象,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註重三個方面:創新激情、想象力、科學精神,培養妳的創新能力。

4.教學實踐與科學研究相結合。教研能力已成為現代教師的必備素質。課堂教學與教研的同步,有利於教師繼續教育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工作,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

在十五個教學環節上下功夫,重點抓好三個環節:

1.運用“教學案例教學法”培訓教師。(這是培訓老師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們進行不同學科的教學案例研究:壹是研究分析成功的教學案例;第二,選擇有代表性的進行嘗試,解剖壹兩個教學案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活動、問題選擇、提問技巧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並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觀念和知識做了詳細的分析。)

2.了解學生,引導學生從學習到學習。(讓學生“學會”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努力: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學活動的設計、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如語文古詩詞鑒賞方法指導、閱讀方法指導、物理化學組織學生參加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

3.能夠掌握導入新課和課堂總結的技巧。(導入設計:懸念導入、問題導入、情境導入、總結設計:總結成果、梳理知識、設計問題等。開展“微格教學”競賽)

第三階段:“教學能力成就評價活動計劃”時間:壹年。今年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測試了第壹期和第二期方案的教師要求,同時對教師進行了評價。

(三)加強管理,及時評價,促進教師成長

每學期結束時,教師要根據自身發展規劃和學校系列培養計劃的要求進行自我評價。評價方式有:1,教師自我反思評價,2,教務處指導評價;3、領導抽查評價;4.家長的評價;5.同行評價;

骨幹教師的選拔與考核:采用四級定位校內教學的動態運行體系,即合格-骨幹-學科帶頭人-省市名師。這四個級別都可以升、降、連任、跳級,但不能終身制。服役壹段時間後,按各班標準進行考核,再根據考核結果重新錄用或任用。對這種關註過程的評價,對教師的成長既是壹種激勵,也是壹種鞭策(很多以前不愛學習的老師開始主動學習上課,在教學不認真的時候開始認真備課,比如師生關系緊張的時候開始改變教育方式)。

“成長書”和“計劃”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和學校教育教學成績的快速提升。2002年中考,學校教學成績大幅度提高,全市前三名中有兩名,其中隋宇軒中考第壹名。教育教學成績的提升,不僅給學校帶來了轟動效應,也為學校教師的自主發展增添了動力,也實現了學校躋身全市壹流學校的發展目標。

二、把日常管理作為提高質量的重要保證。

1,根據新課改要求更新常規管理內容。

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減負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的備課、聽課、批改、輔導、考核、評價等過程性工作是否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直接影響著課程改革的效果。在實踐中,學校壹方面提出從常規、過程、細節入手的質量口號,另壹方面積極調整傳統教學常規管理中壹些不適應新課程要求的內容;比如在備課中,我們壹直強調“三定”和“四統壹”。這種備課模式體現了傳統教學的統壹要求,卻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因此,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我們在備課中增加了“五辯”:

討論教學環節、問題或活動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習情境;

討論學生活動方式的關鍵問題是什麽?

討論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

討論可供選擇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討論相關科研課題。

在備課過程中,強調學生準備,強調課後反思和二次備課,資源共享。

這個學校的“課”必須體現學校的四級特色——彰顯目標——全體參與者——運用媒介——科研課題(問題意識),同時最能體現這個班級教育智慧的地方必須寫在教學反思欄;我們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五有”,即有吸引學生參與的教學情境;學生活動的時間保證;人文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師生之間有平等自由討論的氛圍;具有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的實際效果。強調要關註課堂上的每壹個學生,關註教學的層次性。在作業批改方面,要求教師有批、改、評,同時也要求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批改,找出錯誤原因。邀請家長參與評價,架起了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進壹步融洽了師生關系。

2、課例引導優化課堂,突出“有效性”

他們立足本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本校教師的實際情況,通過骨幹教師引領、青年教師報告、同伴互助、新課程研討、壹節課多講、領導隨機抽簽、新教師問題診斷等七種課型,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育智慧、轉變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種觀念的悄然變化還體現在“點對點互助課堂”上,教師從單兵作戰過渡到了緊密合作;從畫地為牢到享受資源;從教材到開發課程資源的轉變。“青年教師報告班”的青年教師在知識背景和學科結構上敢於大膽跨越學科的專業界限,從而達到概念素養、實踐技能和教學技術三個層面。

通過課例指導的方式,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再現者,而且善於在教育過程中傳遞知識,創造性地生產知識。教師角色的轉變必然帶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在課堂上,學生開始體驗到基於問題研究的自主合作、主動探究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和成功。學生的學習行為開始由“被動”向“主動”轉變,探究性學習、體驗式學習、實踐性學習的介入與接受性學習相呼應、相得益彰。比如該校物理、化學學科基於“四小活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

