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文學文化常識有趣

文學文化常識有趣

1.詩人有趣的文學常識小故事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靜夜思 (唐)李白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秋浦歌 (唐)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李白 (701—762年),唐朝,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大李杜”,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又稱為“詩仙”。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大詩人,號稱“詩聖”。

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

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

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鄴(今陜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

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

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夏意 蘇軾 別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壹聲 蘇軾 (1037?1101) 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壹字和仲,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示兒》 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

《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壹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 *** 《歸園田居》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壹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陶淵明代表作有《桃花源記>>>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公元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代傑出的女詞人。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

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1140-1207)享年67歲,南宋詞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漢族。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和愛國者。

與蘇軾齊名,並號稱“蘇辛”,史上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王勃(649~675年),唐代詩人。字子安。

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

2.經典實用的文學小常識

《不可不知的2000個文學常識》 中國文學 文體、術語、理論 文學 文學也稱“語言藝術”,藝術的基本樣式之壹,它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和手段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現實生活,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

通過審美的方式發揮其多方面的社會作用。 國學 “國學”的說法,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在章太炎、魯迅、王國維、胡適等壹大批國學大師的推動下。

大盛於20世紀20年代。 國學又稱國故。

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壹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包含經、史、子、集四部分。 體裁 體裁又稱“樣式”。

壹般指各種文學藝術作品的類別。即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文藝作品結構的穩定形式。

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會不斷地有新的體裁產生。我國文學體裁大多采用四分法分類,即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每壹種文學體裁中,又分為若幹樣式。

詩歌 詩歌是壹種最古老的文學體裁,它產生於勞動中,具有想象豐富。飽含感情,音韻和諧,語言優美的特點。

詩歌以情感為直接表現對象,表達人民情感的詩作往往深受人民喜愛,成為不朽之作。詩歌就形式方面而言有格律詩、由詩、散文詩、民歌等;就音律方面而言,有韻詩、無韻詩兩類;至於敘事詩和抒情詩,則是按表現內容劃分的。

詩、詞、曲的區別 詩要求節奏和講求韻律,詩歌最高成就在唐代;詞是壹種配樂歌唱的詩體,詞的鼎盛時期在宋代;曲是和樂演唱的壹種韻文形式,句法更為靈活,盛行在元代。 詩歌的分類 1.按有無完整的故事情節分抒情詩、敘事詩等; 2.按所表現的內容分田園詩、山水詩、諷刺詩、史詩、牧歌、頌歌、哀歌、哲理詩等: 3.按表現形式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打油詩、格律詩、自由詩、十四行詩、散文詩、民歌等。

古詩 廣義的“古詩”是指“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前的壹切用古漢語寫成的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部分。

所謂“古”和“近”,是就唐代而言的。唐代形成了壹種“格律詩”,當時人稱為“近體”,那麽對唐以前的詩,便稱為“古體”了。

古體詩 唐以前的詩的稱呼。它不受格律形式的限制,押韻自由,章無定句,句無定字,字無定聲,可長可短,不講平仄、對仗。

它包括《詩經》、古樂府、樂府民歌及六朝以前文人所寫的四、五、六、七雜言詩,都稱為“古體詩”。 絕句 絕句又叫“截句”,是近體格律詩的壹種形式,五、七言均四句,押韻平仄較自由。

就詩歌分類而言,古絕句實際上可視為形式自由的古體詩。 近體詩 近體詩萌芽於南北朝,形成於唐代的“格律詩”。

其特點是:章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平仄、押韻、對仗都有壹定的規律。它包括“律詩”、“絕句”、“排律”三種。

新詩 新詩是“五四”以來形成的壹種新的詩歌體式。它沖破了古體詩歌嚴格的格律束縛,在借鑒外國詩歌的基礎上,廣泛地吸收我國民歌的優良傳統,采用運行加工提煉的白話語言,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願望、要求。

抒情詩 抒情詩的特點是直接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來反映社會生活和時代風貌。它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即使是描繪典型事物也是為了言誌或寄情。

其誌其情,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生活,同特定的社會背景相聯系。 敘事詩 敘事詩的特點是以敘事為主,與抒情詩相比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以及生動的人物形象。

但它的敘事飽含著詩人強烈的感情,有濃厚的抒情成分。要求把敘事與抒情融為壹體。

說理詩 說理詩從廣義上來講包含在抒情詩內,它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寫來闡述深刻的哲理。 自由詩 自由詩的特點是不受格律限制,其字數、句數完全按抒情、敘事的需要而定。

