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與古代詩人有關的小故事

與古代詩人有關的小故事

1,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麽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壹句詩或是詩中的壹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壹首詩。詩成之後,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並不是每做壹首都這麽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有壹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壹句詩,全詩如下:

閑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但他又有壹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門”"。可他又覺著推不太合適,不如敲好,還是推好。嘴裏就推敲推敲地念叨著。不知不覺地,就騎著驢闖進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裏。

韓愈問賈島為什麽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壹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壹遍。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而且壹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2、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多次更易,先後用過“到”、“過”、“入”.

3、相傳,蘇東坡,壹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壹起論詩,互相題試。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後,要哥哥從中各加壹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後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的思索後,得意的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壹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托掌稱妙。

這樣壹改究竟妙在何處?我們不妨也來玩味壹番。“輕風”徐來,“細柳”動態不顯,怎能配得上“搖”、“舞”這類較露的動詞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處,與“輕” 、“細”相宜,顯得和諧,並且又把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了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給人以壹種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隱”也欠貼切。試想,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滿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麽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這樣,好壹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這壹首詩的感染力,真是壹字生輝。

著名詩人宋之問曾經官至考工員外郎,但因事屢次貶官。後在貶謫途中經過江南,到著名的靈隱寺遊覽。壹天夜裏,皓月當空,他在長廊上漫步吟詩,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壹聯:“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反復吟誦,又總覺得不滿意,沒法寫下去。寺裏有個老和尚,點著長明燈,坐在大禪床上,問道:“年輕人夜深了還不睡覺,有什麽事啊?”宋之問回答道:“我剛才想對此寺題詩壹首,卻思路不順,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問把他的詩誦壹遍,聽完後他自己又反復吟誦了幾遍,最後說道:“為何不用‘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這兩句呢?”宋之問壹聽大為震驚,對這兩句詩的遒勁和壯麗感到十分驚訝。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詩壹直續完:“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雕。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第二天,宋之問再去拜訪他時,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細的僧人說:“這位老僧就是駱賓王。”在宋之問的追問下,他回答說:“當年徐敬業兵敗後,與駱賓王都逃走了,沒有抓到他們。將帥們擔心漏掉了大頭目,不知道會有多大的罪責,就在當時戰死的幾萬人中,找了兩個與他們相貌相似的人,砍下頭來裝在盒裏報送朝廷。後來雖然知道他們沒有死,也不敢再抓捕來送給朝廷了。”因此,徐敬業後來得以在衡山落發為僧,直到九十多歲才死。駱賓王當時也落發為僧,並遍遊各處名山,後來到了靈隱寺。據稱他到靈隱寺壹年後便去世了。但宋之問貶謫途中遊靈隱寺,應當是公元705年以後的事,那時駱賓王已經至少是八十歲的人了。

當年他們雖然兵敗,但因為當初起兵是為了復興唐朝,所以後來有時抓到了他們,也都設法為之開脫,把他們放了。只是當時罪名很大,駱賓王的詩文大都散失了。後來唐中宗即位,下詔書搜求駱賓王的詩文,只收集到了幾百篇,僅僅是其全部詩文的壹小部份,經過整理後以《駱賓王文集》之名而傳世,後來清代又稍有增補,重刻為《駱丞集》。那首駱賓王幫宋之問所作的《靈隱寺》詩,因為只有兩句(或四句)是宋之問所作,所以也收在《駱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駱賓王身世的人寧願認為那是宋之問的詩,把它歸入宋的詩集中。

《靈隱寺》壹詩傳出後,曾經引起壹時的轟動,特別是其中“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兩句,對仗工整、景色壯觀,讀之令人心胸開展、豪情滿懷,因此人們爭相傳抄。但與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們還能從駱賓王其它詩中找到,比如《敘寄員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負十余年……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長揖謝時事,獨往訪林泉……”其中“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與“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極其相似,其思維和描述方法上的壹脈相承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這首詩中也反映了駱賓王曾經有過歸隱求道的思想。雖然這種思想還偶爾地反映到他的其它壹些詩中,但當時駱賓王畢竟太執著於世間時局的轉變,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敗後無路可走時,才終於走上了自己早就應該走的入道之路。

  • 上一篇:有沒有莊殤這本書
  • 下一篇:求壹些新穎的作文素材200字左右!!!、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