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敦煌壁畫上他們手中拿的東西是這個?

敦煌壁畫上他們手中拿的東西是這個?

近千年來,莫高窟始終給世人以無限探索的可能性。

回蕩在佛窟壁畫內的時光音律中,

但!是!

妳知道那些被封印在“飛天”或者“菩薩”手中的樂器 是什麽嗎 ?

這手裏拿的是個啥?搓衣板?還是……

▲這些“上古神器”不禁讓人們好奇,音樂與莫高窟又產生過怎樣的美妙***振?那麽他們手中拿的到底是個啥呢?

莫高窟經歷裏北涼到元朝十個朝代之多,歷經了千年歷史的軌跡,留存下的洞窟就足足有492個呢!這裏面與樂器相關的就多達240個!

▲ 現在就讓小藝帶妳壹起看看莫高窟壁畫裏的“神器”吧!

1

「琵琶」

初唐 第220窟 南壁

彈撥類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琵琶了!僅在莫高窟中所繪制的數量就多達700余件。無論在小型樂器組合、大型經變樂隊,甚至不鼓自鳴中都能尋見它的蹤影。

形制上,它的***鳴箱呈梨形。頸部呈曲項或直項的形式。 有四根弦 , 且在弦的兩端設有山口和縛手 。面板上飾有捍撥和鳳眼。 仔細尋覓 , 妳會發現 , 飛天 、 天宮 、 藥叉 、 菩薩等各類樂伎橫抱琵琶演奏的畫面散落在洞窟的各個角落 。

2

「五弦」

北周 第428窟 中心柱

五弦又稱 五弦直項琵琶 。只看圖就錯認成琵琶了吧?五弦其實起源於印度,經由絲綢之路的天山北麓傳入中國。

樂器形態與演奏方式都與上面的四弦琵琶較為接近。曾壹度盛行於唐代,入宋以後逐漸走向消亡,取而代之的就是四弦琵琶。

遺憾的是 , 這件樂器在我國並沒有得到傳承 。 現今世上唯壹壹件唐傳五弦直項琵琶的實物:螺鈿紫檀五弦琵琶,留存在了日本的正倉院。作為鎮館之寶,每次展示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文物愛好者和歷史研究者不遠千裏前去觀展。

藏於正倉院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3

「阮鹹」

西魏 第285窟 南壁

阮鹹 歸屬琵琶之類。該詞出現在唐代。 緣於晉代竹林七賢之壹的阮鹹善彈這件樂器 , 因而得名 。

形制上,***鳴箱呈正圓形。項長,四弦,十二品柱。 它與五弦琵琶有著極其相似的命運 。 唐朝以後開始逐漸失去主流地位 , 之後被宋代的月琴所取代 。 然而,敦煌壁畫中卻留下了大量它的身影。有的琴體飾以花紋重彩,有的琴體卻形似花瓣。

初唐 第220窟 北壁

超好看有沒有!阮鹹的顏值絕對不輸琵琶,辨識度也極高

復原的花邊阮

4

「箜篌」

盛唐 第225窟 南壁

箜篌 可是個外來樂器。對此,它在敦煌壁畫中也有呼應性的體現:數量僅次於琵琶,約有200余件。

早期的箜篌弦數較少,到了唐代繪有精美的邊框紋樣、華麗的裝飾墜物,並且弦數增多。盡管如此, 入宋以後仍難逃衰亡的命運 。 而它曾經輝煌的歷史也只能被定格在壹幅幅敦煌壁畫之中 。

5

「琴」

北周 第299窟 窟頂南坡

圖上的飛天抱著的並非是壹塊搓衣板哦~ 琴, 在我國 漢晉時期就確立了 七弦十三徽的形制 , 並傳承至今 。在《詩經·關雎》中也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這樣的詩句,古琴的 孤獨性 從誕生之初就已被註定。