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的課程執行力。該校7個班要求教師帶著課改中遇到的問題上課:如何處理教學方法改革與升學考試的關系、減負與鞏固基礎訓練的關系、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與教師傳統技能的關系、活躍課堂氣氛與課堂實效的關系。這些問題來源於教師的教育實踐,通過有針對性的討論來解決。這種方式激發了教師團隊研究的積極性,教學設計不僅體現了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應用和課堂有效性。學校還通過“壹課多講”的形式,有意識地引導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反思和評價,對同壹材料、同壹目標的教學進行比較和理解。

在不同課型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註意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現代科技發展的聯系,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學評價中關註學生的發展。在課堂上,學生感覺學習內容有了親近感,知識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在老師鼓勵性的評價中,孩子感受到了學習成功的快樂。學生的學習是發自內心的,是自己的需求,體驗是快樂的,享受的。這樣的課堂教學對學生來說已經成為壹種歡快、愉快、有效的活動。

3.構建課程類型夯實質量常規。

2007年,學校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構建了“新課程五級框架”,我們認為這樣更規範,更有利於有效教學,也更方便教師在日常的師範教學中應用。

新教學:創設情境,探索新知,拓展應用,反思提高。

復習課:辨析與建構,質疑與解疑,加工與重組,反思與提高。

試卷講課評:考題分析,評重難點,變式推演,整理升華。

綜合課程:方案描述、方案展示、合作交流、總結評價。

實驗班:創設情景,實驗探索,探索推廣,反饋評價。

第壹類和第五類課程體現了教學的規範。

1,研究試卷(考試的主要目的之壹是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及時批改和分析試卷是上好講座和評價的基礎。教師的命題依據是教材、教學參考和課程標準。因此,教師要吃透教材,研究教學參考資料,熟悉課程標準。透徹理解試卷內容,了解命題特點、考查範圍、難度、信度、效度、區分度等。)

2、統計、分析學生答案(找出* * *典型錯誤。首先要廣泛收集錯誤,進行整理,比如問題不清,復習不足等等。分析錯誤原因,積極尋求對策,對癥下藥。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3.安排學生改正自己的錯誤。(更正:粗心大意、考慮不周、瞬間思維停滯而造成的錯誤;標出真正因為知識結構不完整導致的錯誤。

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教師規範的教學行為有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過去我們對教學常規也有具體要求,但缺乏可操作性。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跟著感覺走。把五門課程的基本標準講清楚、講詳細,是有效教學的需要。《中國教師報》曾在報道學校五個班建設時寫道:很多新老師工作熱情很高,但畢竟是新手,對課堂教學不熟悉。以前沒有這個標準。即使有老教師的指導,他們也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通過自己的摸索慢慢上手。有了這樣壹套詳細的教學指南,新老師直接走上了教學的正軌,不用壹切從零開始摸索,做了很多無用功。新教師可以盡快掌握教學規範,少走彎路。

第二,五類課程體現了教學的個性。

五類課程的教學過程和重點絕不是束縛教師教學創新的。相反,它們鼓勵教師在實踐中生成新的亮點,以補充和完善已構建的教學框架,體現學科特色,展示教師風采,從而促進教師研究氛圍的形成。

無論是“七節課”還是“五節課”,其核心思想都是提高素質,設計了49本中學教師教案書、講課書、解題書、學生作業本、學生綜合素質成績單。

五年來,學校有200多人參加了國家、省、市、區各級的新課程引領課程和研討班。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承擔了十余次黑龍江省英語、語文、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省級骨幹教師新課程省市研討會,哈爾濱市語文“名師專場”,數學、物理“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會”,都緊緊圍繞有效教學展開。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逐年上升,學校的社會知名度越來越高,學生的個人特長得到宣傳。央視教育頻道記錄了該校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國教師報報道了該校課程改革的實踐。

第三,全力打造校園文化,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教育部副部長陳曉雅曾說過“好校長應該有兩種境界:壹是帶出好學校,所謂‘好校長就是好學校’;第二,建設好的學校文化,才能做到‘好校長還是好學校’”。我想作為壹個新時代的校長,應該努力追求和實現這兩種境界;在這種認識的磨合和長期的實踐中,學校形成了“鞏固常規彰顯特色,細微處精益求精,師生和諧發展”的辦學風格。在師生的成長過程中,展示學校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積極爭取上級領導支持,為校園文化建設打基礎。