多采用口語,有壹定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能夠比較自由地表現思想感情。 格律詩 格律詩發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朝。

指有嚴格的格式和韻律的詩。它的字數、句數、節數、平仄音調、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果需要變化,也須按照壹定的規則進行。

現代格律詩,形式比舊格律詩自由,但仍講求格律。 散文詩 詩歌的壹種體式。

具有詩的意境又有散文的深刻內涵的散文式的詩體。散文詩篇幅短小,語言精美,常在有限的篇幅中包藏豐富的哲理或發人深省之處,引人聯想和揣摩,給人以啟迪。

它每句無固定字數。整散不壹,也不分行排列,呈現出壹種參差錯落的美,雖形散而神聚,富有詩的神韻。

樂府詩 樂府詩是古代壹種與音樂有關的詩體,兩漢時最為盛行。漢樂府詩創制了雜誌體詩歌以及完整的五言詩,內容有較多的敘事性,標誌著中國古代敘事體詩歌的新發展。

著名的作品有《陌上桑》、《孔雀東南飛》、《木蘭詩》等。 文人詩 文人詩是有些文人模仿民歌的形式創作的詩歌就不再是民歌了,只能說是用民歌形式寫的詩歌,屬於文人詩。

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眾口頭傳誦的詩歌後經文人整理而成。 信天遊 信天遊又稱“順天遊”,陜北民歌形式。

形式自由靈活;兩句壹節,可以換韻;多用比興手法;句子以七言為主,靈活多變。 詞 詞是壹種配合音樂歌唱的新型格律詩體。

隋唐時期,從西域傳入的音樂逐漸和漢族的傳。

3.經典中國文化常識有哪些

文人書齋名趣 我國歷代文人雅士都很講究書齋的命名,或以言誌,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願。

劉禹錫--陋室 諸葛亮--茅廬 楊 雄--玄亭 陸 遊--老學庵 蒲松齡--聊齋 張 溥--七焚齋 劉 鶚--抱殘守缺齋 梁啟超--飲冰室 魯 迅--綠林書屋 聞壹多--何妨壹下樓 朱自清--猶賢博弈齋 柳亞子--羿樓 梁實秋--雅齋 孫 梨--耕堂 姚雪恨--無止境齋 楊樹達--積微居 豐子愷--緣緣堂 梅蘭芳--梅花詩屋 馮友半--三松堂 王 力--龍蟲並雕齋 阮章競--苦噪樓 陳 恒--勵耕堂 歷代文壇“四大家” 初唐文壇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初唐四大書法家:歐陽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審言、崔融、李嶠、蘇味道。 楷書四大家: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洵、元代趙孟頁? 宋代書法四大家:蔡襄、黃庭堅、米芾、蘇東坡。

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東坡、黃庭堅。 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張耒、晃無咎、秦觀。

宋代程門四大弟子:謝良佐、遊酢、楊時、呂大臨。 南宋四大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 南宋詩壇四大家:楊萬裏、陸遊、範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元代儒林四傑:黃晉?虞集、柳貫、揭俊斯。

元代山水畫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 元代詩壇四大家:虞集、楊載、範槨、揭俟斯。

元代吳中四傑:高啟、張羽、徐賁、楊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賓。

明代書壇“吳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禎卿。 清初畫家四王:王時敏、王 、王鑒、王原祁。

清初文學四公子:方以智、陳貞慧、冒襄、侯方域。 “揚州八怪”與“秦淮八艷” “揚州八怪”是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在揚州賣畫的壹批“怪畫家”。

他們的繪畫風格與當時的正統畫家有所不同,他們的思想行為與當時的習俗也不大壹樣。 他們是:李漁、鄭燮、金農、高鳳翰、李方膺、黃慎、邊壽民、楊法、汪士慎、高翔、陳撰、羅聘、閔貞、李勉?。

“秦淮八艷”是明末清初生活在古城金陵的八位名妓。 “八艷”是:卞玉京、陳圓圓、馬湘蘭、柳如是、寇白門、李香君、顧橫波、董小宛。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與補充。 名與字之間有著壹定的聯系: (1)名與字意思相同,戰國詩人屈平,字原,平與原是同義詞。

三國時大將周瑜,字公瑾,瑜與瑾都是美玉。 唐宋八大家之壹的曾鞏,字子固,鞏與固也是同義詞。

(2)名與字意思相反。 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字子明,蒙與明意思正好相反。

南宋理學家朱熹,字元晦,熹與晦語義相反。 (3)名與字語義相關聯。

清初戲劇理論家李漁,字笠鴻,有漁翁戴笠的意思。 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字鵬舉,而大鵬展翅就是飛。