6

「箏」

初唐 第220窟 南壁

相比古琴,古箏的塵世性則是在順應歷史中形成的。

最初為五弦

逐漸遞增至唐代

形成十二弦與十三弦箏並存的格局

。近代箏的弦數則

多達

26

甚至能實現自由轉調

接下來關於吹奏類樂器,不妨先從下面這幅中唐第154窟北壁的報恩經變圖開始。

中唐 第154窟 北壁

7

「笙」

上圖中,位於第壹排的兩位樂伎。左身吹奏的是笙

這是壹種 竹制簧管類樂器 , 由簧管 、 鬥子 、 吹嘴三部分構成 。簧管的長短參差不齊,笙鬥呈圓形,有圍匝的形式,吹嘴呈茶壺嘴狀。右身吹奏的是篳篥。 它的形制與豎笛十分接近 。 如果不仔細分辨的話 , 容易產生混淆 。相較笛身,略短,稍細。壹端有哨嘴,按指位置偏上方。

▲豎笛、橫笛

在第二排,左、右兩身樂伎分別吹奏豎笛和橫笛。在吹奏類樂器中,橫笛的地位和琵琶壹樣,始終穿聯在近千年的歷史脈絡中。從敦煌所繪的歷代橫笛來看,笛身規格、挖孔數量以及演奏方法都並未統壹。有意思的是,在唐代大型經變畫中,橫笛的地位似乎無可取代。作為樂隊中必不可少的高音樂器,有時甚至會被連用數支。通常與橫笛相對出現的還有豎笛。它的笛身較長,有吹口。吹奏時,兩手靠下持笛。

▲排簫

第三排左側樂伎吹奏的則是排簫。它是壹種竹制編管類樂器。在敦煌壁畫中,形制紛繁多樣。管身粗細、長短、管數以及花紋等都不盡相同。其余兩位樂伎則分別演奏拍板和鐃。由此,唐朝大型宮廷樂舞的繁盛景況可見壹斑。

▲角

除此之外,還有角。壹種較為原始的樂器。時常出現在兩軍交戰的影像中,主要用於號召軍隊、振奮士氣。由於音色過於粗獷、單壹。因此,並不適用於樂隊中。

8

「塤」

晚唐 第156窟 南壁

塤 。 早在周代“八音”分類中就被納入“土”類樂器之列。這件樂器在敦煌僅此壹例。圖中,樂伎雙手持塤,音孔數量不詳。

海螺(法螺)

9

「法螺」

這件吹奏類樂器比較不好認,別以為菩薩在啃桃子或大瓜子。 海螺 。 也稱法螺 , 或貝 。在《妙法蓮華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 可見它有著樂器和佛教法器的 “ 雙重身份 ” 。

西魏 第249窟 南壁

隨著西域諸國集聚大唐,我國對外來樂器的使用在此時達到了歷史高峰。尤其,是印度系傳來的打擊樂器。而這些腰鼓、羯鼓、答臘鼓等也都在莫高窟裏留下了歷史的印跡。

10

「鼓」

中唐 第154窟 北壁

▲腰鼓

在上面這幅經變樂隊圖中,前兩位樂伎正在演奏腰鼓。鼓的形狀就如同兩個碗底對接而成。鼓皮兩端以繩收束。演奏時,既可用雙手拍打鼓面,也可斜掛於胸前用兩槌擊奏。第三位樂伎演奏的則為羯鼓。鼓身呈直胴狀,兩端以繩索牽連。演奏時橫置於膝上,並以鼓槌敲擊。

▲答臘鼓

同樣,鼓面兩端有繩索束之的還有答臘鼓。鼓的形狀為扁平圓桶狀。鼓面的直徑略大於鼓身。

齊鼓

盛唐 第124窟 北壁

▲檐鼓

中唐 第112窟 南壁

敦化壁畫留給我們的除了絕美的書畫欣賞,還有那些發展高度成熟的樂器們。然而,這裏面的壹大部分樂器的制作甚至原物早已失傳,我們的藝術家們也正在探索。

現在的我們能 猜中 敦煌壁畫上的樂器

卻無法再 聽到 它們了

如何做到不只是樂器形似?

如何突破某些樂器制作材料和工藝上的局限,

以適應於現代演奏?

如何從復原樂器走向復活音樂?

若要解答這壹連串的追問,似乎要對史學研究、樂器制作、音樂創作,甚至是樂器演奏進行牽連性的思考。

所以說,敦煌音樂,即真實,又虛幻。真實存於雋美的壁畫中,虛幻在於它難以捉摸與重現的聲音裏。

  • 上一篇:內方外圓的經商哲理
  • 下一篇:壹鍵logo生成器-如何快速在線制作軟件公司的LOGO?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