十年來,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常規管理的同時,也加快了學校硬件建設的步伐,為校園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1997第四十九中學,校舍占地面積僅4400平方米,占地5200平方米。校舍年久失修,破舊不堪,全校沒有壹臺可以當課件用的電腦。當時我們團隊的所有成員都有壹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學校要發展,必須通過自身的努力,在逐步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積極爭取上級領導的支持,逐步改善辦學條件。2002年6月,市教育局第五批行業規劃項目啟動。我得到這個信息後,主動找到市財政局分管行業規劃的領導說明學校的難處,最終破例拿下了行業規劃項目。2003年,經過行業規劃,學校面貌煥然壹新。與此同時,這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在直線上升。隨著該校中考狀元的勝利,學校知名度不斷擴大,學生人數劇增,校舍空間明顯制約了學校的發展。2005年初,在區政府領導的直接關懷下,經過多方努力,學校爭取到市教育局投資17萬,省教育廳投資60萬,擴建改造校舍8800米,新建了藝術體育樓、實驗室圖書館和教室。2006年擴建後,49所中學的校舍面積達到1.49萬平方米,活動場地多樣,教學設施優良,為師生和諧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為學校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學校特色文化的建設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初中教育階段是基礎教育改革最困難的階段。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還要面對極其激烈的中考選拔競爭。因此,如何正確處理學生全面發展與升學考試的關系,如何讓教師適應這種教育形勢的需要,“讓教育充滿智慧”,成為校長們辦學必須思考的嚴肅課題。因此,學校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緊密結合,提高德育實效性,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在工作中,學校始終堅持“德育為先,人文為先,全面發展”的原則,積極構建生活化的德育體系。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體現了個性化、人文性、科學性、生活性的特點。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出發,確定了“學”、“思”、“悟”、“勤”、“靜”、“誌”、“恒”七字教育方針,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了各樓層的主題文化。原則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人人有才,無人全能,揚長避短,全面發展”。圍繞主題文化,學校以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作業、文字、課文、繪畫、攝影、小實驗、小制作等作品,突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看似普通的開關貼、十字繡、臉譜、電腦報、機器人、小制作,蘊含著學生們異想天開的藝術追求和互不服輸、互不追趕的頂尖精神。這些看似稚嫩的作品壹經展示,就給每個孩子的心靈帶來了發自內心的震撼,樹立了“我能行”的信心。此外,學校還在大廳設立了“群星爭光”榮譽榜,與古今中外的名人同場競技,與同齡人同場競技,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陳學校體育尖子生,200米全運會第壹,籃球隊4人升入重點省和周炳南每年聲樂比賽第壹名,冰雕比賽第壹名,激發了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此基礎上,學校對校園文化積澱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挖掘,將壹些學生喜歡並願意參與的活動固定為傳統活動。比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以“哈爾濱的冬天”為主題的攝影比賽,組織學生在同壹個地方拍照,在培養興趣、提高攝影水平的同時感受家鄉的變化。這種踏實感促進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又如學校的合唱、象棋、球類等活動,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集體主義的精神,培養了學生競爭拼搏、勇於進取的精神。也培養了壹批優秀的人才(聯合國同聲傳譯員葉森、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節目主持人劉冬冬、電視劇《闖關東》中仙兒的扮演者宋佳)。更可喜的是,壹些學習習慣不好或者偏科的同學,可以通過這些活動,正視自己,互補不足,迎頭趕上。

此外,校園的凈化、美化和綠化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特征。壹年四季,49所中學的教學樓綠意盎然。在大廳、窗臺等顯眼位置,擺放各種奇異的綠植,讓春天的氣息溢滿校園。優雅舒適的環境,學生全面發展的校園,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引起了國內外同仁的關註。2005年,省委宣傳部召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現場會”。四十九中是全省唯壹的參觀點,原省委宣傳部長李延芝親自到會,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給予了高度贊揚。2006年,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召開四十九中校園文化建設現場會,再次展現了四十九中的辦學特色。不僅本省市的教育同行來49中參觀,北京、深圳、廣州、珠海等地甚至國外的教育同行也來學校參觀。其中,美國著名課程專家Jane Frina教授在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領導的陪同下,專程參觀了四十九中的校園文化建設,親自參觀了校本課程開發的班級,對學校的課程開發和學生的表現給予了表揚,並決定與學校建立長期的工作關系,促進中美兩國的教育文化交流。在哈爾濱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韓國富川市組建了學生家庭體驗和友好交流定點學校。

學校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不僅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也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為學校的品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顧四十九中的發展變化,我深深體會到,校長要辦好壹所學校,就要在艱苦奮鬥中完成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從低谷到高峰的全方位跨越,實現師生和諧發展的教育理想。有必要做:

第壹,要努力當好校長,把生活融入到事業中,做到敬業無私。

第二,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並且能夠轉化為自己和老師的教育行為。

第三,對教育研究的執著、熱愛、投入和追求,要以壹個學者型、思考型、研究型教師的形象去感染廣大教師。

第四,要用對教育的熱愛來欣賞老師和學生。

可以說學校已經接近發展的巔峰了。雖然取得了不少成績,贏得了同行的認可,但我們必須思考下壹步的起點,找到學校發展的第二條人生曲線。只有這樣,四十九中才能不斷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在未來的學校發展中,要繼續回歸教育的本真:雕琢優秀的教師,營造有序優質的生活教學場,讓學生“學”與“學”,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經常對老師說的壹句話就是“教育神聖而平凡,做平凡的事才是事業發展的根本。”我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也不想浮躁急功近利,並為之做出超乎尋常的堅持。這可能就是學校發展的真諦,也是我們49中的“真經”。

  • 上一篇:紙藝的分類包括
  • 下一篇:鄒小強年度計劃訓練營第壹階段性總結(20181118-20181125)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