(4)名與字取自古書古典。 三國時曹操,字孟德,是叢《荀子》中“夫是之謂德操”中而來的。

古代在男子“字”的前面加個“子”,表對男子的尊稱,如宋代文學家蘇軾,字子瞻。 用“元,公,德,文”等褒義詞起字,表對男子的尊稱或美稱。

例如:桃淵明,字元亮; 周瑜,字公瑾; 劉備,字玄德。 在貴族女子“字”的前面往往加上“姓”。

謚號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大臣們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生平的作為,給予的壹種稱號。 (1)用“文武昭景宣惠元平康明”表褒揚; (2)用“靈厲煬”表批評:歷史上的周厲王,暴力且多疑,“防民之口,甚與防川”,故謚號“厲”; (3)用“懷慰哀”表哀憐,《屈原列傳》中的楚王,屢次被張儀等欺騙,客死於秦。

令人哀憐,故謚號懷。 (4)壹些有名望的學者死後,其親友門人也給謚,稱私謚。

註?給人謚號,壹般在下葬之時,也有死後壹段時間才追贈的。 例如《五人墓碑記》中的周順昌,死後“贈謚美顯,榮與身後”,周順昌死於明熹宗之時,崇禎皇帝即位後才追贈謚號。

書院 書房 古代 戲曲 我國十大古典悲劇和喜劇 十大古典悲劇 《竇娥冤》(雜劇),元代關流卿作; 《趙氏孤兒》(雜劇),元代紀君祥作; 《精忠旗》(傳奇),明代馮夢龍作; 《清忠譜》(傳奇),清代李玉作; 《桃花扇》(傳奇),清初孔尚傳作; 《漢宮秋》(雜劇),元代馬致遠作; 《琵琶記》(南戲),元末高則誠作; 《嬌紅記》(雜劇),明代孟稱舜作; 《長生殿》(傳奇),清初洪升作; 《雷峰塔》(傳奇),清代方成培作。 十大古典喜劇 《救風塵》(雜劇),元代關漢卿作; 《西廂記》(雜劇),元代王實甫作;。

4.文學文化常識

1.女子 男子 2.兵器 玉器和絲織品 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3.《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 4.真、草、隸、篆 5.“風”指《詩經》“國風”,“騷”指《楚量辭》中的《離騷》 6.《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 7.《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 8.“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氦護份咎莓僥逢鞋撫貓《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 9.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 《無家別》 《垂老別》 10.《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11.《家》、《春》、《秋》 12.《春蠶》、《秋收》、《殘冬》 13.《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14.《竇娥冤》(關漢卿)《漢宮秋》(馬致遠)《梧桐雨》(白樸)《趙氏孤兒》(紀君祥) 15.《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 16.夏洛克、阿巴貢法、歐也妮·葛朗臺、潑留希金 17.禮、樂、射、禦、書、數;《易》、《書》、《詩》、《禮》、《樂》、《春秋》 18.柳宗元;《小石潭記》 累死了。

樓主加分!!。

5.文學趣味知識:古今文壇名人軼事

(壹) 友 善 常 唱 和

翻開白居易,元稹詩集,彼此唱和,酬答的詩篇幾乎隨處可見。白居易《與元九書》說:“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成,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他們之間的友誼,長期以來傳為佳話。 815年春,元稹 降職通州司馬,白居易寄給元稹的詩是: “蒲池村裏匆匆別,澧水橋邊兀兀回;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壹時來。”不數月,白居易又被貶江州司馬。元稹聽到消息後,也寫了壹首詩: “殘燈無焰影憧憧,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深厚的感情溢於言表。 他們互相尊重,並且十分喜愛自己摯友的詩作。白居易在江州時曾把元稹的詩句寫在屏風上,朝夕詠頌,元稹在閬州時也曾親手把白居易的詩寫在西寺壁上。白居易有詩講到這件事: “君寫我詩盈寺壁,我題君句滿屏風;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形成了壹種在唐代乃至中國詩歌史上都獨樹壹幟的自然流暢的風格。盡管他們的成就不盡相同,風格也各有特色,但中國文學史上把他們連稱“元白”。卻是很有道理的。 原作:王宜早 《古今中外》

  • 上一篇:中國傳統文化對美的論述
  • 下一篇:高分經驗:省考申論寫作可利用數據論證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